学术投稿

脑乙状窦阻塞的血管内开通治疗

王建生;王仲朴;王茂强;段安安;胡立斌;丁育基

关键词:脑乙状窦, 血管成形术, 放射学, 介入
摘要:目的:报告1例脑乙状窦阻塞的血管内金属支架开通治疗的结果,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乙状窦阻塞的方法及可行性.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年龄为42岁.临床表现为左侧桥脑小脑角胆脂瘤术后,出现慢性颅内高压症状,视力下降,双侧视乳头水肿,继发视神经萎缩;脑脊液压力为400mmH2O.经DSA检查确诊为脑乙状窦阻塞.开通治疗方法,经右侧股静脉途径,当导管到达阻塞段后,测压、局部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而后经右侧颈内静脉途径送入球囊导管到达乙状窦阻塞段进行扩张,置入支架.术后抗凝治疗持续3个月.结果:经动脉法脑静脉窦造影显示右侧乙状窦阻塞;双侧颈内静脉通畅.脑静脉窦测压结果,阻塞乙状窦远端压力为370mmH2O,近端压力为130mmH2O.右侧乙状窦阻塞的开通治疗成功,植入直径10mm、长度60mm支架1枚.复查直接静脉窦造影显示右侧乙状窦通畅,支架完全展开,造影剂回流通畅.开通后测压乙状窦近端、远端与颈内静脉压力相近.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第2天检查脑脊液压力为280mmH2O,头痛症状明显减轻,1周后出院.随访12个月,未再发生颅内高压症状.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乙状窦狭窄或阻塞是一安全、简单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替硝唑碘仿糊剂治疗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替硝唑碘仿糊剂作为乳牙根充材料的可能性.方法:应用替硝唑碘仿糊剂治疗80例乳牙牙髓病和102例乳牙根尖周病患者,并以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糊剂(ZOE)为对照组,并对治疗效果随访.结果:随访3~18个月:替硝唑碘仿糊剂治疗成功率达98.4%,优于对照组75%.替硝唑碘仿糊剂充填乳牙牙髓病与乳牙根尖周病疗效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替硝唑碘仿糊剂治疗乳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疗效显著,是较理想的乳牙根充材料.

    作者:陈良建;黄建华;颜学德;郭新程;杨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C-met蛋白在膀胱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膀胱癌发病中作用及与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膀胱癌、1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met蛋白、PCNA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结果:膀胱癌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膀胱癌C-met蛋白表达阳性者PCNA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但其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复发和微血管密度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met通过促进细胞异常增殖而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

    作者:谢庆祥;韩聪祥;林福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探讨

    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也在不断增加,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者:杜泓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带蒂骨-骨膜肌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术治疗萎缩性鼻炎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慢性萎缩鼻炎的手术方法,观察手术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慢性萎缩性鼻炎病例24例(44侧),采用带蒂骨-骨膜肌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结合药物及局部治疗,随访12个月~3年,根据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体征,糖精试验,病理学检查判断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24例(44侧)治愈14例,占58.3%,显效8例,占33.3%,有效2例,占8.3%,总有效率100%.结论:带蒂骨-骨膜肌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术是治疗慢性萎缩性鼻炎的理想方法,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巩固,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杨柏球;张时期;应民政;简敦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碘酊烧灼联合贝复舒加口服斯皮仁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目的:观察碘酊烧灼联合贝复舒加口服斯皮仁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11眼经角膜病灶区组织刮片镜检或分泌物涂片行镜检,确认为真菌性角膜炎,局部用10%碘酊烧灼联合贝复舒加口服斯皮仁诺治疗.结果:11例11眼经治疗8例治愈,3例有效.无1例无效.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早期及时确诊后,局部用碘酊烧灼联合贝复舒加口服斯皮仁诺治疗,取得较好结果.

    作者:姚媛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下腹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56例

    目的:探讨下腹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效果及优点.方法:采用下腹皮纹自然皱褶作小切口,长约1.2~2cm,5岁以下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仅在皮下环处作疝囊分离,高位结扎,5岁以上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以避免非高位结扎致复发.结果:56例患者术后随访40例,无1例复发,仅有2例术后并发阴囊肿大,2d后消失.结论:下腹皮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更符合生理,值得推广.

    作者:刘宏方;刘元丰;杨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放射性颌骨骨髓炎(ROJ)病例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3例ROJ病例就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17例(73.9%)照射总剂量超过70Gy;16例(69.6%)发病前有创伤或感染病史;截骨术治愈率达到100%.结论:高剂量放射治疗是ROJ发病的主要原因;创伤与感染是是ROJ发病的重要因素:截骨术是ROJ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胜;李赞;王志平;吴汉江;李运良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Objective:To analys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rtality of 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HNP). 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lve patients with AHNP were retrospective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dead and survivors. Some parameters were analysed statistically.Results:The average age,sex ratio and onset of illness were similar between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of early shock, early ARDS, high body temperature, leukocytosis and high blood glucos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rtality were: severe pancreatic necrosis; incorrect therapeutic surgery;improper surgical methods.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mild or moderate AHNP should mainly receiv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48~72 hours. The early shock and ARDS should be corrected befo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the swelling pancreas should be dissected fully and duodenostomy should be performed in operation.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2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β2的构建及其在骨髓基质细胞的表达

    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2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GF-β2,检测其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的表达.方法:用PCR方法从人胎盘cDNA文库DNA中扩增TGF-β2全长cDNA,该基因片段两端设计了NheⅠ和XhoⅠ限制性酶切位点.将所得片段连接到T载体上测序证实.利用重组DNA技术将TGF-β2的cDNA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酶切鉴定.通过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基质细胞中,体外单层培养.分别于转染后24h和4周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证实,PCR获得的片段与GenBank中登记的TGF-β2 cDNA序列完全相同.pcDNA3.1(+)/TGF-β2酶切片段的长度与理论大小相符.转染后不同时期的骨髓基质细胞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可检测到TGF-β2的表达.结论:pcDNA3.1(+)/TGF-β2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骨髓基质细胞内可获得短暂和长期表达.

    作者:王卫国;娄思权;郑多;夏家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血清EMAb和CA125测定诊断微型、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EMAb和CA125值对诊断微型、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对62例微型、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及21例正常妇女,采用ELISA和IRMA方法测定血清EMAb及CA125值,对所有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EMAb和CA125值,异位症组和正常妇女组有明显差异.血清EMAb、CA125或二者联合测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3,95.2%;58.1, 90.5%及51.6,100%. 结论:EMAb和CA125测定对诊断微型、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价值,特别是二项联合测定可提高其准确性.

    作者:郑丽璇;曾荔萍;麦芒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57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2年9月~2002年9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15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万春;刘经龙;向林;郭玉双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明显骨折脱位的高位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附13例报告)

    X线片检查无明显骨折或脱位的高位脊髓损伤是指颈髓和高位胸髓节段的损伤,伤后出现高位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在治疗上多采用保守对症治疗,其康复效果欠佳.作者对13例无明显骨折脱位的高位脊髓损伤进行了手术治疗,现予总结分析,以期提高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

    作者:李美才;张洪;农绍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颅底骨折合并休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合并休克的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3月~2001年3月共68例颅底骨折合并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死亡28例(占41.18%);死于休克12例,死于脑疝8例,死于原发性脑干损伤1例,死于窒息3例,死于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3例为肺部感染,1例为肾功能衰竭.结论:强调尽早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尽早抗休克和脑疝的救治的重要性.

    作者:廖圣芳;陈汉民;张诚华;董少良;姚清勇;王玉差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蛛网膜下腔囊肿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导管肛门脱出1例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各种支架、导管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这些支架导管的置入势必有可能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现就我遇到的1例蛛网膜下腔囊肿脑室分流术后分流导管自肛门脱出1例作一介绍.

    作者:常胜利;余昌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反复便血伴肛门坠胀感20d入院,患者20d前出现便后肛门滴血,鲜红色,伴肛门坠胀感,大便1次/d,成形.入院体查:一般可,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平软,未扪及包块,肛查发现距肛门3cm KC位6°~10°一质硬肿块,指套有血迹,内镜下活检,报告为(直肠)低分化腺癌.入院诊断为直肠癌.入院后化验血CEA2.15μg/ml,正常;胸片未见肺转移;腹部B超未见肝转移及腹腔肿大淋巴结,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全麻下行Mile's手术,术中发现肿块与膀胱及前列腺有粘连,无远处转移,肿块质硬,粘膜糜烂出血.术后病检报告为(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肛门端及手术切缘未见肿瘤侵犯,(肠系膜)淋巴结可见肿瘤转移(1/3);免疫组化:HMB45(+),S-100(+),Vim(+),HHF35(-),CK-Pan(-),CD34(-),MBP(-),actin(-),去黑色素(+).术后2个多月B超及CT检查发现右肝有一转移灶,DSA显示左、右肝有各有一小染色结节,供血管增粗,考虑为转移灶.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使用5-Fu1.0g,吡柔比星40mg,丝裂霉素16mg,碘化油5ml).随诊1年,患者已有肝肺转移,逐渐出现气促、黄疸、腹水等终末期表现.

    作者:刘勤;龚连生;赖岩松;周少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癌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4月~2002年4月收治36例原发性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结果: 36例胆囊癌中患有胆囊结石者19例占52.7%,50岁以上26例,占72.2%.结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对年龄超过50岁,特别是女性胆囊结石患者施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必要的.

    作者:胡承光;邢春根;李福成;聂勇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妥塞敏在腹部手术中止血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妥塞敏(Transamin)在腹部手术中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观察30例接受妥塞敏(Transamin)治疗者的术中出血情况.结果:妥塞敏(Transamin)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妥塞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药物,而且对凝血系统无影响,无严重毒副反应,病人耐受良好.

    作者:王东民;段学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化疗加放疗与单纯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能否提高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42例病例,随机分为化疗+放射治疗(综合组)72例,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70例.化疗方案:氟尿嘧啶500mg/d和四氢叶酸钙(CF)200mg/d,顺铂20mg/d,第1~5d给予(分别在第1,4周实施).放射治疗:60Co γ线远距离外照射,设前后(2∶1)野DT50-70GY/5~7周.结果:综合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9%和22.2%;单放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20.0%和10.0%(P<0.05).不良反应综合组较重,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以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及顺铂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食管癌可以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多中心随机研究.

    作者:李星;陈立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乳腺淋巴引流与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node biopsy,SNB)是近年来乳腺癌外科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其目的是通过SNB使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免行腋淋巴结清扫[1]。乳腺淋巴引流是SNB的基础,其解剖与生理学知识是完善SNB的保障。乳腺淋巴引流的研究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然而,在进行乳腺SNB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淋巴示棕剂的注射位点、剂量、颗粒大小等影响乳腺淋巴引流的因素可影响SNB的鉴别成功率,所以,经过SNB的研究,进一步掌握乳腺淋巴引流的解剖与生理学知识,以完善乳腺癌SNB技术。

    作者:何建军;任予;陈武科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乙酰肝素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浸润、转移、血管生成和PCNA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恶性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其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近年发现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酶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乙酰肝素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中多糖成分的酶,具有促进肿瘤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的作用.该实验通过在食管癌组织中对乙酰肝素酶的检测,探讨乙酰肝素酶与食管癌浸润、转移、血管生成和食管癌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在47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和其相应的正常食管黏膜中对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乙酰肝素酶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对乙酰肝素酶与食管浸润、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食管癌组织进行FVⅢ相关抗原和PCNA的染色,了解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和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分析二者与乙酰肝素酶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乙酰肝素酶主要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食癌管的浸润和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01);乙酰肝素酶与食管癌的大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P=0.002),而且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的量与大微血管密度计数之间呈线性相关(R=0.52);乙酰肝素酶与PCNA指数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3).结论:乙酰肝素酶可促进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并与肿瘤的增殖活性有关,有可能成为一项反映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作者:魏慎海;高辉;刘桐林;陈鸿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