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进荣
目的:探究河北省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现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为癌症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秦皇岛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沧州市中心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200例符合要求的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选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和疲乏评估修订量表(PFS-R)进行测评.结果:疲乏发生率为93.6%,整体平均分是(4.81±1.69),属于中重程度,且占66.4%;经调查研究发现,针对各维度疲乏得分和整体疲乏,体质情况、性别、在职与否、文化程度等均对其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癌性疲乏在河北省的发生率较高,且程度为中重度,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在职与否、临床分期、是否在职.
作者:李亚敏;米良;徐馨;薛绍鸥;马静伟;张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药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经上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5%;且其不良反应率仅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两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枕墙距、Schober实验、指地距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郎毅;向文远;融恺;陈平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进行冠心病的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早发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探讨早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通过两组临床数据比较,早发组具有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比例要高于对照组,早发组高密度脂蛋白均值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多为单支病变,对照组除外左主干,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所占比例基本近似,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高血压是对早发冠心病预后产生影响的五个因素,而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以及总胆固醇四个因素是对晚期冠心病产生影响的预后因素.结论:遗传因素对早发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生有关,病变的血管数量及病变位置也与早发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合理进行饮食指导及提升控烟宣传,可以有效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李红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将我院2015.03~2018.03期间收治的1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60例,给予试验组患者局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注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适量碘甘油.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8.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及牙齿松动度上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可靠,能显著减少牙龈出血、充血等临床症状,药物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亭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随着心脏康复体系的不断完善,心脏康复已经形成了多学科综合的体系,为恢复、延缓或逆转心脏疾病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体系.本文对冠心病心脏康复与预防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心脏病患者的康复与健康贡献一点力量.
作者:徐优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在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本科接诊的脑出血病患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甲、乙两组(n=46).甲组实行鼠神经因子治疗,乙组实行胞二磷胆碱钠治疗.综合分析两组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疗效.结果:甲组治疗后的NHISS评分明显比乙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比乙组的84.78% 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病患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作者:姜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对运动疗法应用在类风湿关节功能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将我院58例类风湿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为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我院风湿科患者.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比较患者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功能障碍评估为Ⅰ级的13例,Ⅲ级2例;常规组分别为4例、10例,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为(2.03±0.58)分,常规组为(4.46±1.22)分,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滔;沈洋;董海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终纳入7个临床研究,52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穴位埋线法与非穴位埋线法比较,其总有效率效应值OR:1.48,95%CI[0.77,2.85],合并效应检验Z=1.18(P=0.2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穴位埋线法在治疗荨麻疹的痊愈率要高于口服西药和针刺疗法,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有限,上述结论仍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证明.
作者:梁莹;韦小春;韦秋兰;李建群;钟金灵;卢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思路.方法:2016年5月,我院开始实行新式药学服务模式,以病人为中心,临床医务人员为服务对象,完善相关药学服务制度,制定改善措施,分析结果.结果:依据目前医院药学服务中存在的用药误区,结合当今实际情况,改进本院药学服务模式,改进后药学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对于本院提供的药学服务满意.结论:在基层医院内,开展个体化药学服务,能全面改善药学服务质量,提高诊疗效果,增加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本文分析了CT应用于诊断腹部创伤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归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65例腹部创伤患者的CT诊断资料,对CT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入院后前期CT准确诊断出61例患者腹部创伤类型,诊断准确率为93.85%.结论针对腹部创伤患者,应用CT诊断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较大,借助诊断可以了解患者腹部创伤的位置、面积以及类别,临床诊断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与体格发育状况.方法:采用称体重,量身高、头围、胸围的方法,对在我院入托前体检的2~5岁的5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的调查.结果:各年龄组间营养状况、体格发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头围、胸围与营养状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儿童的健康成长出发,注意合理准确引导做好宣传教育,重点加强父母及幼教人员的营养知识教育,指导合理科学地安排儿童喂养和平衡膳食,保证儿童获得足够的营养素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再奴尔·居马丁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工作中使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儿童保健的90例儿童作为随机分组的研究对象,观察组儿童45例施予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对照组儿童45例施予传统的儿童保健模式,比较两组儿童家属的保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儿童保健服务满意度为97.7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观察组儿童的服务等待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儿童的(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应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保健服务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陈杨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效果体会.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采取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常规组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个月之后实行颅骨修补治疗方案.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00%),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效果突出,尽早实行治疗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对于患者预后恢复有一定推动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宋国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对血液病毒检测结果的对比.方法 选取本血站检验科2017年6月 ~2017年12月收到的3000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每份血液样本都放置在5ml与7ml真空抗凝管内,5ml真空抗凝管内血液样本于24小时内进行血浆分离,随后进行酶免检测;7ml真空管内的血液样本在72小时内进行血浆分离,随后进行核酸检测.对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果予以对比.结果 核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阳性率为0.50%,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检测的0.03%,(P<0.05);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为0.10%、0.27%,两种检测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的阳性率的对比,(P>0.05);核酸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阳性率为0%,明显低于酶联免疫检测的0.13%,(P<0.05).结论 核酸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对血液病毒检测均存在自身优势,所以,临床可与具体情况结合,进行两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促使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的提高.
作者:唐宏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为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手段及效果,本文结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及本人的护理经验,从脂肪代谢、蛋白质及糖代谢三方面,阐述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变化.基于此,重点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提出了相应的饮食护理原则,并归纳了饮食护理手段.终结论表明,临床需严格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各营养成分的摄入量,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赵盼盼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为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采取莫沙比利、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并分析其实际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7)单一使用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n=47)联合应用莫沙比利与多潘立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91.49%VS68.09%),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38%VS21.28%)(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IQLI评分、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比利、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方案的实际应效果良好,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想方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莫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异位妊娠用宫外孕Ⅱ号方和桂枝茯苓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本科接诊的异位妊娠病患76例,利用投掷子的方式对76例入选者进行分组:实验组38例用宫外孕Ⅱ号方合桂枝茯苓汤,对照组38例用宫外孕Ⅰ号方.观察两组用药后腹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盆腔包块消失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输卵管畅通率为89.47%、临床痊愈率为76.32%,明显比对照组的65.79%、57.89% 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为(11.96±2.24)d、腹痛消失时间为(9.37±2.08)d、阴道流血消失时间为(9.62±1.75)d,均明显比对照组的(16.68±4.13)d、(12.64±3.07)d、(12.46±2.58)d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利用宫外孕Ⅱ号方合桂枝茯苓汤对异位妊娠病患进行对症治疗,有助于提高其输卵管通畅率,促进腹痛等症状缓解.
作者:王珂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中利用中医中医贴敷疗法(三棱、莪术、冰片等选穴是左右天枢和神阙)与西药加斯清对照,患者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根据入院时间划分对照组、观察组,人数选取80,各40人.将两个对比组的治疗有效以及疾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做出比较.结果:在本次实践后,做出相应的数据处理,其中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5%,对照组为80%;在患者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人数较少,对照组不良反应几率高于观察组,对比高1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人疾病出现反复情况,对照组人数为5人,所以对照组疾病复发率较高.讨论:研究能够证明中药敷贴方式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效果良好,患者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快速恢复,不必遭受疾病困扰,患者对治疗较为满意,值得医学界深入研究.
作者:肖曼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不同睑板腺按摩法联合药物治疗干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参组人员为22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12月 ~2018年2月,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自行对睑板腺按摩同时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利用专科护士进行睑板腺按摩并联合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无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仅2例出现眼角膜轻度上皮擦伤的情况,发生率为1.81%,p>0.05.结论:利用专业睑板腺按摩方式的效果较为理想,同时联合相应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对患者的损伤较低,方式简便,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彩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目的:探究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在重症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各项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5.0%,观察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疹、腹痛、关节肿痛、消化道症状等消失所需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递减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韦玫君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