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石蜡包埋口腔粘膜活检组织制片技术的改良法及应用

王树芝

关键词:口腔粘膜, 病理活检, 石蜡包埋
摘要:探讨石蜡包埋口腔粘膜(Oralmucous)活检组织制片技术改良法在 临床口腔病理诊断和实验室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用口腔唇、舌、颊、腭粘膜,组 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70%~100%乙醇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后切片,HE染色,光镜 观察 。结果:能真实反映出口腔唇、舌、颊、腭粘膜上皮层、底基层、固有层、粘膜下层各层次 的细胞形态结构特征。结论:用石蜡包埋口腔粘膜组织制片技术改良法效果好,为临床口腔 病理诊断提供有用的依据及对实验室教学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大教学力度,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湘雅医院积极推进改革,以创建“全国百佳 医 院”为契机,全面提高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教学方面,在领导重视、全院教职员 工的共同努力下,临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书育人,教学相长,效果显著临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又是医德医风的 传播者和建设者,因此培养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我院充分发 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各学科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三部分组成的教师结构 。 近三年我们先后邀请学校医学教育研究所的老师及我院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 授作医学教育专题及教学方法讲座。结 合学校授课比赛活动,我院组织教师进行院级授课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在了 解了一些国内外教学改革动态的基础 上,也强化了教学意识,提高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授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还十分重视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从高要求自己,从严要求学生。 通过教学,系统地深入学习本专业和相 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对青年人的成长也大有好处。以往只重操作技术,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 得到纠正,临床思维、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方小年;赵雪华;杨连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附5例报告)

    该文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资料表明,AILD的临床表现同淋巴瘤相似,以发热、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 为 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病程极不一致,治疗反应各异。本组5例,1例仍无病生 存达8年,3例(3/5)死亡,2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在类固醇治疗过程中出现溶血危象、 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而死亡。其恶性程度明显比一般淋巴瘤高。

    作者:肖青;胡妮妮;韩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研究

    将60例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皮试阳性的哮喘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A组根据变应原皮试阳性种类决定脱敏变应原种类,B组选择皮试阳性反应明显的一 种为脱敏变应原。治疗1年后判断疗效。A、B 2组显效率分别是56.7%和53.3%,总有 效率均为80.0%,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洪彦科;肖慧芳;任瑞良;刘飞宇;孟润香;刘漫时;贺佩祥;邓小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 RNA检测及其意义

    探讨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 CV RNA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31例HCV感染者进行血清及PBMC HCV RNA检测。结 果PBMC HCV RNA阳性率(74.19%,23/31)显著高于血清HCV RNA阳性率(23.03%,9/31)。 结论 :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可减少漏诊,PBMC中的HCV 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HCV感染者同时进行血清及PBMC中HCV RNA检 测,可为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对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文恩;谭德明;范学工;张铮;甘晓明;欧阳颗;谢玉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两种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为了解两种不同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通过与复方丹参对照组比 较,发现常规剂量组(0.01~0.012单位/kg体重/次)在复温,硬肿消失及治愈率等方面, 较对照组无明显优越性(P>0.05),而大剂量治疗组(0.05~0.1单位/kg体重/次),上 述观察项目均优于对照组(P<0.010),说明新生儿硬肿症对常规剂量蝮蛇抗栓酶具有耐 受性,要提高疗效,须大剂量使用。

    作者:黄专一;刘红斌;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叶萩碱、黄芪联合治疗肾性贫血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外肾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致肾性贫血的 患 者,按血肌酐水平1∶1配对,分实验组加用黄芪、一叶(艹)/(秋)碱。2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红细胞数、血红 蛋白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有明 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一叶艹秋)碱、黄芪联合应用,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和红 细胞膜功能,对肾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鸿泰;耿迎春;李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先天性孤立肾患上尿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探讨先天性孤立肾患上尿路疾病的诊治方案。方法:分析了1995 年5月~1998年12月诊治的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孤立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2例,U PJO 2例。结果:7例手术,5例行ESWL,1例留置双J管行内引流,1例行放疗和化疗。手术后 残石行ESWL 2例。结论:B超、CT、IVP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治疗是挽救肾功能的关键, 疾病以非开放手术治疗为宜。

    作者:曹志华;孙发慎;李鹏;王继征;张立华;李柯;张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加用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观察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纳洛酮(Naloxoen,NLX)治疗Ⅱ型呼吸衰竭(Ⅱ型呼衰)的疗效。方法:将42例符合Ⅱ型吸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 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NLX 1.2mg加入5% GS 250ml中静滴 ,每隔12h 1次,疗程为3d。两组疗程和疗效评价均相同,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血气分析检 测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7%,对照组有效率4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 。结论:加用NLX治疗Ⅱ型吸衰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气体交换功能 。是治疗Ⅱ型吸衰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启宏;丁惠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系肿瘤诊断程序探讨

    制订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临床诊断程序,应用于临床,为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 断提供有力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从而制 定了诊断程序,前瞻性地应用于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诊断,同时对228例患者均 进行四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结果:500例消化道肿瘤发生贫血者为81%,缺铁性贫血占 94.2%。应用诊断程序诊治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消化道肿瘤占70%。

    作者:李玉明;王亚民;陈天敏;季颖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双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重度脑室出血12例临床分析

    探讨双侧脑室引流及尿激酶灌注对重度脑室出血的作用。方法:应用双侧脑室引流、 尿激酶灌注对12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动态CT观察脑室出血全部消失时间为 9~12d,平均10.6d,痊愈8例,2例遗留一侧肢体偏瘫,2例死亡,死亡率16.7%,7例随访1 年以上,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 生存质量。

    作者:孟兵;蔡梅生;陈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康宝饮对小鼠的抑瘤作用

    为了研究康宝饮(一种微生态制剂)的抑瘤作用。方法:利用 胃内灌注法,观察了植瘤小鼠的瘤体生长情况及其抗肿瘤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康宝饮具有明显抑瘤作用,胃内灌注15d后,抑瘤率达29.1%,显著增强IL-2的生物学活性(P<0.01);胃内灌注30d后,抑瘤率达68.3%(P<0.05),且可以有效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 P<0.01),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5),增加IL-1的生物学活性(P <0.05)和IL-2的生物活性(P<0.01)。结论:康宝饮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制成一种微生态保健饮品。

    作者:邱世翠;李波清;王运平;高美华;宫兆龙;程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老年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的防治

    总结和分析老年人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有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 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3年5月~1999年10月收治的32例老年腹股沟复发疝 病人,其中斜疝21例,直疝9例,膀胱滑疝2例。结果:行McVay术18例,Shouldice术6例, 两者均行腹直肌鞘纵行切口减张;人工网片置入8例。全部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无张力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方法治疗老年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疗效满意。

    作者:罗东林;张连阳;刘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1例手足搐搦症诊治体会21例手足搐搦症诊治体会

    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游离钙降低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惊厥或手足搐搦, 因多见于婴儿故又名婴儿低钙惊厥,现将临床诊治的21例手足搐搦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发病年龄均为2个月~1岁,发病季节3~5月份。家族史:患儿母亲在妊娠 期均有抽筋史,尤以妊娠后3个月明显。4例有睡眠不妥,易惊哭、出汗及神经兴奋现象。21例均表现为惊厥,意识丧失,双目凝视 ,双手握拳,口吐白沫,四肢强直等。抽搐短时间为1min,长时间达30min。且惊后神 志如常,无发热。每天发作次数少为2~3次,多为20余次。2例出现喉痉挛。临床体征 :15例前血囟扩大,5例出牙延迟,1例头颅畸形。实验检查:血钙在1.7~2.1mmol/L,血磷在0.7~0.9mmol/L,均降低 ,碱性磷酸酶在17~23u,均增高。X线腕骨片:大多表现骨骺线增宽,干骺端钙化预备带消失,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10%葡萄糖酸钙10~20ml,1~3次/d,缓慢静注,口服维生素D。平均病程为1周,均痊愈出院。2 讨论临床上手足搐搦症有时经常与婴儿痉挛相混淆,故应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注意鉴别。本文所总结的21例病例就有9例曾诊断为婴 儿痉挛症后经过临床实验室、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方更正诊断。本文21例患儿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表现,根据北方冬季户外活动少,每年日照时间 短的特点,应在预防佝偻病上着手,自新生儿期开始口服浓缩鱼肝油,或每日口服维生素D 400u,也可以同时给予钙剂,每日不超过5g。入夏多接触日光后可暂停口服鱼肝油,但仍要 间断给予直至2~3岁为止。

    作者:修建华;丛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再灌流视网膜Glu-IR神经元的观察

    探讨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再灌流视网膜Glu-IR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h后松结复流,分别于缺血前15min和再灌流前1min腹腔注 射维拉帕米(5mg/kg/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物存活3d,4%多聚甲醛经心灌 注 ,视网膜切片Glu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内核层中有大量Glu-IR神经元 ,外核层、节细胞层部分细胞呈Glu-IR。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视网膜内核层中Glu-I R神经元较正常时显著减少,染色变淡,外核层、节细胞层未见Glu-IR(P<0.05)。在缺 血-再灌流期应用维拉帕米,视网膜中Glu-IR神经元明显增多,染色变深(P<0.05)。结 论:视网膜Glu-IR神经元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敏感,维拉帕米有助于视网膜Glu-IR神经元的 存活及免疫活性的恢复。

    作者:潘爱华;刘求理;刘忠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

    我院近年来应用新型防钙化生物心脏瓣膜行二尖瓣替换30例,临床 经过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换瓣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5~64岁,平均病程15年,术前心功能Ⅲ级15例 ,Ⅳ级15例。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变二尖瓣以生物瓣代替。并行手术:三尖瓣成形10 例,主动脉瓣替换及冠脉搭桥各4例。2 结果  对12例病人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血液动力学检测。结果:换瓣后72h内平均动脉压较术前(1 1.76±0.24)kPa略有下降(10.22±0.19)kPa;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入压由 术前的(1.97±0.02)kPa,(6.41±0.28)kPa,(4.28±0.13)kPa下降至术后的(1.28±0.02)kP a,(2.81±0.24)kPa,(1.55±0.17)kPa,接近正常范围。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瓣口面积明 显改善,短轴缩短率明显上升(25%→62%)。生物瓣性能及活动度均好。患者术后心功能均较 术前有Ⅰ~Ⅱ级改善。3 讨论  防钙化生物瓣是我院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瓣,是对戊二醛处理的猪瓣进行了有效的抗钙化处 理,缩短了热缺血时间,采用无张力固定,设计了弹性支架,减少应力增加了耐疲劳性 [1]。临床证实,应用新型生物瓣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8年以上随访无瓣膜衰竭或 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  防钙化生物二尖瓣有25mm,27mm和29mm三种型号,并有配套的瓣环测试器。使用前须用生理 盐水充分漂洗小5次,特别要注意挤压生物瓣缝合环部位,防残留保存液戊二醛对机体造 成危害。

    作者:谭红梅;刘维永;刘建平;易定华;杨景学;蔡振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临床教学中现代检验诊断技术的教育临床教学中现代检验诊断技术的教育

    1 现代检验诊断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现代检验诊断技术是在过去的检验诊断基础上结合了其它学科如免疫学、基因技术、电子学 等发展起来的检验诊断技术,它包揽了几乎所有应用于临床诊断的新的实验技术,并对过去 一些项目应用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远远超出初单纯辅助诊断的范畴,在疾病的预防 、疗效和预后判断、治疗药物的监测、健康状况的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越 来越大的作用。  当前已应用的现代检验诊断技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实验诊断:尿液酶学检查(N-乙酰-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半乳糖苷酶)、尿中微量蛋白(IgA.M .G、白蛋白、转铁蛋白、溶菌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α-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α2-微球蛋白)、血清型胶原(CL- Ⅳ)。肝脏功能的实验检查:血清酶学(ALK、r-GT、单胺氧化酶同工酶、α-L-岩藻糖苷糖 等)、总胆汁酸、胆红素各组分及前白蛋白、肝癌标志物(AFP及亚型、AFU和异常凝血酶原 ) 、Ⅲ型前胶原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心脏疾病的实验检查:血清酶学、(CKmm3和CKm b2)、心肌结构蛋白(肌钙蛋白T和I、肌红蛋白)。血脂的实验检查:ApoE、LP(a)、Apo CⅡ、ApoCⅢ。治疗药物监测(TDM):有关药物如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成瘾药物 、抗生素、洋地黄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进行TDM的适应症。厌氧菌感染及其检测。PCR的临 床应用及意义。TORCH检测与优生。细胞标记物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白血病细胞 的免疫学分型、肿瘤细胞的免疫学分型。

    作者:林云;林建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脏介入手术心理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60例心脏介入手术前患者的心理问卷调查,发现每位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其中对手术本身的恐惧、害怕术中疼痛和危险、术后留有后遗症 、担 心经济问题等为患者主要心理问题。该文针对这些主要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刘绍辉;张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后颅窝中线区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

    该文通过对7例后颅窝中线区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报告,提出了 病人的临床表现,早期不能正确诊断的原因,手术操作的方法及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发现慢 性脑扁桃体体疝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认为术中对其进行减、复位处理,可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廖勇仕;黄性敏;黄国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恩丹西酮预防全麻上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探讨静脉注射恩丹西酮的时机和剂量对吸静复合全麻上腹部手术 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150例ASAⅠ~Ⅲ级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五组。A组:麻 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mg,B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C组:术毕静脉 注射恩丹 西酮4mg,D组:术毕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E组不用恩丹西酮。结果:A、B、C、D、E组患 者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0.0%,40.0%,53.3%,16.7%,56.7%(P<0.01)。结论 :术毕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更能有效预防全麻上腹部术后恶心呕吐。

    作者:赵双平;郭曲练;杨浩汉;熊云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全身慢性疾病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探讨全身慢性疾病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 法:对16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287例比较。结果:老 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消化性溃疡105例,占62.50%,是其出血的主要因素。老年组合并 全身慢性疾病134例,占79.76%;非老年组44例,占15.33%,P<0.01。老年组死亡 33例 ,死亡率为19.64%,其中25例因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并发症死亡;非老年组死亡29例,死亡 率为6.62%,P<0.05。结论:合并全身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较非老年人更易发生上消化道 出血。全身慢性疾病的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艳;杨春云;刘德良;霍继荣;吴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