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

谭红梅;刘维永;刘建平;易定华;杨景学;蔡振杰

关键词:生物瓣膜, 临床应用
摘要:我院近年来应用新型防钙化生物心脏瓣膜行二尖瓣替换30例,临床 经过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换瓣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5~64岁,平均病程15年,术前心功能Ⅲ级15例 ,Ⅳ级15例。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变二尖瓣以生物瓣代替。并行手术:三尖瓣成形10 例,主动脉瓣替换及冠脉搭桥各4例。2 结果  对12例病人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血液动力学检测。结果:换瓣后72h内平均动脉压较术前(1 1.76±0.24)kPa略有下降(10.22±0.19)kPa;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入压由 术前的(1.97±0.02)kPa,(6.41±0.28)kPa,(4.28±0.13)kPa下降至术后的(1.28±0.02)kP a,(2.81±0.24)kPa,(1.55±0.17)kPa,接近正常范围。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瓣口面积明 显改善,短轴缩短率明显上升(25%→62%)。生物瓣性能及活动度均好。患者术后心功能均较 术前有Ⅰ~Ⅱ级改善。3 讨论  防钙化生物瓣是我院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瓣,是对戊二醛处理的猪瓣进行了有效的抗钙化处 理,缩短了热缺血时间,采用无张力固定,设计了弹性支架,减少应力增加了耐疲劳性 [1]。临床证实,应用新型生物瓣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8年以上随访无瓣膜衰竭或 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  防钙化生物二尖瓣有25mm,27mm和29mm三种型号,并有配套的瓣环测试器。使用前须用生理 盐水充分漂洗小5次,特别要注意挤压生物瓣缝合环部位,防残留保存液戊二醛对机体造 成危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肝损害中所起的作用,采用硝酸还原 酶法检测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O水平。慢性肝炎组血清NO值升高,与重 型 肝炎、肝硬化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重型肝炎组、失代偿性肝硬化 组、对照组中血清NO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TA<40%的患者NO值与>40%的患 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其NO值与正常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在引起肝损害机制中,一氧化氮具有双重效应作用。

    作者:李聪智;范学工;荆照政;刘翠梅;欧阳奕;谢元林;彭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研究

    将60例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皮试阳性的哮喘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A组根据变应原皮试阳性种类决定脱敏变应原种类,B组选择皮试阳性反应明显的一 种为脱敏变应原。治疗1年后判断疗效。A、B 2组显效率分别是56.7%和53.3%,总有 效率均为80.0%,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洪彦科;肖慧芳;任瑞良;刘飞宇;孟润香;刘漫时;贺佩祥;邓小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苯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评价苯那普利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肾功、血脂 、血糖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口服苯那普利10mg,1次/d治疗,治疗前后测 血压, 查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结果:总有效率为95%(P<0.05),对肝功、肾功、血脂、 血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人高血压 ,而对肝功、肾功、血脂、血糖无明显影响。

    作者:尹少华;郭利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脂、尿酸与胆红素的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脂、尿酸与胆红素的水平分析

    了解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血脂、尿酸与胆红素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51例冠心病和44例健康对照者血液中血脂 、尿酸与胆红素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TG、LDL-C、apoB、U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DL -C、T-BIL、I-BIL则明显下降,而CH、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联合检测血脂、尿酸与胆 红素对冠心病诊断及病情的有效监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林发全;陈宇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体会--附36例临床分析

    自1999年2月以来,作者应用美国Bard公司Marlex网进行腹股沟疝无张 力疝修补术36例,该术式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少,进食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很受病人欢迎。结果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恢复快,效果好,尤其适合中老年人患者。

    作者:陈卫彬;吴水来;陈声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加肝动脉灌注治疗肝癌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灌注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 效果。材料与方法:自1999年6月~2000年5月,对3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适形 放疗,联合顺铂、5-氟脲嘧啶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内灌注化疗。结果:自治疗之日起, 生存1年以上者10例,占31.3%,6~12个月(14例),占43.8%,5个月以下的8例,占25%, 中位生存期11个月。结论:中晚期肝癌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灌注,能够提 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以往常规分割照射引起的毒副反应。充分显示出立体 定向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灌注对中晚期肝癌的良好效果。

    作者:李学源;张嫱;齐武;曲启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阿罗洛尔治疗前后血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的变化

    观察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阿罗洛尔治疗前后血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 (EDLS)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的血EDL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 。 治疗后,阿罗洛尔明显降低了血EDLS水平(P<0.05)。EDLS在高血压的发病和药物治 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小学生阴茎包皮手法扩张的应用

    寻找一种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调查4 ?746名学生包皮状况,从中抽样468名学生分组进行不同的治疗。结果:手法扩张、器械扩 张都能促进包皮的发育,但前者比后者更具有许多优点。结论:指导学生进行手法扩张包皮 ,是减少包皮疾患的一种简单、无创、有效,易推广的方法。

    作者:吴志坚;李仕周;曹阳;李晓刚;陈亚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癌及癌前病变P-糖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方法:用免疫 组化S-P法对65例胃癌,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8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胃粘膜 中P-g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30.8%),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5.0%),3 例不典型增生(16.7%)和1例正常胃粘膜(10.0%)呈阳性表达,胃癌与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 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中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浸润浆膜、浆膜外者P-gp表达 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浆膜内浸润者。结论:P-糖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原发性耐药的产生 有关,且对胃癌细胞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谢国明;李海霞;谢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在鼻咽癌检测中的意义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在鼻咽癌检测中的意义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否作为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 并作为鼻咽癌诊断与分期检测的指标。方法:对88例鼻咽癌患者和60例鼻咽颈部良性病变及 73例正常人进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定量测定。结果:鼻咽癌患者与鼻咽颈部良性病变 、正常人比较和鼻咽癌临床各期比较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血 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测定可作为鼻咽癌的发现诊断和临床分期简便可靠的检测指标。

    作者:邹亚超;李国亮;顾忆华;罗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评价新型α受体阻滞剂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压宁定静脉滴注,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对比用药 前后患者心功能状态。结果:应用压宁定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患者收缩压 、舒张压、心率及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均有显著降低,用药前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压宁定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作者:何上洪;黄姚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

    我院近年来应用新型防钙化生物心脏瓣膜行二尖瓣替换30例,临床 经过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换瓣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5~64岁,平均病程15年,术前心功能Ⅲ级15例 ,Ⅳ级15例。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变二尖瓣以生物瓣代替。并行手术:三尖瓣成形10 例,主动脉瓣替换及冠脉搭桥各4例。2 结果  对12例病人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血液动力学检测。结果:换瓣后72h内平均动脉压较术前(1 1.76±0.24)kPa略有下降(10.22±0.19)kPa;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入压由 术前的(1.97±0.02)kPa,(6.41±0.28)kPa,(4.28±0.13)kPa下降至术后的(1.28±0.02)kP a,(2.81±0.24)kPa,(1.55±0.17)kPa,接近正常范围。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瓣口面积明 显改善,短轴缩短率明显上升(25%→62%)。生物瓣性能及活动度均好。患者术后心功能均较 术前有Ⅰ~Ⅱ级改善。3 讨论  防钙化生物瓣是我院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瓣,是对戊二醛处理的猪瓣进行了有效的抗钙化处 理,缩短了热缺血时间,采用无张力固定,设计了弹性支架,减少应力增加了耐疲劳性 [1]。临床证实,应用新型生物瓣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8年以上随访无瓣膜衰竭或 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  防钙化生物二尖瓣有25mm,27mm和29mm三种型号,并有配套的瓣环测试器。使用前须用生理 盐水充分漂洗小5次,特别要注意挤压生物瓣缝合环部位,防残留保存液戊二醛对机体造 成危害。

    作者:谭红梅;刘维永;刘建平;易定华;杨景学;蔡振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

    报道2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全组在体外循环下同期行PDA闭合及VSD修补术,修补VSD前先游离结扎或切开肺动脉 缝合PDA。结果:全组治愈出院,13例随访2月~8年(平均3年6月),体力活动量明显增加。 结论:该病容易早期出现肺高压,PDA所特有的连续机器样杂音往往不典型,甚至消失,可 造成漏诊PDA,VSD合并PDA可同期手术治疗。

    作者:曹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附5例报告)

    该文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资料表明,AILD的临床表现同淋巴瘤相似,以发热、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 为 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病程极不一致,治疗反应各异。本组5例,1例仍无病生 存达8年,3例(3/5)死亡,2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在类固醇治疗过程中出现溶血危象、 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而死亡。其恶性程度明显比一般淋巴瘤高。

    作者:肖青;胡妮妮;韩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鼓室成形术280例(324耳)分析

    分析鼓室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280例(324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Ⅰ型和Ⅱ型)的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鼓膜愈 合率90.1%,听力提高15dB以上者75%,气骨距<20dB者74.1%,听力达应用水平者60.5%。不 同移植材料之间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鼓膜穿孔大小对疗效无明显影响(P >0.05);静止期与移植物成活关切密切(P<0.05)。结论: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 术时机及精湛手术技巧进行鼓室成形术,可达到清除病灶,修复鼓膜及提高听力的目的。

    作者:唐青来;谢鼎华;卢永德;任基浩;田丰;彭安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叶萩碱、黄芪联合治疗肾性贫血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外肾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致肾性贫血的 患 者,按血肌酐水平1∶1配对,分实验组加用黄芪、一叶(艹)/(秋)碱。2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红细胞数、血红 蛋白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有明 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一叶艹秋)碱、黄芪联合应用,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和红 细胞膜功能,对肾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鸿泰;耿迎春;李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先天性孤立肾患上尿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探讨先天性孤立肾患上尿路疾病的诊治方案。方法:分析了1995 年5月~1998年12月诊治的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孤立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2例,U PJO 2例。结果:7例手术,5例行ESWL,1例留置双J管行内引流,1例行放疗和化疗。手术后 残石行ESWL 2例。结论:B超、CT、IVP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治疗是挽救肾功能的关键, 疾病以非开放手术治疗为宜。

    作者:曹志华;孙发慎;李鹏;王继征;张立华;李柯;张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系肿瘤诊断程序探讨

    制订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临床诊断程序,应用于临床,为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 断提供有力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从而制 定了诊断程序,前瞻性地应用于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诊断,同时对228例患者均 进行四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结果:500例消化道肿瘤发生贫血者为81%,缺铁性贫血占 94.2%。应用诊断程序诊治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消化道肿瘤占70%。

    作者:李玉明;王亚民;陈天敏;季颖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再灌流视网膜Glu-IR神经元的观察

    探讨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再灌流视网膜Glu-IR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h后松结复流,分别于缺血前15min和再灌流前1min腹腔注 射维拉帕米(5mg/kg/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物存活3d,4%多聚甲醛经心灌 注 ,视网膜切片Glu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内核层中有大量Glu-IR神经元 ,外核层、节细胞层部分细胞呈Glu-IR。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视网膜内核层中Glu-I R神经元较正常时显著减少,染色变淡,外核层、节细胞层未见Glu-IR(P<0.05)。在缺 血-再灌流期应用维拉帕米,视网膜中Glu-IR神经元明显增多,染色变深(P<0.05)。结 论:视网膜Glu-IR神经元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敏感,维拉帕米有助于视网膜Glu-IR神经元的 存活及免疫活性的恢复。

    作者:潘爱华;刘求理;刘忠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眼部碱烧伤的疗效观察

    观察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眼部碱烧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 用机制。方法:将64例眼部碱烧伤患者按碱性物质及烧伤程度相同,年龄、就诊时间相近配 成对子,共32对,并将每对中的两名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用维生素 C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用维生素C治疗,同时两组均口服维生素A和维生素B2 ,结膜囊内滴抗菌素眼液,以视力的恢复情况为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视力恢复达0. 5以上者,治疗组占78.1%,对照组46.9%。经t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眼部碱烧伤中用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好,只要适当掌握地塞米松的应用 时机,使用地塞米松是安全的,有效的。

    作者:匡大立;尹忠贵;汪芳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