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胡妮妮;韩风
制订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临床诊断程序,应用于临床,为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 断提供有力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从而制 定了诊断程序,前瞻性地应用于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诊断,同时对228例患者均 进行四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结果:500例消化道肿瘤发生贫血者为81%,缺铁性贫血占 94.2%。应用诊断程序诊治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消化道肿瘤占70%。
作者:李玉明;王亚民;陈天敏;季颖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分析鼓室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280例(324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Ⅰ型和Ⅱ型)的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鼓膜愈 合率90.1%,听力提高15dB以上者75%,气骨距<20dB者74.1%,听力达应用水平者60.5%。不 同移植材料之间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鼓膜穿孔大小对疗效无明显影响(P >0.05);静止期与移植物成活关切密切(P<0.05)。结论: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 术时机及精湛手术技巧进行鼓室成形术,可达到清除病灶,修复鼓膜及提高听力的目的。
作者:唐青来;谢鼎华;卢永德;任基浩;田丰;彭安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研究硬膜外瘢痕粘连与脊髓中感受疼痛有关的P物质、c-fos的关系。方法:作大鼠椎 板切除模型,分别在硬膜外放置脂肪片、聚己内酯/聚乳酸膜(PCL/PLA),并作空白对照,术 后1,3,6,12周处死动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硬膜外粘连。分别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脊 髓中P物质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fos的表达,计算 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检测结果,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PCL/PLA膜、脂肪片可以不同程度 地减轻硬膜外瘢痕粘连,使脊髓中P物质、c-fos表达减少,瘢痕粘连与P物质、c-fos表达呈 正相关。结论:在硬膜外瘢痕粘连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瘢痕粘连的加重,P物质、c-fos的 表达也相应增多。
作者:张仲文;肖光;朱东;闫敬军;徐莘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喉部乳头状瘤以外翻性乳头状瘤多见,而内翻性极为罕见,查阅近20 年国内外有关文献,未见有1例报道,湘雅医院建院80余年也仅收治此1例,且此例病人病程 长达6年之久后发生了恶变。经过手术、激光、再手术治疗后,至今仍健在,发声功能良好 。故将该病例报道以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64岁,因声嘶2年而于1994年11月第1次入院。患者自1992年起出现声嘶,咯少 量 白色痰,无痰中带血。1993年下半年起有轻度咽痛,吞咽时无加重,以左侧明显,声嘶加 重无呼吸困难,药物治疗无效。入院体查:左环杓关节活动欠佳,左侧声门下可见一1.5cm × 1.2cm×1cm大小,灰红色,水肿样表面光滑的肿物。右侧声带光滑,活动好,无新生物。双 侧梨状窝正常。双颌下均有一黄豆大小,可活动,光滑、无压痛的淋巴结,颈深及会厌前间 隙未扪及淋巴结。新生物活检报告:左声门下内翻性乳头状瘤。在全麻下行喉裂开手术。术 中 所见:左声带下游离缘到环状软骨下缘水平有一灰红色,表面光滑的新生物,向前累及前联 合。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左声门下内翻性乳头状瘤,故行肿物摘除,创面用电凝处理。 术后3个月,11个月分别因局部复发而行激光治疗。激光术后每隔3~6个月复查1次。病人自 觉症状一直良好。术后4年,病人再次
作者:叶晓英;石磊;赖金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观察长期乙醇摄入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纳洛酮干预后 的变化。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10只),其它三组(各10只)分别 给予外源性乙醇0.7g/kg*d和2.1g/kg*d(分别为乙醇1组、乙醇2组和乙醇3组)共12周。10 周 末采血测定血浆β-内啡肽水平,然后皮下注射纳洛酮(0.2mg/kg*d)2周,12周末采血 测定 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乙醇处理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P< 0.01),乙醇日摄入量愈多升高愈明显(P<0.01);纳洛酮干预后血浆β-内 啡肽水平降低(P<0.01)。结论:纳洛酮通过降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具有拮抗 慢性乙醇中毒的作用。
作者:张永生;孙铁军;姜枫;贾钢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纳洛酮在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对128例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用纳洛酮加长效托宁,氟脲嘧啶,加阿托 品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化验综合评价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 7%,差异显著(P<0.01)。结论:纳洛酮可阻断胰酶的激活和自身消化作用,改善胰腺 血供障碍,有效地阻止水肿型胰腺 炎向出血性坏死胰腺炎发展。
作者:罗爵云;谭同花;李鸿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观察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纳洛酮(Naloxoen,NLX)治疗Ⅱ型呼吸衰竭(Ⅱ型呼衰)的疗效。方法:将42例符合Ⅱ型吸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 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NLX 1.2mg加入5% GS 250ml中静滴 ,每隔12h 1次,疗程为3d。两组疗程和疗效评价均相同,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血气分析检 测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7%,对照组有效率4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 。结论:加用NLX治疗Ⅱ型吸衰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气体交换功能 。是治疗Ⅱ型吸衰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启宏;丁惠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羧基端甲状旁腺素(C-PTH) 的变化及与钙磷代谢、高血压和贫血的关系。方法:44例CRF患者用放免法测定血清C-PTH, 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钙(Ca2+)、血清磷(P3-),血红蛋白 (H b),并测量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结果:CRF组血清C-PTH、BUN、Scr、P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2+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C-PTH与BUN、Scr(P<0.05)和MAP、P3-(P<0.05)呈正 相关,与Ca2+ 、Hb无明显相关(P>0.01)。结论:CRF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 T)、钙磷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磷和高血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充钙剂和1. 25(OH)2D3以及甲状旁腺切除部分自体移植术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SHPT。
作者:成小苗;周巧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外肾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致肾性贫血的 患 者,按血肌酐水平1∶1配对,分实验组加用黄芪、一叶(艹)/(秋)碱。2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红细胞数、血红 蛋白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有明 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一叶艹秋)碱、黄芪联合应用,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和红 细胞膜功能,对肾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鸿泰;耿迎春;李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肝损害中所起的作用,采用硝酸还原 酶法检测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O水平。慢性肝炎组血清NO值升高,与重 型 肝炎、肝硬化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重型肝炎组、失代偿性肝硬化 组、对照组中血清NO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TA<40%的患者NO值与>40%的患 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其NO值与正常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在引起肝损害机制中,一氧化氮具有双重效应作用。
作者:李聪智;范学工;荆照政;刘翠梅;欧阳奕;谢元林;彭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否作为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 并作为鼻咽癌诊断与分期检测的指标。方法:对88例鼻咽癌患者和60例鼻咽颈部良性病变及 73例正常人进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定量测定。结果:鼻咽癌患者与鼻咽颈部良性病变 、正常人比较和鼻咽癌临床各期比较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血 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测定可作为鼻咽癌的发现诊断和临床分期简便可靠的检测指标。
作者:邹亚超;李国亮;顾忆华;罗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从K562细胞中克隆新的锌指蛋白cDNA基因片段。方法:提取 K562细胞中总RNA,逆转录后,用CX2C和H-C Link引物进行加端PCR,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 酶 酶切后,重组至pGEMTZf(+)载体,用末端终止法测定插入片段的序列。结果:测出五个插入 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一个序列为新 的cDNA基因片段。该基因编码产物至少含有五个C2H2型锌指结构。结论:从K562细胞中克隆 出一个新的C2H2型锌指蛋白cDNA基因片段,为测定该基因的全序列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曾海涛;周钢;唐迎胜;刘智;胡维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研究康宝饮(一种微生态制剂)的抑瘤作用。方法:利用 胃内灌注法,观察了植瘤小鼠的瘤体生长情况及其抗肿瘤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康宝饮具有明显抑瘤作用,胃内灌注15d后,抑瘤率达29.1%,显著增强IL-2的生物学活性(P<0.01);胃内灌注30d后,抑瘤率达68.3%(P<0.05),且可以有效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 P<0.01),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5),增加IL-1的生物学活性(P <0.05)和IL-2的生物活性(P<0.01)。结论:康宝饮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制成一种微生态保健饮品。
作者:邱世翠;李波清;王运平;高美华;宫兆龙;程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静脉注射恩丹西酮的时机和剂量对吸静复合全麻上腹部手术 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150例ASAⅠ~Ⅲ级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五组。A组:麻 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mg,B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C组:术毕静脉 注射恩丹 西酮4mg,D组:术毕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E组不用恩丹西酮。结果:A、B、C、D、E组患 者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0.0%,40.0%,53.3%,16.7%,56.7%(P<0.01)。结论 :术毕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mg更能有效预防全麻上腹部术后恶心呕吐。
作者:赵双平;郭曲练;杨浩汉;熊云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p53和Bcl-2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病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 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病变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53和Bcl -2蛋白 表达。结果:p53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未见表达,胃癌p53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癌 旁病变,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胃粘膜中Bcl-2仅1例表达,癌和癌旁 病变中Bcl-2蛋白表达分别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0.01),胃癌与癌旁病变间Bcl-2 表达 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和Bcl-2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淋巴转 移无明显相关性。虽p53阳性组Bcl-2表达高于p53阴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和Bc l-2蛋白在癌旁病变中均有表达,表明两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生物学事件。p53与 Bcl-2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病变中有协同作用,但未见二者之间的负性调控作用。
作者:冯艳玲;张钦宪;乐小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们对近年来在我科治疗的586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了临床调 查分析 ,其发病以男性为多。主要传染方式为性接触传播,但与全身与局部的抵抗力降低、病变 部位的潮湿亦有一定关系,妊娠可促进发展并使其难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方法以激光 术加系统用药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覃瑾;龙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不同病理分期膀胱癌p53蛋白核蓄积与肿瘤恶性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 织化学方法检测122例获随访结果的膀胱癌患者的p53表达,经多变量相关分析,Logistic回 归分析和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p53蛋白核反应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 正相关(P=0.00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局限于膀胱内(P1,P2 和P3a),p53蛋白阳性染色其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 结论:p53蛋白核蓄积表示肿瘤呈恶性进展,病人预后较差。
作者:周兴;刘春晓;梅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该文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资料表明,AILD的临床表现同淋巴瘤相似,以发热、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 为 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病程极不一致,治疗反应各异。本组5例,1例仍无病生 存达8年,3例(3/5)死亡,2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在类固醇治疗过程中出现溶血危象、 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而死亡。其恶性程度明显比一般淋巴瘤高。
作者:肖青;胡妮妮;韩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了解白血病在瑶族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调 查1984~1997年全县白血病新发病例,计算其发病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县白血病年 发病率为1.61/10万,明显低于全国白血病年均发病率,瑶族人群低于汉族人群。白血病的 发病有时一空集积现象。结论:瑶族人群白血病发病率不高。
作者:杨树林;陈建华;欧阳华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石蜡包埋口腔粘膜(Oralmucous)活检组织制片技术改良法在 临床口腔病理诊断和实验室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用口腔唇、舌、颊、腭粘膜,组 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70%~100%乙醇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后切片,HE染色,光镜 观察 。结果:能真实反映出口腔唇、舌、颊、腭粘膜上皮层、底基层、固有层、粘膜下层各层次 的细胞形态结构特征。结论:用石蜡包埋口腔粘膜组织制片技术改良法效果好,为临床口腔 病理诊断提供有用的依据及对实验室教学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树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