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系肿瘤诊断程序探讨

李玉明;王亚民;陈天敏;季颖林

关键词:消化系, 肿瘤, 贫血, 肿瘤标记物
摘要:制订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临床诊断程序,应用于临床,为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 断提供有力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从而制 定了诊断程序,前瞻性地应用于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诊断,同时对228例患者均 进行四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结果:500例消化道肿瘤发生贫血者为81%,缺铁性贫血占 94.2%。应用诊断程序诊治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消化道肿瘤占70%。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及癌前病变P-糖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方法:用免疫 组化S-P法对65例胃癌,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8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胃粘膜 中P-g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30.8%),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5.0%),3 例不典型增生(16.7%)和1例正常胃粘膜(10.0%)呈阳性表达,胃癌与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 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中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浸润浆膜、浆膜外者P-gp表达 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浆膜内浸润者。结论:P-糖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原发性耐药的产生 有关,且对胃癌细胞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可能有促进作用。

    作者:谢国明;李海霞;谢和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gp与突变p53蛋白、EGFR的相互关系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gp与突变p53蛋白、EGFR的相互关系

    探讨mdr1基因表达产物Pgp与突变p53蛋白、EGFR是否存在相 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7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突 变p53蛋白、EGFR表达情况。结果:Pgp、突变p53蛋白、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72 .9%和66.4%,三者的过表达均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和术后的复发有关;相关性研究显 示Pgp表达与突变p53蛋白和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Pgp、突变p53蛋白 和EGFR过表达不仅是判定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提示原 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的表达可能与其他肿瘤一样,受到p53和EGFR等的调控。

    作者:周辉良;罗义麒;曹林升;张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癌、癌旁病变中p53与Bcl-2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探讨p53和Bcl-2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病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 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病变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53和Bcl -2蛋白 表达。结果:p53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未见表达,胃癌p53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癌 旁病变,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胃粘膜中Bcl-2仅1例表达,癌和癌旁 病变中Bcl-2蛋白表达分别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0.01),胃癌与癌旁病变间Bcl-2 表达 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和Bcl-2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淋巴转 移无明显相关性。虽p53阳性组Bcl-2表达高于p53阴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和Bc l-2蛋白在癌旁病变中均有表达,表明两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生物学事件。p53与 Bcl-2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病变中有协同作用,但未见二者之间的负性调控作用。

    作者:冯艳玲;张钦宪;乐小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长期乙醇摄入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纳洛酮干预后的变化

    观察长期乙醇摄入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纳洛酮干预后 的变化。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10只),其它三组(各10只)分别 给予外源性乙醇0.7g/kg*d和2.1g/kg*d(分别为乙醇1组、乙醇2组和乙醇3组)共12周。10 周 末采血测定血浆β-内啡肽水平,然后皮下注射纳洛酮(0.2mg/kg*d)2周,12周末采血 测定 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乙醇处理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P< 0.01),乙醇日摄入量愈多升高愈明显(P<0.01);纳洛酮干预后血浆β-内 啡肽水平降低(P<0.01)。结论:纳洛酮通过降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具有拮抗 慢性乙醇中毒的作用。

    作者:张永生;孙铁军;姜枫;贾钢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在鼻咽癌检测中的意义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在鼻咽癌检测中的意义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否作为鼻咽癌的肿瘤标志物, 并作为鼻咽癌诊断与分期检测的指标。方法:对88例鼻咽癌患者和60例鼻咽颈部良性病变及 73例正常人进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定量测定。结果:鼻咽癌患者与鼻咽颈部良性病变 、正常人比较和鼻咽癌临床各期比较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血 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测定可作为鼻咽癌的发现诊断和临床分期简便可靠的检测指标。

    作者:邹亚超;李国亮;顾忆华;罗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14年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白血病在瑶族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调 查1984~1997年全县白血病新发病例,计算其发病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县白血病年 发病率为1.61/10万,明显低于全国白血病年均发病率,瑶族人群低于汉族人群。白血病的 发病有时一空集积现象。结论:瑶族人群白血病发病率不高。

    作者:杨树林;陈建华;欧阳华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试述如何提高病案首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病案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疾病分类、 医疗法律和医疗保险等工作,这要求病案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恰当、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 ,而病案首页基本浓缩和体现了病案内容的重要信息,它直接反映出一所医院的医疗和病案 管理质量,虽然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全国统一的病案首页已使用多年,但在使用管理过程中, 我们认为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现将抽查的300份病案首页进行分析的结果报道如下 。1 首页要更适应微机输入及增加信息的管理  1990年卫生部要求各类医院使用统一的病案首页后,各地和各类医院都采用了规范化的病案 首页和实行对病案首页微机管理,加强了医院现代化管理,提高病案书写质量,促进了医疗 统计信息和数据报表的及时和准确。但我们认为在以下几点仍值得改进:目前虽有统一的首 页,但无统一的病案管理软件,难以发挥计算机的大优势,故应加强对优秀病案管理软件 的开发和推广;首页应更进一步适应计算机的输入,目前首页中有一部分内容是由病人或其 家属 填写的,错填、漏填的内容较多,院内感染填写名称不统一等都对计算机输入有影响;目前 还不能利用微机做项目资料的检索;一般输入员只能简单输入数据,不能及时增减和修改新 提出的一些管理所需数据;要根据本院实际增改软件内容必须请软件编程者破密码后才进行 ,软件一旦取得专利就变为商品,许多方面影响了信息管理速度,致使统计效率低,软件不 能与病案管理同步;许多医院没有计算机联网,医生对微机管理方式很陌生,利用率很低。

    作者:彭艳;袁洪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心脏介入手术心理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60例心脏介入手术前患者的心理问卷调查,发现每位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其中对手术本身的恐惧、害怕术中疼痛和危险、术后留有后遗症 、担 心经济问题等为患者主要心理问题。该文针对这些主要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刘绍辉;张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环磷酰胺两种治疗方案疗效对比

    为了比较环磷酰胺(CTX)大剂量冲击疗法和隔日小剂量连续给药法 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我们对90例成人难治性NS按两种不同方案给予治疗。结果 表明:两种方案治疗均能使病人24h尿蛋白量降低、血清白蛋白值升高,以CTX冲击治疗组 变化更明显(P<0.01);冲击治疗组未出现副作用。结论:冲击治疗法明显优于小剂量 连续给药法。

    作者:陈立平;袁新志;邓声莉;欧阳绍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1例手足搐搦症诊治体会21例手足搐搦症诊治体会

    手足搐搦症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致血钙、游离钙降低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惊厥或手足搐搦, 因多见于婴儿故又名婴儿低钙惊厥,现将临床诊治的21例手足搐搦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发病年龄均为2个月~1岁,发病季节3~5月份。家族史:患儿母亲在妊娠 期均有抽筋史,尤以妊娠后3个月明显。4例有睡眠不妥,易惊哭、出汗及神经兴奋现象。21例均表现为惊厥,意识丧失,双目凝视 ,双手握拳,口吐白沫,四肢强直等。抽搐短时间为1min,长时间达30min。且惊后神 志如常,无发热。每天发作次数少为2~3次,多为20余次。2例出现喉痉挛。临床体征 :15例前血囟扩大,5例出牙延迟,1例头颅畸形。实验检查:血钙在1.7~2.1mmol/L,血磷在0.7~0.9mmol/L,均降低 ,碱性磷酸酶在17~23u,均增高。X线腕骨片:大多表现骨骺线增宽,干骺端钙化预备带消失,呈毛刷样或杯口状改变。10%葡萄糖酸钙10~20ml,1~3次/d,缓慢静注,口服维生素D。平均病程为1周,均痊愈出院。2 讨论临床上手足搐搦症有时经常与婴儿痉挛相混淆,故应在临床诊治工作中注意鉴别。本文所总结的21例病例就有9例曾诊断为婴 儿痉挛症后经过临床实验室、脑电图等辅助检查方更正诊断。本文21例患儿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表现,根据北方冬季户外活动少,每年日照时间 短的特点,应在预防佝偻病上着手,自新生儿期开始口服浓缩鱼肝油,或每日口服维生素D 400u,也可以同时给予钙剂,每日不超过5g。入夏多接触日光后可暂停口服鱼肝油,但仍要 间断给予直至2~3岁为止。

    作者:修建华;丛艳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苯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评价苯那普利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肾功、血脂 、血糖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口服苯那普利10mg,1次/d治疗,治疗前后测 血压, 查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结果:总有效率为95%(P<0.05),对肝功、肾功、血脂、 血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人高血压 ,而对肝功、肾功、血脂、血糖无明显影响。

    作者:尹少华;郭利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200名医学生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生入校后一直处在一个大集体环境中,由于居住集中,教室容纳 的学生较多,加上气候的原因使室内空气流通差,医学课门类多,学生学习任务重,常常处 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这样就可能使某些同学患同种疾病或许多人同时发病,以致影响健康。 为找到学员们易患的疾病以便预防,我们做了此项调查,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我们于1996年4月份上午8时~10时对92级大三年级医学系学员进行了物理检查,其中男99人 ,女101人,年龄范围20~24岁,平均22岁,检查前1天嘱同学不要用任何药物,避免精神紧 张及情绪激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检查时由老师专人负责,血压测量均采坐位,体温测量 采腋测法,心电图描记前均做了心脏视触叩听检查未发现异常体征者。统计学经u检验及( x±s)法。

    作者:刘桂琴;肖君;桑瑞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研究进展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研究进展

    迄今,在已知的人类病毒性肝炎中,乙、丙、丁、戊、庚等5种肝炎病 毒已被证实能经垂直传播而导致婴儿罹患肝炎综合征。近报告甲型肝炎病毒(HAV)也能引 起母婴垂直传播[1~2]。但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997)发现的输血传播病毒(T TV)经多项研究表明垂直传播机率不大[3~5]。本文介绍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垂直传播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1 HBV垂直传播机率  婴幼儿中80%的HBV感染者是经垂直传播而得。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有80%~90%的可能会将 其病毒传给后代,其中85%以上会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sAg(+)HBeAg(-)母亲的HBV传播率 只有2%~5%[6]。Soderstrom等[7]报告在HBV低度流行的瑞典检测了93 例儿童,其中90例(96.8%)HBV DNA(+),54例(58%)HBeAg(+)。93例儿童有81例(87%)来源于 高/ 中度HBV流行区,12例(13%)

    作者:蒋就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双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重度脑室出血12例临床分析

    探讨双侧脑室引流及尿激酶灌注对重度脑室出血的作用。方法:应用双侧脑室引流、 尿激酶灌注对12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动态CT观察脑室出血全部消失时间为 9~12d,平均10.6d,痊愈8例,2例遗留一侧肢体偏瘫,2例死亡,死亡率16.7%,7例随访1 年以上,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侧脑室引流、尿激酶灌注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 生存质量。

    作者:孟兵;蔡梅生;陈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 RNA检测及其意义

    探讨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 CV RNA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31例HCV感染者进行血清及PBMC HCV RNA检测。结 果PBMC HCV RNA阳性率(74.19%,23/31)显著高于血清HCV RNA阳性率(23.03%,9/31)。 结论 :同时检测HC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可减少漏诊,PBMC中的HCV 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HCV感染者同时进行血清及PBMC中HCV RNA检 测,可为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对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文恩;谭德明;范学工;张铮;甘晓明;欧阳颗;谢玉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善得定对食道曲张静脉内压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探讨生长抑素对食道曲张静脉内压的影响及其对肝硬化合并食道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以皮下 注射或持续静滴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其中16例患者用于药前及病情稳定后48~72h行电子胃 镜下曲张静脉直接测压术。结果:治疗后第8,24,48和72h内止血成功者分别累积达55.6% ,77.8%,83.3%和88.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副作用。16例患者用药前后平均静脉压(22.1±6.2)cmH2O和(11.5±4.6)cmH2O,下降幅度平均(9.8±3.6)cmH2O,P<0. 01。结论:生长抑素对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其可明显降低 食道曲张静脉内压。

    作者:张志坚;吴颖;高河元;张捷;谢雨党;黄云生;刘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石蜡包埋口腔粘膜活检组织制片技术的改良法及应用

    探讨石蜡包埋口腔粘膜(Oralmucous)活检组织制片技术改良法在 临床口腔病理诊断和实验室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用口腔唇、舌、颊、腭粘膜,组 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70%~100%乙醇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后切片,HE染色,光镜 观察 。结果:能真实反映出口腔唇、舌、颊、腭粘膜上皮层、底基层、固有层、粘膜下层各层次 的细胞形态结构特征。结论:用石蜡包埋口腔粘膜组织制片技术改良法效果好,为临床口腔 病理诊断提供有用的依据及对实验室教学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王树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先天性孤立肾患上尿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探讨先天性孤立肾患上尿路疾病的诊治方案。方法:分析了1995 年5月~1998年12月诊治的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孤立肾结石7例,输尿管结石2例,U PJO 2例。结果:7例手术,5例行ESWL,1例留置双J管行内引流,1例行放疗和化疗。手术后 残石行ESWL 2例。结论:B超、CT、IVP是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治疗是挽救肾功能的关键, 疾病以非开放手术治疗为宜。

    作者:曹志华;孙发慎;李鹏;王继征;张立华;李柯;张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

    我院近年来应用新型防钙化生物心脏瓣膜行二尖瓣替换30例,临床 经过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换瓣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5~64岁,平均病程15年,术前心功能Ⅲ级15例 ,Ⅳ级15例。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变二尖瓣以生物瓣代替。并行手术:三尖瓣成形10 例,主动脉瓣替换及冠脉搭桥各4例。2 结果  对12例病人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血液动力学检测。结果:换瓣后72h内平均动脉压较术前(1 1.76±0.24)kPa略有下降(10.22±0.19)kPa;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入压由 术前的(1.97±0.02)kPa,(6.41±0.28)kPa,(4.28±0.13)kPa下降至术后的(1.28±0.02)kP a,(2.81±0.24)kPa,(1.55±0.17)kPa,接近正常范围。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瓣口面积明 显改善,短轴缩短率明显上升(25%→62%)。生物瓣性能及活动度均好。患者术后心功能均较 术前有Ⅰ~Ⅱ级改善。3 讨论  防钙化生物瓣是我院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瓣,是对戊二醛处理的猪瓣进行了有效的抗钙化处 理,缩短了热缺血时间,采用无张力固定,设计了弹性支架,减少应力增加了耐疲劳性 [1]。临床证实,应用新型生物瓣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8年以上随访无瓣膜衰竭或 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  防钙化生物二尖瓣有25mm,27mm和29mm三种型号,并有配套的瓣环测试器。使用前须用生理 盐水充分漂洗小5次,特别要注意挤压生物瓣缝合环部位,防残留保存液戊二醛对机体造 成危害。

    作者:谭红梅;刘维永;刘建平;易定华;杨景学;蔡振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评价新型α受体阻滞剂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压宁定静脉滴注,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对比用药 前后患者心功能状态。结果:应用压宁定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患者收缩压 、舒张压、心率及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均有显著降低,用药前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压宁定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作者:何上洪;黄姚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