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善得定对食道曲张静脉内压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张志坚;吴颖;高河元;张捷;谢雨党;黄云生;刘英

关键词:善得定, 静脉内压
摘要:探讨生长抑素对食道曲张静脉内压的影响及其对肝硬化合并食道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以皮下 注射或持续静滴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其中16例患者用于药前及病情稳定后48~72h行电子胃 镜下曲张静脉直接测压术。结果:治疗后第8,24,48和72h内止血成功者分别累积达55.6% ,77.8%,83.3%和88.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副作用。16例患者用药前后平均静脉压(22.1±6.2)cmH2O和(11.5±4.6)cmH2O,下降幅度平均(9.8±3.6)cmH2O,P<0. 01。结论:生长抑素对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其可明显降低 食道曲张静脉内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再灌流视网膜Glu-IR神经元的观察

    探讨维拉帕米对大鼠缺血-再灌流视网膜Glu-IR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h后松结复流,分别于缺血前15min和再灌流前1min腹腔注 射维拉帕米(5mg/kg/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物存活3d,4%多聚甲醛经心灌 注 ,视网膜切片Glu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内核层中有大量Glu-IR神经元 ,外核层、节细胞层部分细胞呈Glu-IR。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视网膜内核层中Glu-I R神经元较正常时显著减少,染色变淡,外核层、节细胞层未见Glu-IR(P<0.05)。在缺 血-再灌流期应用维拉帕米,视网膜中Glu-IR神经元明显增多,染色变深(P<0.05)。结 论:视网膜Glu-IR神经元对缺血-再灌流损伤敏感,维拉帕米有助于视网膜Glu-IR神经元的 存活及免疫活性的恢复。

    作者:潘爱华;刘求理;刘忠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小学生阴茎包皮手法扩张的应用

    寻找一种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调查4 ?746名学生包皮状况,从中抽样468名学生分组进行不同的治疗。结果:手法扩张、器械扩 张都能促进包皮的发育,但前者比后者更具有许多优点。结论:指导学生进行手法扩张包皮 ,是减少包皮疾患的一种简单、无创、有效,易推广的方法。

    作者:吴志坚;李仕周;曹阳;李晓刚;陈亚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风幸存者生活满意度有关问题的研究

    为探索中风幸存者的主观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中风后1年内不同病程阶段的幸存者以LSIA、LSIB、改良爱丁堡积分、FAI、SSRS、FACESII-CV、SDS及DIS、SAS、ULS、得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TSBIA及T SBIB)、补充综合问卷等工具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活动能力、社会心理功能及状况的研究。2 05例中风幸存者及其216例正常对照者的研究结果发现中风幸存者的主观生活满意度明显低 于正常对照人群,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抑郁、对家庭适应性的不满等情况反应,其次为患者的肢体功能、社会家庭活动状况,患者的健康自信与康复欲望对其主观生活满意度有一定关系 。因此正确鉴别及处理抑郁等情绪反应、强化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配合正确的肢体康复治疗对全面提高中风幸存者的主观生活满意度及整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资晓宏;邓云龙;宋治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586例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

    我们对近年来在我科治疗的586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了临床调 查分析 ,其发病以男性为多。主要传染方式为性接触传播,但与全身与局部的抵抗力降低、病变 部位的潮湿亦有一定关系,妊娠可促进发展并使其难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治疗方法以激光 术加系统用药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覃瑾;龙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门静脉淤血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作用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Hepatic Ischeia Reperfusi on,HIR)损伤的机制。方法:用60%四氯化碳(CCl4)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 型。随机分为四组:A组:假手术组(6只),B组:单纯肠系膜上静脉阻断(16只),C组:肝门 阻断+门腔转流(16只),D组:肝门完全阻断40min(16只)。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TNF)、7d存活率及肝、肺病理的 变化。结果:B、C、D组的7d存活率分别为5/10只、8/10只、4/10只;再灌注后4h血清TNF 含量,B、C、D组分别为(0.631±0.198)u/ml、(0.596±0.223)u/ml、(0.789±0.371)u/ml ,明显 高于术前的(0.177±0.139)u/ml和A组的(0.315±0.182)u/ml(P<0.01);D组再灌 注4h的AS T明显高于C组(P<0.01);C组的AST、ALT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的HA水平 , D组明显高于B组,C组显著高于A组(P<0.01);肝、肺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肺的病理损 害,程度以D组重、B组次之。结论:门脉淤血是导致肝硬化大鼠HIR损伤乃至死亡的主要 原因。

    作者:华赟鹏;梁力建;黄洁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硬膜外瘢痕粘连与脊髓中P物质、c-fos的表达

    研究硬膜外瘢痕粘连与脊髓中感受疼痛有关的P物质、c-fos的关系。方法:作大鼠椎 板切除模型,分别在硬膜外放置脂肪片、聚己内酯/聚乳酸膜(PCL/PLA),并作空白对照,术 后1,3,6,12周处死动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硬膜外粘连。分别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脊 髓中P物质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fos的表达,计算 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检测结果,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PCL/PLA膜、脂肪片可以不同程度 地减轻硬膜外瘢痕粘连,使脊髓中P物质、c-fos表达减少,瘢痕粘连与P物质、c-fos表达呈 正相关。结论:在硬膜外瘢痕粘连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瘢痕粘连的加重,P物质、c-fos的 表达也相应增多。

    作者:张仲文;肖光;朱东;闫敬军;徐莘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胃癌、癌旁病变中p53与Bcl-2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探讨p53和Bcl-2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病变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 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胃癌、17例癌旁病变和13例正常胃粘膜中p53和Bcl -2蛋白 表达。结果:p53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未见表达,胃癌p53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癌 旁病变,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胃粘膜中Bcl-2仅1例表达,癌和癌旁 病变中Bcl-2蛋白表达分别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0.01),胃癌与癌旁病变间Bcl-2 表达 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和Bcl-2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淋巴转 移无明显相关性。虽p53阳性组Bcl-2表达高于p53阴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和Bc l-2蛋白在癌旁病变中均有表达,表明两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生物学事件。p53与 Bcl-2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病变中有协同作用,但未见二者之间的负性调控作用。

    作者:冯艳玲;张钦宪;乐小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研究进展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研究进展

    迄今,在已知的人类病毒性肝炎中,乙、丙、丁、戊、庚等5种肝炎病 毒已被证实能经垂直传播而导致婴儿罹患肝炎综合征。近报告甲型肝炎病毒(HAV)也能引 起母婴垂直传播[1~2]。但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997)发现的输血传播病毒(T TV)经多项研究表明垂直传播机率不大[3~5]。本文介绍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垂直传播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1 HBV垂直传播机率  婴幼儿中80%的HBV感染者是经垂直传播而得。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有80%~90%的可能会将 其病毒传给后代,其中85%以上会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sAg(+)HBeAg(-)母亲的HBV传播率 只有2%~5%[6]。Soderstrom等[7]报告在HBV低度流行的瑞典检测了93 例儿童,其中90例(96.8%)HBV DNA(+),54例(58%)HBeAg(+)。93例儿童有81例(87%)来源于 高/ 中度HBV流行区,12例(13%)

    作者:蒋就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临床教学中现代检验诊断技术的教育临床教学中现代检验诊断技术的教育

    1 现代检验诊断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现代检验诊断技术是在过去的检验诊断基础上结合了其它学科如免疫学、基因技术、电子学 等发展起来的检验诊断技术,它包揽了几乎所有应用于临床诊断的新的实验技术,并对过去 一些项目应用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远远超出初单纯辅助诊断的范畴,在疾病的预防 、疗效和预后判断、治疗药物的监测、健康状况的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预测等方面发挥着越 来越大的作用。  当前已应用的现代检验诊断技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实验诊断:尿液酶学检查(N-乙酰-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和半乳糖苷酶)、尿中微量蛋白(IgA.M .G、白蛋白、转铁蛋白、溶菌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α-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α2-微球蛋白)、血清型胶原(CL- Ⅳ)。肝脏功能的实验检查:血清酶学(ALK、r-GT、单胺氧化酶同工酶、α-L-岩藻糖苷糖 等)、总胆汁酸、胆红素各组分及前白蛋白、肝癌标志物(AFP及亚型、AFU和异常凝血酶原 ) 、Ⅲ型前胶原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心脏疾病的实验检查:血清酶学、(CKmm3和CKm b2)、心肌结构蛋白(肌钙蛋白T和I、肌红蛋白)。血脂的实验检查:ApoE、LP(a)、Apo CⅡ、ApoCⅢ。治疗药物监测(TDM):有关药物如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成瘾药物 、抗生素、洋地黄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进行TDM的适应症。厌氧菌感染及其检测。PCR的临 床应用及意义。TORCH检测与优生。细胞标记物的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白血病细胞 的免疫学分型、肿瘤细胞的免疫学分型。

    作者:林云;林建兵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脂、尿酸与胆红素的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血脂、尿酸与胆红素的水平分析

    了解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血脂、尿酸与胆红素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51例冠心病和44例健康对照者血液中血脂 、尿酸与胆红素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TG、LDL-C、apoB、UA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DL -C、T-BIL、I-BIL则明显下降,而CH、D-BIL变化不明显。结论:联合检测血脂、尿酸与胆 红素对冠心病诊断及病情的有效监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林发全;陈宇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体会--附36例临床分析

    自1999年2月以来,作者应用美国Bard公司Marlex网进行腹股沟疝无张 力疝修补术36例,该术式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少,进食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很受病人欢迎。结果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恢复快,效果好,尤其适合中老年人患者。

    作者:陈卫彬;吴水来;陈声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评价新型α受体阻滞剂压宁定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压宁定静脉滴注,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对比用药 前后患者心功能状态。结果:应用压宁定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患者收缩压 、舒张压、心率及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均有显著降低,用药前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压宁定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

    作者:何上洪;黄姚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研究

    将60例对2种或2种以上变应原皮试阳性的哮喘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A组根据变应原皮试阳性种类决定脱敏变应原种类,B组选择皮试阳性反应明显的一 种为脱敏变应原。治疗1年后判断疗效。A、B 2组显效率分别是56.7%和53.3%,总有 效率均为80.0%,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洪彦科;肖慧芳;任瑞良;刘飞宇;孟润香;刘漫时;贺佩祥;邓小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加用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观察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纳洛酮(Naloxoen,NLX)治疗Ⅱ型呼吸衰竭(Ⅱ型呼衰)的疗效。方法:将42例符合Ⅱ型吸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 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NLX 1.2mg加入5% GS 250ml中静滴 ,每隔12h 1次,疗程为3d。两组疗程和疗效评价均相同,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血气分析检 测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7%,对照组有效率4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 。结论:加用NLX治疗Ⅱ型吸衰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气体交换功能 。是治疗Ⅱ型吸衰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启宏;丁惠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鼓室成形术280例(324耳)分析

    分析鼓室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280例(324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Ⅰ型和Ⅱ型)的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鼓膜愈 合率90.1%,听力提高15dB以上者75%,气骨距<20dB者74.1%,听力达应用水平者60.5%。不 同移植材料之间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鼓膜穿孔大小对疗效无明显影响(P >0.05);静止期与移植物成活关切密切(P<0.05)。结论: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 术时机及精湛手术技巧进行鼓室成形术,可达到清除病灶,修复鼓膜及提高听力的目的。

    作者:唐青来;谢鼎华;卢永德;任基浩;田丰;彭安全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阿罗洛尔治疗前后血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的变化

    观察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阿罗洛尔治疗前后血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 (EDLS)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前,患者的血EDL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 。 治疗后,阿罗洛尔明显降低了血EDLS水平(P<0.05)。EDLS在高血压的发病和药物治 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防钙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

    我院近年来应用新型防钙化生物心脏瓣膜行二尖瓣替换30例,临床 经过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换瓣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5~64岁,平均病程15年,术前心功能Ⅲ级15例 ,Ⅳ级15例。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变二尖瓣以生物瓣代替。并行手术:三尖瓣成形10 例,主动脉瓣替换及冠脉搭桥各4例。2 结果  对12例病人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血液动力学检测。结果:换瓣后72h内平均动脉压较术前(1 1.76±0.24)kPa略有下降(10.22±0.19)kPa;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入压由 术前的(1.97±0.02)kPa,(6.41±0.28)kPa,(4.28±0.13)kPa下降至术后的(1.28±0.02)kP a,(2.81±0.24)kPa,(1.55±0.17)kPa,接近正常范围。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瓣口面积明 显改善,短轴缩短率明显上升(25%→62%)。生物瓣性能及活动度均好。患者术后心功能均较 术前有Ⅰ~Ⅱ级改善。3 讨论  防钙化生物瓣是我院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瓣,是对戊二醛处理的猪瓣进行了有效的抗钙化处 理,缩短了热缺血时间,采用无张力固定,设计了弹性支架,减少应力增加了耐疲劳性 [1]。临床证实,应用新型生物瓣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8年以上随访无瓣膜衰竭或 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  防钙化生物二尖瓣有25mm,27mm和29mm三种型号,并有配套的瓣环测试器。使用前须用生理 盐水充分漂洗小5次,特别要注意挤压生物瓣缝合环部位,防残留保存液戊二醛对机体造 成危害。

    作者:谭红梅;刘维永;刘建平;易定华;杨景学;蔡振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长期乙醇摄入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纳洛酮干预后的变化

    观察长期乙醇摄入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纳洛酮干预后 的变化。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10只),其它三组(各10只)分别 给予外源性乙醇0.7g/kg*d和2.1g/kg*d(分别为乙醇1组、乙醇2组和乙醇3组)共12周。10 周 末采血测定血浆β-内啡肽水平,然后皮下注射纳洛酮(0.2mg/kg*d)2周,12周末采血 测定 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乙醇处理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P< 0.01),乙醇日摄入量愈多升高愈明显(P<0.01);纳洛酮干预后血浆β-内 啡肽水平降低(P<0.01)。结论:纳洛酮通过降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具有拮抗 慢性乙醇中毒的作用。

    作者:张永生;孙铁军;姜枫;贾钢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一个新的C2H2型锌指蛋白cDNA基因的克隆

    从K562细胞中克隆新的锌指蛋白cDNA基因片段。方法:提取 K562细胞中总RNA,逆转录后,用CX2C和H-C Link引物进行加端PCR,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 酶 酶切后,重组至pGEMTZf(+)载体,用末端终止法测定插入片段的序列。结果:测出五个插入 片段的序列。与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一个序列为新 的cDNA基因片段。该基因编码产物至少含有五个C2H2型锌指结构。结论:从K562细胞中克隆 出一个新的C2H2型锌指蛋白cDNA基因片段,为测定该基因的全序列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曾海涛;周钢;唐迎胜;刘智;胡维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抗双链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关系的探讨

    为了进一步了解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关 系。该文通过352例抗dsDNA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与424例抗dsDNA抗体阴 性的SLE病人相比较,结果发现,抗dsDNA抗体阳性组比抗dsDNA抗体阴性组C3、C4降低 明显(P<0.01)。另外抗dsDNA抗体阳性者,WHOⅢ、Ⅳ型 多见(P<0.05),WHOⅢ、Ⅳ型是通常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抗dsDNA抗体阳 性的病人LN的发生多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病人(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的病人中 抗dsDNA抗体水平高者比抗体dsDNA抗体水平低者更易患LN,提示抗dsDNA抗体阳性 是LN活动的很可靠的指标,抗dsDNA抗体阳性者,多有肾损害,特别是其滴定度高者,常有L N。

    作者:洪明玉;叶任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