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华;孙发慎;李鹏;王继征;张立华;李柯;张洪波
比较米非司酮与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确诊为异位妊娠25例。12例口服米非司酮100mg,q12h,总量600mg; 13例静脉注射MTX30mg,qd,总量90mg,均3d为一疗程。结果:米非司酮组与MTX组在治愈率 、失败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血B-hcG转阴时间两组经t检验,P>0.05,也提示两组 无显著差异。结论:米非司酮对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与MTX疗效相仿,但米非司酮在临床 应用比MTX方便、安全、副反应小。
作者:吴红枝;赵秀红;殷炳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湘雅医院远程医学网络自1997年11月开通以来,已与省内近40家县 市医院、近50家全国省会以上城市医院及高等医学院附属医院联网,已进行了500余例疑难 病历的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指导及远程教学活动,它的建立对提高全省的医学卫生保健水平 ,促进医疗、教学、科研、科普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从我们三年的实践 中总结远程医学的应用,探讨远程医学的发展。1 应用广泛,优势明显远程医学能及时、就地解决疑难病的会诊,可避免处出求医的病人增加经济负担和延误病情 。据对我院三年来接受500余例疑难病例远程会诊的初步统计,有效率达80%以(明确诊断, 确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用药及其他),余下的20%的病例需要转院治疗和进一步检查的,通 过远程会诊也起到了预约住院、预约检查的作用,减少了病人的盲目流动及就医中旅途劳顿 颠簸之苦。
作者:夏青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了解白血病在瑶族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调 查1984~1997年全县白血病新发病例,计算其发病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县白血病年 发病率为1.61/10万,明显低于全国白血病年均发病率,瑶族人群低于汉族人群。白血病的 发病有时一空集积现象。结论:瑶族人群白血病发病率不高。
作者:杨树林;陈建华;欧阳华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研究康宝饮(一种微生态制剂)的抑瘤作用。方法:利用 胃内灌注法,观察了植瘤小鼠的瘤体生长情况及其抗肿瘤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康宝饮具有明显抑瘤作用,胃内灌注15d后,抑瘤率达29.1%,显著增强IL-2的生物学活性(P<0.01);胃内灌注30d后,抑瘤率达68.3%(P<0.05),且可以有效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 P<0.01),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5),增加IL-1的生物学活性(P <0.05)和IL-2的生物活性(P<0.01)。结论:康宝饮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制成一种微生态保健饮品。
作者:邱世翠;李波清;王运平;高美华;宫兆龙;程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观察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眼部碱烧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 用机制。方法:将64例眼部碱烧伤患者按碱性物质及烧伤程度相同,年龄、就诊时间相近配 成对子,共32对,并将每对中的两名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用维生素 C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用维生素C治疗,同时两组均口服维生素A和维生素B2 ,结膜囊内滴抗菌素眼液,以视力的恢复情况为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视力恢复达0. 5以上者,治疗组占78.1%,对照组46.9%。经t检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眼部碱烧伤中用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好,只要适当掌握地塞米松的应用 时机,使用地塞米松是安全的,有效的。
作者:匡大立;尹忠贵;汪芳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迄今,在已知的人类病毒性肝炎中,乙、丙、丁、戊、庚等5种肝炎病 毒已被证实能经垂直传播而导致婴儿罹患肝炎综合征。近报告甲型肝炎病毒(HAV)也能引 起母婴垂直传播[1~2]。但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997)发现的输血传播病毒(T TV)经多项研究表明垂直传播机率不大[3~5]。本文介绍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垂直传播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1 HBV垂直传播机率 婴幼儿中80%的HBV感染者是经垂直传播而得。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有80%~90%的可能会将 其病毒传给后代,其中85%以上会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sAg(+)HBeAg(-)母亲的HBV传播率 只有2%~5%[6]。Soderstrom等[7]报告在HBV低度流行的瑞典检测了93 例儿童,其中90例(96.8%)HBV DNA(+),54例(58%)HBeAg(+)。93例儿童有81例(87%)来源于 高/ 中度HBV流行区,12例(13%)
作者:蒋就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观察长期乙醇摄入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纳洛酮干预后 的变化。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10只),其它三组(各10只)分别 给予外源性乙醇0.7g/kg*d和2.1g/kg*d(分别为乙醇1组、乙醇2组和乙醇3组)共12周。10 周 末采血测定血浆β-内啡肽水平,然后皮下注射纳洛酮(0.2mg/kg*d)2周,12周末采血 测定 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乙醇处理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P< 0.01),乙醇日摄入量愈多升高愈明显(P<0.01);纳洛酮干预后血浆β-内 啡肽水平降低(P<0.01)。结论:纳洛酮通过降低血浆β-内啡肽水平具有拮抗 慢性乙醇中毒的作用。
作者:张永生;孙铁军;姜枫;贾钢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该文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资料表明,AILD的临床表现同淋巴瘤相似,以发热、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 为 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病程极不一致,治疗反应各异。本组5例,1例仍无病生 存达8年,3例(3/5)死亡,2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在类固醇治疗过程中出现溶血危象、 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而死亡。其恶性程度明显比一般淋巴瘤高。
作者:肖青;胡妮妮;韩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解两种不同剂量蝮蛇抗栓酶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通过与复方丹参对照组比 较,发现常规剂量组(0.01~0.012单位/kg体重/次)在复温,硬肿消失及治愈率等方面, 较对照组无明显优越性(P>0.05),而大剂量治疗组(0.05~0.1单位/kg体重/次),上 述观察项目均优于对照组(P<0.010),说明新生儿硬肿症对常规剂量蝮蛇抗栓酶具有耐 受性,要提高疗效,须大剂量使用。
作者:黄专一;刘红斌;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羧基端甲状旁腺素(C-PTH) 的变化及与钙磷代谢、高血压和贫血的关系。方法:44例CRF患者用放免法测定血清C-PTH, 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钙(Ca2+)、血清磷(P3-),血红蛋白 (H b),并测量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结果:CRF组血清C-PTH、BUN、Scr、P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a2+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C-PTH与BUN、Scr(P<0.05)和MAP、P3-(P<0.05)呈正 相关,与Ca2+ 、Hb无明显相关(P>0.01)。结论:CRF患者存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 T)、钙磷代谢紊乱和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磷和高血压、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充钙剂和1. 25(OH)2D3以及甲状旁腺切除部分自体移植术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SHPT。
作者:成小苗;周巧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在乳腺癌手术中更好地显露腋窝和头静脉,彻底清扫淋巴结 ,减少副损伤。方法:采用上臂上举90°,屈肘90°,抬高患侧手术台,头低脚高位的方法 。显露腋窝十分方便。将胸大肌边缘向上翻起,打开喙锁胸筋膜,显露从胸大肌穿入的头静 脉,它横过胸小肌入腋静脉,从而避免解剖三角胸大肌间沟内的头静脉段。结果:在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中31例使用新方法,节约时间20min,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16.77个,较对照组29 例,13.13个为多。经t检验,P<0.001,差别有极显著意义。在乳腺癌根治术97例 中使 用新方法节约时间,无头静脉损伤。对照组41例出现了3例轻微损伤,经四格表精确检验法 计算,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新方法在乳腺癌手术中,可以使腋窝与 头静脉得到良好的显露,减少副损伤,便于彻底清扫淋巴结,值得推广。
作者:徐致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Hepatic Ischeia Reperfusi on,HIR)损伤的机制。方法:用60%四氯化碳(CCl4)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 型。随机分为四组:A组:假手术组(6只),B组:单纯肠系膜上静脉阻断(16只),C组:肝门 阻断+门腔转流(16只),D组:肝门完全阻断40min(16只)。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TNF)、7d存活率及肝、肺病理的 变化。结果:B、C、D组的7d存活率分别为5/10只、8/10只、4/10只;再灌注后4h血清TNF 含量,B、C、D组分别为(0.631±0.198)u/ml、(0.596±0.223)u/ml、(0.789±0.371)u/ml ,明显 高于术前的(0.177±0.139)u/ml和A组的(0.315±0.182)u/ml(P<0.01);D组再灌 注4h的AS T明显高于C组(P<0.01);C组的AST、ALT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的HA水平 , D组明显高于B组,C组显著高于A组(P<0.01);肝、肺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肺的病理损 害,程度以D组重、B组次之。结论:门脉淤血是导致肝硬化大鼠HIR损伤乃至死亡的主要 原因。
作者:华赟鹏;梁力建;黄洁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湘雅医院积极推进改革,以创建“全国百佳 医 院”为契机,全面提高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教学方面,在领导重视、全院教职员 工的共同努力下,临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书育人,教学相长,效果显著临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又是医德医风的 传播者和建设者,因此培养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我院充分发 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各学科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三部分组成的教师结构 。 近三年我们先后邀请学校医学教育研究所的老师及我院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 授作医学教育专题及教学方法讲座。结 合学校授课比赛活动,我院组织教师进行院级授课比赛。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们在了 解了一些国内外教学改革动态的基础 上,也强化了教学意识,提高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授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还十分重视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从高要求自己,从严要求学生。 通过教学,系统地深入学习本专业和相 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对青年人的成长也大有好处。以往只重操作技术,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 得到纠正,临床思维、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方小年;赵雪华;杨连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生长抑素对食道曲张静脉内压的影响及其对肝硬化合并食道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以皮下 注射或持续静滴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其中16例患者用于药前及病情稳定后48~72h行电子胃 镜下曲张静脉直接测压术。结果:治疗后第8,24,48和72h内止血成功者分别累积达55.6% ,77.8%,83.3%和88.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副作用。16例患者用药前后平均静脉压(22.1±6.2)cmH2O和(11.5±4.6)cmH2O,下降幅度平均(9.8±3.6)cmH2O,P<0. 01。结论:生长抑素对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其可明显降低 食道曲张静脉内压。
作者:张志坚;吴颖;高河元;张捷;谢雨党;黄云生;刘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中端粒酶(TE)活性检测在前列腺癌 (PCA)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PCA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 P法)检测疑为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的TE活性,并比较TE活性水平与PCA病理 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PCA组织中TE活性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BPH)组织。PCA 组织中TE活性水平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相关。结论:PCA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组织中的TE活性显著高于BPH者,且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情况相关。提示TE可能成为PCA 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新的分子瘤标,并可能与PCA的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邓春华;丘少鹏;陈炜;胡红星;陈辉熔;陈巧伦;陈小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滑膜切除缝匠肌肌骨瓣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例,经过2年以上 随访, 结果优16例,占80%;良2例,占10%,优良率90%。该术式适宜于儿童Ⅱ期,Ⅲ、Ⅳ期早期患 者,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其关键在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降低关节内压力。
作者:张国伏;李佩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制订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临床诊断程序,应用于临床,为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 断提供有力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发生情况。从而制 定了诊断程序,前瞻性地应用于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疾病的诊断,同时对228例患者均 进行四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结果:500例消化道肿瘤发生贫血者为81%,缺铁性贫血占 94.2%。应用诊断程序诊治228例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消化道肿瘤占70%。
作者:李玉明;王亚民;陈天敏;季颖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通过对60例心脏介入手术前患者的心理问卷调查,发现每位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其中对手术本身的恐惧、害怕术中疼痛和危险、术后留有后遗症 、担 心经济问题等为患者主要心理问题。该文针对这些主要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刘绍辉;张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总结和分析老年人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有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 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3年5月~1999年10月收治的32例老年腹股沟复发疝 病人,其中斜疝21例,直疝9例,膀胱滑疝2例。结果:行McVay术18例,Shouldice术6例, 两者均行腹直肌鞘纵行切口减张;人工网片置入8例。全部病例随访无复发。结论:无张力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方法治疗老年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疗效满意。
作者:罗东林;张连阳;刘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外肾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致肾性贫血的 患 者,按血肌酐水平1∶1配对,分实验组加用黄芪、一叶(艹)/(秋)碱。2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红细胞数、血红 蛋白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有明 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一叶艹秋)碱、黄芪联合应用,通过改善造血微环境和红 细胞膜功能,对肾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鸿泰;耿迎春;李捷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