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智能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级的作用

骆永芳;董常峰;黄灿

关键词:弹性成像技术, 肝炎, 乙型, 慢性/并发症/超声检查, 肝硬化/并发症/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对照病理结果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定量分析,探讨二维图像特征模型在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分级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14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按照活检病理结果以METAVIR分类法将其分为4组(F1~ F4组),并随机选择4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F0组),所有受试者接受超声检查及ARFI定量分析,获得图像数据及肝脏硬度数值.对采集的图像数据使用图像特征智能模型定量分级,并与ARFI定量分析值相比较.结果 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智能模型对肝脏纤维化定量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F2)训练集=0.973 2,测试集=0.751 1,优于ARFI下ROC曲线下面积(F2)训练集=0.840 1,测试集=0.656 4.结论 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智能模型可以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其定量诊断肝纤维化有巨大的潜能.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及诊断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性别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影响,并指出女性心力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本文就女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曾桂芳;刘彦杉;郭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联合蔗糖铁治疗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4例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蔗糖铁,观察组加用rhEPO皮下注射,8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制定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RBC、红细胞比容(HCT)、网络红细胞百分比(RET)及血清Fe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QLQ-C30量表中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rhEPO联合铁剂治疗消化道肿瘤性相关贫血安全有效,且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宋鑫;陈剑云;魏立强;郭文渊;张铃铃;徐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线粒体融合蛋白2与IgA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及缬沙坦抗增殖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IgA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变化,及缬沙坦的抗细胞增殖作用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为IgX肾病(IgAN)中系膜细胞增殖提供依据,为缬沙坦治疗IgAN、抑制系膜细胞增殖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药物治疗组,使用IgA1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增殖.使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水平,Real-time PCR检测Mfn2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Mfn2、Bcl-2、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IgA1可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增殖,随着系膜细胞增殖,Mfn2、Caspase-3和CaspaLse-9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缬沙坦可抑制IgA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同时伴随Mfn2、Bcl-2、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结论 缬沙坦可通过抑制系膜细胞增殖起到治疗IgA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作用,且系膜细胞增殖变化与Mfn2、Bcl-2、Caspase-3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有关.为IgA1诱导系膜细胞增殖及缬沙坦的抗增殖作用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姜雪;曾佳丽;缪建霞;杜园园;陈洪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张昱教授治疗IgA肾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目的 探讨张昱教授运用中药治疗IgA肾病有效病例的用药规律.方法 回顾性研究就诊于张昱教授门诊治疗有效的114例IgA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方剂中使用药物频率排在前10位的药物有生黄芪、紫苏叶、防风、赤芍、川牛膝、怀牛膝、穿山龙、地龙、丹参、白花蛇舌草.常用的药物组合有穿山龙、地龙,川牛膝、怀牛膝,生黄芪、赤芍,生黄芪、防风等,并分析了药物之间的相关度,得出8首新处方.结论 通过对核心药物的分析,可见张昱教授治疗IgA肾病的主要治法为补虚、祛风、解毒、活血.

    作者:司远;张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信群模式健康教育对在职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目的 以微信群为通信方式,探讨移动互联网对在职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中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在职高血压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5例)采用微信健康教育,对照组(145例)常规健康教育和门诊随访,6个月后对比两组动态血压、生活方式改善、服药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结果 298例患者完成随访,与对照组和基线血压相比,观察组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降低(P<0.01),观察组在戒烟、限酒、增加运动、减少食盐摄入方面生活方式评分较对照组增加(P<0.01),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提高到9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微信群为社交工具,移动互联网可促进在职高血压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服药依从性,增加血压控制达标率,实现有效高血压自我管理.

    作者:徐琢;朱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疆地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描述新疆地区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年龄>18岁)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纳入患者的病例资料,描述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200例TBM患者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8~75(37.35±14.24)岁,病程3 ~270(36.86±43.86)d.存活179例,死亡21例,死亡率1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脑积水、脑水肿、临床分期、血沉、脑脊液(CSF)-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水肿和血沉是TBM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脑水肿、血沉是TB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预测影响因素,制定相应临床对策,可改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

    作者:卜欣欣;朱翠焕;汪兴禄;张跃新;孙晓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帕金森患病(PD)冻结步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570例临床确诊PD患者,登记基本信息,采用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分期及新冻结步态量表(NFOG-Q)评估患者情况,将PD患者分为冻结步态组(188例)和无冻结步态组(38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冻结步态组UPDRS-Ⅰ、UPDRS-Ⅱ、UPDRS-Ⅲ、UPDRS-Ⅳ评分分值均大于无冻结步态组(P<0.05),且Hoehn-Yahr分期较无冻结步态组高(P<0.05).结论 PD伴冻结步态组疾病进展比PD不伴冻结步态组更快.精神行为与情绪、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对冻结步态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周巡;孙启英;郭纪锋;徐倩;田芸;严新翔;唐北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与VEGF和CD105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105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成功灌注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4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其中肺癌31例,良性病变17例.比较CT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在良恶性结节间的区别.分析肺癌CT灌注参数与VEGF和CD105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CT灌注参数BF、BV及PS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5),肺良恶性结节的M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VEGF及CD105的表达与CT灌注参数BF、BV、PS呈正相关(P<0.05),而与MTr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BF、BV及PS对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帮助.肺癌组VEGF、CD105表达与BF、BV、PS呈正相关,提示CT灌注参数与肺癌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郭俊辰;孙玲玲;吴业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以往证实ITP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目前普遍认为基因和环境因素对ITP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是在易感基因遗传背景下由于环境因素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现研究较多的有PTPN2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微小RNA(Micro RNA)、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DNA甲基化、Vanin-1基因.本文主要就与ITP发病机制相关的上述基因进行综述.

    作者:张拾梅;张红岩;吴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体重指数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体重指数(BMI)变化及其与PD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对168例PD患者及106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患者BMI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PD患者BMI值与病程(r=-0.270,P=0.001)、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总分(r=-0.195,P=0.008)、UPDRS第Ⅱ部分总分(r=-0.147,P=0.045)、UPDRS第Ⅲ部分总分(r=-0.159,P=0.030)、H-Y分期(r=-0.256,P=0.00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总分(r=0.291,P=0.001)具有相关性.结论 PD患者较健康对照组BMI值降低,病程长、UPDRS总分、运动症状评分高、认知功能下降可能是PD患者BMI下降的危险因素,BMI值降低预示着PD疾病进展.

    作者:周小婷;孙启英;郭纪锋;唐北沙;严新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检查出的61例胎儿肺部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肺部病变胎儿中:(1)先天性肺囊腺瘤31例,超声表现为胎儿肺部囊性、混合性或实性略高回声团块,其中Ⅰ型2例,Ⅱ型16例,Ⅲ型13例.21例引产,均经病理证实为先天性肺囊腺瘤;3例团块随访消失;7例出生后经MR或CT增强扫描证实为囊腺瘤.(2)隔离肺19例,超声表现为肺部略高回声团块,其中7例引产,经病理证实为隔离肺,4例肿块随访消失,8例出生后经CT或MRI证实为隔离肺.(3)膈疝6例,超声表现为胸腔内可见腹腔脏器,5例引产,经病理证实.1例出生后手术证实,术后存活.(4)胸腔积液5例,其中4例引产,1例复诊胸腔积液消失.结论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是检查胎儿肺部病变的可靠方法,并能短期随诊复查,观察肺部病变的进展及转归,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于霞;郑新;祝海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调节性T细胞(Tregs)是一组具有免疫抑制性和免疫无 能性两大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稳态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病常伴随免疫功能异常,研究调节性T细胞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有重大意义.

    作者:陶然;黄红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后路单开门Centerpiece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后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为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48例,B组为行后路全椎板切除融合术64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时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至2年.A组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为(64.8±12.0)%,B组为(60.3±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为(17.9±5.0)°,与术前[(18.2±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为(22.8±5.6)°,与术前[(19.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6.25% (3/48),B组为7.81%(5/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无一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B组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10.9% (7/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融合术均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但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更有效减少术后C5神经根麻痹症状的发生,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更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杨明;刘继军;尹新华;胡雄科;刘世长;吴起宁;郝定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干燥综合征误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一例

    患者,女,85岁,因“心悸、胸闷痛十余天.”于2017年3月5日就诊于本院急诊内科,急查心肌标志物:CK-MB231.10 ng/mg.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3)部分导联ST压低,T波浅倒置.请心内科会诊诊断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次日转入本院心内科CCU病房.患者诉近十余天反复出现心悸、胸闷痛不适,部位位于胸骨后,不伴肩背部放射,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伴头晕、乏力,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结合患者心肌酶及心电图,诊断考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作者:周秀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肺隔离症一例

    患者,女,46岁,因“间断咯血5年,加重2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约10ml,呈鲜红色,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后好转.后因咯血复发,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经对症治疗后未再咯血.2d前患者再次出现咯血,约50 ml,呈鲜红色,伴咽痒、咳嗽、咳白色粘痰,量少,不易咳出,无潮热、盗汗、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予以对症处理后仍咯血,故于2017年5月7日急诊入本院.

    作者:魏明莉;黄娜;曾军;李云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长沙市三所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级别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国际通用的调查工具“住院患者对医护人员和医疗评价量表”(HCAHPS)在长沙市内选取两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一所二级甲等公立医院作为研究现场,在内科、外科病房的住院患者中以连续样本的方式征募了489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HCAHPS问卷的总得分在三所医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三所医院的外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内科住院患者;三所医院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条目分别是“医生对待患者尊重礼貌”、“医生解释是否能懂”、“护士解释是否能懂”.得分低的条目为“是否解释新药功能”、“是否解释药物副作用”.结论 医院的级别对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影响未见差异;被调查公立医院在用药指导以及医患沟通方面尚有提升服务质量的空间.

    作者:贝克尔;余阳;柳英;罗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索自建库至2017年5月已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手册(5.1.0版)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分析观察组(针刺或针药联合治疗)与对照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各量表积分情况、运动症状改善情况等指标,评价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获益.结果 共纳入12篇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计89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468例,对照组4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2.16,95%CI(1.57,2.97),P<0.01];针刺治疗前后UPDRS总评分及改良Webster量表积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7.20,95% CI(4.02,10.37),P<0.01;OR =3.33,95% CI(2.13,4.53),P<0.01].其中,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针刺治疗前后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在改善肌强直、姿势步态、运动迟缓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静止性震颤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推荐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刘艳慧;陈涛;邓益东;张杉;滕思;蔡奔驰;苏佳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喜疗妥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和弹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并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使用远红外线治疗仪(FIR)改善血管弹性和内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维持性血透患者46例,将患者分为FIR组(FIR联合喜疗妥)和非FIR组(单用喜疗妥),按内瘘狭窄处血管内径程度分为轻、中、重型,测量治疗前后狭窄处透析前、透析中的血管内径.结果 FIR治疗对狭窄处内径及血管弹性有一定改善,但与非F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型后,FIR组的轻型和中型狭窄有明显改善,与非F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型狭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R可有效改善轻中型内瘘狭窄处的血管内径和弹性,其效果优于单用喜疗妥.

    作者:王琦;唐冬冬;黄伟斌;曾德望;李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脂蛋白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32岁,因“浮肿伴蛋白尿2个月,加重10 d”于2016年1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10月受凉后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当地医院查24 h尿蛋白5.233 g,血浆白蛋白25.6 g/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先后予强的松60 mg/d、雷公藤多甙20 mg/d两次口服等治疗2个月,症状仍无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入院后体查:血压:141/103mmHg(1 mmHg =0.133 kPa),满月面容,眼睑轻度浮肿,无面部红斑及口腔溃疡,无黄色瘤及弓状角膜,心、肺、腹部无异常,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作者:瞿思源;袁曙光;朱雪婧;刘虹;成梅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视帕金森病共病现象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了运动症状外,还经常伴有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以及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等其他多种共病.帕金森病患者的共病往往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质量、致残甚至致死,增加多重用药风险及不良预后,因此帕金森病的共病管理对于帕金森病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常见的帕金森病共病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者:田芸;郭纪锋;唐北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