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盆髋臼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唐爽;敬艳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骨盆髋臼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摘要:目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通过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预防,评价其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6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然后从中挑选处80例患者通过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将其并为观察组,余下的80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将其并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之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有3例,发生概率为3.75%(3/80),而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治疗之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有11例,发生概率为13.75%(11/8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结论:通过低分子干预对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产生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胃溃疡大出血患者的影响

    老年胃溃疡患者因免疫机能低下,常见大出血等并发症,危机生命.同时因病情急、进展快,该类患者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大,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为观察在胃溃疡大出血高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近年来于本院治疗的28例胃溃疡大出血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的对照组(14例)与在常规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的观察组(14例),观察两组住院时间、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美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急诊内科门诊163例胸痛患者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内科门诊中胸痛病人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一段时间内本院急诊内科门诊中接受胸痛治疗的病人163例,对这些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人的诊断结果 、病因、检查结果 、体征、症状等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163名胸痛病人中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胸、大叶性肺炎、胃食管反流病、稳定性心绞痛、结核性胸膜炎、病毒性心肌炎、带状疱疹等,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之后痊愈,其中有癌症病人死亡.163名胸痛病人当中有3名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病情逐渐恶化,转化为心肌梗死.结论:会有多种原因导致病人出现胸痛,病人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本项研究中选取了163名急诊内科门诊的胸痛病人,医生应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严格筛查,并进行详细的诊断,为病人的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张华;王萌;高华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藏医对消化性疾病的诊疗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本文从藏医药治疗消化不良辩证分型、病因病机、藏医特色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达瓦罗布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配合分析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配合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给其均给予胺碘酮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对照组未给予护理,给观察组给予护理配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94.12%)优于对照组(76.4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同时,给予患者护理配合,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冉冉;周丽娜;王艳文;李聪;刘海凤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CBL移动课堂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CBL移动课堂的效果.方法:对妇产科60例实习生(2018年1月到2018年6月间)实施观察,按随机数表法将实习生分为传统组(n=30)和干预组(n=30),对传统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对干预组实习生实施CBL移动课堂教学,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实习生实习后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干预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CBL移动课堂可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范艳华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心肌梗死的microRNA组学及临床研究进展

    microRNAs(miRNA)主要是指一类具备调节功能的非编码RNA,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组织细胞调节有重要作用.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死亡解决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均指出miRNA在心肌梗死发病及进展中均形成了重要作用,因其密切相关性使miRNA成为心肌梗死新的生物标志物,并且部分miRNA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体心肌细胞.本文整合了心肌梗死相关性较高的miRNA,对当前心肌梗死的miRNA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郭骏辉;徐新;张社兵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中医护理在小儿细支气管炎恢复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应用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3.12-2015.12期间收治的96例小儿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时间,评估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改善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改善更快;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和一般的患儿家属均多于对照组,满意度高达95.83%,对照组则为83.33%,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应用中医护理症状改善更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家属对护理工作更满意.

    作者:张燕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分析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电脑随机选取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每组3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段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1.7±7.8vs78.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同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柠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肛瘘患者肛瘘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肛瘘患者肛瘘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肛瘘切除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患者肛瘘切除术后根据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综合的优质的护理,能够保证患者术后健康,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和恢复质量,降低并发症率,护理质量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媛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1例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1例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经验.急救护理要点包括:准确评估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纠正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酮症酸中毒,心理护理.

    作者:龚佳妮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联合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经过对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选择针灸推拿、中药熏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针灸推拿、中药熏蒸联合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汉卿;于晓超;毛书歌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孕妇和新生儿的极大重视,使得对妇产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是医院中高风险的科室之一,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本文随机抽取了皋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发生风险的5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了防范措施探究.

    作者:王立兰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参与式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病患7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B两组(n=35).A组实行参与式护理,B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局部皮肤损伤发生时间,并对其损伤的程度作出比较.结果:A组放疗后1个月内的局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0.0%,比B组的82.86% 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局部皮肤损伤程度轻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参与式护理措施是可显著减轻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的程度,从而有助于确保放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采纳.

    作者:李婷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30例乳腺肿瘤术中冷冻标本进行术中组织印片细胞方法(观察组)及冷冻切片(对照组)诊断,每组各65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且延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误诊率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印片细胞方法在乳腺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显著,可提升确诊率,减少延迟现象.

    作者:张倩丽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护理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在肝癌介入术后护理中所发挥的护理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 ~2018年3月诊治的肝癌介入术治疗患者72例作为护理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在术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78%,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数据对比P<0.05,统计学差异成立.结论:在肝癌介入术的术后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保证护理的规范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综合护理价值积极.

    作者:陈婷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反应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模式的可靠性,以及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使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对20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8% 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6.11mmol/L;14.71% 的糖尿病人HbAlc水平为6.5% ~7.0%,49.01% 的糖尿病HbAlc为7.0% ~9.0%,21.57% 的糖尿病人HbAlc>9.0%.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75,p<0.01).结论: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和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帅;张少军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慢性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与价值评定

    目的:探究慢性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与价值评定.方法:选取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社区预防干预,考察患者的护理效果和血糖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82.67%),观察组的FBG、PBG、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预防干预的效果良好.

    作者:冯振余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个体跟进式护理方案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影响价值体会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实行个体跟进式护理方案的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个体跟进式护理方案,对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积极度评分、心理状况评分以及血糖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积极度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心理状况评分以及血糖水平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实行个体跟进式护理方案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积极度,改善其心理状况以及血糖水平.

    作者:王琛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脑卒中患者62例(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与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31例),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给予急诊科脑卒中患者预见性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作者:罗心 刊期: 2019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红素(200.31±9.47)μmol/L、直接胆红素(22.19±1.50)μmol/L、间接胆红素(180.41±8.66)μmol/L、NIPS(2.15±0.06)分、治疗期间哭闹次数(1.20±0.01)次、一次换血成功率97.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心理、环境、体位等方面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期间的依从性,减少哭闹行为,减轻疼痛,提高一次换血成功率及疾病治疗有效率.

    作者:韩小曼 刊期: 2019年第08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