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方法评价

顾耀松;吕国全

关键词:阴道病, 细菌性, BV, 评价
摘要: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简称BV)是指一类在细菌学上表现为生殖道正常菌群(产H2O2的乳酸杆菌)数量减少,代之以一组厌氧群(类杆菌属族、加德纳菌、莫比伦氏菌属、人型支原体属和消化链球菌属等)数量增加所致的临床症候群[1,2].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感染率在30-50%,发病率在10-30%,患病人数远高于阴道滴虫、霉菌等的感染人数,且易复发.另外,约50%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而被贻误诊断和治疗.唾液酸酶可快速检测BV,此方法特异性高,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大型仪器,短时间内可检测结果.因此适合于各类型医院妇科疾病的筛选普查.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相关文献
  • 对边、海防基层军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为了让边、海防基层军官在疗养中大限度地消除精神疲劳,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是非常重要的.近两年我们对来我院的基层军官进行了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几点体会:

    作者:仲彦;王青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B超监测米非司酮与米索联用终止早孕观察

    两年来,我们对≤60天确诊为早孕的健康妇女1200名在门诊口服米非司酮配米索,以终止妊娠,服药5天后未见孕囊排除体外的或排出不明,以及阴道出血多于平时月经量或一直出血淋沥不净者(时间大于10天),行B超检查.

    作者:陈兴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可吸收接骨板在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采用可吸收接骨板对15例面部复杂性骨折进行内固定.结果表明冠状切口进路、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治疗该类病例,比较常用的钛板内固定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文中就可吸收接骨板的理化性质、临床应用特点、与传统内固定材料相比较,就其优越性进行了讨论.

    作者:王一霖;周爱菁;杨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神阙穴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

    神阙穴位于腹部,脐的中央,主治高热、夜啼、遗尿、疼痛等.是任脉中的一个腧穴,因消毒不便,故很少针刺,<甲乙经>谓不可刺,故一般次用艾条或艾柱隔盐灸或药敷.药敷神阙穴在儿科中有广泛的用途,近年来笔者以神阙穴敷药治疗小儿高热,小儿腹痛伴脐周包块、小儿遗尿、小儿腹泻、小儿夜啼,每取佳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胸腹水脂质检测区别漏出液和渗出液的探讨

    目的检测胸腹水中脂质含量来区别漏出液和渗出液.方法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直接酶法,ApoA1,Apo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仪器使用M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漏出液、炎性渗出液、恶性渗出液、甘油三脂含量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TCH,HDL-C,ApoA1,ApoB漏出液与渗出液有显著意义(P<0.01,炎性渗出液与恶性渗出液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胸腹水脂质含量以漏出液平均值X±2SD为分界线,是区别胸腹水漏出液和渗出液的有效方法,但不能鉴定胸腹水的良恶性.

    作者:黄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浅析孕产妇死亡及干预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疾病控制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防止孕产妇死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对我区1998~200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干预对策.

    作者:洪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例,死亡率高,大多数存活也伴有残疾.目前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存在着重视抢救生命,忽视了功能恢复,使许多病人未得到早期功能锻炼,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近年来我科给瘫痪病人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代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建立医护质量风险基金的做法与成效

    随着医疗领域的改革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日益增加.我院建院已104年,现有床位1700张,是精神病专科医院.如何搞好内险控制,减少医疗纠纷是目前医院生存、发展的探索课题之一.我院于2001年1月在临床住院部实行了医疗护理质量风险基金制度(简称风险基金).现对风险基金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邓河晃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1例多创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术前抢救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汉族,23岁,主因被刀刺伤左肩胛部,右下腹部,左大腿内侧部,当即小肠外露,流血不止.20分钟于急诊入院.

    作者:叶红霞;赵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精液中解脲脲原体(UU)的检测

    用选择培养基对168例男性不育者精液进行了解脲脲原体(UU)培养,结果阳性率为49.40%(83/168).其中尿道炎为39.70%(27/68);前列腺炎为59.98%(53/93);附睾炎为42.85%(3/7).本文对照组慢性率为10%(5/50).炎症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极其显著差别,结果表明该法简便、快速、可靠,为男性不育者病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医院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抓管理、上水平、出效益、求发展、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医院的运作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医院文化作为一个新型科学观念,顺乎时代要求,应运而生,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苏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文化是当前研究医院管理的新课题.我院近几年来,以人性化服务为主题,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把医院文化贯彻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者:王振云;王素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细孔钻颅治疗小脑出血15例疗效观察

    小脑位于后颅窝且毗邻脑干,其出血易造成昏迷,甚至脑疝,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细孔钻颅血肿抽吸加侧脑室引流联合微创术治疗小脑出血15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克西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如何做好妇科门诊的分诊工作

    为了方便病人就诊,我院近几年来在门诊部设置了导医服务点,分诊服务点.不仅有利于病人就诊,而且对扩大护士职能、扩展护理工作范围以及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护理工作走出医院、面向社会也有重大意义.

    作者:杨德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保定地区消化性溃疡病流行病学分析--附9643例胃镜分析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临床流行病学可见多个地方报告,但河北省少见.本研究对我院1997年7月-2003年7月,6年间消化性溃疡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季节、职业、吸烟、饮酒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我院是本地区大型综合型医院,就诊病人包括市区及各县,可以代表保定地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

    作者:卓振山;田秀丽;周晓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配合体会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手术设备及器械不断更新,腔镜又兼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而显示出它的优势,所以在腔镜下进行妇科手术的范围不断扩展.我院自2000年相继开展腹腔镜异位妊娠、输卵管结扎、卵巢囊肿切除、输卵管再通术等均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王春梅;杨丹;胡玲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医院管理岗位津贴发放制度改革浅议

    医院管理岗位津贴是指对任现职的班组长以上人员管理科室、班组具体工作的一种补贴,是医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管理岗位津贴发放有利于提高全院各科室的领导管理水平,有利于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尽职尽责、挖掘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而有利于提高全院的整体效益和管理水平.

    作者:汪祥安;张文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儿科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在信息时代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先进教育技术,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重视双语教学、并注重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儿科学素质教育新模式.

    作者:武亮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可视化生理学教学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口头授课和可视化授课的效果比较,分析多媒体教学对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的优势.方法将106名2001届护士班学生,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B组采用传统的口头授课方式,经过相同试卷的测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讨论多媒体可将人体生理学以彩色动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形象而生动地把人体生理学描述得栩栩如生,这不仅加速了学生对生理学上一些解剖特征的记忆,而且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人体生理机能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周冬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红外热像图诊断颈椎病的价值

    目的探讨红外热图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国产WP-95型医用红外热像仪扫描,结合正常热图和1074例颈椎病患者的红外热图表现进行分析,并与X线、部分有CT、MRI、CEP检查结果的进行比较.结果颈椎病患者热图表现具有多样性,颈椎病所涉及到的系统、器官、组织多,病理变化不同,临床症状、体征、热图改变所反映出的范围也不同.主要表现:同一种类型的颈椎病,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热图表现不同;临床上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却又有着类同的热图改变;受累器官、组织不同,热图表现不同.热图与CT、MRI、X线片、CEP及病史的符合率达95%以上.结论红外热图对颈椎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李自立;赵敏;高安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主管: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

主办:中华医学健康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