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食品中的砷

周东升;王元玲;权文选

关键词:
摘要:食品中砷的分析测定常用银盐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等,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分析方法.微波消化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各种试样的前处理方法中,本文研究用微波消解样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砷的方法.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病情影响的观察

    糖尿病是终身代谢性疾病,目前医学上尚无根治的方法,其病情控制除药物治疗外还有赖于自身的管理和控制.我科自1999年开展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血糖等健康教育.

    作者:金学兰;黄林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40例

    1一般情况1.1我们选择三酰甘油(TG)≥2.13mmol/L,总胆固醇(TC)≥6.38mmol/L,诊断均符合全国心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40例,年龄38-74岁.其中合并冠心病28例,高血压病1 2例,治疗前已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胃肠道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慢性胰腺炎,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以致影响疗效判定.同时对已服用过其他降脂药物的患者不予入选.

    作者:程玉石;田卫民;年立洲;安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胰腺炎病人46例,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来昔帕泛(lexipafant);一组为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监测患者血浆IL-6,Ⅱ-8水平.结果治疗组IL-6治疗后(102±9)ng/1较治疗前(143±1)n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样Ⅱ-8I治疗前后(127±12,98±9),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IL-6、IL-8治疗前后(139±10 VS 125±10,129±11 VS 112±10,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可降低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从而对急性胰腺炎有保护作用.

    作者:葛鹏;蒋廷强;董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效,是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经典名方,方中重用黄芪且主张生用,活血药用量较轻,取其补气活血之功,气行血行之理.笔者临床应用此方配合西药门诊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会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运用创新手段促进医院发展

    我院是一所拥有在职职工1000多人、开放床位800余张的综合性三级医院.近年来,我院飞速发展,业务收入跃居湖南省第四,其原因在于我院运用了创新手段,具体来说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创新.

    作者:欧阳邦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

    顽固性心衰又称难治性心衰,是指经各种治疗后心衰不见好转,甚至有加重者,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60例顽固性心衰,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爱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巨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巨大原发骶骨肿瘤水见,手术治疗易发生大出血致死或骶神经损伤.本组3例患者原发骶骨肿瘤巨大,经腹及骶尾部联合切口,术中结扎双侧髂内动脉,仔细剥离,注意保护骶1-骶3神经根,既比较彻底地切除了肿瘤组织,又减少出血,保存了二便功能,术后效果满意.因此,手术仍是骶骨肿瘤患者延长生命、缓解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庆新;王景文;张晓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有计划地预防、控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性,才能将传染病控制在一定水平和把爆发疫情消灭在萌芽之中.我市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泽清;陈辉;张锐;辜伟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从环境建设入手塑造医院良好形象

    医院环境是一个医院的外在表现,它形成的视觉效果直观地反映出医院形象,折射出医院的经营理念,文明程度以及医院的整体化水平,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就医流向.因此,医院环境建设是不能不重视的大问题.

    作者:贾晓云;韩彦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特殊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冠脉分支痉挛或闭塞血流中断,造成部分心肌严重缺血而发生局部组织坏死.临床以持续性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不典型者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近年来,我科共收治特殊表现为主的AMI12例,由于病人以其它系统疾病为主要症状,易被忽视而延误病情.因此,临床工作中加强观察与护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作者:夏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的内窥镜治疗

    目的探讨内窥镜手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4例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行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术治疗.结果14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8例一次内窥镜治疗手术成功,6例再发狭窄而行二次手术成功.患者术后均定期行尿道扩张,14例患者术后3-12月复查尿流率,大尿流率14-33(20.3±7.8)ml/s,平均尿流率10-22(15.2±5.1)nl/s.结论内窥镜直视下腔内冷刀切开及瘢痕电切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好、可反复治疗费用低、创伤小、是该症治疗的佳选择.

    作者:王秀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12例严重胸外伤的治疗体会

    1998年-2001年间,我院共收治严重胸外伤病人112例,由于处理及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8例,女性24例,年龄在4-60岁之间,平均32.3岁.锐器伤46例,交通伤34例,重物挤压伤9例,钝器伤10例,坠落伤5例,火器伤5例,爆炸伤3例.

    作者:谢友发;赵声云;龚文明;李德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用PCR-SSCP技术检测癌症患者血清中的ras、P53、MDM2、NM23基因突变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癌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检测手段.方法血清中的ras、P53、MDM2、NM23基因(简称四项癌基因)用PCR-SSCP分析法检测.结果20例癌症患者有19例检出基因,检出率为95%,癌基因检出率为99%,10例对照组未检出癌基因,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PCR-SSCP法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检测手段有良好的前景.

    作者:龙剑;彭忠伯;吴春华;吴伟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儿低体温护理

    新生儿低体温多见于早产儿,以新生儿早期特别是出生后24小时内多.多发生于冬春季,病因以非感染因素为主,并明显影响新生儿病死率.低体温持续时间越长对产后影响越大,在护理工作中除配合医疗工作外,我们在新生儿低体温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马华英;李荣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FPM-100A型自动洗片机的使用与管理

    我科引进使用的日本富士FPM-100A型洗片机是全自动的台式洗片机.其显影药液温度35℃,干燥器温度50℃,均由热敏电阻控制以保持恒温,定影液温度由热交换器控制,药液的补充采用补充瓶补给.

    作者:吕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饮食控制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体会

    妊娠期糖尿病(GDM)系指孕期首次诊断的对碳水化合物耐受性有不同程度下降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生率约≤1%~2%.合理的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减少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方法.我们对36例确诊为GDM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伟;朱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目的探讨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33例.结果随访3个月-1年,优27例(81.8%),良6例(18.2%),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螺钉切割股骨头颈致轻度髋内翻1例.结论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效柱;洪定钢;王景超;容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郧西县茅坪中心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2002年4月3日十堰市卫生防疫站接到疫情:郧西县茅坪中心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我站迅速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疫情调查处理小组,携带相关物品前往疫区调查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锐;刘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处理和临床预后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发生于小腿肌间静脉丛、静脉、股静脉、髂静脉的血栓,发病时间在一周以内.多发生于左下肢.由于血栓形成时间短,与静脉壁粘连不紧密,有脱落形成肺栓塞的危险.

    作者:郑虹;谢宗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浅谈专科医院如何适应医改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动着成千上万老百姓的心,它的启动将彻底打破以医疗机构在供需关系中长期形成的供方主体地位,迫使医院在观念、理论和实践上要主动适应这一形式的变化.

    作者:陈梓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中华医学丛刊杂志

主管:中国文化教育出版社

主办:中华医学健康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