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淑英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高原病白细胞反应程度与患者病情及其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3220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剖析急性重症高原病白细胞反应程度与并发MODS的关系.结果 3220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中并MODS 281例,按WBC计数分为5组:1组(≤10.0×109/L)48例);2组[(10.1~20.0)×109/L]158例;3组[(20.1~30.0)×109/L]50例;4组[(30.1~40.0)×109/L]14例;5组(≥40.1×109/L)10例.患者除收缩压外,体温、呼吸、脉搏、病情危重率及死亡率均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17、0.23、0.21、0.79、0.78,P<0.01).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数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8211,P<0.01).结论 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的白细胞反应程度、病情与其MODS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监测和控制患者的白细胞反应对减少MODS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素芝;李红;郑必海;闫春城;郑建保;李珣;何袆;周晓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EGF-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增生组21例、导管内癌组1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68例病灶内EMMPRIN和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EMMPRIN蛋白在增生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6%(1/21)、40.00%(4/10)73.53%(50/68),3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蛋白在增生组、导管内癌组、浸润性导管癌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9%(3/21)、60.00(6/10)、77.94%(53/68),导管内癌组和浸润性导管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增生组(P<0.01).乳腺癌组织中EMMPRIN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0,P<0.01),而且EMMPRIN和VEGF-C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P<0.01).结论 EMMPRIN和VEGF-C的过度表达是促进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二者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作者:梁运霞;陈茂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芦荟汁对烫伤大鼠的皮肤愈合及体内氧自由基清除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分为3组,即芦荟组、烧伤膏组,空白组;分别在大鼠背部造成直径为2.6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涂烧伤膏、芦荟汁,观察上皮出现时间及愈合时间,并检测愈合面的皮肤SOD、GSH-PX、MDA含量.结果 芦荟组上皮出现时间(4.6±0.56)d,愈合时间(16.2±2.6),烧伤膏组上皮出现时间(5.4±0.6)d,愈合时间(18.1±3.4)d,空白组上皮出现时间(6.8±0.3)d,愈合时间(22.3±3.2)d.芦荟组、烧伤膏组上皮出现时间和愈合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芦荟组与烧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芦荟组SOD(98.07±6.22)、GSH-PX(243.21±20.18)、MDA(4.89±2.12),烧伤膏组SOD(83.97±6.34)、GSH-PX(208.25±24.52)、MDA(6.93±3.05)与空白组SOD(57.50±9.43)、GSH-PX(139.88±22.70)、MDA(8.98±2.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芦荟组与烧伤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芦荟汁具有促进大鼠创面愈合、清除体内自由基而保护细胞的作用.
作者:叶俊毅;朱佳荣;王力;涂寅;姚富黎;万克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肺结核病人与健康人外周血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CD27和CD28的表达情况,了解不同分化程度T细胞在结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荧光标记的抗CD4、CD154、CD27、CD28四种抗体共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核病人和健康人外周血CD4~+ CD154~+ T细胞中CD27和CD28的分布比例.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分化阶段CD4~+T细胞在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特异性结核抗原刺激后,肺结核病人外周血CD4~+ CD154~+ T细胞中CD27~+ CD28~+(早期分化)、CD27~- CD28~+ 和CD27~+ CD28~-(中期分化)以及CD27~-CD28~-(晚期分化)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9.55±6.15)%、(26.85±3.87)%、(7.2±1.37)%和(16.35±3.97)%;而在健康人中这四群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1.81 ±4.94)%、(29.83±5.33)%、(12.65±4.48)%和(5.7±2)%.结核病人与健康人以早期分化CD4~+T细胞为主,在晚期分化CD4~+T细胞比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结论 肺结核病人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中晚期分化阶段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提示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结核病相关.
作者:曹志红;蒋静;王心静;董梅;佟爱华;程小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食道端端吻合术中单肺通气(OLV)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本院20例食道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新生儿行食道端端吻合术中单肺通气(OLV)麻醉,术中监测ECG、SpO2、PETCO2、BP,记录术前、诱导后、OLV10 min、OLV 30 min、术毕HR、SpO2、PETCO2、BP.值.结果 20例患儿单肺通气后SpO2均有下降,单肺通气10 min后,10例患儿SpO2下降至90%以下,2例加用PEEP,PEEP为4 cmH2O后,SpO2≥95%,3例暂停手术操作,恢复双肺通气,待SpO2恢复正常后继续手术.与诱导后比较,所有患儿单肺通气10 min后,SpO2下降明显(P<0.01),与OLV 10 min比较,OLV 30 min时SpO2明显升高(P<0.05),与诱导后比较,PETCO2在单肺通气各时点显著下降(P<0.05),在单肺通气过程中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药,加强麻醉手术中的监测和管理新生儿单肺通气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卢小燕;张溪英;王江平;童易如;刘晶晶;颜璐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法 回顾分析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彩超检查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内无血流信号,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6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对于并发症,应认真对待和处理.
作者:宋海林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高聚生、因特康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B超定位下套管针(中心静脉穿刺用)穿刺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间断或持续放尽胸腔液,治疗组15例胸腔注入高聚生、因特康(白细胞介素-2)和顺铂,对照组13例胸腔内只注入顺铂,注药2~3次为一疗程,共1~3疗程.结果 随访9月至3年,中位随访时间28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完全缓解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2%,完全缓解率为3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定位下套管针穿刺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放尽胸腔液,高聚生、因特康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控制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超杰;范培芝;郑维;张志功;唐梅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局部或泛发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病理上主要表现为黑素细胞的减少或消失,可分为节段型和非节段型.其详细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完全清楚,主要有遗传、自身免疫学说、神经化学因子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等[1].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行为模式,因此,对白癜风病因的研究,也应放在新的医学模式下进行.
作者:陈亚非;王嵘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LASIK手术切削散光后对视力的影响及应用傅立叶分析瞳孔区3、6 mm直径光学区像差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LASIK手术后24例复诊病人48眼,术后19眼裸眼视力1.0,29眼裸眼视力1.2;所有眼均行角膜地形图检查,Fourier(傅立叶)分析直径为3、6 mm光学区像差.结果 手术矫正散光值-0.86±0.56,矫正散光轴107.29±71.86,可见手术切削散光值产生变化,但散光轴变化不明显.术后3、6 mm区像差均增加.3、6 mm像差的改变与术后裸眼视力无相关性.结论 LASIK手术角膜散光的切削不影响术后视力.而高阶像差改变不对术后视力产生影响.
作者:高松;冯瀚潮;韩素珍;石英;罗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在小儿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儿40例,分为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组(B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Coopdech管组将封堵支气管导管通过普通气管导管放置于手术侧主支气管来实现单肺通气.分别观察双肺通气、单肺通气20、40 min时手术野环境、血气指标的变化及手术所需和术后拔管时间.结果 Coopdech管组手术野显露明显优于单腔气管导管组;手术所需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少于后者;A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更加多见.结论 Coopdech封堵式支气管导管可有效用于小儿单肺通气胸外科手术.
作者:高昌达;潘志浩;郭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提高小儿MP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本院12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临床确诊218例为MP肺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55.0%(688/1250),女性患儿阳性率(63.2%)高于男性(49.6%)患儿(x2=48.1,P<0.01);<1岁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x2≥48.3,P<0.01),而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儿童年龄增长其Mp-IgM检测率呈上升趋势(x2=26.45,P<0.01).65.6%的患儿C-反应蛋白增高,58.4%的患儿心肌酶谱增高,18.3%的患儿尿酸增高.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82.4%.胸片以一侧大片絮状阴影占85.6%,右侧(150例)多于左侧(68例),下叶(148/218)多于中上叶.40.4%(88/218)的有肺外并发症.结论 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早期体征不典型,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于疑似患儿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治,可降低小儿MP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树林;何金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疗问题.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34例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0例,好转14例,总疗程平均21~28 d.结论 对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主张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早期加用小剂量激素,病情危重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3~5 d.
作者:朱尚品;关凤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口腔念珠菌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菌的变化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对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引物1扩增两组白念珠菌菌株的105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63.5%、64.6%;引物2扩增的80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59.6%、62.5%,1400 bp条带阳性率分别为48.1%、4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带型完全一致的菌株,有些片段的EB显色强度也有差别.结论 口腔念珠菌病白念珠菌的基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本稳定.
作者:胡晓军;王曙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患者,43岁,藏族,因停经9+月,全身浮肿1月,加重5 d在镇卫生院治疗无效,于2007年5月10日转入山南地区人民医院.患者既往否认肝炎病史.42岁结婚,初孕,末次月经及胎动出现具体时间不清,无早孕反应,未定期产检.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40/90 mmHg,全身皮肤黏膜高度水肿,呈凹陷性,腹部可见腹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产科检查:腹围105 cm,宫高32 cm,胎位不清,胎心遥远,146 次/min,律齐.无宫缩.阴道检查:会阴水肿,宫口未开,颈管消退50%.实验室检查:尿蛋白(2+),尿胆红素(+),尿胆原(2+);HBsAg(+);肝功能ALT 21 U,黄疸指数3,总蛋白56.2 g/L,白蛋白27.2 g/L.胎儿B超胎头双顶径8.6 cm,胎盘Ⅲ级回声.
作者:刘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循环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2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和造模组20只,分别给予基础饲料与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18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运动组9只,运动干预6周后,测定血清TNF-α(放免法)和脂联素(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和脂联素mRNA表达(RT-PCR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升高(5.06±0.38 vs 7.49±1.13,13.61±2.94 vs 33.57±4.87,P均<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4.21±0.22 vs -5.51±0.16,P<0.05),血清TNF-α升高(2.39±0.44 vs 3.03±0.50,P<0.05),血清脂联素降低(0.86±0.08 vs 0.77±0.09,P<0.05);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 mRNA均表达增强,脂联素mRNA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明显降低(5.77±1.17 vs 7.49±1. 13,25.69±4.27 vs 33.57±4.87,P均<0.05),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5.10±0.31 vs -5.51±0.16,P<0.05),血清TNF-α降低(2.40±0.59 vs 3.03±0.50,P<0.05),脂联素升高(0.86±0.10 vs 0.77±0.09,P<0.05);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 mRNA均表达减弱,脂联素mRNA表达增强.结论 运动干预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和脂联素的表达有关.
作者:袁亮;刘遂心;龙勇;刘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注射液在产程中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择正常初产妇、宫口开大3 cm伴宫颈扩张缓慢、停滞或宫颈水肿者150例,分为观察组75例,给予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75例,给予安定10 mg静注.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后的产程变化及围产结局.结果 观察组活跃期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宫颈撕裂伤及新生儿窒息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注射液能解除宫颈痉挛,减轻宫颈水肿,降低分娩阻力,促进活跃期宫口扩张,缩短活跃期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对母几无不良影响,其疗效优于安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莉琼;毛飞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MRI/CT在诊断脂肪母细胞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在本本院治疗的20例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脂肪母细胞瘤的超声特征为肿块边界欠清,边缘欠规则,包膜显示欠清,内部回声分布均匀或欠均匀,以稍中低回声为主,内可见稍强回声的条状样结构,部分表面呈分叶状,彩色多普勒(CDFI:):肿块内或周边可见少量低速条状血彩分布;MRI或CT主要表现为稍低信号(密度)或稍高信号(密度),其中可见稍强回声分隔影,当进行增强CT扫描时可见分隔影增强;当进行脂肪抑脂序列时部分病例可见脂肪被抑制.结论 超声、MRI/CT对于脂肪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何静波;张号绒;刘金桥;陈洁;陈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血清IL-2、IL-6和TNF-α的水平及其与免疫的关系.方法 采用RIA法分析25例GD、25例GO患者及20例对照组血清中IL-2、IL-6、TNF-α、TRAb值;化学发光法测定TGAb、TPOAb、FT3、FT4、TSH.结果 在GO、GD组,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GO组高于GD组(P<0.01,P<0.05);两组患者TGAb、TPOAb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TRAb值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O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1);TRAb与TNF-α、IL-6及甲状腺功能呈正相关(r=0.608,0.827,P<0.05).结论 GDGO患者IL-6、TNF-α增高,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增强,TRAb与GO细胞因子相关,细胞介导和体液免疫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艳平;雷闽湘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自膨胀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分析.方法 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6例,应用远端栓子保护装置,球囊预扩张狭窄部位,释放自膨支架.结果 所有支架释放定位准确,狭窄消除,围手术期出现1例脑出血.临床随访1例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声示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可行的方法.
作者:秦伟;胡文立;焦力群;李慎茂;朱凤水;凌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风湿病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家庭状况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5例风湿病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并与50例对照组儿童家长进行比较.结果 风湿病患儿的生活环境、家庭抚养方式、家长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家族类似疾病史方面与对照组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风湿病患儿家长SAS、SDS和SCL-90量表总均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风湿病患儿家长EPQ量表中P(精神质)和N(情绪稳定性)量表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而E(性格内外向)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儿童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风湿病患儿家长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可影响风湿病患儿的身心康复,应预关注和重视.
作者:于清;曹兰芳;赵瑜;薛海燕;李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