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铭;李滨
目的 探讨门诊非连续性使用的BiPAP无创呼吸机管道清洗消毒方法.方法 36例门诊行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消毒方法,实验组由科室每日自行清洗消毒.管道使用3 d后比较2组菌落数检测的合格情况.结果 使用后第3天对照组菌落数检测合格率为83.3%(15/18),实验组未出现不合格管道.结论 针对门诊非连续性使用的BiPAP无创呼吸机管道采用每日清洗消毒的方法,可有效预防管道污染,对降低相关感染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溢玲;晏益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ICU危重症患者11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经桡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观察组经足背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2组均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穿刺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动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动脉套管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经足背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效果优于经桡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同时高质量的护理干预配合对降低并发症风险、延长动脉套管留置时间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舒雅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静脉通道的快速建立,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抢球措施.儿科患者多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1].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穿刺技术,才能顺利完成静脉输液,达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护士技术水平、患儿不配合、家属要求过高等因素影响穿刺的成功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例患儿的静脉穿刺资料,总结护理措施,分析穿刺失败原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卜云娣;黄丽冰;黄河浪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和饮食指导的效果.方法 9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评估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记录2组患者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8周后体质量较出院时上升,而对照组持续下降.结论 心理干预联合饮食指导能有效缓解胃癌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合理饮食.
作者:邱正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135例(237只眼)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视力检查干预、用药护理、治疗性配镜、目力训练、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 经过3年以上随访观察,基本治愈106眼(44.72%),进步91眼(38.39%),总有效率 83.12%.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弱视患儿治疗依从性、确保弱视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超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应用自制水枕在预防新生儿头颅、耳廓变形及枕后压疮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新生儿根据入住NICU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新生儿使用棉垫颈肩枕,实验组使用自制水枕垫高患儿头颈部.观察2组患儿头颅、耳廓外观的变化,以及枕后皮肤压疮情况.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发生头颅、耳廓外观变形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实验组新生儿枕后皮肤压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自制水枕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头颅、耳廓变形和枕后皮肤压疮,值得借鉴.
作者:李明;郭妍妍;赵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自身器官及其周围组织产生自我消化作用所引起的急性炎性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高烧、恶心呕吐等表现为主[1].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急性反应期需严格禁食补液,高龄患者情绪不稳定、动作迟缓,输液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影响治疗,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尤为重视高龄患者的输液管理[2].本研究对5例高龄急性胰腺炎患者予以输液管理,患者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春勤;吴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母体叶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系.方法收集早产儿母体血标本70例为观察组,同期产科收治的正常出生儿母体血标本7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叶酸含量及MTHFR C677T基因类型.结果 140例母体血清MTHFR(C677T)基因检测显示野生型基因占比20.71%(29/140),杂合突变型占比48.57(68/140),纯合突变型占比30.71%(43/140).观察组叶酸含量(23.22±0.23)ng/mL,对照组叶酸含量(17.23±0.17)n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补充要个体化,补充过多或过少均可增加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风险.
作者:曹晔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硼替佐米流程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给药流程和不良反应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进行分级,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结果 共纳入150例患者,其中27例出现消化道反应,包括恶心12例,呕吐4例,腹泻4例,便秘7例;局部皮肤红斑硬结15例;白细胞减少11例;周围神经病变9例;带状疱疹5例;不同程度疲乏38例.根据不良反应,通过循证护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论 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及个体化护理,以完善护理流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万李;叶红芳;张新月;季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均衡带教法在手术室新入科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新入科护士20名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2月新入科护士20名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均衡带教法.记录2组终理论和实际操作成绩,比较2组护理质量以及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仪表评分外,观察组术前访视、识别器械、巡回护士水平、洗手护士水平、术后回访健康教育及总体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新入科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为100.00%(20/20),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新入科护士带教中实施均衡带教法,能提高护士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倪文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早期,由于医务工作者对于感染的认识较为模糊,且各地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术后感染率较高,感染致死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医疗领域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务工作者逐渐认识并掌握了导致感染主要原因及避免感染的方法-提高手术质量.影响手术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主刀医生的手术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医疗设备设施不足、手术器械和一次性耗材匮乏等.国内外文献中提到的医院用来提高外科手术质量的措施包括使用手术团队检查清单[1]、客观的手术协议[2]、外科医生表现[3]及医务人员教育[4].
作者:李宇生;周平乐;王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回顾性分析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管非计划性拔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拔管原因及对策.胃管固定不当、负压引流器过重、患者情绪紧张、术前健康教育不足等均与胃管非计划性拔除密切相关.通过采取相应心理干预、加强管道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除风险.
作者:邱春兰;李玉兰;杨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50例鞘膜积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包括住院、用药和护理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鞘膜积液手术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的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李永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体检越来越重视.静脉采血是体检过程中常见且重要的项目之一,由于静脉采血是一种刺激较大的侵入性操作,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部分体检者会因为一些因素出现焦虑、紧张、甚至晕针等不良反应,不仅影响采血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加大体检者对疼痛的敏感性[1].
作者:刘锦;陈如燕;吴英;刘玮;张天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轻癌症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采用疼痛干预护理措施.比较2组干预后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癌症患者采用针对性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宋建铭;李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析优质护理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依从性、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81%(31/42),低于研究组的92.86%(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益萍;谢玉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方案在预防ICU患者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ICU收治的患者2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ICU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2组在ICU治疗期间感染事件发生例数、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评价患者对ICU治疗期间的护理模式满意度.结果 ICU治疗期间观察组感染事件总发生率为7.9%(11/140),低于对照组的42.1%(59/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4%(135/140)高于对照组的77.9%(109/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ICU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层级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魏章英;戴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压疮预防效果以及情感状况的影响.方法 8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模式.记录患者出院后2个月内压疮发生情况,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 周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结果 研究组压疮发生率14.0%(6/43),低于对照组的41.9%(1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跟进式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压疮发生风险,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席小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过程中顽固性颈内异位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送管过程中多次异位至颈内的发生原因,总结处理方法及结果.结果 对PICC顽固性颈内异位调整可结合多种方法进行.36例患者PICC导管复位成功,成功送至上腔静脉;2例患者多次复位失败,保留导管在锁骨下静脉.结论 PICC置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送管方法,以减少PICC颈内异位发生.
作者:李爱霞;胡皎;冯玉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胃镜检查患者认知及治疗配合的影响.方法 接受胃镜检查的2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检查期间,对照组常规护理,不定时开展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评估2组患者对胃镜检查的认知程度和配合程度,对比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胃镜检查认知程度、配合程度与满意度分别为90.83%(109/200)、91.60%(110/120)和90.83%(109/120),对照组分别为74.17%(89/120)、75.00%(90/120)和79.17%(9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胃镜检查或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其对胃镜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
作者:邓芝禾;梁云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