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多模式共融护理

朱维娅;韩倩

关键词:多模式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球囊扩张
摘要:目的 观察多模式共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多模式共融护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1-12月)和实施后(2017年1-12月)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各7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实施多模式共融护理配合.记录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和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门球时间),对比2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和术中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和门球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多模式共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治疗中,对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循证及前馈控制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理论的前馈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12月常规转运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6月实施前馈控制转运措施的10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风险隐患防范缺陷率.结果 观察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风险隐患防范缺陷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实施前馈措施,能有效提高医护风险管理意识,降低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和风险隐患防范缺陷率,提高患者转运的安全性,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赵霞;孙四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肝郁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辨证施护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在肝郁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腹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慢性泄泻的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肝郁脾虚证实施辨证施护.观察2组腹泻改善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腹泻改善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腹泻肝郁脾虚证的患者实施辨证施护,突出了中医护理的特色,重视患者的个体化的护理,有利于患者腹泻症状的改善,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韩宗萍;谭晓英;韦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

    本研究回顾性了1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系(SMA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双置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除常规营养支持护理外,护理人员分析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发生原因,实施针对性干预,加强PEG/J双置管的护理,确保肠内营养顺利实施.

    作者:陈静;黄迎春;王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高血压自我管理研究现状

    高血压病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而控制血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患者参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本文概述了高血压和自我管理相关的概念,对国内外高血压自我管理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包括自我管理的方法、模式、描述性和干预性调查研究结果,以及自我管理量表编制的进展,为高血压自我管理研究推向更深更广的层面提供借鉴.

    作者:刘君;陈星星;罗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孕期营养管理对妊娠糖尿病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期营养管理对妊娠糖尿病(GDM)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284例GDM孕妇由医生充分告知营养干预意义的前提下根据其个人意愿原则分为观察组158例与对照组126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孕期营养管理.比较2组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并记录2组孕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干预后,2组FBG与HbA1c表达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孕妇FBG与HbA1c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剖宫产、感染及羊水过多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巨大儿、早产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通过改善患者的膳食习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对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赵文苹;罗跃;孙艳丽;尤洁茹;张蕾;陈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多数存活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早期采取针对性、规范化康复护理策略,可降低脑卒中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从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护理意义、康复护理时机、早期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心理护理干预、肢体康复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桂萍;胡玉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术中物品部分缺失不良事件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术中使用物品部分缺失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以提高手术患者的质量安全.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术中发生的物品缺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结果 本组共发生物品部分缺失27例,其中器械尖端缺失较严重为9例,占比30.00%.结论 加强术中手术人员对物品完整性、功能性、质量性的检测及检查,有利于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营造安全的手术环境.

    作者:谢晓秀;蒋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积极心理学评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评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评估进行干预.观察2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27.95±3.17 vs.21.11±5.72,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8.16±1.97 vs.22.21±3.12,P<0.05),GQOLI-74问卷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心理学评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及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顾晓燕;徐国英;顾玲敏;罗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护联合管理模式在预防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护联合管理模式在骨科老年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40例骨科老年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护联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下肢DVT、肺血栓栓塞症(PTE)、下肢肿胀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下肢DVT、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23% vs.14.29%,14.29% vs.30.00%,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71% vs.81.43%,P<0.05).2组均未见致命性PTE病例.结论 医护联合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老年患者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风险.

    作者:杨玲;徐燕;姚振霞;周磊;赵艳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三明治教学法应用于肠梗阻临床带教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应用于外科肠梗阻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2016级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每级随机选取72名护生分为2组.对照组108名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108名护生采用三明治教学法进行教学.2组护生结束外科实习后,对护生进行肠梗阻理论知识考核.2组各抽取36名护生进行带教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 2014级、2015级、2016级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明治教学法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梁小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导管2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2种不同脐静脉导管固定方法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行脐静脉导管置入的新生儿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脐静脉导管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外科手术荷包缝合加无纺胶布搭桥固定方法固定导管,改良组17例采用脐带结扎包内气门芯套在脐带根部,并以7号丝线代替气门芯尾线缠绕导管进行正反面环形打结数周后固定导管,外露导管环形放于脐旁,应用水胶体敷贴覆盖固定.比较2种脐静脉导管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 2组均未出现导管脱出、插管过深、拔管后出血病例.2组置管后留置时间、感染、局部渗血、腹胀、拔管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后固定方法不易发生导管脱落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不增加置管相关并发症,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潘文青;孙娟;王正新;严飞;解红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快速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对86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镇痛护理等.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并出院.多数患者肺功能在术后4~6个月内完全恢复.结论 术后快速康复护理有助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作者:朱雪娟;李雯;朱洪雨;杨文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药枕对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药枕对乳腺癌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住院的60例乳腺癌伴失眠患者,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安慰枕,观察组给予中药枕疗.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纳入终研究.干预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以及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药枕作为一个简便易行、经济、不良反应少的中医外治疗法,可有效改善乳腺癌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明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协同互补镇痛模式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协同互补镇痛模式在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协同互补镇痛实施前(2016年1月—12月)和实施后(2017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病例各3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儿术后仅依靠镇痛泵进行疼痛控制,试验组接受协同互补镇痛模式干预.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24 h、72 h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CHEOPS)评分、计划外疼痛呼叫次数及镇痛泵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干预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协同互补镇痛模式用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术后疼痛护理实践中,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镇痛效果.

    作者:季菁;沈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团体动力学干预对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团体动力学干预应用于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中对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团体动力学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ESCA、GSES、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 <0.05或P<0.01),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团体动力学干预应用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秀芳;胡永玮;祝优林;钱娇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层次交叉教学在消毒供应中心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次交叉教学在消毒供应中心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消毒供应中心21名低年资护士采用多层次交叉教学法,即将供应中心核心工作内容划分为3个层次,采用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方法进行培训.评估和比较培训前后护士教学效果和综合能力.结果 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培训前(P<0.05).护士岗位胜任力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 多层次交叉教学可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质量和护理工作能力.

    作者: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Vincent临床事件分析法对术中交接班引起护理缺陷的归因分析

    目的 探讨Vincent临床事件分析法在手术室术中交接班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Vincent临床事件分析系统对2017年中发生的因术中交接班引起的护理缺陷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结果 归因分析显示:术中交接班所致护理缺陷的组织管理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源调配不合理占82.93%;团队因素主要是沟通不力和协作观点不强占36.59%;工作任务因素主要是工作负荷大、交接次数多占60.98%;环境因素主要为后勤保障不到位占36.59%;个人因素主要是低年资护士知识与经验不足占75.61%;患者因素主要是手术复杂、需用物品繁杂占78.05%.结论 通过Vincent临床事件归因分析可以减少术中交接发生的护理缺陷,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朱聪萍;王晓蔚;周晓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雷火灸干预法促进初产妇会阴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雷火灸干预法促进初产妇会阴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阴道自然分娩过程中有会阴伤口的初产妇60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会阴伤口缝合完毕后常规消毒,对照组采用红外线照射促进伤后愈合,观察组采用雷火灸悬灸会阴部促进伤口愈合.观察2组产妇会阴伤口愈合程度和肿胀程度.结果 会阴伤口甲级愈合率观察组(83.33%)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 h观察组会阴伤口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火灸干预法能缓解产妇会阴伤口水肿程度,进一步促进产妇会阴伤口愈合.

    作者:王香妹;彭茹凤;陈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盆底肌锻炼对膀胱癌根治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盆底肌锻炼对膀胱癌根治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中的影响.方法 行膀胱癌根治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常规行尿意训练及腹压排尿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于Kegel运动锻炼盆底肌肌力.对比2组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功能状况和膀胱癌模块方面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癌特异性量表(FACT-B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训练效果及护理工作总体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egel运动能够促进膀胱癌根治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新膀胱的功能恢复,使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英凡;雷奕;陈英;陈振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集束化策略在感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集束化策略在感染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6名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试验组采用集束化策略实施临床带教.比较2组实习生在教学满意度、基本任胜力及出科考核成绩方面的差异.结果 教学满意度评价方面,试验组学生对入科教育、课内授课和出科考试方面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展示机会能力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试验组学生出科理论考试(90.67±5.37)分,操作考试成绩(93.14±2.73)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2.79±2.80)分和(84.24±3.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化策略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能有效提高实习生对专科学习的兴趣,促进人际沟通,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提升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祁芬芬;吴娟娟;岳高洁;汪旭灵;冯娟艳;陈映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