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物理诊断实验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探讨

王登芹;宋国红;随萍

关键词:人文精神, 诊断学, 实验教学, 培养
摘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医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原因,尝试从物理诊断实验教学的角度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的合格医学人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对肝纤维化病机的认识及其治法

    肝纤维化(HF)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CM)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重者进而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HF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目前认为,肝脏慢性损伤过程中ECM累积所形成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难以逆转的[1].

    作者:缪希红;杨新蕊;张冬梅;党国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康肾颗粒对透析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康肾颗粒对透析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深圳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未透析患者96例进行临床观察.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按慢性肾功能衰竭综合治疗方案处理,试验组64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康肾颗粒12 g每日3次冲服,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Fbg及空腹血糖(FPG)、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hs-CRP、Fb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C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肾颗粒可减轻透析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作者:陈结慧;祝胜郎;蒋莹;李向阳;叶玲;朱恒梅;李就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的52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48例长期卧床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微波治疗仪.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1周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较对照组为轻;观察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炎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的外科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以急腹症就诊的4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20例,穿孔14例,肠梗阻10例,腹腔内出血2例,病因不明剖腹探查2例.经积极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肠吻合术后发生肠瘘2例,切口感染9例,切口裂开3例,经过积极处理均痊愈.2例于术后发生中毒性休克死亡.46例随访1~8年,生存率为43.37%(20/46).结论 提高对结肠癌并急腹症的认识、完善术前准备、选择合理术式、加强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唐建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应用UHS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应用轻量型超普疝装置(UHS)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年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87例,应用轻量型UHS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5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时间、术后短期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时间、术后短期复发率等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应用UHS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无张力修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海;杨康;贺长林;罗德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解剖型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应用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13例,其中C1型7例,C2型4例,C3型2例.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3~15个月(平均7.2个月)随访,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9~17周,平均12.7周,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骨折再移位.所有患者按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标准评定:优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 应用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可以获得早期坚强的内固定,术后可尽早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侯林俊;朱治国;盖伟;崔成亮;杨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患者教育项目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药物应用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接受教育项目对其药物依从性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9)和对照组(n=101).试验组在出院前接受60 min的患者教育,而对照组不接受患者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年后心血管药物应用情况以及包括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次住院和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 对20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试验组应用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比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且,试验组4种药物合用(合用阿司匹林、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1年后发生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次住院和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两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患者教育能够改善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但未影响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作者:姚道阔;周力;赵慧强;陈晖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泪河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在干眼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泪河面积测量的应用,探讨其在干眼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水液缺乏性干眼症和正常人各40人(40只眼)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泪液分泌实验I、泪膜破裂时间、主观症状评分和OCT测量泪河面积.结果 泪液分泌实验I:干眼症组7.26±2.85 mm,对照组20.03±5.39 mm;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组3.57±2.46 s,对照组:10.64±5.37 s;症状评分:干眼症组1.92±1.12分,对照组0.71±0.93分;泪河面积平均值:干眼症组0.0110±0.0051 mm2,对照组0.0294±0.0186 mm2.两组4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河面积值与Schirmer 试验结果呈正相关(r=0.94,P<0.001).结论 OCT作为一种安全、快捷、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通过测量泪河面积的大小,对干眼症的诊断准确性高,可行性好.

    作者:段惠义;刘蕴劼;张丽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及内镜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警惕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6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95,平均年龄62.9岁,其中大于60岁者占84.6%;腹痛(93.8%)、便血(90.7%)、腹泻(64.6%)为常见的3个症状;70.7%的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节断性分布的糜烂、表浅溃疡,降结肠脾曲是常见的受累部位.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常见于60岁以上的患者,腹痛、便血见于大多数病人,内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一过损伤.

    作者:杨涛;林漫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妊娠期体质量、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了解妊娠妇女的体质量、血清瘦素、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联度.方法 通过检测孕妇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P)、空腹血糖(FINS),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值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探讨孕前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增长与孕妇糖代谢间的关系.结果 胰岛素抵抗与孕周无显著性相关,与孕期BMI、血清瘦素以及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对孕妇的管理和围产期监护,饮食控制治疗尤为重要,要注意补充脂联素充沛的食物,减少可能导致肥胖的食物摄入,才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作者:许晓霞;李铁菊;冯春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低钾血症所致心肌坏死回顾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低钾血症所致的心肌坏死的临床观察,讨论其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低钾血症患者1 476例,其中发生心肌坏死7例.分析其心肌梗死血清学标志物,心电图,冠脉造影及心肌核素显像结果.结果 低钾血症可以导致心肌坏死,其血清学标志物,心电图,心肌核素显像均支持心肌坏死,而冠脉造影结果1例患者轻度狭窄,6例患者正常.结论 低钾血症所致心肌坏死后果严重,临床需警惕.

    作者:程俊;宋慧琴;邹永光;李睿;何荣华;刘红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卫生管理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管理经验,分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方法 比较儿科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护理工作的变化情况,对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护理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为进一步完善儿科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我院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由75.00%提高到92.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郭志芬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肺癌患者80例6项肿瘤标志物检查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CA72-4、CA15-3等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肺癌患者进行以上6项标志物测定,并与肺炎患者及正常人比较.分别进行6项肿瘤标志物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观察.结果 肺癌患者TSGF、CEA、CA125、CA72-4、CA15-3测定值高于正常对照组,TSGF、CEA、CA125、CA15-3高于炎症对照组.6项肿瘤标志物敏感度28.8%~62.5%,特异度65%~100%,阳性预测值65.9%~100%,阴性预测值32.9%~53.8%.结论 以上6项肿瘤标志物,如果使用单独的一项进行肺癌筛查,效果均不理想,建议采用联合检查.

    作者:刘怡伶;赵应斌;丁燕玲;刘纲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诊老年眩晕病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09年3月间的382例急诊老年眩晕患者按性别分别统计病因分布,比较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其中216例接受急诊治疗,将其随机分入各治疗组,每组54例,比较各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老年眩晕患者的不同病因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脑血管疾病性眩晕的比率高,达52.1%;各种病因在男女性别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治疗组间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氟桂利嗪组与倍他司汀组疗效相似,优于利多卡因组与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结论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以脑血管疾病性眩晕的常见.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是急诊老年眩晕患者治疗的理想药物.

    作者:尹江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阿莫西林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2例,以上患者均为急性加重期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吸氧、给予支气管解痉平喘药物.同时禁止服用其他黏液溶解剂等.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500 mg口服,每天3次;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500 mg,每天3次,同时应用氨溴索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改变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一天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联合氨溴索能够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祁大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观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毕给予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12 h追加40 mg;B组:术毕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吗啡3 mg+0.15%罗哌卡因).结果 24 h内两组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志钢;卢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病案管理人员素质教育的探讨

    了解病案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的素质教育模式,以提高病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病案管理科学发展的需要.

    作者:张宇燕;鹿泉忠;丁宇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术后QTc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QTc的变化,探讨QTc对PTCA的评价价值.方法 观察52例PTCA及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后2 h、术后24 h、3 d、7 d的心电图的QTc的变化.结果 PTCA术前的QTc明显延长,术后2 h与术前接近,术后24 h开始缩短,术后3 d明显缩短,术后7 d与术后3 d基本接近.结论 PTCA术使血流恢复,心肌恢复再灌注.患者的QTc逐渐缩短至稳定时期,QTc的变化可作为PTCA术的一项评价指标.

    作者:梁丽珍;叶继亮;刘自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及血脂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数据,总结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胆固醇含量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患者胆固醇指数越高则血黏度越高,胆固醇含量与血液流变学具有正相关性,0

    作者:宋柯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受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坏,关于移植后免疫细胞状态及重建移植后免疫功能的研究,对于防治移植后感染和肿瘤复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SCT后免疫重建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黄琳;刘会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