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惠民;冀舒文;高斌
目的 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水平变化,分析PCT、CRP在鉴别AP的分型及对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入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RANSON诊断标准及Balthazar CT分级评分来判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分组,每组30例.入选病例均于入院当天及入院后第3、5、7、9天空腹静脉采血4 ml,提取血清后放置-80℃超低温冰箱保存备检.PCT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结果 MAP组与SAP组PCT及CRP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高低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分型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24 h内即能达到峰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T是一种特异敏感的鉴别急性胰腺炎分型、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新指标,且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无创,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值得临床试行推广.
作者:尹毅霞;黄赞松;周喜汉;何守搞;罗章伟;伍燕臻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尿路感染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0例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中青年组及老年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治疗与转归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性别构成比无差异;老年组患者首发症状多样化,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或无症状;诱发因素多;病菌培养阳性率低;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治疗后转归较差.结论 老年人尿路感染具有其特殊性,应加强尿液检查;去除诱发和加重感染的因素;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并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毒性的药物.
作者:苏必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老年性复合性溃疡采用外科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的体会.方法 对近几年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36例和保守治疗的65例老年性复合性溃疡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结果 手术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保守组,复发率和并发症远低于保守组.结论 对于无明显禁忌证的老年性复合性溃疡应尽量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恶变率低等优点.
作者:唐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0年2月LC术60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穿刺孔出血,压迫,缝合止血;22例胆囊动脉变异损伤出血,经钛夹钳夹血管止血(19例)及中转开腹止血(2例);28例胆囊床出血,电凝,压迫止血;2例电凝钩误伤肝脏出血,填塞止血材料压迫止血;1例分离粘连时电凝钩误伤肠系膜血管出血,电凝止血.结论 LC出血原因较多,但只要熟悉解剖结构,操作技术熟练,把握胆囊三角的清楚暴露和合理运用止血方法,异常出血是可以避免和及时处理的.
作者:张健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 对52例行早期人工流产术、无手术禁忌证孕妇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干预组紧张及恐惧程度、人流术综合征发生率、焦虑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孕妇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与常规护理比较可明显改善孕妇的焦虑情绪,减轻人流术中紧张及恐惧程度,降低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韩娟;陈桂香;田慧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UF-1 000 i 全自动尿流式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门诊和病房患者尿液标本408 例,同时用UF-1 000 i尿流式分析仪、联机AX-4280型尿干化学分析仪以及显微镜进行检查.结果红细胞检出率:UF-1 000 i为21.56%,干化学法为15.68%,常规显微镜检查为19.6%;白细胞检出率:UF-1 000 i 25.98%,干化学法为24.5%,常规显微镜检查为26.96%.结论 UF-1 000 i和干化学法﹑手工镜检法结合起来是泌尿道感染的快速可靠的初筛方法.
作者:赵丽娜;崔巍巍;李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对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结合病理检查确诊的5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线气钡双重造影与CT检查.结果 X线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符合率为61.82%,食管上段癌4例,中段24例,下段6例;CT检查诊断符合率81.82%食管上段癌7例,中段癌27例,下段癌11例.30例癌肿块局限于食管腔内全部手术治疗;肿块向管腔外生长15例,8例周围脂肪层模糊或消失,提示肿瘤外侵,但未侵及邻近结构,行手术治疗,7例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行放疗.结论 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于早期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CT可对中晚期食管癌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二者结合可为食管癌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作者:董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剂(思密达)与妈咪爱散剂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剂与妈咪爱散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38例(67.86%),对照组,显效12例(21.4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思密达和妈咪爱散剂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满意,且安全方便.
作者:李武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肉毒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4~2010年收治的32例肉毒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给予肉毒抗毒素及综合治疗,31例中毒患者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 新疆为肉毒中毒的高发区,早期诊断,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和呼吸机辅助呼吸,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张静;贺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将血清特异性IgG的分离纯化与纯度鉴定实验用于医学院本科实验教学.方法 设计家兔特异性免疫血清经硫酸铵盐析,再通过Sephe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将分离前后的样品分别配制成相同蛋白浓度,分别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 玻片凝集法分离后的样品凝集现象强于分离前;试管凝集法分离后的样品凝集效价大于分离前.结论 成功得到初步分离纯化的特异性IgG.实验操作较为简便,结果稳定,再现性好.通过本实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免疫球蛋白的制备、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作者:武永红;曹励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血栓心脉宁片.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和经颅多普勒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锦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30例,均给予洗胃、清洗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应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活药及对症处理等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给予血液透析处理,透析过程中肝素钠注射液抗凝,碱化血液等.透析时间为2 h,1次/d,共透析3次.结果患者中毒症状在透析2 h后得到症状明显改善,胆碱酯酶活性在透析后4 d逐渐恢复;透析治疗后胆碱酯酶活性较透析前显著升高(t=25.39,P=0.00).本组30例患者均治愈,没有明显后遗症.结论 血液透析可在短时间内改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中毒症状,促进胆碱酯酶活性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作用.
作者:李冠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对2002~2010年期间应用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86例角膜葡萄膜炎患者(102患眼),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激素治疗前后患者平均视力分别为0.45±0.12、0.64±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应用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可迅速控制炎症,安全性好.
作者:计青;杨波;樊利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交通事故的日益增多,胸部外伤病人日益增多,其中肋骨骨折病人非常常见.对于肋骨骨折部位、数目的认定往往牵涉到法律纠纷,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常规的普通X线胸片检查经常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影像检查方法结论不一致,出现漏诊、误诊,导致不必要的纠纷,给医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上的损失.普通X线胸片已经不能满足病人对于准确、明确诊断肋骨骨折的要求.近年来新出现的肋骨检查手段有数字化X线摄影(DR)双能量摄片、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以及以MSCT扫描为基础的多种扫描重建技术,容积重建(VRT)、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组图像(MPR)、大密度投影(MIP)、三维表面遮盖成像法(SSD).本文探讨上述检查方法的特点以及各种检查方法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影像科和临床医师在胸外伤病人肋骨骨折的诊断方法上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巢惠民;冀舒文;高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217例自愿施行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100例传统自然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记录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无痛分娩镇痛效果优于传统分娩,总产程时间缩短,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显,不影响产科质量和母婴结局.
作者:毛玉芬;王美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尿液的预处理对金标法测定尿液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用金标法分别测定3组不同处置后的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分别为未离心组、低速离心组和高速离心组.结果 离心的转速和时间对尿液标本中微量白蛋白含量的测定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0.05).标本的放置时间对测定的结果亦有影响,但不存在着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 尿液微量白蛋白测定,标本必须经过严格的前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作者:姜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7例,平均随访26个月.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 优6例,良14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74%.结论 成人肱骨远端粉碎骨折应尽早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并允许早期进行主动功能锻炼,以恢复肌肉的体积和力量.
作者:李庆卫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变化趋势,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盐都区1996~2010年11例孕产妇死亡资料及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盐都区1996~2010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2.28/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直接产科原因占81.82%,间接产科原因占18.18%.死因前3位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72.73%,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18.18%,不可避免死亡占9.09%.结论 采取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建立产科急救网络,开通绿色通道,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等措施,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董文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大咯血患者气管插管后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5例气管插管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甲、乙和丙3组,甲组12例,乙组11例,丙组12例.甲组经气管插管后吸出积血,垂体后叶素、止血敏止血、抗感染、补液对症等常规治疗,并给予机械通气支持(PEEP为0 cmH2O),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支持(PEEP 3~5 cmH2O),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支持(PEEP 6~15 cmH2O)治疗.3组吸氧浓度均为40%.结果 甲组和乙组各有1例、丙组2例因顽固性咯血转入上级医院做肺动脉栓塞术止血治疗,剩余31例均无一人死亡,甲、乙、丙组咯血停止平均各5.5 d、5 d、5 d,平均拔管时间分别为6.6±2.5 d、7±3 d、12.5±3.5 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2)d、(10±2.5)d、(15±3)d.血气分析显示3组间刚住院时无差异,住院5 d后有显著差异.结论 大咯血患者气管插管后能有效预防患者窒息,减少死亡,但给予过高的PEEP值行机械通气可能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及肺功能恢复时间.
作者:余清;肖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鞍区肿瘤患者82例,在全麻下翼点入路充分暴露鞍上、鞍内、鞍前、鞍后及鞍旁等部位,解剖鞍区4个解剖间隙,根据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相应的解剖间隙,逐块切除终全切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62例,次全切20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血电解质紊乱14例,轻中度尿崩12例,癫痫发作2例,持续高热昏迷1例,处理后好转.术后随访0.5~3年,随访56例,50例能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生活需要照顾6例.结论 翼点入路能很好满足鞍区手术的需要,达到肿瘤的满意显露的同时减少了脑牵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新文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