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调查病例来源医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接收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舒适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舒适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出血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皆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7.5%)高于对照组(80%),各差异经比较,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日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日间手术治疗的477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分组,2016年7月至9月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10月至12月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种健康教育方式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爽约率、再次就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日间手术患者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水平,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钟亚娟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供应室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和传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科室,它承担着全院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储存、发放等工作。它管理的好坏与医院院内感染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医院各科室的正常运转。供应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领导不够重视、供应室人员结构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欠缺完善的消毒灭菌消毒设施、临床科室污染器械处理不当以及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等。
作者:薛玉芹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本文以危机管理在防范门诊护理纠纷中的实际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对门诊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和可能性进行探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推广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不断提高门诊医护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和法律观念,进而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在医疗质量监控过程中,危机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门诊护理纠纷的预防和处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安全,为门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干预,降低门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作者:张悦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用于妇产科急腹症病患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急腹症病患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80例病患采用超声来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的结果和手术以及病理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结果:和手术结果以及病理结果对比发现,超声检查中确诊为急腹症的病患有78例,确诊率为97.5%,误诊的病患有2例,误诊率为2.5%。结论:超声用于妇产科急腹症病患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其确诊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蒙春明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观察分析加减沙参麦冬汤联合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均选择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 TP 化疗方案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沙参麦冬汤,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CD3+T 淋巴细胞比例、CD4+T 淋巴细胞比例及 CD4+/CD8+T 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 CD8+T 淋巴细胞比例、NK 细胞活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实施加减沙参麦冬汤联合化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尼伟芳;罗丹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中医诊疗器具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制度建设方法。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服务机构的中医诊疗器具的消毒灭菌处理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医疗机构的中医诊疗器具的消毒灭菌水平差异大,表现为综合性中医院的水平更高,小的中医诊所及保健机构则做得相对较差。同一地方的不同器具消毒灭菌程度也不同。结论:医院中医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存在问题,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消毒灭菌标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威;肖慧;张茜若;赵鸿森;郑邵轩妮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本文通过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得出结论:外治法治疗本病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患者依从性也比较高,但目前疗效判定的标准尚不统一,日后应逐渐地统一疗效判定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另外如何在众多治疗方法中找出佳的治疗方法也是我们临床工作者需考虑的问题。
作者:郭献湘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分析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0月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64例疝气患儿为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为依据,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对比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手术各项指标,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针对术后并发症,研究组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2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兰树伟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讨论脑血管意外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5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以及后续康复治疗,45例病情好转且稳定,占90%,5例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因脑干出血形成脑疝,占10%。结论快速、有效的现场救护,安全转运以及院内的后续治疗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曹迪佳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日间手术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日间病房收治的245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优质护理副服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本组245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后其对病房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疾病知识宣教、住院期间整体护理等的满意度分别为80.8%、83.7%、84.9%、84.9%、83.7%;本组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3例出现切口渗血现象,占1.2%。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式对日间手术病房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作者:唐蔓蔓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研究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80例骨搬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滕永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专科表格式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节约了书写时间,方便了护士工作,但在记录书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2016年1月到9月病案中180份专科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对策:提高对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书写重要性认识,加强书写质量的环节控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素质,通过措施的制订及执行,使原有的问题得到改观。
作者:矫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置入空心钉治疗旋前型内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2-2015年我科收治的旋前(外展、外旋)型 I 度内踝骨折的患者17例,应用 C 臂 X 线机透视下微创技术空心钛钉固定。结果平均住院时间6.5±1.4天;骨折愈合时间11.6±0.5周;踝关节 AOFAS 评分优良率94%。结论经皮微创置入空心钉治疗旋前型 I 度内踝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愈合时间快,关节面复位好、固定可靠,可早期康复训练,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厉雷明;顾光学;霍永峰;于吉文;徐刚;吴作培;侍从洋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总结小儿心肺复苏重点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32例心跳骤停患儿,对患儿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同时进行临床护理配合,观察患儿的抢救结果。结果:经过抢救和护理,本组患儿中28例抢救成功,患儿恢复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后转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占比87.5%,4例患儿死亡,占比12.5%。结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和护理措施对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
作者:王倩倩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病患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状况,分析病患内科感染的原因和症状,并制定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剖析。结果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病患,从体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抗生素的抗药性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发展。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关注病患呼吸系统感染预防工作,对抗生素的使用中正确运用抗生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病患免疫力,增强病患康复效果。
作者:毛玉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索64排 CT 脑灌注成像辅以 CT 血管造影应用于颈内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TIA)和急性脑梗死(ACI)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选取100例颈内系统 TIA 患者和100例颈内系统 ACI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64排 CT 脑灌注成像辅以 CTA检查。64排 CT 脑灌注成像检测并对比两组患侧脑内感兴趣区与健侧镜像对照区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同时, CTA 检测颈内动脉管腔狭窄情况。结果两组的患侧较健侧 MTT 延迟、CBF 与 CBV 下降,但 TIA 组 CBV 轻度下降。同时 TIA 组患者颈内动脉无和轻度狭窄合计比率(66.13%)高于 ACI 组患者,中重度狭窄合计比率(33.87%)低于 ACI 组患者(P<0.05)。结论64排 CT 脑灌注成像辅以 CT 血管造影应用于诊断颈内动脉系统的 TIA 和 ACI 效果显著,可较好的显示血管腔内情况,提示脑部缺血程度。
作者:毕玉红;杨成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头、猴头菌等,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属,因其子实体形状像猴子头部而得名,是著名的药食兼用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均可入药,性平味甘,具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素有“多食猴头,返老还童”与“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猴头菇制剂在临床上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消化系统的疾病,在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和作为治疗肿瘤辅助用药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认知功能障碍)和糖脂代谢紊乱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方面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文君;李颖萌;韩福建;李琼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实施优质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36.7%,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与憋喘缓解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使其体温恢复时间与憋喘缓解时间显著缩短,使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可广泛应用。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6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