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芹
目的:分析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蒙医模式化护理对疗效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同样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蒙医模式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症状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及指标改善比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亦更高(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蒙医模式化护理措施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
作者:周香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析“臭氧+手术”治疗多节段腰间盘突出的术后护理法及效果。方法:将40例多节段腰间盘突出者随机等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给予臭氧联合手术治疗,试验组于术后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多节段腰间盘突出者进行护理,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观察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合病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牢固固定,针孔无菌包扎。定期消毒,术后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行肌肉及关节康复性功能练习。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可拔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结果:60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特别是对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重、污染重的四肢骨折,既能进行有效的固定,同时利于伤口处理及治疗,还能减轻进一步操作,大限度地减少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
作者:周航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分析日间手术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日间手术病房2016年7月以来收治的患者490例,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析护理效果。结果:435例患者对病房环境满意度97.9%,对主动介绍的满意度98.4%,对操作技巧的满意度为98.9%,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100.0%,对咨询回答的满意度为100.0%,对疾病知识讲解的满意度为100.0%,对住院期间整体护理情况的满意度为99.5%。结论:在日间手术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对 CT 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中诊断价值比较。方法从本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 CT 检查,观察分析两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1.24%)优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54.2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7例患者图像显示出 T1W1和 T2W1信号(77.14%),7例表现出低信号区(20%),仅1例出关节囊积液(2.85%)。对照组经过 CT 检查所有结果表现出骨硬化与囊状透亮区。结论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常使用 CT 和 MRI 经检查,MRI 技术优势较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 CT 检查的使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作者:卫家耆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2种药物联合治疗。对比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 ADL 与 NIHSS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8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2种药物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研究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80例骨搬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滕永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心肌酶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同对照组患儿的60.0%相比,差异明显(P<0.05)。在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应用1,6-二磷酸果糖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明显改善患儿心肌酶学指标,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应用与推广的治疗药物。
作者:孙玉芹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与如何有效的管理,控制院感的发生。方法:针对妇产科的治疗特点,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加大对无菌物品的管理制度,有效防治院感与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控制妇产科医院门诊的感染是能够有效预防许多疾病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对控制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格日勒其木格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妇产科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进入新世纪,妇产科病基础与临床的研究已取得一些突出性进展。同时,生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新近兴起的纳米技术将在妇产科领域不断交叉与渗透,妇产科疾病谱也会出现改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为此笔者结合当今妇科病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与诊治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对于疾病的治疗,如今不但关注疾病的临床治疗,更加重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因此,物理疗法被广泛应用,现将妇产科疾病中物理疗法的应用作详细的探讨。
作者:沈白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研究医学心理学在儿科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笔者在我院门诊接待的患儿,共9896例儿童。据朱智贤儿童心理发展分期法分为3组,诊疗中儿童表现分为4组。结果:婴儿期与学前期、婴儿期与学龄期、学前期与学龄期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χ2值分别为3419.24;3637.17;329.01;P 均<0.01)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其行为表现有明显年龄差异,年龄是决定患儿接受治疗时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结论:将医学心理学投入儿科医疗中,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郑智丹;李培炎;王思竣;林林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研究消化内科病患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状况,分析病患内科感染的原因和症状,并制定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剖析。结果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病患,从体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而这些细菌对药物的抗生素的抗药性呈不断上涨的趋势发展。结论在临床治疗中,要密切关注病患呼吸系统感染预防工作,对抗生素的使用中正确运用抗生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病患免疫力,增强病患康复效果。
作者:毛玉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麻醉用药相同,研究组接受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接受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1)两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躁动评分。(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躁动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咳嗽、苏醒期躁动、头昏、嗜睡)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运用于腹腔镜手术中,可更好减少麻醉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阮斌豪;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非药物治疗干预后在血糖控制方面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社区非药物治疗干预。针对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是常发于老年患者中的糖尿病类型,而社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多,选择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社区非药物治疗干预后在血糖控制方面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邓志云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析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行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30例患者予以研究,总结分析患者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30例患者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原因主要有年龄因素、术前眼部充血、术前高眼压、术后持续低眼压、手术操作不当、疾病因素。经抗炎、散瞳、加压包扎、高渗剂治疗后,30例患者均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6.4±1.8)d。结论:脉络膜脱离作为青光眼滤过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通常和患者年龄因素、术前眼部充血、术前高眼压、术后持续低眼压、手术操作不当、疾病因素等相关,为此,一定要加强术前、术后防治,规范手术操作,从而减少脉络膜脱离症状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宋明明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方法:选取近2年我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糖尿病组,共60例,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60例,定义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11±0.38mm、1.05±0.16mm)、(0.73±0.21mm、0.74±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纤维性斑块、复合性斑块比例分别为(65%、32%)、(2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且斑块中以不稳定的混合斑块为主。
作者:张欢乐;郑艳芬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6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32人和观察组32人,对照组采用西医关节腔注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即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进行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12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2例患者跟踪回访后发现复发2例,复发率为6.25%;对照组32例患者跟踪回访后发现复发7例,复发率为21.87%。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临床效果明显,复发率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郭敏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基层医院对于基层医院对于妇产科的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主要采取院内预防感染相关手段,对其相关设施与环境加强改造。对于前来就诊的妇产科感染患者,可采取控制感染的措施,及时将敏感性抗生素足量给予,以保证其没有传染他人的危险。,应主要采取院内预防感染相关手段,对其相关设施与环境加强改造。对于前来就诊的妇产科感染患者,可采取控制感染的措施,及时将敏感性抗生素足量给予,以保证其没有传染他人的危险。如果能及时用药或者定期检查发现病症,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基本上都能缓解且改善病症,对于保障孕妇和新生婴儿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乌兰其其格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探究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总结心得。方法:择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52例 MV 者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密闭式吸痰法操作中,加强临床护理,探究护理结果。结果:52例患者中发生气道黏膜受损者5例,支气管痉挛者2例。无低血氧,人工气道阻塞等不良情况发生,效果明显。结论:对于 ICU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者,实施密闭式吸痰可节省吸痰时间,安全有效。在此过程中,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一次性医用耗材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江梅 刊期: 2016年第39期
目的:分析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0月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64例疝气患儿为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为依据,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对比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对比手术各项指标,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针对术后并发症,研究组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2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兰树伟 刊期: 2016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