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

张欢乐;郑艳芬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方法:选取近2年我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糖尿病组,共60例,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60例,定义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11±0.38mm、1.05±0.16mm)、(0.73±0.21mm、0.74±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纤维性斑块、复合性斑块比例分别为(65%、32%)、(2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且斑块中以不稳定的混合斑块为主。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功能锻炼与饮食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呼吸功能锻炼与饮食护理干预对 COPD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6例 COPD 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8例;观察组给予呼吸功能锻炼和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89.62±4.31分、心理功能90.33±5.11分、社会功能87.22±4.22分、物质生活90.35±5.15分)、肺功能指标(FEV1/FVC7.72±12.35%、MMEF0.43±0.15%、PEF0.52±0.19%)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与饮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指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汪春桃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浅谈如何扎实有效的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技术服务工作

    目的: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推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本文将对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期为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贺其勒图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论乡镇卫生院实施全科医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社区医疗服务迫在眉睫,我国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已经开始广泛重视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知识和技术服务对社会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也逐渐成为了我国若干年后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社会医疗服务受到了全科医学的何种影响给予了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刘平原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论基层医院妇产科的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基层医院对于基层医院对于妇产科的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应主要采取院内预防感染相关手段,对其相关设施与环境加强改造。对于前来就诊的妇产科感染患者,可采取控制感染的措施,及时将敏感性抗生素足量给予,以保证其没有传染他人的危险。,应主要采取院内预防感染相关手段,对其相关设施与环境加强改造。对于前来就诊的妇产科感染患者,可采取控制感染的措施,及时将敏感性抗生素足量给予,以保证其没有传染他人的危险。如果能及时用药或者定期检查发现病症,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基本上都能缓解且改善病症,对于保障孕妇和新生婴儿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乌兰其其格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关于古代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若干思考及它的现实意义

    目的:“治未病”是我国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近几年来,医学领域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有关“治未病”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质疑声,因此“治未病”是否真正具有现实意义,成为如今热点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围绕有关中医“治未病”的简要概述、为何要研究中医“治未病”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基于郝万山教授《不生气就不生病》一书对中医“治未病”思想进行了若干思考,并阐述了它的现实意义所在。

    作者:马睿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试论妇产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妇产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与如何有效的管理,控制院感的发生。方法:针对妇产科的治疗特点,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加大对无菌物品的管理制度,有效防治院感与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控制妇产科医院门诊的感染是能够有效预防许多疾病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对控制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格日勒其木格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64排CT脑灌注辅以CT血管造影应用于颈内动脉异常的影像诊断分析

    目的:探索64排 CT 脑灌注成像辅以 CT 血管造影应用于颈内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TIA)和急性脑梗死(ACI)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选取100例颈内系统 TIA 患者和100例颈内系统 ACI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64排 CT 脑灌注成像辅以 CTA检查。64排 CT 脑灌注成像检测并对比两组患侧脑内感兴趣区与健侧镜像对照区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同时, CTA 检测颈内动脉管腔狭窄情况。结果两组的患侧较健侧 MTT 延迟、CBF 与 CBV 下降,但 TIA 组 CBV 轻度下降。同时 TIA 组患者颈内动脉无和轻度狭窄合计比率(66.13%)高于 ACI 组患者,中重度狭窄合计比率(33.87%)低于 ACI 组患者(P<0.05)。结论64排 CT 脑灌注成像辅以 CT 血管造影应用于诊断颈内动脉系统的 TIA 和 ACI 效果显著,可较好的显示血管腔内情况,提示脑部缺血程度。

    作者:毕玉红;杨成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脑卒中患者康复科优质护理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科优质护理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康复科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在患者运动功能、吞咽功能与语言功能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前后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降低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生理障碍。

    作者:顾海英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猴头菇临床研究进展

    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头、猴头菌等,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齿菌科、猴头属,因其子实体形状像猴子头部而得名,是著名的药食兼用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均可入药,性平味甘,具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素有“多食猴头,返老还童”与“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猴头菇制剂在临床上已被广泛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消化系统的疾病,在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和作为治疗肿瘤辅助用药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认知功能障碍)和糖脂代谢紊乱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方面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文君;李颖萌;韩福建;李琼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差异

    目的:探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麻醉用药相同,研究组接受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对照组接受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1)两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躁动评分。(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镇静躁动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咳嗽、苏醒期躁动、头昏、嗜睡)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运用于腹腔镜手术中,可更好减少麻醉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阮斌豪;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对比

    目的:对 CT 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中诊断价值比较。方法从本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 CT 检查,观察分析两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1.24%)优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54.2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27例患者图像显示出 T1W1和 T2W1信号(77.14%),7例表现出低信号区(20%),仅1例出关节囊积液(2.85%)。对照组经过 CT 检查所有结果表现出骨硬化与囊状透亮区。结论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常使用 CT 和 MRI 经检查,MRI 技术优势较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 CT 检查的使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作者:卫家耆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门诊输液老年患者焦虑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进行系统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103例老年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存在一定焦虑心理,输液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量表(SAS)评测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 SAS 评分显著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通过调查,本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8.1%。结论:对于存在焦虑心理的门诊输液老年患者实施系统、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蔡玥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克罗米芬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克罗米芬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MG/HCG)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排卵率、妊娠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血流 PI、RI明显小于对照组,而子宫内膜厚度则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别为86.67%,66.67%,全部高于对照组,差别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而言,克罗米芬有效的提高了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伟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研究。方法:选取近2年我院内分泌科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糖尿病组,共60例,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60例,定义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11±0.38mm、1.05±0.16mm)、(0.73±0.21mm、0.74±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纤维性斑块、复合性斑块比例分别为(65%、32%)、(2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且斑块中以不稳定的混合斑块为主。

    作者:张欢乐;郑艳芬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衰恶病质模型血脂的变化

    目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衰恶病质大鼠模型,探讨血脂的变化。方法:4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成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对照组, ISO 组注射 ISO(250mg/kg·d),隔日一次,共2次;对照组(n=10),注射等体积9g/L·d 生理盐水。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大鼠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大鼠于注射药物前及注射后4周称其体重,根据体重变化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将 ISO 组分为心衰恶病质组与心衰非恶病质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总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结果:(1)ISO组有12只大鼠满足心衰恶病质诊断标准;(2)与对照组相比,心衰恶病质组总蛋白、血糖值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值升高(P <0.05)。结论: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衰恶病质模型是较为方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张玲;张昕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6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32人和观察组32人,对照组采用西医关节腔注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即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进行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12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2例患者跟踪回访后发现复发2例,复发率为6.25%;对照组32例患者跟踪回访后发现复发7例,复发率为21.87%。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临床效果明显,复发率小,可在临床广泛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郭敏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浅谈无痛分娩的护理体会

    目的: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女人一生中幸福的时刻,这是一个自然过程,但对于分娩带来的疼痛,每个产妇回忆起来都是撕心裂肺的疼痛,甚至终身难忘,因为惧怕疼痛而进行剖宫产是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痛分娩应运而生。无痛分娩是关爱女性、关爱孕产妇现代文明的标志。本文首先对无痛分娩进行陈述,了解无痛分娩的优缺点,在我院开展无痛分娩后,分析对无痛分娩的护理出现的不足,总结经验,为实现剖宫产率的下降,能够更好地为我院实现关爱女性、关爱产妇的目标更近一层楼。

    作者:高永兰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医院放射科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放射科的具体护理管理模式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放射科2014年4月-2015年4月检查的患者作为具体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组,将我院放射科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检查的患者作为具体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组,观察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总评分优于实施理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放射科实施具体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内容,,促使护理治疗的提高,值得应用。

    作者:吴瑾文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日间手术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日间手术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日间手术病房2016年7月以来收治的患者490例,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析护理效果。结果:435例患者对病房环境满意度97.9%,对主动介绍的满意度98.4%,对操作技巧的满意度为98.9%,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100.0%,对咨询回答的满意度为100.0%,对疾病知识讲解的满意度为100.0%,对住院期间整体护理情况的满意度为99.5%。结论:在日间手术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 刊期: 2016年第39期

  • 中医诊疗器具消毒灭菌问题及制度改进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诊疗器具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制度建设方法。方法:对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服务机构的中医诊疗器具的消毒灭菌处理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医疗机构的中医诊疗器具的消毒灭菌水平差异大,表现为综合性中医院的水平更高,小的中医诊所及保健机构则做得相对较差。同一地方的不同器具消毒灭菌程度也不同。结论:医院中医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存在问题,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消毒灭菌标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威;肖慧;张茜若;赵鸿森;郑邵轩妮 刊期: 2016年第39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