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高峰前后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疾病发病情况及就诊行为电话调查

朱碧柳;梁文佳;康敏;王立华;赖辉兵;李书剑;寥国平;曾广富;钟杏华;徐八一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流感样病例, 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高峰前后流感样病例发病及就诊情况.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别在2010年1、4、7和10月对广州市居民进行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次电话调查共拨出电话21 845个,有效电话3 618个,共调查2 015户(2 920人),有效应答率为55.69%(2 015/3 618).2009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3季度流感样病例发病率分别为:6.02%(72/1 197)、9.11% (54/593)、4.54% (25/551)和7.60% (44/579).各个季度不同年龄段调查对象流感样病例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4个季度的流感样病例发病率均以10岁以下年龄组人群高,分别为20.99%( 17/81)、37.84%( 14/37)、28.57% (6/21)、50.00%( 12/24).电话调查流感样病例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2009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3季度分别为:72.22%(52/72)、70.37%(38/54)、72.00%(18/25)以及52.27%( 23/44).结论 流感大流行高峰后期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率较高峰期高,低年龄组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超过50%的流感样病例选择到医疗机构就诊.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市部分医院介入放射操作人员辐射剂量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为保障放射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4所医院的36名介入放射操作人员进行现场测量.利用热释光剂量法对介入手术过程中放射操作人员进行辐射剂量检测,评价辐射剂量水平.结果 被调查的36名介入放射操作人员防护服外剂量均值为630 uSv/次;按身体部位分,指部剂量高,均值达752uSv/次;按手术类型分,经皮胆道引流术和肝动脉栓塞造影2项手术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高,均值分别为1 098 uSv/次、1 027 uSv/次.穿戴防护服后,辐射剂量平均下降率为17.35%;剂量下降率明显的是头部,下降率为28.29%.结论 广州市部分医院介入放射操作人员辐射剂量水平较高,有效屏蔽(如穿戴防护服等)可大限度降低射线对人体的辐照危害.

    作者:黄润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阳江市2001-2010年狂犬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阳江市近年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狂犬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阳江市2001-2010年的疫情年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和疫点调查处理报告,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全市共报告143例狂犬病,年发病率在0.04/10万~1.38/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0.58/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5-10月共89例,占病例总数的62.2%;阳春市、阳西县、阳东县分别占55.94%、21.68%、14.69%;男性、女性分别占65.03%、34.97%;15岁及以下、16~49岁、50岁及以上组分别占23.78%、25.87%、50.35%;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分别占63.64%、15.38%、8.39%.有明显的犬咬伤或抓伤史的133例,占93.01%;潜伏期中位数为53 d;143例病例中,只有5例及时正确处理伤口,无1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结论 阳江市近年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和免疫,持久深入开展防制狂犬病宣传工作,提高暴露后预防接种率.

    作者:陈星红;李文杰;苏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临床标本中未知病毒基因芯片检测方法探索

    目的 探索可用于检测临床标本中未知病毒的基因芯片技术.方法 设计合成1~4型登革病毒基因芯片探针,制备成登革病毒基因芯片.提取1~4型登革病毒标准毒株的核酸RNA,以phi29 DNA聚合酶结合带标签序列的随机引物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再以Cy3荧光染料标记的标签序列引物进行PCR随机扩增标记,标记产物进一步用登革病毒芯片进行杂交检测,随后用广州白云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境口岸收集的登革热病人血清标本对新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1~4型登革病毒标准毒株培养液提取的RNA,经扩增、标记及芯片杂交检测,相应探针阵列均可检测到明显杂交信号,探针阳性率均达100%;从3份临床登革热病人血清标本中提取的RNA,同样也可得到明显的杂交信号,而背景干扰信号很低,从相应达到100%探针阳性率的探针阵列可判断,3份病人血清标本中分别为含1、2、3型登革病毒.结论 该研究新建立的基因芯片方法,可用于检测临床血清标本中的登革病毒,如果设计更多针对不同病原体的特异性芯片探针,该方法还可用于临床标本中一些未知病原体的鉴定.

    作者:郑夔;王洪敏;黄吉城;夏文英;洪烨;李小波;师永霞;幸芦琴;郭波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按照2006年全国统一的流调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的6个点开展调查,其中广州市越秀区、汕尾市城区和云浮市城区作为城市调查点,韶关南雄市、肇庆四会市和梅州五华县作为农村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在当地居住满6个月的1~59岁人群.统一采用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广东省1992、2002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1.10%(436/3 927);1~2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迅速上升,从1.92%上升至24.73%,>25岁组则逐渐降低,从24.73%下降至12.08%;城市人群的(8.24%)低于农村(13.80%)(P<0.01),男性的(11.96%)与女性(10.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16.67%(520/3 103)下降到2002年的13.28% (513/3 864)、2006年的11.10% (P <0.01),其中1~4岁组下降明显,从1992年的16.72%下降到2006年的1.92%;男性下降幅度比女性大,从1992年的18.82%下降2006年的11.96% (P<0.01);女性从1992年的14.81%下降到2006年的10.33% (P <0.01).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城市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变化不大,维持在7.74%~9.98%之间(P>0.05),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21.10%下降到2006年的13.80% (P <0.01).结论 广东省近10年来推行以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为重点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使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

    作者:梁剑;邵晓萍;吴承刚;赵占杰;张吉凯;刘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6-2008年深圳市某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深圳市某医院从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深圳市某医院2006-2008年从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共收集大肠埃希菌854株、肺炎克雷伯菌283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9%、8.4%;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8.8%、10.3%.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20%的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0)、美罗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6%)、头孢哌酮/舒巴坦(8.4%)、阿米卡星(10.9%)、头孢西丁(13.3%).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30%的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0)、美罗培南(0)、头孢哌酮/舒巴坦(16.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6%)、阿米卡星(23.9%)、头孢西丁(28.2%).结论 受检测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仍保持高度敏感.

    作者:赖映君;郑群;苏山;吴劲松;卢月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深圳市南山区2008-2010年市政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南山区2008-2010年市政管网末梢水水质状况,探讨水质在不同年度、季节中的变化规律,为改善南山区饮水质量提出建议.方法 对南山区2008-2010年市政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 3年共检测管网末梢水816份,合格696份,总合格率为85.3%;水质监测指标项次数合格率为97.1% (8 121/8 360).各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80.5%( 214/266)、84.8%(196/231)、89.7%(286/319),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4.4%(260/308)、87.2% (204/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率低的指标是耐热大肠菌群(94.3%),其次是菌落总数(94.8%)和锰(94.5%).结论 深圳市南山区市政管网末梢水水质卫生质量逐年有所提高,但还需进一步加强水质卫生监测和管理,防止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严宙宁;牟敬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10年广东省某医院职工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调查

    目的 了解在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季节里,医护人员的甲流血清抗体水平以及接种甲流疫苗的效果,为制定医护人员防控流感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广东省某医院医护人员体检时所采集的血清标本,按有无接种甲流疫苗分为疫苗组(61人,在抽血2周前完成疫苗接种)、非疫苗组(329人),采用常规血凝抑制试验微量半加敏法(HI试验)检测其甲流抗体滴度,分析2组之间血清抗体阳性率、抗体保护率的差异.结果 共检测390人,检出甲流抗体阳性者共73例,阳性率为18.72%;其中疫苗组检出抗体阳性32例,阳性率为52.45% (32/61),非疫苗组检出抗体阳性41例,阳性率为12.46% (41/329);疫苗组的抗体阳性率高于非疫苗组(P<0.01).甲流抗体保护率达13.59% (53/390),其中疫苗组保护率为45.90% (28/61),非疫苗组保护率为7.60% (25/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接种甲流疫苗可以提高疫苗接种者的血清抗体水平,对于高暴露于甲流病毒的医务人员,接种疫苗十分必要.

    作者:黄禹;陈正贤;黄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甲型H1 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的临床特点,以及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中山市某医院重症监护室采取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或危重病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共治疗12例患者,其中重症患者5例,危重症患者7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6~55岁,平均31.5岁.经治疗后有8例患者治愈,2例明显好转,有2例临床死亡.治疗后第2天、第3天患者的氧合指数(O1)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后第3天患者的体温峰值、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胸片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结论 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病例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黎清波;冯健华;程少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进藏列车乘务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为了了解进藏列车乘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高原列车乘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测量表对现在广藏线工作的全部177名列车员和沪海车队全部176名列车员(作对照组)进行调查,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与中国正常人常模及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调查177名进藏列车员,总均分为146.05±52.43,平均阳性项目数为34.17±21.90,心理异常检出率为38.5% (45/177).调查组的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敌对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P<0.01或P<0.05).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调查组的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心理异常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13.1%,23/176)(P<0.01).初上广藏列车工作的乘务人员(<3个月)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等因子得分及总分均高于上广藏列车时长3 ~12个月与>12个月的2个组(P<0.05),其恐怖因子的得分高于上广藏列车时长>12个月的人员(P<0.05).结论 进藏列车乘务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初上线阶段.提示在今后对进藏乘务人员除了重视身体健康外,必须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干预和促进,提高应激因素的承受能力,保持其良好的心态.

    作者:王芳;于莹莹;王育珩;赵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高峰前后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疾病发病情况及就诊行为电话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高峰前后流感样病例发病及就诊情况.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别在2010年1、4、7和10月对广州市居民进行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次电话调查共拨出电话21 845个,有效电话3 618个,共调查2 015户(2 920人),有效应答率为55.69%(2 015/3 618).2009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3季度流感样病例发病率分别为:6.02%(72/1 197)、9.11% (54/593)、4.54% (25/551)和7.60% (44/579).各个季度不同年龄段调查对象流感样病例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4个季度的流感样病例发病率均以10岁以下年龄组人群高,分别为20.99%( 17/81)、37.84%( 14/37)、28.57% (6/21)、50.00%( 12/24).电话调查流感样病例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2009年第4季度至2010年第3季度分别为:72.22%(52/72)、70.37%(38/54)、72.00%(18/25)以及52.27%( 23/44).结论 流感大流行高峰后期广州市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率较高峰期高,低年龄组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超过50%的流感样病例选择到医疗机构就诊.

    作者:朱碧柳;梁文佳;康敏;王立华;赖辉兵;李书剑;寥国平;曾广富;钟杏华;徐八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东省部分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监测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在广东省海产品的主要产销地广州、阳江、湛江、珠海共采集69份海产品,采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公布的方法,用可能数( MPN)法检测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水平,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生化试验和PCR法.结果 在69份海产品中,37份检出创伤弧菌,总阳性率为53.62%.其中牡蛎中的检出率高达80.95% (34/42),其次为海蟹(25.00%,1/4)、海鱼(18.18%,2/11).采集于不同季节的42份牡蛎,创伤弧菌的阳性率在4-6月高,为100% (10/10),不同季节的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MPN法对34份创伤弧菌阳性的牡蛎进行定量分析,采样时环境温度为25~35℃的样品(18份)中创伤弧菌平均含量(中位数为38.0MPN/g)高于环境温度为10~24℃的样品(16份)中创伤弧菌平均含量(中位数为9.2MPN/g).结论 广东省部分海产品的创伤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对海产品尤其是牡蛎中的创伤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预防创伤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朱海明;严纪文;宋曼丹;杨冰;赖蔚苳;王建;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藏列车空气质量及乘客主观舒适度的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旅客列车的空气质量及乘客主观舒适度,为改善车厢空气质量,提高舒适度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10月分别在广州-拉萨区间往返运行的列车的软卧、硬卧、硬座各1节车厢中抽取13 ~20名乘客,在列车运行至<500、501~3000、3001 ~4000及>4 000 m不同海拔高度时分别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和乘客主观舒适度调查分析.空气质量指标包括微小气候(温度、湿度、风速)、CO2 、CO、可吸入性颗粒物(PM10)、噪声、细菌总数、新风量、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氧气含量等;乘客主观舒适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乘客的闷感、异味感、空气新鲜感等主观感觉.结果 共监测198个监测点次,温度超标率夏季为80.16%,冬季为100.00%,湿度、CO2 、PM10和新风量超标率分别为10.10%、56.06%、1.52%和22.88%;不同海拔高度间湿度、风速、氧气含量、CO、CO2、PM10、细菌总数、TVO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共调查184名乘客,感觉有闷感的乘客占60.74%,感觉有异味的占56.77%,感觉到空气不新鲜的占19.43%.不同海拔高度乘客的闷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2不达标(含量>0.15%)与CO2达标(含量≤0.15%)、氧气含量≥14.67%与<14.67%的情况下乘客闷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新风量不达标[< 20m3/(h·人)]与新风量达标[≥20m3/(h·人)]的情况下乘客的闷感、异味感和空气不新鲜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受调查高原旅客列车的空气质量的部分指标未能达到卫生标准和部分旅客主观舒适度欠佳.建议适当提高新风量和CO2等重点指标的卫生要求,以及纳入氧气含量等重要指标以改善列车内的空气质量,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作者:杨裕祯;于莹莹;王育珩;王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酱油中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建立酱油中铅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的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 应用GB/T5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测定酱油中铅,计算实验标准差,同时对测试过程系统效应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从而评定其不确定度.结果 6次重复测定酱油中铅含量为(0.35±0.03) mg/kg,k=2,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酱油中铅的不确定度为0.03 mg/kg.结论 该法过程直观,数理清晰,可在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原子吸收测定金属元素的不确定度评估中推广.

    作者:王敏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氧化型染发剂中5种染料中间体的液相色谱测定法

    目的 建立检测氧化型染发剂中5种染料中间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 在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上,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体积比7∶93,pH =7.7,含1%三乙醇胺)为流动相,流速为1.5 mL/min,使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25℃,样品经(1+1)乙醇溶解后超声提取,离心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结果 该方法对5种染料组分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5 ~ 500 mg/L,检出限为0.5 ~2.8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8% ~3.6%,加标回收率为92.4% ~ 107.6%.结论 该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可满足氧化型染发剂中染料中间体的日常检测.

    作者:姚敬;朱杰民;朱炳辉;罗志彬;陈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为制定乙肝高危人群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7月,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汕尾海丰县和云浮新兴县采取分层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243名基层医务人员作为样本,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雅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应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基层医务人员1 243人,男性486人,女性757人.HBV感染率为69.03%( 858/1 243),HBsAg阳性率为9.49% (118/1 243)、抗-HBs阳性率为74.18% (922/1 243),抗-HBc阳性率为58.81%(731/1 243).不同调查地区基层医务人员HBV感染率、HBsAg和抗-HBc 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的HBV感染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5.31%、66.46%)高于女性(64.99%、53.90%) (P<0.01);HBV感染率和抗-HBc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1).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医务人员,HBV感染率、HBsAg和抗-HBc阳性率低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医务人员(P<0.01),而抗-HBs阳性率则高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 广东省受调查基层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一般人群水平,而低于省内一般人群水平,且该人群年龄越高感染的机会越高.要控制医务人员乙肝流行,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并大力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作者:张吉凯;彭国文;吴承刚;邵晓萍;夏艳辉;疏俊;梁剑;谢莘;谭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州市萝岗区妇女超声骨密度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广州市萝岗区妇女骨峰值年龄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变化规律.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广州市萝岗区区政府机关女干部、企事业单位女职工、部分社区家庭妇女和农村妇女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测,并分析该人群的骨量异常(低骨量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测妇女3 163人,年龄小20岁,大85岁,平均年龄为(44.11±10.84)岁.30~34岁妇女的骨强度指数达到峰值(91.51±14.00),3 163名受检妇女的低骨量发生率为27.95%,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70%.随着年龄的增长,低骨量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逐渐升高(P<0.01),在65岁以后,骨量异常占88.98% (113/127),其中低骨量发生率达40.16%(51/127),骨质疏松发生率达48.82%(62/127).结论 受调查女性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年龄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

    作者:苏红梅;袁慧蓉;董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东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10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情况,评价麻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供安全性方面的参考.方法 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东省2010年9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象为8月龄至4岁儿童)期间接种麻疹疫苗后报告的AEFI个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相关信息.结果 广东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接种了557.09万儿童,报告853例AEFI,报告发生率为153.12/100万.报告一般反应467例,报告发生率为83.83/100万,其中发热449例,报告发生率80.60/100万.报告异常反应325例,报告发生率为58.34/100万,其中过敏性皮疹274例,报告发生率49.18/100万,报告热性惊厥9例,报告发病率1.62/100万,报告过敏性紫癜4例,报告发生率0.72/100万.麻疹疫苗的AEFI 72.10% (615/853)发生在接种后1d内.13例严重AEFI(热性惊厥9例与过敏性紫癜4例)的预后除1例好转,其余均痊愈.结论 麻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疫苗安全性好.

    作者:刘宇;郑慧贞;赵占杰;韩轲;邵晓萍;梁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州市278例腹泻患者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谱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9年5-12月广州市3所哨点医院共27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使用Cary-Blair运送培养基,增菌培养后,用梅里埃API生化板条和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278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37株菌株,分离率为13.3%,其中沙门菌1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6株、志贺菌3株.患者中男性占67.3% (187/278),女性占32.7%(91/278);患者年龄以0~20岁年龄段为主,占44.2%(123/278),尤以1岁以下的婴幼儿较多,占25.9%(72/278);7-10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数占总病例数的79.9%(222/278).结论 广州市细菌性腹泻病原以沙门菌为主,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婴幼儿是高发人群,应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工作.

    作者:张培;于德宪;李曦;唐博恒;刘金华;王珊珊;刘建伟;苏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广州亚运会涉亚公共场所及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涉亚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情况,为赛事期间公共卫生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期间对体育场馆、指定接待酒店、游泳场馆、集中空调场所及其他亚运城内各类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泳池水、公共卫生用品用具、饮用水进行卫生学监测.结果 共监测公共场所样品6 399份,合格6 215份,样品合格率为97.12%,其中室内空气的合格率为97.69%(5 123/5 244),主要不合格的项目为相对湿度、甲醛,分别占38.01% (46/121)、33.06%(40/121);泳池水的合格率为90.51% (515/569),主要不合格的项目为游离余氯(88.89%,48份),用品用具的合格率为98.46% (577/586),不合格的项目均为菌落总数(9份).分别检测二次供水和末梢水185、567份水样,其合格率分别为90.81%和95.41%,17份不合格二次供水样品中不合格的项目为菌落总数(6份)及总氯(11份),不合格的25份末梢水样品中不合格的项目为总氯(17份)及游离余氯(8份).结论 广州亚运会涉亚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较高,但仍存在部分指标不合格情况.有关监督监测部门应加大对其监督监测力度,加强对从业人员消毒工作指导和管理,以确保不发生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及饮水污染事件.

    作者:李意兰;陈希;陈纯;丁鹏;许聪辉;陈坤才;肖新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佛山市南海平洲地区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佛山市南海平洲居民两周患病情况,为当地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8-10月对平洲地区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经济水平不同,随机抽取6个村/居委会的1 753户进行入户调查,采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障制度等,并调查前两周内患病的相关情况,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实际调查居民4 746人,男性2 326人,女性2 420人.两周患病率为26.86%,其中男性为25.19%,女性为28.47%,女性高于男性(P<0.05),疾病发生在两周内的有434人,占患病总人数的34.04%(434/1 275),疾病两周前发生延续到两周内的占65.96%( 841/1 275).居民年龄组别的两周患病率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V”字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居民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民两周患病率位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10.35%)、呼吸系统(5.18%)、内分泌营养代谢系统(2.25%)、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2.21%)、消化系统(1.96%).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为68.86%(878/1 275),就诊单位中,主要选择镇医院或二级医院占59.45%(522/878),社区卫生服务站占30.52%(268/878),三级或专科医院占5.69%( 50/878).结论 南海平洲居民两周患病率较高,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卫生工作,针对各种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曹钰芹;何旭研;林佩卿;何胜;郭志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