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贫血的类型、贫血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法与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份—2016年9月份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65例,血小板减少3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6例,其它类型4例;轻度贫血患者68例,中度贫血患者40例,重度贫血患者12例。结论:妊娠合并贫血的发病几率比较高,并且贫血类型多以缺铁性贫血以及中度贫血为主,临床中需加强研究,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尽可能减少孕妇在分娩时带来的风险。
作者:李元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尿路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尿路结石患者74例,患者均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75.7%和91.9%,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6%和5.4%,两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结石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对护理满意度也可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晓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评价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患者的效果。方法把98例脑卒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及护理前后CSS、ADL评分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77.55%),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在CSS、ADL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CSS、ADL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患者,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取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改善患者卒中状态及生活质量;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杨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深入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方法:采集我院自2014年5月-2016年8月间的600份血液标本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检查的不合理性,并找出解决方法。结果:60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标本50例,主要原因有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当、剂量不合格、血液凝固等(7例、16例,14例,10例、3例)。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查不合格因素较多,可针对因素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方可提高临床血液检查水平。
作者:杨国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诊治的20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4.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护理操作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晓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不同组别,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满意率为67.6%,观察组的满意率为89.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其优势明显,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宇桂;胡英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小儿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对照组小儿选自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感染性腹泻小儿,实验组小儿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医院收治的46例感染性腹泻小儿,对对照组实施对症护理,实验组则加强细节上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且 P=0.04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小儿感染性腹泻注重细节上的护理有利于改善小儿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有效率,临床意义较大。
作者:卢林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介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患者病死率亦随之降低,而低钠血症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一种合并症。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发生率为5%,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加重患者心力衰竭程度,亦或者是出现死亡事件。本文探讨了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监护,对患此病症的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爱娣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某幼儿园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在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对照组进行常规感染控制,观察组进行全面性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传染病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结论:对幼儿园进行全面性传染病预防管理能够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胃镜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该方法在消化道疾病诊断、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检查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护理,将会引起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适,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从社会、生理、心理等角度护理,能让患者保持佳的状态接受检查。本文将以舒适护理为起点,分析舒适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为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张晴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分析研究ICU联络护士对患者家属焦虑情绪行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ICU接收的患者一共有1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探视以及有效沟通,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取联络护士对其亲属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亲属的焦虑改善情况给予对比。结果: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S-AI(状态-焦虑表)的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S-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联络护士对病人亲属的焦虑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亲属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使其亲属能够更好的照顾病人,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1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和低血糖复发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低血糖的复发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小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开展预防呼吸相关肺炎的护理教育体系。方法对90例次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的因素与病原学特征进了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找出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学特征。结论此次研究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并且根据理论依据制定了相关预防和护理的对策。
作者:陈文娟;孔丽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相关的探讨与研究,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结果经过相关的检查,由菌痢造成的腹泻的患儿占17.3%,因为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腹泻的患儿占79.8%,因为别的原因造成的腹泄的患儿占2.8%。将男女患者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的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不足6个月的婴幼儿和6个月—3岁的患儿,与3—6岁的患儿,他们之间进行轮状病毒阳性率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造成婴幼儿发生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在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中比较多发,我们要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顾科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究泻脾汤辅助治疗对儿童鹅口疮的疗效的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鹅口疮患儿,120例患儿按就诊登记号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5~24个月,平均年龄12.6±2.8个月,合并呼吸道感染12例,营养不良24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19个月,平均年龄9.8±1.7个月,合并呼吸道感染10例,营养不良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的患儿只给予氟康唑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泻脾汤辅助治疗。结果: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8.3%,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12周、24周进行随访,其中观察组患者在12周未出现复发,24周后共复发5例,复发率8.3%,对照组12周7例,24周14例,共21例,复发率35%(P<0.05)。结论:由于中药味苦很难被患儿接受,如果在中药的药剂方面加以研究和改进,必将在治鹅口疮的疗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应该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总而言之,利用归脾汤辅助治疗儿童鹅口疮,其在短期内就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且利用中药辅助治疗极大地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8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1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负性心理轻于对照组,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夏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随机分成对照组(采取常规心内科护理模式)与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模式),20例/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更佳(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心内科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朱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随着新科技手段及方法在医疗临床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提升骨科护理质量,骨科护理中也引入了许多人性化及先进的护理服务及理念,然而患者却缺乏对其正确认知,认为这是医院大程度牟取经济利益的手段,从而在观念上和实际行为上不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从而增大了护理风险。患者的消极情绪,骨科患者因长期患病卧床等,容易导致焦虑、恐惧及抑郁等不良等消极情绪,加之片面的认为当前医疗技术如此发达,他们的疾病能够很快很好的治愈,而现实情况中,一旦出现短期疗效不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并发症或后遗症的情况时,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误差,产生消极情绪,而不积极的治疗护理态度在骨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会产生不良效果,提高护理风险。
作者:张晓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30)及路径组(n=30),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对路径组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实施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患者护理后FEV1、FEV1/FVC、住院时间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邓小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目的:对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入院的2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30例患者,对治疗组的患者采取前列安栓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采取前列安栓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82%,而对照组在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只有43%,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结果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患者在经过前列安栓的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情缓解效果较好,说明前列安栓是治疗前列腺炎的良药,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朱化隆;南晓刚;郭振华 刊期: 201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