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早期良肢位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赖照萍

关键词:脑卒中, 良肢位, 运动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良肢位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发生脑卒中后即进行良肢位护理与病程在1个月以后进行良肢位护理的脑卒中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卒中病人的早期良肢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附注射液改善心脏直视手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作用

    目的 研究经体外循环(CPB)注入参附注射液(SFI)对二尖瓣置换术(MVR)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作用.方法 择期MVR患者5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Ⅰ、Ⅱ组分别于CPB预充液中加入SFI 1.0 ml/kg和1.5 ml/kg;Ⅲ组在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注入SFI 1.5 ml/kg;Ⅳ组分别于CPB预充液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注入SFI 1.5 ml/kg;Ⅴ组(对照组)手术全程都不用SFI.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3 h(T3)、24 h(T4)及48 h(T5)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起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T1、T4和T5进行视觉模拟疲劳评分(VAFS),并记录各组术后呼吸机脱离、重症监护室(ICU)滞留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①Ⅲ、Ⅳ组脱机时间较短;Ⅳ组ICU滞留时间较短;Ⅱ、Ⅲ组和Ⅳ组术后住院时间均较Ⅴ组缩短.②T4时各组VAFS均较术前增高,Ⅲ、Ⅳ组较其他组低;T5时只有Ⅴ组VAFS较术前明显增高.③各组术后MDA含量及SOD活性均较术前增高.而Ⅲ、Ⅳ组术后MDA含量较Ⅴ组低;Ⅳ组术后SOD活力高于Ⅴ组.结论 ①SFI可抑制心脏直视手术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抗炎能力,减轻POFS.②预充和开放主动脉时经CPB注入1.5 ml/kg SFI具有较好抗POFS作用.

    作者:郑传东;闵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普通外科患者血红蛋白释放试验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一些普外患者血红蛋白释放试验(HRT)结果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普通外科住院患者,取静脉血做HRT,采用3种HRT定点释放技术:等渗室温HRT、等渗37℃HRT、低渗37℃ HRT各项处理结束后,进行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薄层电泳,第一次电泳后,停电一段时间后继续第二次电泳,丽春红、联苯胺染色后观察血红蛋白的释放情况.结果 ①等渗室温HRT:8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阳性结果;②等渗37℃ HRT:10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阳性结果;③低渗37℃ HRT:同上10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明显阳性结果.结论 各种类型HRT的结果不同,灵敏度有差异,临床意义也有区别,可以提供多种疾病信息.HRT的基本原理是观察不同状态下红细胞膜释放血红蛋白的能力,详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韩丽红;闫斌;高雅琼;高丽君;秦良谊;秦文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PICC在大面积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静脉输液护理质量,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 分别采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股静脉PICC,减轻烧伤患者的痛苦,降低穿刺风险.结果 9例中,1次穿刺成功8例,2次成功1例,留置时间为30~120 d.有1例第2天局部出现肿胀,1例发生导管堵塞,均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导管细菌培养及血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PICC很大程度上能减轻烧伤患者的痛苦,大大降低了烧伤患者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几率,在烧伤护理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谢冬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氨溴索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氨溴索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三组,在抗感染、抗病毒、吸氧等基础上A组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B组予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C组予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分别观察症状、体征改善及住院天数.结果 C组治疗效果优于A、B两组,住院天数缩短.结论 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明显改善 症状,缩短病程,并有协同作用.

    作者:周乐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卒中早期良肢位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良肢位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发生脑卒中后即进行良肢位护理与病程在1个月以后进行良肢位护理的脑卒中病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5.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卒中病人的早期良肢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赖照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及时机探讨

    目的 对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效果的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我院1994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28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6例死亡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4 h内手术治疗的病死率明显低于24 h后延迟手术治疗的病死率.结论 手术时机选择,及时胆道减压,改善重要脏器功能以及合理治疗并存病是防止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关键.

    作者:黄鹏;王稳忠;庄彦章;周智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美宝创面速愈贴结合MEBO在小儿烧伤创面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美宝速愈贴结合湿润烧伤膏(MEBO)在小儿烧伤创面应用的疗效.方法 在小儿104例浅Ⅱ度~深Ⅱ度烧伤创面,清创后先外涂MEBO.取美宝创面速愈贴覆盖,再以敷料垫固定.结果 104例患儿烧伤创面完全愈合,治疗过程中疼痛轻微,无1例发生创面与全身感染.结论 美宝创面速愈贴结合MEBO治疗小儿烧伤创面换药简便,止痛效果好,创面愈合快,瘢痕愈合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谢平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7年我院收治的1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手术切除病灶的17例患者切口均治愈,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内膜种植有关,治疗首选手术,B超用于术前测量病灶大小及病灶的浸润范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重要的在于预防.

    作者:巩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与腹腔镜检测输卵管因素不孕症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及腹腔镜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 对58例女性不孕症患者111条输卵管的HSG及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诊断通畅度中,两种方法符合率为89.2%,不符合率为10.8%.HSG确定有一侧或双侧盆腔组织粘连的有52例,未明确有盆腔组织疾病的有6例.腹腔镜确认的56例存在盆腔组织粘连患者.结论 HSG在判定输卵管管腔情况及梗阻部位优于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发现影响生育的其他盆腔疾病及粘连优于HSG.HSG是诊断输卵管因素不孕症的安全、简便、可靠的方法,而腹腔镜联合HSG术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魏刚;陈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颌面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颌面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类型、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03~2007年颌面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24例术后并发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局部感染、错牙合、皮肤黏膜压疮性破溃、神经损伤、钛板外露、牙损伤.结论 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前、术后适时辅以颏间结扎或辅以弹牙合绷带固定,重视操作技术是防治颌面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红良;张朝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ESWL补救治疗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失败的输尿管结石2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补救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输尿管结石患者28例,均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采用ESWL补救治疗,观察碎石的效果.结果 28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碎石效果良好,碎石逐步随尿液排出体外,1~2周后在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复查尿路平片示无残余结石.结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效果较好,上段结石容易因结石上漂造成气压弹道碎石失败,体外冲击波碎石提供了补救治疗的方法,碎石效果好.

    作者:田维云;杨四文;孙菊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柴胡、红花、川芎中药单体对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柴胡、红花、川芎3种中药单体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将3种中药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含量;MTT法检测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药处理组的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含量减少(P<0.05);肝组织TIMP-1、TGFβ1及PDGF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 3种中药均能减缓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这些中药能下调TGFβ1及PDGF表达抑制HSC增殖活化,从而下调TIMP-1/MMP-1而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其沉积.

    作者:杨洁;蔡刁龙;谭献文;吕永慧;田立新;康宜宾;余幼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产儿的护理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184例早产儿的临床特点,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172例康复出院,占93.1%;5例转上级医院,占2.9%;4例自动放弃治疗,占2.3%;3例死亡,占1.7%.结论 对早产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参考值探讨

    目的 探讨濮阳市油田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范围并进行分析,以建立一种适合于本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方法 用LG-R-80A型自动血液黏度仪检测2 800名健康成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按性别和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61岁以上年龄组有增高趋势.结论 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对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测定适合本地区的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

    作者:孟宪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心理干预对烧伤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中重度、特重烧伤病人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72例,然后进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及健康宣教,实验组病人在按常规护理、健康宣教的同时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2周后再对两组病人行SAS、SDS调查.结果 经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烧伤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的负性情绪、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李映霞;周雪;温淑华;梁婉玲;谢燕洪;莫美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

    目的 探讨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几种市售油脂产品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顺、反式脂肪酸的分离良好,检测出人造黄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为9.9%~14.3%,人造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为12.8%.结论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反式脂肪酸准确、可靠、简捷,可作为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推广方法.

    作者:邓红莲;徐小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玉洁纯牙膏对乳牙防龋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评价玉洁纯牙膏预防乳牙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为幼儿园4.0~4.5岁幼儿.每位受试者经过3个月洗脱期后,实验组应用玉洁纯牙膏,对照组幼儿应用不含玉洁纯的空白牙膏,并分别对实验前、实验后6个月、1年、1.5年的龋面均的变化作一对比研究,以评价玉洁纯牙膏的防龋效果.结果 实验前本研究中幼儿的患龋率为54.14%,在基线检查中,两组的龋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使用玉洁纯牙膏6个月两组龋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1年、1.5年后,实验组新增龋面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新增龋面均的下降趋势越明显.结论 玉洁纯牙膏能降低乳牙龋病的龋面均,对患病率高的幼儿乳牙,具有一定的防龋效果.

    作者:练方明;罗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动力髋螺钉与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探讨这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DHS和PFN治疗,通过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两组间的结果.结果 DHS组和PFN组在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与DHS组相比较,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但X线暴露次数增加.结论 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张春;殷运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胱抑素C和尿mALB进行检测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做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尿mALB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如以对照组测定值95%作为正常参考值上限,超过此值即为异常.可以得出,糖尿病肾病组中胱抑素C异常有49例,阳性率70.0%;尿mALB异常有28例,阳性率为40.0%.结论 血清胱抑素C与尿mALB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有效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宫颈TCT细胞学检测结果1 812例分析

    目的 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及The Bethesda System(TBS)报告系统分析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及细胞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 812例宫颈脱落细胞,采用TCT检测和TBS分类,探讨不同宫颈病变的细胞学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将分类结果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1 812例受检者中细胞学阳性病例201例,总检出率11.09%.其中ASCUS+意义不明的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US)占9.4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占0.3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占0.55%;不能排除HSIL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占0.61%;鳞癌(SCC)占0.11%;提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占6.29%.结论 TCT细胞学检查能够准确反映宫颈的病变情况,阳性病例必须在阴道镜下取活检以明确诊断;HPV是宫颈癌和非典型增生(CIN)的主要危险因素,要预防HPV感染,筛查和检测HPV感染对象,及时治疗以阻止CIN病变升级,可有效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张景茹;高殿浩;李玲玲;吕亚君;李祥庆;秦佃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