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未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LASEK)原因分析

贾红艳;张学印;孙云云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术前检查, 禁忌证
摘要: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接受术前检查而未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LASEK)的原因.方法 对1 476例近视患者中156例检查后未行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未行手术156例,其中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放弃者62例(占39.74%);存在禁忌证94例(占60.26%),其中角膜方面原因共52例(占33.33%),包括角膜厚度不足、角膜屈光率偏高、角膜疾病;眼底病变者20例(占12.82%),包括视网膜变性、眼底干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矫正视力不佳者10例(占6.41%);眼压高者7例(占4.49%);其他:瞳孔过大、干眼症、严重瘢痕体质共5例(占3.21%).结论 LASIK/LASEK术前检查应详细认真,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确保手术安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尿毒症病人的不断增加,血液透析成为目前治疗尿毒症的可靠方法之一,但有许多问题尚不能很好地解决,如尿毒症脑病,主要是由于某些中分子物质在体内集聚所致.

    作者:刘雪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冠脉搭桥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脉搭桥手术,其中11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4例采用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结果 全组共搭桥48支,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冠脉搭桥手术疗效确切,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术后恢复更加有利.

    作者:郑华;王学民;胡丽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儿阑尾炎误诊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炎的误诊的原因,并提出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5~2008年曾被误诊的小儿阑尾炎6例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6例小儿阑尾炎均被误诊,原因是对这些病例的警惕性不够,对发病的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及对各种检查不全面、不准确.结论 在临床上遇到了不典型小儿阑尾炎病例时需要及时、全面、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多次体格检查,避免误诊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邓云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网织细胞肉瘤1例诊断分析

    网织细胞肉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X线表现与骨肉瘤相似且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临床上比较少见.我科2008年收治1例网织细胞肉瘤患者,现将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兰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医学留学生内科学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内科学是医科院校各专业面向医学留学生开设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留学生原有的宗教习俗、文化教育差异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及当前高校的教师素质、管理水平,重视程度等多种原因,留学生内科理论课学习效果会受到多方面影响.文章从如何提高留学生内科学教学质量入手,结合多年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进行探讨,为留学生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赵丹;罗星;杨晓萍;刘春;程红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镇肝化痰清脑汤配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镇肝化痰清脑汤配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缺血性脑卒中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镇肝化痰清脑汤加减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脂变化和血压情况,并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参数血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用镇肝化痰清脑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确疗效.

    作者:李绍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深圳肺包虫病1例报告

    包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病原是棘球绦虫的蚴虫.2008年9月我院收治肺包虫病1例.在此之前深圳地区尚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宇;李为;韩慧;宋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甘氨双唑钠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增敏作用

    目的 探讨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84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增敏放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A组42例,用甘氨双唑钠800 mg/m2给药,于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在60 min内进行常规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疗程结束;B组仅接受常规放疗.结果 A组完全缓解26例(45.2%),B组42例完全缓解19例(23.8%),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毒副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对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明显,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好.

    作者:王坚;孙苏平;张旭光;倪新初;于静萍;李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钙透析用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

    目的 探讨高钙透析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并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75 mmol/L及1.25 mmol/L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15次透析,观察透析前静息15 min后及透析开始后每隔1 h时的血压.结果 与使用正常钙浓度透析液透析时相比,使用高浓度钙透析液透析后,透析前血压无明显差异,透析中及透析后血压明显增高(P<0.05).结论 提高透析液Ca2+浓度,有助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

    作者:李旭东;储虹;徐向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原地区阿托品预防全麻下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术中胆心反射36例分析

    目的 预防高原地区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方法 手术开始前静脉用阿托品.结果 36例均未发生胆心反射.结论 高原地区全麻下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手术开始前静脉用阿托品,可以有效预防胆心反射的发生,使全麻下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麻醉更加平稳、安全,适合在高原地区临床麻醉工作中使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米友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生培养模式(model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是研究生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方法以及表现其性质和特征的各种特点的总和,属于研究生教育的形式范畴[1].

    作者:王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中应用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中的使用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年来173例肿瘤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其中A组(中心静脉导管)68例,B组(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105例,观察两组置管部位、操作技术、导管维护、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结果 置管时间、操作技术和导管维护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导管平均留置时间A组37 d;B组41 d,P>0.05;导管相关性感染率A组17.65%,B组1.91%,P<0.05.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的患者,所以要尽可能选择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尽可能减少导管质量问题引起的感染.

    作者:李静;王国蓉;段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HBsAg、HBcAg及actin蛋白在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穿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及肌动蛋白(actin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规律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行B超引导下肝脏组织穿刺,以期对肝组织中HBsAg、HBcAg及act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以1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在2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中HBsAg、HBcAg及act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中分别为100%、50%和90%.在1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和10%,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肝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包括HBsAg、HBcAg及actin蛋白的表达变化,常规行肝脏病理检查及了解HBsAg、HBcAg及actin蛋白表达情况,筛检出需要抗病毒治疗的病例,可为探索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傅茂英;李海;邓志勇;陈芳;孙丽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8例组化特征等分析

    目的 报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在组化等方面的一些表现,强调形态学重要性,必要时进行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基因分型(MICM分型).方法 通过统计68例ALL病例,报告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结构变化、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幼淋巴细胞比例及组化特征.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ALL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1;其中19~50岁年龄段占47.1%,另外三个年龄段患病机会比较接近;约29.4%的病例外周血中原幼淋细胞<10%;过氧化物酶(POX)、氯醋酸AS-D萘酚酯酶(NAS-DCE)所有病例100%阴性;70.6%的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KP)积分明显增高,偶有患者积分减低;16.2%的ALL患者过碘酸-雪夫(PAS)的阳性率<5%,个别ALL患者PAS染色为阴性;中性非特异性酯酶即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NAS-DAE)和+NaF抑制试验二者染色阳性程度偏低,多表现为阴性或弱阳性,计算抑制率为不抑制或抑制率<20%,意义不大.基层医院现仍实行1976年法美英协作组诊断标准(FAB)协作组的分型方法,它与MICM分型无相关性.结论 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注意ALL的形态学及组化特征等方面变化,它是ALL分型和治疗的基础.

    作者:杨永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医学图书馆管理探讨

    图书馆也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的信息中心,它拥有重要的情报信息资源,承担着搜集、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的重要任务,是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如何加强图书馆管理,使其社会效益达到大化,更好的为医务人员服好务,是医学图书馆研究的总要课题之一.

    作者:辜明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闭合性腹部损伤27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7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27例全部治愈.结论 选择及时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腹部损伤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持续有效胃肠减压、腹腔引流和术后有效的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加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 40 mg每日3次、生长抑素250~500 μg/h、凝血酶1~2 kU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铝凝胶20 g口服每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止血效果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95.00%(38/40),病死率2.50%(1/40);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为72.73%(16/22),病死率13.64%(3/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不加磷酸铝凝胶组.

    作者:程海涛;王农荣;官亮;甘晓兰;谢桂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8例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有15例行瘤体切除并清创后均采用聚四氟乙烯薄膜(ePTFE)人造血管行髂外动脉和股浅动脉端端吻合术,术后14 d及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人造血管血流通畅;3例病人行单纯股浅动脉结扎术,术后患肢血运好.结论 戒除毒瘾、彻底清创和血管重建是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部分病人可行单纯股浅动脉结扎术.

    作者:杨艺荣;房振春;叶茂;白斌;莫达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性结肠癌破裂12例外科急诊治疗

    目的 研究65岁以上老年性结肠癌破裂的外科急诊治疗.方法 总结12例老年性结肠癌急诊破裂的外科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10例,死亡2例(16.7%),死亡原因为严重水电解质失衡和严重腹腔感染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老年癌性肠梗阻肠穿孔破裂来势急、凶,病死率极高,预后恶劣.需急诊手术治疗,选择适当的术式可降低手术危险性,推荐采取一期切除造瘘二期吻合术或采取肠管造瘘术;手术后并发症多,需加强术后临床管理.

    作者:陈志雄;肖步耘;欧阳映辉;周贤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6例诊疗的探论

    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患者,在病程后期甚至恢复期伴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与禁食和输液未补充维生素B1(VitB1)有关,称之为迟发性胰性脑病(delayed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DPE),或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

    作者:蒋开夫;潘平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