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英;王小琴
目的:便秘是剖官产后常见的现象之一,不仅影响产妇的进食、睡眠、情绪、身体康复,还对母乳喂养危害,给产妇增加心理上的负担。通过对2015年l 1月一2016年7月期间我院护产科收住的67位产妇便秘原因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护理,1d后有24例在自行排便,2d后增加35例,3d后有7例自行排便,3d以产妇只有1例。由此说明剖宫产后针对性护理不仅能快速接触产妇便秘的痛苦,还能加快机体恢复速度。
作者:高君海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围术期高血压病人采取的麻醉用药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在经过了围手术期麻醉用药及处理后的血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在麻醉用药2min内血压都有所下降,并在15分钟内血压下降到手术开始前的水平值,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有关高血压的并发症状。结论: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血压的升高是一定出现的情况,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术前充分准备和术中的严密观察,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和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屈明全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PFNA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精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行PFNA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FNA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精细护理,治疗有效率较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静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哮喘发作频次、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加快疾病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以提高调配质量,满足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对某医院近两年出现的24例中药调配质量问题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在24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中药质量问题3例,炮制品炮制不到位5例,中药剂量问题4例,处方脚注执行问题3例,中药品种混淆3例,向患者发药未交代清楚2例,处方错误4例。结论分析中药调配过程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得出,应加强中药调配的管理,在调配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标准化的中药调配流程,从而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晶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复发性空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84例,观察组84例。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84例患者采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翠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体检HBsAg及HBeAg携带情况。方法挑选2015年2月-2016年1月来我院体检的54682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及HBeAg携带情况。结果参加体检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4682名中,1098人为HBsAg及HBeAg携带者,携带率为20%,男性的HBsAg及HBeAg携带率比女性高。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本地与外埠户籍的人员HBsAg及HBeAg携带率分别为0.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国平均感染率比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及HBeAg携带率较低,但是仍旧需要持续开展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并针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实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孔燕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潘肖肖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预后的关系,使中医临床人员更清楚的认识此病,并且实现进一步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参考。选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治疗组的对患者进行辩证,在基础治疗的上加以处方汤药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基本治疗,诊断为搪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进行临床上的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针对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给予中药治疗,总结愈后的效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患者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并发症非常多,病情也是十分凶险,患者的愈后差,后发展为致残的几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被严重影响。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效果明确能加快疮面的愈合。针对中药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值得临床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痤疮患者,每天除了应用西药治疗外,还将其局部清洗干净,采用中药一片清或龙胆泻肝胶囊等进行辅助治疗。结果经治疗后,50例患者中,43例效果较好,7例效果欠佳。结论对于痤疮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X线与CT检查应用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检查后再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后再进行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准确率(阳性率),诊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X线与CT检查的表现。结果:观察组检测出阳性患者38例,阳性率是95%,诊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治愈率52.63%,总有效率是86.84%,对照组检测出阳性患者30例,阳性率是75%,诊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治愈率50%,总有效率是66.67%;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诊断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检查的准确率高,是用于早期诊断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较为有效的手段。
作者:卢祖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胃癌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选择不同,将其分为人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40例,对比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人性化护理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护理满意度较高,相比于常规护理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邢素丽;王焕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对阑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2月该院接收的140例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两组各为70人。B组采用常规护理,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护理方案,相较于B组,A组护理效果更好,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 <0.05)。结论对阑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对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起到较好作用,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何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疾病,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可临床控制。提高相关知识,降低或控制发病率极为重要,而健康宣教是预防和控制哮喘的基础和前提。
作者:金全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积极治理及精心护理,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增强了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治愈率,减轻了致残程度,改善了生活质量,为家庭及社会减轻了负担。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对心脑血管病人十分重要。
作者:康秀玲;徐秀琴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本文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索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对尿常规检验中标本采集、运输、存储和检验环节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各个操作环节都会影响检验结果。说明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需要从各个环节加强尿常规检验的控制,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规定执行操作,降低检验环节中影响因素导致的误差,保证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周旭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在肾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期间所收治的48例肾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4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行常规疗法,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疗法,将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疗法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护理中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平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整体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1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9.2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且可促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6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多方面给予了患者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程水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收集2011-2015年于泾县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39例,分别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术前肠道准备充分与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肠道准备充分是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张敏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