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舞
目的:探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各38例,比较两组护理成效。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率(94.7%)均高于对照组(81.6%),不良事件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15.8%),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减少普外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田吉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供应中心作为为控制院内感染已受到各医疗单位的广泛重视。他是临床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关系到医疗质量的提高,给临床工作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加强环节管理消除医疗安全隐患,要求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树立职业道德意识、无菌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王利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通过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80例小儿腹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止泻时间与退热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82.5%,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辅助治疗达到提升有效率,加快疾病恢复的速度。
作者:李波;马薇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多潘立酮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运用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2.5%,对照组为85%,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可以达到较好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更高。
作者:付磊;张瑾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析急性腹痛的病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腹痛88例患者的急诊治疗情况,分析急性腹痛患者的病因类型,确诊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结果急性腹痛病因主要包括外伤性腹痛、梗阻性腹痛、出血性腹痛及炎症性腹痛等,本研究中这些类型腹痛占比分别为1.14%、28.41%、23.86%、46.59%。经治疗,88例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50例,仅有1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8.86%。结论:临床上急诊治疗急性腹痛首先需要确诊腹痛原因类型,并根据确诊情况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急诊救治效果突出。
作者:何启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及焦虑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以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一年间所接收的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AS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术后3天两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及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金洋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的作用。方法:本院于2014年7月1日在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别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各70例,观察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后,可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何琦琦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对西充县大病医疗保险的应用现状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保险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措施。方法:选取西充县城乡居民为对象,采用他填式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西充县大病医疗保险的应用现状。结果:掌握西充县大病医疗保险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一定的发展策略。
作者:刘敏;聂欢;张娟;杨金;佘逸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中所收治的8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临床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方式进行抢救,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方式实施抢救,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器官插管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应用全程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生命安全风险,提高临床抢救效率,为患者病症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作者:王靓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小儿患者例数为12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静脉留置针组和传统穿刺组,静脉留置针组运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法,传统穿刺组运用传统静脉穿刺法,对比两组小儿患者反复扎针的比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在反复扎针的比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家长满意率等方面,静脉留置针组小儿患者均明显优于传统静脉穿刺组小儿患者,两组之间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输液的主要给药途径,其有助于降低小儿患者反复扎针的次数,降低小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大力应用和推广的给药手段。
作者:陈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开展血常规检验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到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常规检验、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C反应蛋白与血沉指标进行记录,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患者的疾病严重等级不断上升,二者对比差距更加显著,不同等级的患者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开展血常规检验,可以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并能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张发彦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干预在烧伤烫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建议和指导,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烧伤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112例患者接受外科护理干预措施后,情绪保持稳定,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治愈良好,康复速度较快。结论:对烧伤烫伤患者加强外科护理可促进治疗效果,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其治疗的配合度,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交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方法,分析对373例患儿进行静脉留置穿刺的输液方法及效果。结果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留置针,既减轻了对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又降低了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达到了随时按医嘱给药的目的。373例患儿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置留时间短1天,长7天,全部病例中无感染现象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是值得在儿科推广应用的一种输液方法。
作者:刘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术前口腔护理,术后口腔冲洗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根据循证获得的证据,对患者实施佳的护理,并观察其效果。结果两组行改良 UPPP 手术鼾症患者的口腔感染,口腔溃疡、污垢残留、口臭、创口出血等问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临床护理实践,应用于鼾症手术患者的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口腔内的污物残留,降低口腔感染,减少口腔溃疡、创口出血,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刘忠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卧床病人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入我院住院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4人。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便秘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时便秘发病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便秘发病率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对住院需要卧床病人临床护理实施便秘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发生便秘的概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玉玲;刘银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血出患者行气管切开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后,45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好转,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中有4例因原发病病情过重导致死亡,有1例肺部感染严重,治疗无效死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率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明秀;甘艳;王国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而牙龈卟啉单胞菌则是牙周病主要致病菌和牙周炎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为牙周病的防治提供参考。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藜芦醇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以期为牙周病的防治和解决耐药性问题提供新的材料和方向。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配制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稀释液和含有不同浓度白藜芦醇的培养基,观察其对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影响和抑菌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白藜芦醇稀释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作者:陈彬;杨静;白国辉;王倩;王方远;喻正文;刘建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在肾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期间所收治的48例肾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为24例。在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行常规疗法,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疗法,将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疗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疗法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收集2011-2015年于泾县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39例,分别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术前肠道准备充分与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肠道准备充分是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张敏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人员,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率为96.0%,对照组为86.0%;观察组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为93.0%,对照组为84.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6.5%,对照组为93.0%;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长期服药性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血糖控制率,改善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丽娇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