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1 268例结果调查分析

李雪;张涛

关键词:儿童, 微量元素, 缺乏症, 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安康地区儿童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及其缺乏症的患病率,充分认识微量元素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方法 将我院2009年2~7月儿科门诊1 268例检测微量元素的儿童分为3组:<1岁组379例、1~5岁组410例、5~13岁组479例,采集末梢血,采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MB5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中铜、锌、钙、镁、铁的含量.结果 微量元素缺乏前三位的是:锌元素总缺乏率为33.8%,铁元素总缺乏率为12.5%,钙元素总缺乏率为8.0%,镁元素总缺乏率为0.9%,铜元素不缺乏.而且不同年龄组之间五种微量元素含量及缺乏症的患病率又有所不同.结论 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症应引起社会和家长的高度重视,要定期对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监测,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好防治工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确诊的16例MH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16例MH患儿均有发热、肝肿大,脾肿大8例,淋巴结肿大10例,黄疸11例,出血症状10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下降11 例,血红蛋白下降16例,血小板计数下降13例,丙氨酸基转移酶升高10例.15例骨髓涂片检查均见异形组织细胞;3例患儿浓缩血片中见异常组织细胞.16例患儿均未行化疗,3例患儿住院期间死亡,13例住院2~3 d,确诊本病后自行出院,失访.结论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凶险,预后极差.

    作者:王秋菊;吴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以睡眠时反复上气道塌陷导致打鼾、频繁呼吸暂停及呼吸浅慢、低氧血症、睡眠中断、白天嗜睡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作者:刘莉;董建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门诊输液区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并降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减少投诉和纠纷.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设为A组,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风险管理干预后设为B组,投诉与纠纷的风险(差错与事故的风险)在医生环节、药房环节、收费环节、护士环节、病人或陪人环节、环境因素A组与B组比较研究.结果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10 028例患者中发生5例纠纷,与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前9 365例患者中发生33例纠纷相比,有显著差异(χ2=22.661,P<0.01).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门诊输液区护理风险降低,投诉与纠纷明显减少.

    作者:许美芳;范银红;徐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筋膜上放置负压引流管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部横行切口剖宫产术中筋膜上放置负压引流管,促进腹部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剖宫产术中筋膜上放置负压引流管改良组104例,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照组97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改良组术后病(3.85%)及疼痛(中等疼痛7.69%)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20.62%)(P<0.05).改良组甲级愈合率100%,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95.88%,改良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中筋膜上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疼痛轻、污染少、恢复快,利于腹部切口愈合,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柏雪燕;王燕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牵引加雾化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7例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X线检查等检查综合性分析而得出,该病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青壮年人[1].

    作者:孙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静脉滴注奥美拉唑 40 mg每日3次、生长抑素250~500 μg/h、凝血酶1~2 kU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铝凝胶20 g口服每日3次.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止血效果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95.00%(38/40),病死率2.50%(1/40);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为72.73%(16/22),病死率13.64%(3/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生长抑素、奥美拉唑、凝血酶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不加磷酸铝凝胶组.

    作者:程海涛;王农荣;官亮;甘晓兰;谢桂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 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经治疗后存活40 例(89%),死亡5例(11%);其中2例合并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由于经济困难生后2 d 放弃治疗死亡.结论 对于ARDS,早期识别和诊断,及时给予机械通气和其他支持治疗,保护其他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胡志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药生川乌对小鼠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试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对小鼠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将60只雌性昆明小鼠平分为生川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喂食生川乌与维生素A1,观察子宫和卵巢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实验组,但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子宫胎盘重量、子宫胎儿胎盘总重降低,活胎数减少,吸收胎数增多,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草乌在大可给药剂量给药时,能够影响小鼠的卵巢和子宫发育功能,显示出一定的胚体毒性.

    作者:黄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儿阑尾炎误诊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阑尾炎的误诊的原因,并提出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5~2008年曾被误诊的小儿阑尾炎6例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6例小儿阑尾炎均被误诊,原因是对这些病例的警惕性不够,对发病的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及对各种检查不全面、不准确.结论 在临床上遇到了不典型小儿阑尾炎病例时需要及时、全面、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多次体格检查,避免误诊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邓云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中应用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病人中的使用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年来173例肿瘤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其中A组(中心静脉导管)68例,B组(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105例,观察两组置管部位、操作技术、导管维护、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结果 置管时间、操作技术和导管维护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导管平均留置时间A组37 d;B组41 d,P>0.05;导管相关性感染率A组17.65%,B组1.91%,P<0.05.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的患者,所以要尽可能选择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尽可能减少导管质量问题引起的感染.

    作者:李静;王国蓉;段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颅脑术后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体会

    发作性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 min或者在发作间歇期意识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连续多次频繁发作.我科自2000~2008年,进行开颅手术共计1 217例,术后24 h内并发癫痫发作63例,其中癫痫大发作者11例.

    作者:任建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复发阴道前后壁膨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子宫、阴道前后壁膨出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常因分娩损伤、产后恢复差、产褥期早期体力劳动,盆底组织缺乏弹性、萎缩、退化,出现子宫或阴道前后壁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1].

    作者:杨丽清;朱影娴;聂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骨代谢和瘦素影响的研究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损害、骨折危险性增加.

    作者:尤广丽;陈彬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中耳炎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结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58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药结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疗程为10 d,另外40例患者用左氧氟沙星滴耳剂,口服罗红霉素作为对照.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远高于单纯西药组,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韦福依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抗CCP抗体在RA中的含量.结果 抗CCP抗体的敏感性比类风湿因子(RF)的敏感性低,但抗CCP抗体的特异性远高于RF,RA患者的RF的阳性率在抗CC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但抗CCP抗体与年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研究证明抗CCP抗体含量与疾病活动度(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而和RF存在正相关,并且抗CC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陈玉;裴兵;祖美丽;吴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东莨菪碱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FDP)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84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东莨菪碱治疗组.东莨菪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生后24 h)应用东莨菪碱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惊厥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 东莨菪碱治疗组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重度HIE(包括头颅CT脑白质低密度呈中、重度改变者)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生后7~8 d和12~14 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东莨菪碱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东莨菪碱治疗组的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东莨菪碱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并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宗菊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7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西咪替丁治疗开始为20 mg/(kg·d)分2次静滴,用药7~14 d改口服维持,维持量15~20 mg/(kg·d),分3次口服,继续用药2周后停药.对照组36例采用一般常规疗法(氯苯那敏、维生素C、钙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氢化可的松4~8 mg/(kg·d),静脉滴注5 d后改为强的松1 mg/(kg·d),分3次口服.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皮肤紫癜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缩短病程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儿科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宏禄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李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与传统手术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疗效.方法 对近3年我院的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发发将患者分为LC组(71例)和OC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胆漏、无感染.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OC组(P<0.05).结论 LC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没有显示出比传统手术更多的并发症,是胆囊切除的首选方式.

    作者:罗坤;陈本华;李明军;沈修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镇肝化痰清脑汤配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镇肝化痰清脑汤配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缺血性脑卒中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使用镇肝化痰清脑汤加减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脂变化和血压情况,并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参数血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用镇肝化痰清脑汤加减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明确疗效.

    作者:李绍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