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OB检测系统与Abbott检测系统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一致性

卢小岚;杜娟;杜琴;蔡艳娟;汪光蓉;敬鹏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 类风湿性关节炎, 比对, 一致性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检测系统测定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一致性,为临床选择抗CCP抗体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EP5-A2)、定量测量方法的线性评价(EP6-A)标准分别对苏州浩欧博(HOB)检测系统测定抗CCP抗体进行重复性和稀释线性验证;同时收集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21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采用HOB与美国雅培(Abbott)检测系统对血清抗CCP抗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HOB检测系统测定抗CCP抗体的重复性、稀释线性的性能验证合格;HOB检测系统与Abbott检测系统检测显示,RA组、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OB检测系统测定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为88.9%,与Abbott检测系统(9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B检测系统与Abbott检测系统测定抗CCP抗体具有一致性(P<0.001),其Kappa=0.933.结论 HOB检测系统与Abbott检测系统测定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足月新生儿败血症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足月新生儿败血症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7 d)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7 d).回顾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足月新生儿败血症共34例,其中早发型败血症25例(73.53%),晚发型败血症9例(26.47%).早发型败血症和晚发型败血症肺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败血症呼吸系统症状比较明显(P<0.05),晚发型败血症神经系统症状较明显(P<0.05).早发型败血症白细胞升高、白细胞降低、C反应蛋白(CRP)升高,与晚发型败血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34例足月新生儿败血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例(29.41%)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9例(26.47%),无乳链球菌7例(20.59%).早发型败血症大肠埃希菌9例(36.00%),晚发型败血症肺炎克雷伯菌3例(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无预后不良情况.结论 早发型败血症及晚发型败血症临床表现有所不同;CRP灵敏性不高;早发型败血症以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为主,晚发型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条件致病菌为主,无乳链球菌有上升趋势;应重视围产期高危因素和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

    作者:张娜;黄国强;方润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生物介导的利什曼原虫KMP11疫苗的研制现状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利什曼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采用疫苗防治该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动基体膜蛋白11(KMP11)抗原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综述了牛痘病毒、疱疹性口炎病毒、腺病毒血清型5、刚地弓形虫和蜥蜴利什曼原虫等微生物介导的利什曼原虫KMP11疫苗的研制现状.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RBP、 CysC、 sICAM-1、u-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尿微量清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Mogensen诊断标准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36例,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收集各受试者血、尿样本,检测其血浆RBP、CysC、sICAM-1、u-MALB水平,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随糖尿病肾病分期进展,RBP、CysC、sICAM-1、u-MALB水平呈现上升趋势;ROC曲线分析发现,RBP、CysC、sICAM-1、u-MALB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佳诊断值分别为63.22 mg/L、1.09 mg/L、404.46 ng/mL、37.28 mg/L,CysC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AUC)大为0.925;各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度(95.8%)、特异度(97.6%)均较单独检测提高,AUC为0.988.结论 随着糖尿病肾病分期进展,RBP、CysC、sICAM-1、u-MALB水平呈升高趋势,其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标志,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

    作者:曾福英;蒋伟勇;张秋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H-FABP联合cTnI诊断入院后胸痛AMI疑似病例的诊断价值

    目的 观察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入院后胸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疑似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疑似AMI的胸病患者为对象.按照超声心动图表现、心电图表现、心肌核素扫描或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AMI组(81例)与非AMI组(6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三组H-FABP、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红蛋白(MYO)定性检测结果,分析患者不同发病时间(<3 h、3~6 h、>6 h)四种心肌标志物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观察血清H-FABP+cTnI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血清H-FABP、cTnI、CK-MB、MYO诊断AMI灵敏度分别为88.75%、63.15%、62.50%、69.62%,特异度分别为94.12%、81.03%、81.76%、84.79%,准确率分别为92.40%、75.60%、75.60%、8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65%、59.25%、61.72%、67.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7%、83.43%、82.24%、85.79%,Kappa值分别为0.82、0.43、0.44、0.54.于胸痛发作<3 h、3~6 h、>6 h三个时间段内,四种标记物中血清H-FABP诊断AMI灵敏度及特异度高.血清H-FABP联合cTnI诊断AMI灵敏度为97.53%,特异度为76.33%,准确率为83.20%,阳性预测值为66.38%,阴性预测值为98.47%,Kappa值为0.78.结论 血清H-FABP联合cTnI诊断AMI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赞鸿;林英奎;郑康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05-2016年深圳市百日咳发病反弹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5-2016年深圳市百日咳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百日咳发病上升反弹原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5-2016年百日咳病例报告资料,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9-2013年百日咳发病率维持在1/10万以下,2014年发病率激增至2.02/10万,2015年达5.29/10万,2016年仍达4.59/10万.疾病好发于夏季,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宝安和龙岗两区,合计占总病例数43.80%(678/1 548).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的散居儿童1 287例(占83.14%),2015年开始20岁及以上成人病例构成比明显增加.结论 深圳市近年出现百日咳疫苗覆盖率高疾病发病率却反弹升高的现象,应加强全市百日咳主动监测,探究发病率上升原因,为调整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段利娜;刘刚;孔东风;方琼;陈润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iR-193a靶向调控HOTAIR对前列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R-193a通过靶向调控长链非编码RNA-Hox基因的反义基因间RNA(HOTAIR)对前列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前列腺癌(Pca)细胞DU145、PC3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三组细胞的miR-193a及HOTAIR表达量.以慢病毒为载体构建过表达miR-193a的DU145、PC3细胞株,并设立阴性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HOTAIR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与正常前腺上皮细胞株相比,DU145中miR-193a的相对表达量约为42%,PC3中miR-193a相对表达量约为27%,DUI45中HOTAIR表达上调约2.6倍,PC3中HOTAIR表达上调约4.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转染过表达mR-193a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DU145中miR-193a表达量上q调2.4倍,PC3中miR-193a表达量上调3.1倍,DU145中HOTAIR相对表达量约为41%,PC3中HOTAIR相对表达量为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U145细胞株转染miR-193a后,细胞穿膜次数为(72.31±11.54),对照组细胞穿膜次数为(116.63±2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3细胞株转染miR-193a后,细胞穿膜次数为(67.16±10.38),对照组细胞穿膜次数为(145.61±2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193a可以抑制体外前列腺癌细胞长链非编码基因HOTAIR的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及侵袭能力,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艾威;刘宗来;舒峰;胡忠贵;鲁宏磊;张志;杜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影响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除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多效性,对防治肺炎可能有一定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他汀类药物抗肺炎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潜在机制和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吴泽萍;郭中敏;陆家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TMEM15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跨膜蛋白158(TMEM15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10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MEM15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TMEM158 mRNA表达水平(7.05±1.13)和TMEM158蛋白阳性率(68.5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25±0.75)、(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EM158蛋白阳性表达者和阴性表达者在肿瘤大小、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孕酮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和Ki-67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EM 158蛋白阳性者无瘤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MEM 158蛋白阴性者(x2=5.242,P=0.022);经Cox回归分析得知,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TMEM158蛋白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TMEM 158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翁剑华;廖瑜玲;许素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HOB检测系统与Abbott检测系统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一致性

    目的 比较两种检测系统测定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一致性,为临床选择抗CCP抗体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EP5-A2)、定量测量方法的线性评价(EP6-A)标准分别对苏州浩欧博(HOB)检测系统测定抗CCP抗体进行重复性和稀释线性验证;同时收集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21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采用HOB与美国雅培(Abbott)检测系统对血清抗CCP抗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HOB检测系统测定抗CCP抗体的重复性、稀释线性的性能验证合格;HOB检测系统与Abbott检测系统检测显示,RA组、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组血清抗CCP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OB检测系统测定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为88.9%,与Abbott检测系统(9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B检测系统与Abbott检测系统测定抗CCP抗体具有一致性(P<0.001),其Kappa=0.933.结论 HOB检测系统与Abbott检测系统测定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作者:卢小岚;杜娟;杜琴;蔡艳娟;汪光蓉;敬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自噬蛋白ARHI/Beclin1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自噬蛋白ARHI/Beclin1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3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和5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自噬蛋白ARHI和Beclin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同时进行随访(截止日期2017年3月),记录并分析自噬蛋白ARHI和Beclin1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自噬蛋白ARHI和Beclin1在宫颈良性病变组、CIN组和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4.62%、53.13%、27.78%和92.31%、62.50%、29.63%,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噬蛋白ARHI与Beclin1呈正相关,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期)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2017年3月,白噬蛋白ARHI和Beclin1阳性表达宫颈癌中生存率分别为66.67%、68.75%,高于阴性表达宫颈癌生存率(23.08%、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噬蛋白ARHI与Beclin1在宫颈癌中呈正相关,且恶性程度越高的宫颈癌其阳性表达率越低,生存时间越短.

    作者:孟志英;马媛;于松涛;李颖;石朝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PN和LP-PLA2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变化,并观察其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1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分级(NYHA),分为NYHAⅡ组55例、NYHAⅢ组56例、NYHAⅣ组49例,同时选取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根据LVEF水平,分为LVEF>40%组76例、LVEF≤40%组8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APN、LP-PLA2水平,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试验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LV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NYHAⅡ级组患者比较,NYHAⅢ级组、NYHAⅣ级组患者APN、LP-PLA2、NT-pro-BNP明显升高(P<0.05),与NYHAⅢ级组患者比较,NYHAⅣ级组患者APN、LP-PLA2、NT-pro-BNP明显升高(P<0,05);LVEF>40%患者血清APN、LP-PLA2、NT-pro-BNP水平均低于LVEF≤40%患者(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APN、LP-PLA2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36,P<0.05),APN、LP-PLA2与LVEF呈负相关(r=-0.426,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APN、LP-PLA2与心力衰竭发生有关.结论 APN、LP-PLA2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病情加重逐渐升高,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新的标志物.

    作者:李智慧;井海云;王丹;王石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13-2017年门头沟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市门头沟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病原菌的分类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13-2017年发生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共处理15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检测205件标本,包括患者粪便标本21份、涂抹标本65份、呕吐物标本8份、剩余食品标本111份,其中患者粪便标本检出率高为66.67%(14/21).从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时间来看,第二季度发生率高(9起).致病菌检出率高的是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以O3:K6为主,大多数菌株携带毒力基因;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SEA)和SEE混合型为主;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低.结论 门头沟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病原菌以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且大多数菌株携带致病性毒力基因.

    作者:吕秋艳;褚添;刘海涛;赵香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肝癌组织LncRNA TINCR和ANRIL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组织分化诱导非蛋白质编码RNA (TINCR)和细胞周期激酶抑制因子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ANRIL)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11月本院进行手术切除的68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组中LncRNA TINCR和ANRIL相对表达量,分析LncRNA TINCR和ANRIL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中TINCR和ANRIL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TINCR表达量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ANRIL表达量与患者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有关;TINCR高表达患者无瘤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TINCR低表达患者(P<0.05);ANRIL高表达患者无瘤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ANRIL低表达患者(P<0.05);肿瘤大小、TINCR高表达和ANRIL高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癌组织中TINCR和ANRIL表达显著上调,可能参与肿瘤进展过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张帅;朱佳;吴相柏;陈巧;魏亚元;张晓平;许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分子诊断技术在结核及耐药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高、病例发现率低等的特点,目前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多样,但传统方法存在特异性差、耗时长、灵敏度较低等缺点,于是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兼具的分子诊断技术发展迅速,本文就分子诊断技术在结核及耐药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旭;谢兴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我国寄生虫病防控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要求

    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形成了系统的防治策略与措施,许多过去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已经消除或正在走向消除.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发展趋势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传统寄生虫病如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虽然显著下降,但土壤虫卵检出率仍较高,提示传播风险仍存在;由于自然、生物、社会等流行因素变化,新型寄生虫病如食源性寄生虫病、输入性寄生虫病及机会性寄生虫病等带来的食品安全、国家生物安全及人类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在寄生虫病防控方面对我们提出新要求,我们应以“同一健康(one health)”、辨证的理念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地开展寄生虫病的监测、防控和研究.

    作者:吴忠道;宋兰桂;刘超;黄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膳食纤维及常见危险因素对广州社区脑梗死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膳食纤维(DF)及常见危险因素对广州社区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广州社区(海珠、越秀、荔湾、番禺、白云)本地脑梗死患者及高危人群326例,评估其日均摄入DF,并收集血压、血脂、血糖等临床资料.先根据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结果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98例)和非脑梗死组(228例),与DF及常见危险因素间行单因素、多因素及ROC曲线分析;再将DF以10 g和25 g为界分三组,分析三组间临床参数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空腹血糖(FBG),及性别(男)、糖尿病和颈动脉斑块的比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而DF、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非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发病主要与Crouse评分(OR=1.125,P=0.026)、SBP(OR=1.029,P=0.021)有关;而DF(OR=0.941,P=0.010)及HDL(OR=0.260,P=0.022)对其有一定保护作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SBP与脑梗死发病相关性较密切(AUC=0.715,P=0.000).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DF三组间脑梗死发病率、年龄、SBP、DB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社区患者脑梗死发病主要与其Crouse评分及SBP升高有关,而DF和HDL水平上调对其脑梗死发病有保护作用;DF主要通过调节SBP、DBP及HBA1C的水平而影响脑梗死发病.

    作者:黄海彬;赵秋革;方晓涛;叶凤仪;吴嘉茜;曾子淇;叶琛;沈粤春;田作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重庆市北碚区0~6岁儿童水痘及突破病例流行特征

    目的 分析重庆市北碚区0~6岁儿童水痘流行特征及突破病例分布,评估1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对发病的影响,为完善水痘免疫程序提供依据.方法 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2015-2017年北碚区0~6岁儿童水痘发病水平及突破病例分布特征.结果 2015-2017年北碚区共报告水痘病例2 119例,病例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共占80.56%(1 707/2 119),其中0~6岁病例640人,发病率636.36/10万,并呈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间共发现突破病例217人,占接种史明确儿童病例总数的49.77%(217/436),突破病例中4~6岁占81.11%(176/217),其年龄分布与非突破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43 2,P<0.05);突破病例从接种至发病平均间隔(3.75±1.37)年,接种后<3年发病的占24.42%(53/217),≥3年发病的占75.58%(164/217).结论 接种1剂次疫苗后,5岁及以上儿童水痘发病风险仍较高,1剂次疫苗对儿童的保护不足,建议提高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并在学龄前开展第2剂次疫苗接种,减少幼托机构和学校暴发风险.

    作者:朱丽霞;刘玉梅;周光华;周永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巢式PCR在输入性三日疟实验室诊断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疟疾参比实验室应用巢式PCR技术诊断输入性三日疟的效果.方法 采用巢式PCR对2015-2017年湖北省网报疟疾病例和疑似病例血标本进行疟原虫核酸检测,筛查三日疟阳性标本,并与疟疾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检测结果、吉氏染色显微镜镜检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67例网报输入性疟疾病例中,经巢式PCR共检出15例(4.1%)三日疟病例.在这15例三日疟病例中,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镜检13例诊断为三日疟,1例为间日疟,1例为卵形疟;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镜检7例为三日疟,8例为间日疟;RDTs方法阳性6例;阴性9例.结论 在输入性三日疟的诊断和分型上,巢式PCR明显优于RDTs和镜检法,RDTs不能取代镜检对罕见疟疾进行诊断.

    作者:吴冬妮;孙凌聪;张华勋;夏菁;董小蓉;裴速建;林文;曹慕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收治的卒中并发肺炎患者(247例)纳入肺炎组,并随机选择同期神经科住院的卒中未并发肺炎患者(247例)纳入对照组.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指标检查结果,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71.30±13.00)岁vs.(61.25±14.5)岁]、吞咽困难[92(37.25%) vs.30(12.15%)]、胃管进食[177(71.66%)vs.21(8.50%)]、右侧大脑半球卒中[133(53.85%)vs.97(39.27%)]、房颤病史[50(20.24%)vs.19(7.69%)]、住院天数[(17.78±11.62)dvS.(12.89±5.87)d]、出院死亡[24(9.72%)vs.3(1.21%)]、卒中病史[31(12.55%)vs.48(19.43%)]、意识水平(GCSS)[(9.41±3.70)vs.(13.07±1.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10.36±3.78)×109/L vs.(7.74±2.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6±0.12)vs.(0.65±0.11)]、血肌酐[(107.55±11.60) μmol/L vs.(80.96±45.00)μmol/L]、淋巴细胞百分比[(0.16±0.10)vs.(0.25±0.10)]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龄(≥75岁)、胃管进食、吞咽障碍、意识障碍(GCSS评分3~8分、9~12分)、右侧大脑半球卒中和白细胞水平升高与卒中相关性肺炎密切相关.结论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75岁)、胃管进食、吞咽障碍、意识障碍(重度GCSS评分3~8分、中度9~12分)、右侧大脑半球卒中和白细胞水平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

    作者:肖孝勇;黄振华;刘志豪;古钎林;廖瑾莉;徐嘉;熊艳;詹红;杨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D27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上标志物CD27表达变化在活动性肺结核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菌阳肺结核患者56例,菌阴肺结核患者42例,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33例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PPD+)潜伏感染者46例作为组间和组内对照.将菌阳肺结核患者根据菌涂片结果分为<2+组和≥2+组,以及根据肺部CT变化分为结节组、空洞组和多处空洞组.用流式细胞术和受试者工作曲线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CD4+ CD154+)上标志物CD27表达变化,分析其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及肺部病灶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外周血CD27-CD4+ CD15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潜伏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区分活动性结核病(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和非结核病(健康对照组和潜伏感染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4.69%和78.48%,区分活动性肺结核(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和潜伏性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9%和87.88%.≥2+组CD27-CD4+CD154+T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2+组,多处空洞组CD27-CD4+CD154+T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结节组和空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7-CD4+ CD154+T细胞比例变化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及肺部病灶变化成正相关.结论 检测CD27-CD4+ CD154+T细胞比例变化能快速、方便地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对临床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徐费凡;陈俊林;马娟;朱培华;江春梅;施军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