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云改;禹果;李艳;宋玉霞;赵冬梅;谭丽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而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45例,对比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明显,各项语言功能恢复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同时,优质护理组患者失语症状经护理干预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促进患者重返社会。
作者:朱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本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两周之间,常伴有蛋白尿、水肿等症状,病情严重者会产生头痛、视力模糊、上腹痛等症状,若没有适当治疗,可能会引起全身性痉挛甚至昏迷,如处理不及时或护理不当,严重威胁母婴的安全,是产科的四大死亡原因之一。笔者运用所学的护理知识结合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护理作粗浅探讨。
作者:肖永芬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助产士对初产妇实施产前教育护理干预,研究产前教育对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范围的9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助产士实施产前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初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剖宫产例数大大降低,心理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分娩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初产妇分娩前,由助产士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前教育,可有效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的几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了分娩质量。
作者:周慧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门诊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治疗的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单一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中药、微波综合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9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97.96%,对照组治愈25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加中医及微波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医治疗,使患者病症得以消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比较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本中心行自然周期方案或外源性雌孕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内膜的冻融胚胎移植周期1436个的临床结局,其中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1121个,冻融囊胚移植周期315个,比较两者的的复苏率、临床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自然周期方案和外源性雌孕激素替代方案的复苏率分别是96.81%和97.07%,临床妊娠率分别是37.41%和26.72%,异位妊娠率分别是2.62%和2.94%;冻融囊胚移植自然周期方案和外源性雌孕激素替代方案的复苏率分别是97.88%和99.54%,临床妊娠率分别是47.24%和53.45%,异位妊娠率分别是2.13%和1.61%。结论冻融囊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比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冻融囊胚移植的复苏率高于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冻融囊胚移植的异位妊娠率低于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冻融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要优于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
作者:冼卓杰;朱莉;黄建洲;池霖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了强调疼痛科带教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护生对疼痛医学的认知,培养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全面的疼痛护理方法,减轻疼痛病人的恐惧感,从而提供可靠的疼痛临床带教经验,建立较完善的疼痛医学教学体系。方法对我科108名护生进行系统的疼痛知识及基础护理的宣教,结合多媒体教学传授疼痛物理疗法、药物疗法、心理护理等减轻缓解疼痛的方法,多注重培养护生的临床应变能力。结果通过对护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和考核,使护生充分掌握了疼痛的基础护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确立了较可靠的疼痛科临床带教方法和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张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眶蜂窝组织炎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眶蜂窝组织炎患者40例,收治时间在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并将眶蜂窝组织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眶蜂窝组织炎发生率10.00%与健康知识掌握评分(92.45±1.3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眶蜂窝组织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患者感染率、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5月肾内科住院患者498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结果4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5例次,感染率21.1%。这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多,共32例,感染率为42.5%,其次为肾病综合征患者感染率为26.2%。另一方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共66例占62.5%。其次,共培养出10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76株占72.38%,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主要是呼吸道感染,且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作者:许莎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尿路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的72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留置尿管法,观察组实施间歇性导尿。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膀胱容量与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可使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容量明显增加,使膀胱残余尿量有效降低。
作者:余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比研究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9.87,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2.57,P<0.05)。结论在妇科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病人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加快病人的康复。
作者:姚畅;胡丽娜;侯欢欢;孟祥会;刘泽乾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例儿科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儿发生护理意外事件与护理满意度情况差异。结果:在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0.5%,对照组为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需要采用对应的风险管理才可以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
作者:吴慧钦;史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情况。方法:将2013年-2015年在我院接受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结果:采用 CT 增强扫描的80例患者中,共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其中轻度不良反应有2例,占20%,中度不良反应有5例,占50%,中度不良反应有3例,占30%;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 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甚至消除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 p)感染的关系进行探究,为临床治疗胃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本院2015年收治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资料,患者经过活检病理诊断与H p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结果全部患者的 Hp感染率为42%,与患者的性别、胃黏膜炎症程度、活动性有紧密的关系P<0.01,但是与患者的年龄、炎症部位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程度、活动性有紧密的联系,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作抗H p根除治疗是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王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在一次静脉麻醉下,可同时进行胃镜、结肠镜的检查。在镜检当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同比较麻醉前的状态。在联合检查中,达到100%的成功率,胃镜检查中,呼吸频率平稳下降;肠镜检查中,呼吸频率、心律、舒张压、收缩压平稳。临床实践证明,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具有良好的便捷性、可行性、安全性。其中,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与护理为关键。
作者:袁思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 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45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PDCA 护理管理)24例和对照组(常规管理)21例,对比两组的 PICC 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移位、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更长,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 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 PICC 护理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汤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椎病患者根据症状进行临床分型,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结果:临床治愈72例,占81.5%;显效15例,占12.2%;改善9例,占4%;无效4例,占2.3%;总有效率96.8%。结论: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爱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气胸通过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80例气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5%,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长、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胸通过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治疗创伤,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加快治疗速度。
作者:张博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我院药剂科中药饮片处方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开具的1852中药饮片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药饮片的科室分布情况、用药情况以及用于疾病类型进行分析。结果:?饮片主要处方科室为中医科。?本次研究涉及了387种中药饮片,其中排前10名的饮片分别为补虚药,解表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饮片处方主要分布于胃病,咳嗽,月经不调,外感风寒,眩晕,鼻炎分别为16.12%、15.19%、14.53%、12.44%、11.68和10.09,其次为痔疮(8.42%)、糖尿病(6.78%)及关节炎(3.75%)。结论:综上所述,合理使用中药饮片处方的意义重大。在临床治疗中,医院相关人员应当加强管理中药饮片,与此同时,积极配合和参与医院的管理工作,以提高中药饮片临床使用水平,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瑞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以西医临床检测技术辅助提高中医诊断、治疗妇女血瘀型痛经病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在构建样本数据库基础上,通过西医临床检测技术对痛经病患者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一是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二是用旋转锥板式黏度计量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与样本数据库中“健康人群检测数据模块”和“痛经患者检测数据模块”的数据相比对,以此来辅助医师快速确诊患者病情。在确诊病情的基础上医师可依据样本数据库中“对症治疗加减汤剂处方模块”提供的建议对患者施以中医药加减汤剂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医师可通过对患者的检测数据与样本数据库中“治疗后患者检测数据模块”数据比对来对治疗结果加以评估,由此可提高诊断过程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特别是通过在诊疗过程中对样本数据库的不断积累和完善,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将越来越明显。
作者:杨文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恢复效果差异。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死亡率上,观察组为10%,对照组为2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与死亡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志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