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万源市太平镇居民抗生素认知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李小林;黄虹玉;张竖乔;唐建东;汪倩;卢桂玉;张懿凤

关键词:抗生素, 认知, 滥用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居民抗生素认识及使用情况,协助相关部门针对性地宣传抗生素的相关知识,提出改善措施,为降低抗生素的滥用现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走访的形式,用 Excel 录入数据,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统计学方法有构成比描述,卡方检验。结果在479例调查对象中,知道抗生素的占67.01%,不知道的仅占11.06%,文化程度高的人更了解抗生素。抗生素在人群中使用率很高,获取抗生素时,82.25%的居民根据医生建议购买,仍有30.06%的居民根据用药习惯自行购买。结论需普及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知识及正确使用方法,加强其管理,避免抗生素药物滥用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60例脑卒中患者,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两组均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吞咽障碍筛查、设施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障碍检出率分别为:32.31%、1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实行吞咽障碍筛查,并实行摄食护理,可提高吞咽障碍检出率,预防患者发生误吸情况。

    作者:颜笛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应用 PDCA 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

    目的:探讨应用 PDCA 质量管理小组对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以质量管理小组形式制定评价标准,按 QC 小组活动程序实施 PDCA 循环,针对门诊输液中心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对开展 QC 小组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高峰期,输液患者排队等候时间由原来的10-30分缩短至3-10分。门诊患者满意度由2015年4月83%逐步上升到2016年1月96%以上。结论通过 QC 小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保证了输液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韩林林;何玉华;杨银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运用常规治疗护理后观察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如下:肺部感染6.5%,泌尿系统感染5.75%,压疮2.25%,便秘12.5%,静脉血栓1.25%;护理满意率上,非常满意36.25%,基本满意56.25%,不满意7.5%,满意率为92.50%。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护理需求较高,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和控制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一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因素与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近年来收治的50例被确诊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肺部真菌感染因素与临床特征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主要感染因素有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等,主要的感染菌种为酵母菌。结论多种因素会导致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减少或者避免相关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有效减少或者避免肺部真菌感染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

    作者:王维;毕梦甜;王丹丹;王海飞;王姗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ICU 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观察室(ICU)患者气管切开术时病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病实施气管切开术的 ICU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则给予全面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统计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8%)低于对照组(2.5%),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面综合护理能充分提升 ICU 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镝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风险评估与防范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心脏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预防和观察的应用风险评估和预防效果。方法:120例心脏治疗研究中,根据随机数子表的方法,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传统护理患者,治疗组:风险管理的实施护理病人。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的概率和项目的比较和分析,针对现有的风险对策。结果:实验组风险事件(3例),占5.0%,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16.7%);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临床心脏病学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评估和预防,同时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风险,有效地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改善护理人员的技能,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妇产科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将日益完善,且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其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更是妇科手术的趋势和追求目标。作为病房护士,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知识更新,掌握腹腔镜相关知识、术前及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护理,使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陈晓存;李新波;赵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84例(2013年2月~2016年3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护理措施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患者在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值小于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改进的护理措施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护理效果可观。

    作者:冯慧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与评估

    目的:找到较为准确、合适的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方法,为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妇产科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治疗的7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分析影响术后疼痛准确评估的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结果护理人员正确评估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并加强疼痛控制,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时间得到明显改善,预后质量及生理功能康复得到提高。结论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能将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在小范围,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封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卵巢囊肿术后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卵巢囊肿术后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卵巢囊肿术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卵巢囊肿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的早日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若男;孟祥会;韩雪;胡莉娜;刘泽乾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沟通与手术室护理分析

    一、手术室护士沟通的对象(一)与患者的沟通①术前沟通:手术室对于患者来说是陌生的、是恐惧的。这源于患者的手术的恐惧,这就体现了术前访视的重要意义了,首先要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基本情况,医疗设备及负责该患者手术的麻醉医师和护士,沟通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对手术室有一个初步的客观认识,以减少陌生感,并讲解该疾病的手术方式、采用何种麻醉,可能的结果及该治疗方式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并让同类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顾虑及各种心理障碍,使患者以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说明医师诊断,各种检查,手术等需要的情况,即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并认真倾听患者意见,准确回答问题。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使患者具有佳的心理状态,消除护患之间的距离感从而与医护人员密切的配合。以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患者需要关心、爱护和理解,缺少沟通会加重患者的紧张,恐惧感,缺乏自信心,加重了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度。因此护患之间的沟通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有着特殊的临床意义。②术中沟通:由于患者对手术室环境的陌生以及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这些不良的情绪对患者很不利,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像亲人一样给患者关怀和照顾,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用轻揉和蔼的语气,并进行耐心而细致的回答,使护患之间的距离缩短,信仰感增强,进行各项操作中尽量让患者知晓,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很好的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完成。在诸多的护理中,尤其是要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护士要学会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掌握好语言的技巧,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③术后沟通:手术结束后携带好患者的物品将患者安全的送回病房或苏醒室,与病房护士严格交接,并向患者及家属沟通麻醉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如禁食、禁饮、特殊体位等,这不仅是手术后恢复的需要,也是为了预防麻醉后并发症,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后不适,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安排术后访视时间,访视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麻醉恢复情况、对手术室的意见与建议等。通过语言的沟通、发放调查表、随访患者家属等方式,了解患者对于医疗过程的满意度,希望患者和家属多提意见和建议等,促进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沟通要因人而异,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给予耐心解释疏导,从而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作者:张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X 线检查在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当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 X 线检查在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景洪市疾控中心体检的从业人员1000例,对1000例从业人员进行 X 线检查,对其临床检查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在1000例从业人员当中,呈现阳性的一共有25例,占总体的2.5%,在25例患者当中包括有肺水肿、肺结核以及肺大泡等;另外,男性阳性率为2.55%,女性阳性率为2.4%,结果显示,性别在从业人员阳性率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受检人员阳性率为0.57%,中年组受检人员阳性率为4.08%,老年组受检人员阳性率为24.49%,不同年龄组间从业人员的 X 线检查阳性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采取 X 线检查,可以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但是一定要合理应用,以免使受检人员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黄强;陈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防治的新进展

    目的:HBV 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情极不稳定、进展较快、病死率高。针对其众多诱因和高危并发症,能够抓住有利时间,采用预防与治疗并重的原则及早治疗 ACLF 尤为重要。本文将从 ACLF 前期不同诱因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干预及早治疗进行讨论。

    作者:魏耀玲;张传朋;李培霞;王丽丽;戈宏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患者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来我院神经内科进行 DSA 手术的582例患者,统计术后的并发症。将尿潴留作为因变量,以患者的体重、焦虑/抑郁程度、躯体疼痛程度、术后4 h 内饮水量、术后使用血管闭合器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多角度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8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尿潴留的有230例,占总人数的39.52%,发生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或淤斑患者218例,占总人数的37.46%,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痉挛、皮质盲的患者134例,占总人数的23.02%。经过对结果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与患者的体重、焦虑/抑郁程度、躯体疼痛程度等危险因素相关;术后4 h 内饮水量增加是保护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很复杂,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体重指数、焦虑/抑郁程度、躯体疼痛程度,在4 h 内增加患者饮水量可以预防 DSA 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护士应针对 DSA 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在术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在术后仔细观察治疗采用有效应对方式以减少 DSA 术后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田莎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循证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前后血压、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幅度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为97.5%,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疾病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95.25%)高于对照组(80.36%),意外的发生率(0.75%)远低于对照组(4.14%),并发症的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98%),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减少意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解宏;李金兰;程淑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应用手机 APP 中医护理对颈椎病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椎间盘及临近软组织病变压迫脊髓、神经、椎动脉等组织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1]。颈椎病主要病因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是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利用手机 APP 进行延续性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变得非常容易,可以有效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中医科应用手机 APP 进行院外连续健康教育并随访一年,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静;张艳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论医学生考研与实习之间的矛盾及对策

    目的:近年来考研与医学生实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了全国各地医学生和老师们普遍共同关注的话题,引起了医学类院校和教学医院相关人士诸多讨论,但目前仍然没有一个两全的解决办法。本文对该矛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作者:刘杰夫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年轻女性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的基本特征,旨在为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2016年收治68例≤34岁年轻乳腺癌患者并与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收治的3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乳腺癌68例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等方式确认病情。结果: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主要为浸润性癌,其中年轻患者的概率为95.6%,中年患者的概率为88.9%;在年轻女性患者存在脉管癌栓的情况相对来说高于中年女性患者,分别占总数的7.4%、4.4%;另外,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原发肿瘤直径<5 cm,相对来说高于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分别占总数的19.1%、10.3%;年轻女性患者中转移腋窝淋巴额 p T-NM 分期、以及 Her-2阳性等相对来说均高于中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结论:中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与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上有着各自的特征,而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有着较高的误诊概率,较强的侵袭性,并且有着较晚的 p TNM 分期,年轻组患者就诊时间晚于中老组,需要年轻女性提高对乳腺癌的警惕,亦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以确保较早确认病情,及时治疗,确保患者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宋远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重楼药用研究进展

    目的:重楼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为著名的道地药材。本文从重楼的产地、主治与应用及药理作用对其进行阐述,为重楼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王宪东;王映棋;李宁;石安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