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啶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刘松涛;朱丽娇;周海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啶, 镇痛效果, Narcotrend指数,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探讨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啶在宫腔镜手术患者中镇痛效果、Narcotrend指数(NTI)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宫腔镜手术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观察组患者给予羟考酮0.1 mg/kg、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右美托咪定1μg/kg(10 min)、丙泊酚2 mg/(kg·h)进行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NTI的变化、心率(HR)的变化进行评价,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0 min、术后1 h、术后2 h VA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率为92.86%,对照组镇痛满意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前与用药后5、10、15 min时NT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用药后5、10、15 min时候的NT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患者的心率有加快的趋势,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率在手术结束时(T 5)、手术后苏醒时(T 6)分别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啶的麻醉用药方式用于宫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且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UAE联合清宫术在宫颈妊娠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清宫术在宫颈妊娠(CP)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宫颈妊娠患者80例,随机分为UAE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UAE组患者在刮宫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刮宫等常规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病症.结果UAE组患者刮宫时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组患者术后输血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组术后个别患者会出现尿路感染、臀部淤血、小阴唇溃疡、卵巢囊肿继发感染等引起的并发症,经过处理后均恢复.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在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朱玉胜;田德名;沈婕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生儿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目的 探讨常见新生儿疾病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及肌红蛋白(Mb)水平变化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2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18例早产儿,47例缺氧性疾病新生儿,152例肺炎新生儿及49例健康新生儿的CK-MB、hs-CTnT和M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四种疾病组患儿的CK-MB和M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对照组(P<0.05).但除高胆红素血症外,其他三组的hs-CTnT水平与健康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将缺氧性疾病患儿与其他三种病症患儿作比较,CK-MB和Mb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三项心肌标志物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联合检测三种心肌标记物用于患儿心肌受损情况诊断,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石睿;邓琳凡;罗立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AECOPD患者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老年AECOPD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是否病毒感染,根据结果将患者分成阳性组(n=35)和阴性组(n=62),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 97例患者中35例患者的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6.08%,鼻病毒hRV的检出率为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吸烟、呼吸衰竭和糖尿病是患者发生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的胸痛发生情况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的病毒检测率高的是hRV病毒,吸烟、呼吸衰竭和糖尿病使患者病毒感染的风险增加,但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作者:李涛;刘向群;刘景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LevelⅣ转移的因素

    目的 研究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患侧颈部淋巴结LevelⅣ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口腔科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165例(170侧),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及原发灶手术治疗,应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LevelⅣ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癌生长方式、T分期、病理分级、LevelⅢ转移、Level I~Ⅲ的转移阳性淋巴结分区个数、Level I~Ⅲ的转移淋巴结个数.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患者98例(101侧),LevelⅣ转移14侧(14/170,8.24%),LevelⅣ跳跃性转移2侧(2/170,1.18%).卡方检验表明,Level I~Ⅲ的转移阳性淋巴结分区个数(≥2)、Level I~Ⅲ的转移淋巴结个数(≥3)、LevelⅢ发生转移均是独立的风险因素(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LevelⅢ发生转移为LevelⅣ转移的风险因素(P<0.01).结论 发生LevelⅢ转移的舌癌患者LevelⅣ转移的风险增加.

    作者:张胜;马壮;朱郁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4年深圳市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深圳市某哨点医院2014年采集的手足口病患者肛拭子和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并分型.结果 2014年深圳市某哨点医院共检测845例手足口病例,阳性数717例,总阳性率为84.85%(717/845).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196例,阳性率为23.20%(196/845),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阳性144例,阳性率为17.04%(144/845),其他肠道病毒(EV)阳性376例,阳性率为44.50%(376/845),EV71和CA16混合感染1例,阳性率为0.12%(1/845).5月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不同病原的阳性检出率呈现不同的季节分布特征:EV71在5-6月份检出率高,CVA16在6-7月份检出率高,EV分别在2和10月份有2个检出高峰.在实验室检测性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占98.61%%(707/717);重症患者中,EV71阳性率为73.12%(68/93);死亡患者中,EV71阳性率为87.50%(7/8).结论 2014年深圳市手足口病主要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5岁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EV71病毒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作者:李枫;张仁利;杨洪;汪东篱;李燕;李攀;张胜;宾海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降糖药物干预糖耐量异常患者疗效及经济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降糖药物对糖耐量异常(IGT)患者临床疗效、相关并发症及经济性的影响差异.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168例IGT患者分成阿卡波糖组(阿卡波糖50 mg/次,tid)、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250 mg/次,tid)和对照组(饮食、运动调节)各56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变化情况,分析其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及经济差异.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 h血糖(2 hP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EFF)评估结果则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干预成本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阿卡波糖组治疗有效率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日成本、治疗6个月成本及成本-效益比(C/E)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随访2年间,三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示:二甲双胍组<阿卡波糖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均在IGT的临床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二甲双胍经济性更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抑制效果更突出.

    作者:唐伟凡;梁裕聪;黄艳;吴岳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DOTS策略下广东省2010-2013年结核病防治效果

    目的 分析直接督导短程化疗(DOTS)策略下广东省结核病防治现状.方法 收集2010-2013年广东省肺结核患者的登记情况、治愈情况等资料,增加相关追踪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省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较2010年下降19.7%;新涂阳患者发现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较2010年下降了10.7%;转诊患者2013年的总体到位率为91.2%,较2010年的81.1%有所上升,上升幅度为12.4%;全省、粤东、粤西初治涂阳治愈率、复治涂阳治愈率均维持在90%左右.结论 广东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达到《广东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要求,但在珠三角、粤东、粤西地区上防治工作有差异,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及时发现DOTS策略下的新问题并进行调整.

    作者:陈俊虎;刘志昌;张贤昌;廖玉宜;陈思东;王辉;汪保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丙戊酸钠对人喉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分别用1、2、3、4、5 mmol/L的丙戊酸钠孵育人喉癌Hep-2细胞,经过不同时间(12、24、36、48、72 h)孵育后,利用MTT方法检测人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活性,利用RT-PCR方法检测3 mmol/L的丙戊酸钠处理人喉癌Hep-2细胞0、24、48、72 h后环氧化酶2(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丙戊酸钠对人喉癌Hep-2细胞生长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F值分别为10.621、21.196、32.945、42.864、60.236,P值均<0.01)和时间依赖性(F值分别为10.966、14.053、31.725、45.131、50.777,P值均<0.01);用3 mmol/L的丙戊酸钠处理人喉癌Hep-2细胞,检测发现随作用时间延长,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的表达量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戊酸钠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为诱导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的表达下调.

    作者:周烈伟;罗宇鸿;赵玉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地佐辛不同给药时间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佐辛不同给药时间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n=30):A组麻醉前诱导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麻醉结束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L;B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麻醉结束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C组麻醉诱导及结束时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L.观察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气管拔管时)及T4(手术结束后10 min)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后t0(拔管时)、t1(拔管后15 min)、t2(拔管后30 mim)视觉模拟评分(VAS);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记录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3、T4时点MAP、HR均较A、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3的MAP、HR较A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各时点VAS、SAS评分低于C组,A组t0及t1时VAS、SA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 mg/kg地佐辛诱导期给药用于七氟醚复合麻醉患者,可安全有效地降低术后烦躁发生率.

    作者:张熙;王东伟;张娟;王旭东;谢桂玲;王玉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0-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2010-2015年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医院感染(HAI)现患率及其变化,为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10年6月15日、2011年12月15日、2012年9月27日、2013年12月25日、2014年9月24日、2015年11月10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将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现患率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率为3.05%(196/6419)、例次现患率为3.43%(220/6419).现患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ICU)、肾内科、神经外科、肿瘤血液科、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共检出病原体94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27.66%(1776/6419).结论 通过现患率调查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发的重点科室及部位的监测,依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任思思;万丽;傅启会;何雄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HPV亚型对喉磷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与喉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喉鳞状细胞癌39例,癌前病变48例(包括声带白斑22例和喉乳头状瘤2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石蜡切片,以38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PCR基因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DNA芯片技术,检测样本中HPV DNA表达及分型.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组HPV感染率高于声带白斑组和对照组,喉乳头状瘤组HPV感染率高于喉鳞状细胞组、声带白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HPV阳性患者其高危亚型HPV16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喉乳头状瘤,其低危亚型HPV6型发生率显著低于喉乳头状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PV33型和HPV11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和喉乳头状瘤组男性和女性HPV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喉乳头状瘤患者HPV感染率(73.33%)高于男性喉鳞状细胞癌患者(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喉乳头状瘤患者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显著相关,检测HPV亚型分布对喉癌的针对性防治及特定疫苗研发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闵小玲;刘晓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5年北京市昌平区志贺菌PFGE分型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2015年昌平区志贺菌耐药状况及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特征.方法 药敏实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PFGE实验参照PulseNet脉冲场凝胶电泳实验方法.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志贺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大部分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烯类抗生素耐药或处于耐药和敏感之间.耐药谱分析显示,大部分志贺菌同时耐受抗生素种类为4~5类.PFGE分析发现,27株志贺菌具有13种PFGE带型,可分为A、B 2个聚类群,25株宋内志贺菌属于B群且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92%~100%.结论 昌平区引起腹泻的志贺菌可能来源于亲缘关系很近的克隆系且多重耐药严重.

    作者:闫革彬;舒高林;彭华;闻艳红;徐代庆;吴杨;李东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噬与寄生性原虫

    自噬是一种十分保守且普遍存在真核细胞内的通过溶酶体降解受损蛋白质、受损细胞器或病原微生物的过程.随着对自噬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自噬也存在于寄生性原虫中并在其生长、发育、繁殖及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数寄生性原虫有复杂生活史,且在不同宿主内生长代谢过程不同,因此,自噬在不同寄生性原虫不同发育阶段起不同作用.此外,原虫感染过程中,宿主细胞自噬对寄生虫的存活或死亡起不同作用.目前,自噬对寄生性原虫的具体作用机制所知甚少,系统研究自噬在寄生性原虫生存繁殖中的作用并由此寻找开发抗寄生性原虫药物的作用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自噬与寄生性原虫关系的研究,总结自噬在不同寄生性原虫中的作用,并阐述了自噬与寄生性原虫相互关系的意义及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林锦娜;张梦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双抗治疗后血栓弹力图监测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双抗治疗中对疗效评估的监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根据治疗结束后1月疗效情况分为预后优良组(n=38)和不良组(n=32),分析两组年龄、性别、治疗1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凝血指标及TEG相关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血栓大振幅(MA)、α角]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分析,观察TEG指标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并将其纳入ROC曲线模型观察其预测双抗治疗后疗效的可行性.结果 治疗1 d时R和K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MA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R及MA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指标R和K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9659、-0.8319),MA和α角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0.7993、0.95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治疗1周时R和MA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和0.869.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抗治疗后早期监测血栓弹力图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昊翔;尹立勇;于丹军;崔志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IDH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肺组织、未经化疗和多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DH1的蛋白表达;构建稳定下调IDH1表达的肺癌细胞株A549,MTT法检测该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和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 在经多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DH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经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三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shRNA构建稳定下调IDH1的细胞株,MTT显示A549细胞中下调IDH1表达后,顺铂和紫杉醇对其抑制能力增强,使得细胞对顺铂和紫杉醇敏感性升高.结论 IDH1在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可能导致肺癌对化疗耐受及差预后.

    作者:许俊;邓远;范国华;倪正义;周密;许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SmD1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抗SmD1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143例SLE患者和105例非SLE患者的抗SmD1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dsDNA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AnuA和抗Sm抗体(殴蒙斑点法),分析抗SmD1抗体在SLE诊断中的价值、与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抗SmD1抗体阳性SLE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抗SmD1抗体在SLE诊断中的敏感性为68.53%,特异性为97.14%,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自身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mD1抗体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r=0.689,P=0.027);抗SmD1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发热、关节炎、狼疮肾炎、血液系统异常及雷诺现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SmD1抗体检测在SLE患者的诊断及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钱丽丽;宋献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清β-HCG及孕酮浓度在治疗异位妊娠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酮浓度动态变化在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间于本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共45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n=160)、中药+甲氨喋呤组(n=150)、中药+米非司酮组(n=140),分别采用中药、中药+甲氨喋呤、中药+米非司酮方法进行治疗.测定患者血清β-HCG及孕酮浓度的变化,及各组有效率.结果 中药治疗组有效率为82.54%,高于中药+甲氨喋呤组的73.32%和中药+米非司酮组的6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值的下降幅度越大,治疗有效率越高.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β-HCG及孕酮浓度下降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药组、中药+甲氨喋呤组、中药+米非司酮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甲氨喋呤组、中药+米非司酮组β-HCG值下降至50%的时间少于中药单独治疗组,中药组β-HCG值从50%再向下降至5%的时间低于中西药结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中药+甲氨喋呤组、中药+米非司酮组分别有7、9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轻微头痛的症状,均于停药后症状消失或者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与血清β-HCG及孕酮值的下降有关.其中中药单独治疗组的有效率高,其血清β-HCG浓度下降至5%的时间短.

    作者:常捷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TIMI、NT-proBNP等临床因素对AMI患者急性期MACE发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性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及预测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0例,根据患者在发病1个月内是否发生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不发生组,分析患者的TIMI危险评分、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他临床因素对MACE发生与否的影响,进一步将发生过MACE的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结果 在300例患者中,MACE发生组196例,不发生组104例,其中纳入生存组的患者有150例,纳入死亡组的有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年龄、TIMI危险评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值、高血压在MACE发生组与不发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的死亡因素,年龄、TIMI危险评分、血清NT-proBNP、高血压为MACE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值大于4200 pg/mL及TIMI危险评分>9分患者死亡风险较高.结论 TIMI评分和血清心肌标记物等临床因素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患者的TIMI危险评分越高、血清NT-proBNP值越大,其发生MACE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张宏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E.coli)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条件致病菌.碳青霉烯类是临床治疗E.coli为有效的抗生素之一.但是,临床上对该类药物的滥用情况严重,导致E.coli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速上升.目前,全球对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的研究十分紧迫.E.coli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碳青霉烯酶的水解作用;外排转运系统的增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改变;膜孔蛋白缺失合并高产Ampc酶或ESBLs.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阐述E.coli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作者:尹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甘肃省会宁县兔弓形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甘肃省会宁县兔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酚试剂方法提取家兔血液中总DNA,将弓形虫529 bp多拷贝片段基因作为待检弓形虫序列,通过单管一步法巢式PCR技术检测兔弓形虫感染情况.结果 共检测117份兔血液样本,弓形虫阳性13份,阳性率为11.11%(13/117).散养兔(在兔圈中散养)阳性率为11.63%(5/43),笼养兔(单只笼养)阳性率为10.81%(8/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兔阳性率为8.70%(6/69),雄兔阳性率为14.58%(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獭兔阳性率为11.39%(9/79),长耳兔阳性率为10.35%(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肃省会宁县农村兔弓形虫感染较为普遍,其感染率与兔的饲养方式、雌雄以及品种无关.

    作者:王苏康;党耀宏;邓家荣;王伟峰;张露文;马静波;刘世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