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噬与寄生性原虫

林锦娜;张梦颖

关键词:自噬, 寄生性原虫, 刚地弓形虫, 锥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 疟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摘要:自噬是一种十分保守且普遍存在真核细胞内的通过溶酶体降解受损蛋白质、受损细胞器或病原微生物的过程.随着对自噬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自噬也存在于寄生性原虫中并在其生长、发育、繁殖及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数寄生性原虫有复杂生活史,且在不同宿主内生长代谢过程不同,因此,自噬在不同寄生性原虫不同发育阶段起不同作用.此外,原虫感染过程中,宿主细胞自噬对寄生虫的存活或死亡起不同作用.目前,自噬对寄生性原虫的具体作用机制所知甚少,系统研究自噬在寄生性原虫生存繁殖中的作用并由此寻找开发抗寄生性原虫药物的作用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自噬与寄生性原虫关系的研究,总结自噬在不同寄生性原虫中的作用,并阐述了自噬与寄生性原虫相互关系的意义及潜在应用价值.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DH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肺组织、未经化疗和多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DH1的蛋白表达;构建稳定下调IDH1表达的肺癌细胞株A549,MTT法检测该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和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 在经多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DH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经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三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shRNA构建稳定下调IDH1的细胞株,MTT显示A549细胞中下调IDH1表达后,顺铂和紫杉醇对其抑制能力增强,使得细胞对顺铂和紫杉醇敏感性升高.结论 IDH1在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可能导致肺癌对化疗耐受及差预后.

    作者:许俊;邓远;范国华;倪正义;周密;许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4年深圳市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深圳市某哨点医院2014年采集的手足口病患者肛拭子和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并分型.结果 2014年深圳市某哨点医院共检测845例手足口病例,阳性数717例,总阳性率为84.85%(717/845).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196例,阳性率为23.20%(196/845),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阳性144例,阳性率为17.04%(144/845),其他肠道病毒(EV)阳性376例,阳性率为44.50%(376/845),EV71和CA16混合感染1例,阳性率为0.12%(1/845).5月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不同病原的阳性检出率呈现不同的季节分布特征:EV71在5-6月份检出率高,CVA16在6-7月份检出率高,EV分别在2和10月份有2个检出高峰.在实验室检测性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占98.61%%(707/717);重症患者中,EV71阳性率为73.12%(68/93);死亡患者中,EV71阳性率为87.50%(7/8).结论 2014年深圳市手足口病主要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5岁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EV71病毒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作者:李枫;张仁利;杨洪;汪东篱;李燕;李攀;张胜;宾海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LevelⅣ转移的因素

    目的 研究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患侧颈部淋巴结LevelⅣ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口腔科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165例(170侧),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及原发灶手术治疗,应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LevelⅣ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癌生长方式、T分期、病理分级、LevelⅢ转移、Level I~Ⅲ的转移阳性淋巴结分区个数、Level I~Ⅲ的转移淋巴结个数.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患者98例(101侧),LevelⅣ转移14侧(14/170,8.24%),LevelⅣ跳跃性转移2侧(2/170,1.18%).卡方检验表明,Level I~Ⅲ的转移阳性淋巴结分区个数(≥2)、Level I~Ⅲ的转移淋巴结个数(≥3)、LevelⅢ发生转移均是独立的风险因素(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LevelⅢ发生转移为LevelⅣ转移的风险因素(P<0.01).结论 发生LevelⅢ转移的舌癌患者LevelⅣ转移的风险增加.

    作者:张胜;马壮;朱郁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廊坊市中小学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廊坊市中小学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习惯,为指导学校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廊坊市18所中小学,小学抽取4~6年级共96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初中三个年级共1078名和高中三个年级135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相关知识和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调查.结果 学生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5.7%,健康行为习惯正确率为64.7%,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习惯正确率均较低,男生和女生之间在水痘、流感、肺结核知识、不喝生水等多个调查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初中、高中之间除了狂犬病打疫苗、患传染病是否坚持上学、饭前便后洗手、生食瓜果前清洗外,其余的调查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的同学都是通过网络或者媒体被动了解传染病相关知识、13.6%的同学通过报纸、杂志、相关书籍获取知识、5.2%的同学通过学校宣传教育获取传染病防控知识.结论 廊坊市中小学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习惯形成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培训,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军辉;魏宾;顾焕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生儿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

    目的 探讨常见新生儿疾病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及肌红蛋白(Mb)水平变化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2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18例早产儿,47例缺氧性疾病新生儿,152例肺炎新生儿及49例健康新生儿的CK-MB、hs-CTnT和M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四种疾病组患儿的CK-MB和M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对照组(P<0.05).但除高胆红素血症外,其他三组的hs-CTnT水平与健康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将缺氧性疾病患儿与其他三种病症患儿作比较,CK-MB和Mb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三项心肌标志物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联合检测三种心肌标记物用于患儿心肌受损情况诊断,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石睿;邓琳凡;罗立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毒清除机制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被发现已有20多年,人们对HCV的特性已有充分的认识,对HCV感染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仍无有效的疫苗预防HCV感染.HCV感染者中,有18%~34%在急性期可自发清除病毒.机体自发清除HCV与病毒和宿主的遗传特性有关.本文将从白细胞介素28B与干扰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和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多态性以及HCV基因型与进化动力学对HCV自发清除和抗病毒效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李红霞;魏泉德;周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3-2016年广州市黄埔区综合性三甲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2013-2016年广州黄埔区血培养分离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2013-2016年广州市黄埔区三家综合性三甲医院血培养标本分离菌采用Bact/Alert 3 D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系统及MicroScan WalkAway 96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按CLSI 2016年版标准判断结果,数据采用软件WHONET 5.6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共送检8145份血培养标本,共获得分离菌8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24%,革兰阳性菌占47.76%.居前四位的分离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00%、17.66%、13.68%、9.08%.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占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76.56%和43.8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5%~1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2.6%~4.0%.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20.0%~38.1%,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29.4%~38.9%.结论 血培养分离菌革兰阴性菌分离率高于革兰阳性菌,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仍严重,尤其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尽可能缓解细菌耐药率的上升.

    作者:蔡小华;李晖婷;吴林丽;朱柏珍;李晓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

    目的 应用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游离DNA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本院182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外周血,分别提取循环DNA,采用ARMS-PCR扩增EGFR基因的第18、19、20和2l外显子突变,并将部分病例结果与同时期组织或胸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浆EGFR基因的突变率为28.0%,主要以19-del突变为主,构成比占56.9%;腺癌患者突变率高于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7%vs.6.7%,P<0.05),未发现血浆EGFR基因突变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相关;64例血浆与组织检查结果比对一致率为71.9%,16例血浆与胸水检查结果比对一致率为75.0%,血浆与组织和胸水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的突变率比肿瘤组织和胸水标本低,肿瘤组织仍是佳的检测标本,实在难以获取肿瘤组织时血浆标本是有效的补充.

    作者:李歆;李志阳;徐韫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5年北京市昌平区志贺菌PFGE分型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2015年昌平区志贺菌耐药状况及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特征.方法 药敏实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K-B纸片法进行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PFGE实验参照PulseNet脉冲场凝胶电泳实验方法.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志贺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大部分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烯类抗生素耐药或处于耐药和敏感之间.耐药谱分析显示,大部分志贺菌同时耐受抗生素种类为4~5类.PFGE分析发现,27株志贺菌具有13种PFGE带型,可分为A、B 2个聚类群,25株宋内志贺菌属于B群且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92%~100%.结论 昌平区引起腹泻的志贺菌可能来源于亲缘关系很近的克隆系且多重耐药严重.

    作者:闫革彬;舒高林;彭华;闻艳红;徐代庆;吴杨;李东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TIMI、NT-proBNP等临床因素对AMI患者急性期MACE发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性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及预测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0例,根据患者在发病1个月内是否发生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不发生组,分析患者的TIMI危险评分、血清心肌标志物及其他临床因素对MACE发生与否的影响,进一步将发生过MACE的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结果 在300例患者中,MACE发生组196例,不发生组104例,其中纳入生存组的患者有150例,纳入死亡组的有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年龄、TIMI危险评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值、高血压在MACE发生组与不发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的死亡因素,年龄、TIMI危险评分、血清NT-proBNP、高血压为MACE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值大于4200 pg/mL及TIMI危险评分>9分患者死亡风险较高.结论 TIMI评分和血清心肌标记物等临床因素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患者的TIMI危险评分越高、血清NT-proBNP值越大,其发生MACE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张宏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黄曲霉毒素(AFT)是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尤其是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中,AFT检出率较高,是霉菌毒素中毒性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检测粮食、大豆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很多,本文着重概述国内外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尤其是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各种检测技术和方法,并对比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孙冰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广州市番禺区基层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以及常见基因型检测

    目的 了解本地区基层医院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耐药性和基因型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基层医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产ESBLs菌株,通过全自动细菌药敏仪检测实验菌株的药敏结果,PCR法检测blaCTX-M-1、blaCTX-M-2、blaCTX-M-9和blaSHV基因.结果各类临床标本共分离到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50株,阳性率为43.9%(50/114).5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100%耐药;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为82%、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66%、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70%、对氨曲南耐药率为50%、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耐药率分别为70%和80%.其中33株(66%)携带blaCTX-M-9亚群基因,19株(38%)携带blaCTX-M-1亚群基因,6株同时含上述2种基因.未检测出blaCTX-M-2、blaSHV型基因.结论 基层医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较高,其基因型以携带blaCTX-M-9亚群基因为主.

    作者:何倚力;吴爱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0-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2010-2015年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医院感染(HAI)现患率及其变化,为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10年6月15日、2011年12月15日、2012年9月27日、2013年12月25日、2014年9月24日、2015年11月10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将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现患率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率为3.05%(196/6419)、例次现患率为3.43%(220/6419).现患率排在前5位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ICU)、肾内科、神经外科、肿瘤血液科、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共检出病原体94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27.66%(1776/6419).结论 通过现患率调查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发的重点科室及部位的监测,依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任思思;万丽;傅启会;何雄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地佐辛不同给药时间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佐辛不同给药时间对七氟醚复合麻醉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n=30):A组麻醉前诱导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麻醉结束前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L;B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麻醉结束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C组麻醉诱导及结束时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L.观察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气管拔管时)及T4(手术结束后10 min)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后t0(拔管时)、t1(拔管后15 min)、t2(拔管后30 mim)视觉模拟评分(VAS);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记录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3、T4时点MAP、HR均较A、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3的MAP、HR较A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各时点VAS、SAS评分低于C组,A组t0及t1时VAS、SA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 mg/kg地佐辛诱导期给药用于七氟醚复合麻醉患者,可安全有效地降低术后烦躁发生率.

    作者:张熙;王东伟;张娟;王旭东;谢桂玲;王玉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丙戊酸钠对人喉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分别用1、2、3、4、5 mmol/L的丙戊酸钠孵育人喉癌Hep-2细胞,经过不同时间(12、24、36、48、72 h)孵育后,利用MTT方法检测人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活性,利用RT-PCR方法检测3 mmol/L的丙戊酸钠处理人喉癌Hep-2细胞0、24、48、72 h后环氧化酶2(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丙戊酸钠对人喉癌Hep-2细胞生长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F值分别为10.621、21.196、32.945、42.864、60.236,P值均<0.01)和时间依赖性(F值分别为10.966、14.053、31.725、45.131、50.777,P值均<0.01);用3 mmol/L的丙戊酸钠处理人喉癌Hep-2细胞,检测发现随作用时间延长,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的表达量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戊酸钠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为诱导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 mRNA的表达下调.

    作者:周烈伟;罗宇鸿;赵玉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政和县并殖吸虫病病原学调查

    目的 调查福建省政和县并殖吸虫病病原虫种、宿主及其感染率.方法 收集全县每个乡镇各1~2个村的螺、蟹及野猫粪便标本,做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的感染率、感染度及虫卵检查.结果 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两种成虫取自溪蟹中的囊蚴感染猫.放逸短沟蜷为卫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感染率为0.05%(2/3674),建瓯拟小豆螺为斯氏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感染率为0.29%(16/5641);小桥拟钉螺无阳性发现.检查福建华溪蟹、中华绒螯蟹、浙江华溪蟹闽东亚种、政和博特溪蟹新种和福建博特溪蟹共387只,发现囊蚴者74只,阳性率为19.12%;其中福建博特溪蟹、中华绒螯蟹和浙江华溪蟹闽东亚种均无阳性发现.4份野猫粪便中的1份检出并殖吸虫虫卵.结论 政和县为卫氏并殖吸虫病和斯氏并殖吸虫病的疫源地,放逸短沟蜷、建瓯拟小豆螺为主要第一中间宿主;福建华溪蟹和政和博特溪蟹为主要第二中间宿主,野猫为保虫宿主.

    作者:林本翔;魏焕旺;吴世清;孔凡真;李友松;陈财;汤保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Nesfatin-1对内脏高敏感大鼠脑肠轴CRF-R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Nesfatin-1对内脏高敏感大鼠脑肠轴不同部位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受体1(CRF-R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2 d龄雄性Spragn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通过母婴分离和醋酸灌肠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模型验证成功后,分为干预对照组、低浓度干预组、中浓度干预组和高浓度干预组,健康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干预对照组大鼠给予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0.5μL;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大鼠分别给予侧脑室注射0.5、5和50μmol/L的Nesfatin-10.5μL,应用免疫组化(IHC)和ELISA方法检测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脑肠轴不同部位CRF-R1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干预对照组大鼠分别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大鼠结肠CRF-R1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HC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干预对照组分别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在结肠组织、脊髓组织、脑组织中CRF-R1阳性表达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Nesfatin-1不同浓度组大鼠脑肠轴CRF-R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干预对照组,且脑组织中CRF-R1阳性表达显著.结论 Nesfatin-1通过影响中枢和外周CRF-R1信号通路,参与内脏高敏感的形成及调控.

    作者:古巧燕;史盛梅;薛顺和;张军;年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E.coli)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条件致病菌.碳青霉烯类是临床治疗E.coli为有效的抗生素之一.但是,临床上对该类药物的滥用情况严重,导致E.coli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速上升.目前,全球对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的研究十分紧迫.E.coli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碳青霉烯酶的水解作用;外排转运系统的增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改变;膜孔蛋白缺失合并高产Ampc酶或ESBLs.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阐述E.coli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作者:尹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HPV亚型对喉磷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与喉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喉鳞状细胞癌39例,癌前病变48例(包括声带白斑22例和喉乳头状瘤2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石蜡切片,以38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组,采用PCR基因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DNA芯片技术,检测样本中HPV DNA表达及分型.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组HPV感染率高于声带白斑组和对照组,喉乳头状瘤组HPV感染率高于喉鳞状细胞组、声带白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HPV阳性患者其高危亚型HPV16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喉乳头状瘤,其低危亚型HPV6型发生率显著低于喉乳头状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PV33型和HPV11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和喉乳头状瘤组男性和女性HPV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喉乳头状瘤患者HPV感染率(73.33%)高于男性喉鳞状细胞癌患者(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喉乳头状瘤患者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与喉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显著相关,检测HPV亚型分布对喉癌的针对性防治及特定疫苗研发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闵小玲;刘晓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肥胖症合并哮喘急性期儿童血液指标和炎性因子变化

    目的 探讨肥胖症合并哮喘急性期儿童血液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肥胖症合并哮喘急性期儿童42例作为肥胖哮喘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44例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儿童40例作为正常组,对比三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糖膜蛋白CD62p]、凝血指标[抗凝血酶(A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水平.结果 肥胖哮喘组的PLT、CD62p指标均显著高于哮喘组和正常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DW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哮喘组的Fbg、D-D以及TT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T水平低于哮喘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哮喘组炎性因子IL-4、IL-6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症合并哮喘急性期儿童血液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异常.

    作者:田锋;戴银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