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杨林飞;孙桂兰;许明生
目的 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及是否存在心肌酶学变化分为ACS组(n=130)以及对照组(n=76),对比两组各生化指标、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CS组患者在肌钙蛋白(cTn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VED)等生化指标上均与对照组相差较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RDW、NT-ProBN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98±0.54)% vs.(12.26±0.41)%,(490.21±100.48) ng/ml vs.(49.08± 10.46)ng/ml,P<0.05)];ACS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7.69% vs.1.32%),且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也显著大于对照组(13.85% vs.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LDL-C、ApoB以及RDW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作者:新怡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单药及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确定各个单药的IC50,并以药物的IC50作为后续实验的给药浓度.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沙利度胺组、5-FU+奥沙利铂组及沙利度胺联合5-FU+奥沙利铂组.MTT法检测各组药物作用24 h及48 h后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各组药物作用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SMMC7721细胞的Bcl-2、Bax mRNA的表达,Westem blot法分析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药物作用24、48 h后,沙利度胺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抑制率分别为14.86%和24.24%),而沙利度胺联合5-FU+奥沙利铂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抑制率分别为29.80%和40.53%),呈现时间依赖性.药物作用48h后,三个用药组的肝癌细胞均被阻滞于G0/GI期,且沙利度胺联合5-FU+奥沙利铂组的阻滞作用更为明显(P<0.05).沙利度胺下调Bcl-2基因表达而上调Bax基因表达,且沙利度胺联合5-FU+奥沙利铂对Bcl-2、Bax基因的调控作用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沙利度胺能够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且与5-FU及奥沙利铂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及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高菲菲;李青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地塞米松(DEX)诱导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糖皮质激素获得性抵抗的实验模型,探讨DEX诱导对miR-15b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DEX、时长作用糖皮质激素敏感T-ALL细胞系CEM/C7-获得耐药细胞系CEM/C7R;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处理提取CEM/C7、CEM/C7R及耐药细胞系CEM/C1细胞总RNA,利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三个细胞系miR-15b表达情况.结果 CEM/C7细胞系经10nmol/L DEX诱导4周可以获得DEX耐药细胞系CEM/C7R;停用DEX诱导后,检测CEM/C7R细胞株凋亡率仅为(5.87±1.21)%,较CEM/C7细胞凋亡率(87.16±2.2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处理后,CEM/C7R细胞中miR-15b表达明显较CEM/C7细胞以及固有耐药细胞系CEM/C1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M/C7经长期低剂量DEX处理可获得GC耐药性;miR-15b在DEX耐药细胞系中表达水平减低,提示miR-15b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EX反应性可能具有调控作用.
作者:王慧敏;欧阳涓;滕军旗;陈培松;姜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组织标本(PCOS组)、4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两组标本中EG-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PCOS组卵巢组织标本中EG-VEGF、VEGF光密度值分别为(0.179 4±0.008 5)、(0.176 3±0.009 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163 8±0.007 2)、(0.162 9±0.008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卵巢组织标本中EG-VEGF、VEGF的阳性表达分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卵巢组织标本中EG-VEGF、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过表达可能与PCOS患者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杜亚萍;杨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生物室分离出的头孢他啶耐药(MIC≥16)的铜绿假单胞菌111株,分析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特点和多重耐药情况,采用表型确证试验筛选产ESBLs的菌株,并对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结果 111株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如下:哌拉西林9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8%、头孢吡肟81.1%、氨曲南91.9%、美罗培南72.7%、亚胺培南72.9%、庆大霉素55.9%、妥布霉素41.4%、阿米卡星31.5%、环丙沙星73.0%、左旋氧氟沙星66.7%: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菌株共23株,阳性率为20.7%;用多重PCR对23株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检测,发现20株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阳性,其中19株为PER型,5株为TEM型,4株同时携带PER型和TEM型耐药基因.结论 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高,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则稍低,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其ESBLs基因可表现为不同的耐药基因型,不同的ESBLs基因型可出现在同一株细菌中;本院铜绿假单胞菌ESBLs基因以PER型常见.
作者:向波;陈定强;徐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我国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11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模型:0R=1.47,95%CI:1.25~1.74,P<0.01;显性遗传模型:0R=1.37,95% CI:1.14~1.65,P<0.01).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倒漏斗图及Begg检验提示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小.结论 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旭;李瞿;张健;朱瑞霞;何志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在常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博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 收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前后应用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及6分钟步行法评定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pH、P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分别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可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疟疾和蠕虫病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两类感染性疾病,在同一个体内的混合感染频繁发生.本文对近年来疟原虫与蠕虫混合感染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为探讨疟疾流行区不同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作者:杨洋;王继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维生素E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7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7).对照组单用达英-35,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每晚1片,连续21 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0.1g/次,3次/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和雄烯二酮(And)及LH/FSH的变化,并统计停药3个月内的自然周期累积妊娠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H、T、And及LH/FSH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FSH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3个月内,试验组自然周期累积妊娠率为17.8%,高于对照组的1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达英-35及单用达英-35治疗PCOS,均可明显改善高雄状态,前者可能更有利于自然妊娠.
作者:苏念军;邓莞鸣;张力佳;吴伟霞;梁梓明;林俊育;谈玲;裴景君;刘风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水中分娩对母婴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水中分娩的产妇160例,随机抽取同期160例传统经阴道分娩者(传统分娩组)作为对照.两组新生儿娩出后取咽及耳拭子作病原微生物培养,并于出生后2d抽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两组产妇于分娩2d后抽血查血常规、CRP和降钙素原(PCT);并观察母婴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母婴感染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分娩组产妇WBC为(9.65±3.16)×109,CRP为(37.32±10.13) mg/L,PCT为(0.06±0.05) ng/ml,而水中分娩组产妇WBC为(9.31±3.25)×109,CRP为(35.57±9.54) mg/L,PCT为(0.06±0.03) 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分娩组新生儿WBC为(11.48±3.54)×109,CRP为(6.42±1.74)mg/L,而水中分娩组新生儿WBC为(11.39±2.50) ×109、CRP为(6.68±1.52)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咽拭子阳性18例,耳拭子阳性27例;传统分娩组咽拭子23份阳性,耳拭子32份阳性,两组咽耳拭子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中分娩并未增加母婴感染.
作者:李志彬;宁伟瑛;彭军;麦静仪;缪士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在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中的潜伏感染类型.方法 在前期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检测13例EBV+DLBCL病例EBV潜伏感染类型.结果 qRT-PCR显示,相对于阴性对照组,7例表达LMP1(7/13,53.8%),3例阴性(3/13,23.1%),3例由于RNA质量问题,未能决定其表达量;1例表达EBNA2(1/13,7.7%),9例阴性(9/13,69.2%),3例由于RNA质量问题,未能决定其表达量.IHC显示,9例表达LMP1 (9/13,69.2%),4例阴性(4/13,30.8%);1例表达EBNA2(1/13,7.7%),12例阴性(12/13,92.3%).综合分析,7例EBV+DLBCL患者EBV潜伏感染类型为Ⅱ型(7/13,53.8%),2例潜伏感染类型为Ⅰ型(2/13,15.4%),1例为Ⅲ型(1/13,7.7%),3例由于qRT-PCR未能决定其目的基因表达量,归为Ⅱ/Ⅲ或Ⅰ/Ⅱ/Ⅲ型.结论 本文显示,EBV在老年性EBV+DLBCL中的潜伏感染类型大部分为Ⅱ型,但因本研究病例数量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作者:陈少红;叶子茵;杨静;伍丽琼;王小拍;叶瑶;杜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利用酵母表达系统获得有较高激酶活性的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激酶的表达纯化方法.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基因组DNA扩增弓形虫ROP18基因,通过Gateway系统将ROP18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EGH-A中.将表达载体pEGH-A-ROP18转化至Y258酵母菌株中并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通过SDS-PAGE进行纯度鉴定;后通过激酶活性实验对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激酶活性鉴定.结果 构建了弓形虫ROP18激酶重组表达质粒pEGH-A-ROP18和pEGH-A-ROP18-KD,并成功在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弓形虫ROP18重组蛋白,其分子量约为8.2×104 Mr,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为单一条带,并具有较高的激酶活性.结论 利用酵母细胞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并纯化了有激酶活性的弓形虫ROP18蛋白激酶.
作者:侯永恒;郝桃方;廖婉琴;杨兆收;潘爱华;吴忠道;周兴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卡尼丁对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德路院区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左卡尼丁注射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两组接受PCI治疗患者的术中低危性心律失常、高危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人数及术后心绞痛发生情况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有效率为80.0%(24/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肌损伤标记物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患者的术中心率失常发生率(5.88%)、术后心绞痛发生率(0.00%)、炎症因子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损伤患者使用左卡尼丁可以减少心肌损伤,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能够发挥对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建;杨林飞;孙桂兰;许明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改良小室法在裸鼠体内构建出有正常组织结构的皮肤和毛发.方法 应用16.5 d小鼠胚胎的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Ⅰ型鼠尾胶原蛋白构建毛囊重建模型.首先在裸鼠背部做直径1.0 cm的圆形创面,将小室固定于创面上;然后,在小室内加入成纤维细胞和Ⅰ型鼠尾胶原蛋白混合悬液形成真皮层,等待胶原凝固后加入表皮细胞形成表皮层.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室法,16.5 d小鼠胚胎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混匀后加入裸鼠体内构建好的小室中.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0天拆除小室后创面皮肤均得到修复,两组无明显差异.拆除小室1周后,实验组在创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毛发,对照组毛发呈现不均匀分布.拆除小室1个月后可观察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均能够形成大量毛发.通过HE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改良小室法所构建的皮肤拥有正常的组织结构及完整的毛囊结构.结论 改良小室法能够构建出有正常组织结构的皮肤组织,是一个高效稳定的毛囊重建模型.
作者:何伟;云子轩;胡葵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2014年送检至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经鉴定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106人,其中轻症组46人,重症组60人;同期收集查体健康且能够接受免疫预防接种的儿童50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症组、轻症组中IL-10、TGF-β1和MCP-1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随着病情的加重,IL-10、TGF-β1和MCP-1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r=0.625、0.177、0.552,P<0.05).结论 IL-10、TGF-β1和MCP-1参与了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发病的过程,并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王玉洁;孟君;冯谦谨;杨洪;姚相杰;张海龙;陈龙;何雅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害嗜鳞螨(Lepidoglyphus destructor)过敏原Lepd2的原核表达系统,获得Lepd 2的重组纯化蛋白.方法 通过双酶切pUC-Lep 2质粒,获取基因Lepd2,并结合高保真PCR获取去信号肽基因rLep d 2,连接载体pET44a并转入表达菌株Rosetta;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进行诱导表达与鉴定;用盐酸胍溶解包涵体并进行透析复性;使用Strep Ⅱ亲和填料来纯化目的蛋白.结果 构建了Rosetta-rLep d 2的原核表达体系;rLep d 2蛋白在菌体内主要表达形式为包涵体,通过透析复性和亲和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rLepd2蛋白.结论 获得的重组rLep d 2蛋白可为下一步评价其过敏原性提供研究材料.
作者:关志澳;何颖;邹泽红;陶爱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运用荧光PCR溶解曲线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突变,并将其与传统药敏试验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年4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运用荧光PCR溶解曲线法和传统药敏法分别检测其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评价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以传统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荧光PCR溶解曲线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突变的灵敏度90.0%(9/10)、特异度93.9%(31/33)、阳性预测值81.8%(9/11)、阴性预测值96.9%(31/32)、符合率93.0%(40/43),其中有2例出现不均一突变,判为敏感;检测异烟肼耐药突变的灵敏度80.0%(12/15)、特异度96.4%(27/28)、阳性预测值92.3%(12/13)、阴性预测值90.0%(27/30)、符合率90.7%(39/43).与传统药敏有很好的一致性.传统药敏试验和荣光PCR溶解曲线不符合的12株菌株经测序分析,结果荧光PCR溶解曲线法与测序结果保持高度一致性(除20、21号).结论 荧光PCR溶解曲线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突变,并且有很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快速筛查.
作者:徐费凡;顾德林;瞿梅;施军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衰竭的发生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31例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肝衰竭的发生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抗结核方案、用药时间、乙肝病毒携带、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肪肝.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衰竭的发生影响因素有年龄(OR=2.217,95% CI:1.047~4.695)、抗结核方案(OR =4.628,95%CI:1.637~13.081)、乙肝病毒携带(OR =2.340,95% CI:1.072~5.108);而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4.400,95%CI:2.887~71.822).结论 年龄较大、抗结核治疗的药物种类越多及有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抗结核治疗更易发生肝衰竭,且年龄越大,肝衰竭的预后越差.
作者:廖良平;陈建;张春兰;刘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重症肺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重症肺炎患者79例,根据是否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合并DIC,DIC评分≥5分)和对照组(未合并DIC,DIC评分<5分),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PCT水平,比较两组血清PCT水平和DIC评分,分析血清PCT水平与重症肺炎并发DIC及其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PCT水平和DIC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2.0 ng/ml重症肺炎患者DIC并发症发生率为12.66%(10/79),血清PCT≥2.0 ng/ml重症肺炎患者DIC并发症发生率为37.97%(30/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呈明显的正相关(r=0.512,P<0.05;r=0.496,P<0.0S).结论 血清PCT水平在重症肺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显著增高,可能通过影响重症肺炎凝血功能参与DIC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作者:曾明旋;张灵娟;石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339株AB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 40系统进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多粘菌素B(PB)、米诺环素(MNO)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药敏情况.结果 339株ABA主要分离于痰液(84.66%),339株ABA对PB、CSL、MNO、复方新诺明(SXT)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0.00%、26.46%、27.75%和56.12%,对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55.86%、60.16%,对其他12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均>70%.5年间IPM、MEM的耐药率变化大,其中IPM的耐药率从33.33%升为78.40%,MEN的耐药率从42.86%升为78.40%.5年来,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结论 神经外科ICU致医院感染ABA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和多重耐药逐年增加,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薇;陈清;胡卫红;魏小文;王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