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
目的 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并且从NOTCH信号通路角度分析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已经建立好的BRCA2反转录病毒干扰载体转染成MDA-MB-435S细胞,与此同时在采取球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干扰乳腺癌易感基因2的相关效果,克隆形成试验检测BRCA2下调之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中的NOTCH1/NOTCH4在BRCA2中的表达.结果 试验组球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25.0±1.0)个,对照组球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11.0±2.0)个;试验组克隆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102.1±12.1)个,对照组克隆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50.0±11.1)个;试验组蛋白质印迹法的细胞数量为(75.0±13.1)个,对照组蛋白质印迹法的细胞数量为(42.2±10.0)个,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形成试验以及克隆形成试验的相关结果显示,比较对照组的BRCA2乳腺癌干细胞MDA-MB-435S细胞形成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沉默的BRCA2乳腺癌干细胞MDA-MB-435S细胞中NOTCH1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OTCH4的表达均未见.结论 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转染成MDA-MB-435S细胞的能力显著增加.
作者:李永涛;于士昌;翟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衰竭的发生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31例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肝衰竭的发生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抗结核方案、用药时间、乙肝病毒携带、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肪肝.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衰竭的发生影响因素有年龄(OR=2.217,95% CI:1.047~4.695)、抗结核方案(OR =4.628,95%CI:1.637~13.081)、乙肝病毒携带(OR =2.340,95% CI:1.072~5.108);而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4.400,95%CI:2.887~71.822).结论 年龄较大、抗结核治疗的药物种类越多及有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抗结核治疗更易发生肝衰竭,且年龄越大,肝衰竭的预后越差.
作者:廖良平;陈建;张春兰;刘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在常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博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 收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前后应用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及6分钟步行法评定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pH、P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分别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可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2014年送检至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经鉴定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106人,其中轻症组46人,重症组60人;同期收集查体健康且能够接受免疫预防接种的儿童50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症组、轻症组中IL-10、TGF-β1和MCP-1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随着病情的加重,IL-10、TGF-β1和MCP-1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r=0.625、0.177、0.552,P<0.05).结论 IL-10、TGF-β1和MCP-1参与了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发病的过程,并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王玉洁;孟君;冯谦谨;杨洪;姚相杰;张海龙;陈龙;何雅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利用酵母表达系统获得有较高激酶活性的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激酶的表达纯化方法.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基因组DNA扩增弓形虫ROP18基因,通过Gateway系统将ROP18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EGH-A中.将表达载体pEGH-A-ROP18转化至Y258酵母菌株中并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通过SDS-PAGE进行纯度鉴定;后通过激酶活性实验对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激酶活性鉴定.结果 构建了弓形虫ROP18激酶重组表达质粒pEGH-A-ROP18和pEGH-A-ROP18-KD,并成功在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弓形虫ROP18重组蛋白,其分子量约为8.2×104 Mr,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为单一条带,并具有较高的激酶活性.结论 利用酵母细胞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并纯化了有激酶活性的弓形虫ROP18蛋白激酶.
作者:侯永恒;郝桃方;廖婉琴;杨兆收;潘爱华;吴忠道;周兴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入院24h内和入院5d时血清NSE水平.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时间将50例观察组分为短症状组(小于等于6h)和长症状组(6 h以上),观察不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持续时间与NSE关系.结果 观察组在入院24 h时,NSE为(24.65±3.23)μg/L,入院5 d NSE为(19.42±2.78)μg/L;对照组在入院24h时,NSE为(14.65±2.33)μg/L,入院5 d NSE为(14.65±2.33) μg/L.观察组在入院24 h时,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5d后,NSE水平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症状组在入院24 h时,NSE为(29.63±2.27)μg/L,入院5 d NSE为(24.43±2.43)μg/L;短症状组在入院24 h时,NSE为(21.64±2.24) μg/L,入院5dNSE为(14.45±2.64)μg/L.两组患者在入院5 d NSE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是长症状组在入院25 h和入院5d时NSE水平均明显高于短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清NSE明显升高,且随神经功能缺损时间呈正相关,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作者:王栋华;刘云诗;邓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外孕Ⅱ号方联合西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对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异位妊娠患者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47).治疗组采用宫外孕Ⅱ号方联合西药给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给予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复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血β-HCG水平及包块直径大小变化,血清LH、FSH和E2水平,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β-HCG复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β-HCG水平、包块直径大小以及血清LH、FSH、E2水平均低(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β-HCG水平、包块直径大小以及血清LH、FSH和E2水平显著低(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宫外孕Ⅱ号方联合西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LH、FSH和E2水平,从而改善患者激素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彩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单药及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确定各个单药的IC50,并以药物的IC50作为后续实验的给药浓度.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沙利度胺组、5-FU+奥沙利铂组及沙利度胺联合5-FU+奥沙利铂组.MTT法检测各组药物作用24 h及48 h后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各组药物作用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SMMC7721细胞的Bcl-2、Bax mRNA的表达,Westem blot法分析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药物作用24、48 h后,沙利度胺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抑制率分别为14.86%和24.24%),而沙利度胺联合5-FU+奥沙利铂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抑制率分别为29.80%和40.53%),呈现时间依赖性.药物作用48h后,三个用药组的肝癌细胞均被阻滞于G0/GI期,且沙利度胺联合5-FU+奥沙利铂组的阻滞作用更为明显(P<0.05).沙利度胺下调Bcl-2基因表达而上调Bax基因表达,且沙利度胺联合5-FU+奥沙利铂对Bcl-2、Bax基因的调控作用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沙利度胺能够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且与5-FU及奥沙利铂具有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及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高菲菲;李青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广东省规模化养猪场从业人员猪流感病毒H3、H1亚型的既往感染状况,分析其与猪场规模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广州市和中山市的12家规模化养猪场的工作人员及广州市某街道的社区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所有血清均用四种流感病毒抗原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并进行现状描述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大型养猪场(存栏量5 000头以上)工作人员的猪H3亚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社区对照组(P=0.001),分别为21.4%和7.0%;中小型养猪场(存栏量5 000头及以下)工作人员的猪H3抗体阳性率10.7%,低于大型养猪场组(P=0.039),但与社区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混杂因素后,大型养猪场工作人员血清的猪H3抗体阳性率仍显著高于社区对照组,调整后OR值为4.0,95%CI为1.2~13.0;而中小型养猪场工作人员血清的猪H3抗体阳性率与社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OR值为2.4,95%CI为0.6~9.3.仅有1份来自某大型养猪场的血清样品检出猪H1抗体阳性.各组间两株人流感抗体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映猪场规模的猪场存栏量也是养猪从业人员感染猪H3亚型流感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规模化养猪场尤其大型养猪场工作人员的猪流感监测、疾病防治和卫生管理.
作者:陈英安;马蒙蒙;张应涛;陆家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近年布鲁氏菌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自2006年有病例报告以来,2006-2014年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患者156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病例报告数逐年上升,各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4,P<0.01).患者中白云区54例,占34.62%,其次为海珠区、越秀区和荔湾区,分别为26、19和17例;病例分布无明显的季节性;其中男性89例,女性67例;年龄小的3个月,大82岁,其中40~59之间占55.77%;从事畜牧业职业68人(43.59%),退休及家务待业38人(24.36%),其他职业50人.结论 广州市布鲁氏菌病疫情趋于活跃并呈上升趋势,职业人群出现聚集性感染,城市居民发病明显增多.
作者:张豪;许聪辉;任文锋;刘小宁;陈守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院前救治重症创伤性凝血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创伤性凝血病患者320例,根据复苏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复苏方案进行院前救治,观察组患者给予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救治.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相应救治方案干预后的低体温时间、凝血功能障碍时间、酸中毒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相应复苏方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低体温时间、凝血功能障碍时间、酸中毒时间分别为(9.3±1.2)、(13.5±5.6)、(15.4±4.7)h,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2±1.9)、(31.3±12.2)、(30.1±5.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依次为61.354、16.773、24.901,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疾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22、x2=6.850,均P<0.05).结论 重症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给予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院前救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刚;张希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在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中的潜伏感染类型.方法 在前期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检测13例EBV+DLBCL病例EBV潜伏感染类型.结果 qRT-PCR显示,相对于阴性对照组,7例表达LMP1(7/13,53.8%),3例阴性(3/13,23.1%),3例由于RNA质量问题,未能决定其表达量;1例表达EBNA2(1/13,7.7%),9例阴性(9/13,69.2%),3例由于RNA质量问题,未能决定其表达量.IHC显示,9例表达LMP1 (9/13,69.2%),4例阴性(4/13,30.8%);1例表达EBNA2(1/13,7.7%),12例阴性(12/13,92.3%).综合分析,7例EBV+DLBCL患者EBV潜伏感染类型为Ⅱ型(7/13,53.8%),2例潜伏感染类型为Ⅰ型(2/13,15.4%),1例为Ⅲ型(1/13,7.7%),3例由于qRT-PCR未能决定其目的基因表达量,归为Ⅱ/Ⅲ或Ⅰ/Ⅱ/Ⅲ型.结论 本文显示,EBV在老年性EBV+DLBCL中的潜伏感染类型大部分为Ⅱ型,但因本研究病例数量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作者:陈少红;叶子茵;杨静;伍丽琼;王小拍;叶瑶;杜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严重烧伤早期应用间歇性血液滤过(IHF)联合血液灌注流(HP)防治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入院治疗的烧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5)及对照组(n=25).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进行IHF+HP治疗(伤后4、6、8、11d).记录两组患者伤后4、6、8、11、15 d的体温(BT)、心率(HR)和呼吸频率(BPM);白细胞数量(WBC)、中性粒细胞(NEUT)、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迁移率簇蛋白-1(HMGB-1);LPS和PCT.结果 研究组伤后4、6、8、11、15 d的HR、WBC、BUN、IL-1、TNF-α、HMGBI、LPS和L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除伤后4d外,其余天数BP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除伤后6d外,其余天数B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除伤后8d外,其余天数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HF+HP的治疗方案对严重烧伤患者是可行有效的,能够防治脓毒症的发生.
作者:方向京;朱飞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和雌、孕激素联合应用所致大鼠子宫肌瘤后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雌性SD大鼠90只,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雌激素组和雌+孕激素组各3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对雌激素组和雌+孕激素组进行肌肉注射连续3个月(0.2 mg/只,3次/周),雌+孕激素组在造模3个月后加用黄体 酮1.5 mg/只肌注(2次/周,连续1个月).观察比较三组大鼠子宫组织平滑肌厚度、子宫重量、卵巢重量,以及E2水平、ER评分、DR评分,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 子宫组织平滑肌厚度值雌+孕激素组>雌激素组>空白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孕激素、雌激素组大鼠的子宫重量在造模第3个月、4个月较空白组显著的增加(P<0.05)、卵巢重量较空白组显著的降低(P<0.05).雌+孕激素、雌激素组大鼠的E2水平、ER评分、PR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雌+孕激素组的E2水平、ER评分、PR评分显著高于雌激素组(P<0.05).雌+孕激素、雌激素组大鼠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CD8+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雌+孕激素组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雌激素组(P<0.05).结论 雌激素和雌、孕激素联合应用所致大鼠子宫肌瘤模型免疫功能显著低下,激素受体水平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肖发菊;李金燕;黄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助内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附属湘岳医院国家血吸虫病临床重点专科2013-2014年医疗救助的247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救助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肝功能分级较前好转.实验室检验指标中,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等较入院时有所好转(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患者经救助治疗后在身体活动、生活自理、情绪、生产劳动等各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有47例患者在半年内再次住院,有4例患者死亡.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助对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内科救治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洪波;罗凤球;荆群山;郑娜;彭妮娜;谢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水中分娩对母婴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水中分娩的产妇160例,随机抽取同期160例传统经阴道分娩者(传统分娩组)作为对照.两组新生儿娩出后取咽及耳拭子作病原微生物培养,并于出生后2d抽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两组产妇于分娩2d后抽血查血常规、CRP和降钙素原(PCT);并观察母婴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母婴感染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分娩组产妇WBC为(9.65±3.16)×109,CRP为(37.32±10.13) mg/L,PCT为(0.06±0.05) ng/ml,而水中分娩组产妇WBC为(9.31±3.25)×109,CRP为(35.57±9.54) mg/L,PCT为(0.06±0.03) 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分娩组新生儿WBC为(11.48±3.54)×109,CRP为(6.42±1.74)mg/L,而水中分娩组新生儿WBC为(11.39±2.50) ×109、CRP为(6.68±1.52)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咽拭子阳性18例,耳拭子阳性27例;传统分娩组咽拭子23份阳性,耳拭子32份阳性,两组咽耳拭子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中分娩并未增加母婴感染.
作者:李志彬;宁伟瑛;彭军;麦静仪;缪士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地塞米松(DEX)诱导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糖皮质激素获得性抵抗的实验模型,探讨DEX诱导对miR-15b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DEX、时长作用糖皮质激素敏感T-ALL细胞系CEM/C7-获得耐药细胞系CEM/C7R;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处理提取CEM/C7、CEM/C7R及耐药细胞系CEM/C1细胞总RNA,利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三个细胞系miR-15b表达情况.结果 CEM/C7细胞系经10nmol/L DEX诱导4周可以获得DEX耐药细胞系CEM/C7R;停用DEX诱导后,检测CEM/C7R细胞株凋亡率仅为(5.87±1.21)%,较CEM/C7细胞凋亡率(87.16±2.2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处理后,CEM/C7R细胞中miR-15b表达明显较CEM/C7细胞以及固有耐药细胞系CEM/C1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M/C7经长期低剂量DEX处理可获得GC耐药性;miR-15b在DEX耐药细胞系中表达水平减低,提示miR-15b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EX反应性可能具有调控作用.
作者:王慧敏;欧阳涓;滕军旗;陈培松;姜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B-Lynch缝合术与垂直子宫缝合术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于云浮市中医院进行分娩的36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止血方式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16).观察组产妇应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产妇应用垂直子宫缝合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24 h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手术治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褥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产妇,而子宫保留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月经复潮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产妇子宫保留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蔡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改良小室法在裸鼠体内构建出有正常组织结构的皮肤和毛发.方法 应用16.5 d小鼠胚胎的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Ⅰ型鼠尾胶原蛋白构建毛囊重建模型.首先在裸鼠背部做直径1.0 cm的圆形创面,将小室固定于创面上;然后,在小室内加入成纤维细胞和Ⅰ型鼠尾胶原蛋白混合悬液形成真皮层,等待胶原凝固后加入表皮细胞形成表皮层.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室法,16.5 d小鼠胚胎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混匀后加入裸鼠体内构建好的小室中.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0天拆除小室后创面皮肤均得到修复,两组无明显差异.拆除小室1周后,实验组在创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毛发,对照组毛发呈现不均匀分布.拆除小室1个月后可观察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均能够形成大量毛发.通过HE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改良小室法所构建的皮肤拥有正常的组织结构及完整的毛囊结构.结论 改良小室法能够构建出有正常组织结构的皮肤组织,是一个高效稳定的毛囊重建模型.
作者:何伟;云子轩;胡葵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差异表达在儿童哮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20例(轻度发作12例,重度发作8例)确诊为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收集健康儿童20例作为正常组,采集静脉血液标本,提取血清microRNA,芯片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microRNA,选取差异表达倍数≥3的microRNA与靶向rnicroRNA,分析其与儿童哮喘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正常组比较中,有82种microRNA呈3倍及其以上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30种,占36.59%,下调表达52种,占63.41%.经定量PCR检测验证,microRNA3688-3p、microRNA 223-5p、microRNA 1285-3p、microRNA H9-3p和microRNA BART17-3p等5种micro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病情程度儿童哮喘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NA 206、microRNA 3620在儿童哮喘中表达显著下调,重度发作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轻度发作(P<0.001).结论 血清microRNA 206、microRNA 3620与儿童哮喘病理过程显著相关,其差异性表达为儿童哮喘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许志松;刘金辉;傅瑛;曾军荣;曹淑滢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