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中分娩对母婴感染的影响

李志彬;宁伟瑛;彭军;麦静仪;缪士霞

关键词:水中分娩, 母婴, 降钙素原
摘要:目的 探讨水中分娩对母婴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水中分娩的产妇160例,随机抽取同期160例传统经阴道分娩者(传统分娩组)作为对照.两组新生儿娩出后取咽及耳拭子作病原微生物培养,并于出生后2d抽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两组产妇于分娩2d后抽血查血常规、CRP和降钙素原(PCT);并观察母婴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母婴感染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分娩组产妇WBC为(9.65±3.16)×109,CRP为(37.32±10.13) mg/L,PCT为(0.06±0.05) ng/ml,而水中分娩组产妇WBC为(9.31±3.25)×109,CRP为(35.57±9.54) mg/L,PCT为(0.06±0.03) 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分娩组新生儿WBC为(11.48±3.54)×109,CRP为(6.42±1.74)mg/L,而水中分娩组新生儿WBC为(11.39±2.50) ×109、CRP为(6.68±1.52)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咽拭子阳性18例,耳拭子阳性27例;传统分娩组咽拭子23份阳性,耳拭子32份阳性,两组咽耳拭子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中分娩并未增加母婴感染.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改良小室法构建裸鼠皮肤及毛囊

    目的 应用改良小室法在裸鼠体内构建出有正常组织结构的皮肤和毛发.方法 应用16.5 d小鼠胚胎的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Ⅰ型鼠尾胶原蛋白构建毛囊重建模型.首先在裸鼠背部做直径1.0 cm的圆形创面,将小室固定于创面上;然后,在小室内加入成纤维细胞和Ⅰ型鼠尾胶原蛋白混合悬液形成真皮层,等待胶原凝固后加入表皮细胞形成表皮层.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室法,16.5 d小鼠胚胎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混匀后加入裸鼠体内构建好的小室中.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第10天拆除小室后创面皮肤均得到修复,两组无明显差异.拆除小室1周后,实验组在创面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毛发,对照组毛发呈现不均匀分布.拆除小室1个月后可观察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均能够形成大量毛发.通过HE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改良小室法所构建的皮肤拥有正常的组织结构及完整的毛囊结构.结论 改良小室法能够构建出有正常组织结构的皮肤组织,是一个高效稳定的毛囊重建模型.

    作者:何伟;云子轩;胡葵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组织标本(PCOS组)、4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两组标本中EG-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PCOS组卵巢组织标本中EG-VEGF、VEGF光密度值分别为(0.179 4±0.008 5)、(0.176 3±0.009 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163 8±0.007 2)、(0.162 9±0.008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卵巢组织标本中EG-VEGF、VEGF的阳性表达分布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卵巢组织标本中EG-VEGF、VEG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EG-VEGF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过表达可能与PCOS患者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杜亚萍;杨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抗结核药致肝衰竭的发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衰竭的发生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31例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肝衰竭的发生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抗结核方案、用药时间、乙肝病毒携带、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脂肪肝.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衰竭的发生影响因素有年龄(OR=2.217,95% CI:1.047~4.695)、抗结核方案(OR =4.628,95%CI:1.637~13.081)、乙肝病毒携带(OR =2.340,95% CI:1.072~5.108);而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4.400,95%CI:2.887~71.822).结论 年龄较大、抗结核治疗的药物种类越多及有乙肝病毒携带的患者,抗结核治疗更易发生肝衰竭,且年龄越大,肝衰竭的预后越差.

    作者:廖良平;陈建;张春兰;刘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害嗜鳞螨过敏原Lep d2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目的 构建害嗜鳞螨(Lepidoglyphus destructor)过敏原Lepd2的原核表达系统,获得Lepd 2的重组纯化蛋白.方法 通过双酶切pUC-Lep 2质粒,获取基因Lepd2,并结合高保真PCR获取去信号肽基因rLep d 2,连接载体pET44a并转入表达菌株Rosetta;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进行诱导表达与鉴定;用盐酸胍溶解包涵体并进行透析复性;使用Strep Ⅱ亲和填料来纯化目的蛋白.结果 构建了Rosetta-rLep d 2的原核表达体系;rLep d 2蛋白在菌体内主要表达形式为包涵体,通过透析复性和亲和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rLepd2蛋白.结论 获得的重组rLep d 2蛋白可为下一步评价其过敏原性提供研究材料.

    作者:关志澳;何颖;邹泽红;陶爱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国人MMP-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我国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11月前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模型:0R=1.47,95%CI:1.25~1.74,P<0.01;显性遗传模型:0R=1.37,95% CI:1.14~1.65,P<0.01).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倒漏斗图及Begg检验提示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小.结论 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旭;李瞿;张健;朱瑞霞;何志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B-Lynch缝合术与垂直子宫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B-Lynch缝合术与垂直子宫缝合术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于云浮市中医院进行分娩的36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止血方式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16).观察组产妇应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产妇应用垂直子宫缝合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24 h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手术治疗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褥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产妇,而子宫保留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产后6周月经复潮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产妇子宫保留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蔡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体外反博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在常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博对患者肺功能影响.方法 收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前后应用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及6分钟步行法评定肺功能及运动耐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pH、P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分别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EV1、FVC、6 min步行距离(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可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EB病毒在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潜伏感染类型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在老年性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中的潜伏感染类型.方法 在前期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检测13例EBV+DLBCL病例EBV潜伏感染类型.结果 qRT-PCR显示,相对于阴性对照组,7例表达LMP1(7/13,53.8%),3例阴性(3/13,23.1%),3例由于RNA质量问题,未能决定其表达量;1例表达EBNA2(1/13,7.7%),9例阴性(9/13,69.2%),3例由于RNA质量问题,未能决定其表达量.IHC显示,9例表达LMP1 (9/13,69.2%),4例阴性(4/13,30.8%);1例表达EBNA2(1/13,7.7%),12例阴性(12/13,92.3%).综合分析,7例EBV+DLBCL患者EBV潜伏感染类型为Ⅱ型(7/13,53.8%),2例潜伏感染类型为Ⅰ型(2/13,15.4%),1例为Ⅲ型(1/13,7.7%),3例由于qRT-PCR未能决定其目的基因表达量,归为Ⅱ/Ⅲ或Ⅰ/Ⅱ/Ⅲ型.结论 本文显示,EBV在老年性EBV+DLBCL中的潜伏感染类型大部分为Ⅱ型,但因本研究病例数量有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作者:陈少红;叶子茵;杨静;伍丽琼;王小拍;叶瑶;杜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0-2014年开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

    目的 分析开平市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开平市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开平市共报告腮腺炎病例1 161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2.44/10万,每个月均有病例发生,5-7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率高的地区是水口镇、月山镇及长沙街道,占全部病例44.88%(521/1 161);病例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学生(49.96%)、托幼儿童(18.00%)、散居儿童(16.80%)三类人群.男女性别比例为1.55∶1,以5~岁病例数多(35.23%),其次是10~岁组(20.84%).结论 开平市腮腺炎的发病率较高,做好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加强重点人群防治,是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作者:冯炯埠;梁坚忠;黄立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弓形虫ROP18蛋白激酶在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激酶活性鉴定

    目的 建立利用酵母表达系统获得有较高激酶活性的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激酶的表达纯化方法.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基因组DNA扩增弓形虫ROP18基因,通过Gateway系统将ROP18基因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EGH-A中.将表达载体pEGH-A-ROP18转化至Y258酵母菌株中并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通过SDS-PAGE进行纯度鉴定;后通过激酶活性实验对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激酶活性鉴定.结果 构建了弓形虫ROP18激酶重组表达质粒pEGH-A-ROP18和pEGH-A-ROP18-KD,并成功在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弓形虫ROP18重组蛋白,其分子量约为8.2×104 Mr,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为单一条带,并具有较高的激酶活性.结论 利用酵母细胞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并纯化了有激酶活性的弓形虫ROP18蛋白激酶.

    作者:侯永恒;郝桃方;廖婉琴;杨兆收;潘爱华;吴忠道;周兴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IP2A与c-myc 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和c-my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喉癌标本(包括1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20例喉乳头状瘤和15例喉黏膜白斑中CIP2A的表达,检测40例喉癌标中c-myc的表达,结合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IP2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喉粘膜白斑、喉乳头状瘤及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肿瘤的T分级、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myc在喉鳞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IP2A与c-myc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9,P<0.05).结论 CIP2A与c-myc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IP2A蛋白可能是喉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陈翠霞;杨小敏;祝晓芬;罗铮铮;杨燕珍;付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广东养猪从业人员猪流感H3、H1亚型既往感染及其与猪场规模的关系

    目的 研究广东省规模化养猪场从业人员猪流感病毒H3、H1亚型的既往感染状况,分析其与猪场规模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广州市和中山市的12家规模化养猪场的工作人员及广州市某街道的社区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所有血清均用四种流感病毒抗原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并进行现状描述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大型养猪场(存栏量5 000头以上)工作人员的猪H3亚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社区对照组(P=0.001),分别为21.4%和7.0%;中小型养猪场(存栏量5 000头及以下)工作人员的猪H3抗体阳性率10.7%,低于大型养猪场组(P=0.039),但与社区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混杂因素后,大型养猪场工作人员血清的猪H3抗体阳性率仍显著高于社区对照组,调整后OR值为4.0,95%CI为1.2~13.0;而中小型养猪场工作人员血清的猪H3抗体阳性率与社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OR值为2.4,95%CI为0.6~9.3.仅有1份来自某大型养猪场的血清样品检出猪H1抗体阳性.各组间两株人流感抗体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反映猪场规模的猪场存栏量也是养猪从业人员感染猪H3亚型流感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规模化养猪场尤其大型养猪场工作人员的猪流感监测、疾病防治和卫生管理.

    作者:陈英安;马蒙蒙;张应涛;陆家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清microRNA差异表达与儿童哮喘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差异表达在儿童哮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20例(轻度发作12例,重度发作8例)确诊为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收集健康儿童20例作为正常组,采集静脉血液标本,提取血清microRNA,芯片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microRNA,选取差异表达倍数≥3的microRNA与靶向rnicroRNA,分析其与儿童哮喘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正常组比较中,有82种microRNA呈3倍及其以上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30种,占36.59%,下调表达52种,占63.41%.经定量PCR检测验证,microRNA3688-3p、microRNA 223-5p、microRNA 1285-3p、microRNA H9-3p和microRNA BART17-3p等5种micro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病情程度儿童哮喘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croRNA 206、microRNA 3620在儿童哮喘中表达显著下调,重度发作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轻度发作(P<0.001).结论 血清microRNA 206、microRNA 3620与儿童哮喘病理过程显著相关,其差异性表达为儿童哮喘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许志松;刘金辉;傅瑛;曾军荣;曹淑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维生素E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维生素E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7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7).对照组单用达英-35,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每晚1片,连续21 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0.1g/次,3次/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和雄烯二酮(And)及LH/FSH的变化,并统计停药3个月内的自然周期累积妊娠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H、T、And及LH/FSH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FSH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3个月内,试验组自然周期累积妊娠率为17.8%,高于对照组的1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E联合达英-35及单用达英-35治疗PCOS,均可明显改善高雄状态,前者可能更有利于自然妊娠.

    作者:苏念军;邓莞鸣;张力佳;吴伟霞;梁梓明;林俊育;谈玲;裴景君;刘风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339株AB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 40系统进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CSL)、多粘菌素B(PB)、米诺环素(MNO)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药敏情况.结果 339株ABA主要分离于痰液(84.66%),339株ABA对PB、CSL、MNO、复方新诺明(SXT)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0.00%、26.46%、27.75%和56.12%,对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55.86%、60.16%,对其他12种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均>70%.5年间IPM、MEM的耐药率变化大,其中IPM的耐药率从33.33%升为78.40%,MEN的耐药率从42.86%升为78.40%.5年来,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结论 神经外科ICU致医院感染ABA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和多重耐药逐年增加,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薇;陈清;胡卫红;魏小文;王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价值,探讨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呼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急诊患者的处方一共1 300张,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选取的1 300张处方中,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 020张(78.46%);其中有28种抗菌药物,一共使用1 200次.其中常使用的抗菌素类是以下几种:头孢菌素类、头孢素类以及阿奇霉素类.使用单一的抗菌药物有1 015例,概率为78.08%;有203例是2种抗菌药物一起使用;其中有100例口服抗菌药物者,其概率为49.26%(100/203);其他药物有82例,其概率为6.30%.有1 000例静脉注射者,其概率为76.92%(1 000/1 300).排名在前9位的抗菌素用药天数为2 010 d,分布范围在3.1~6.5 d,用药的次数为1 021次;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分布在0.89~1.36,平均DUI值为(1.01±0.04).结论 医院内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价值比较高,使用的范围也比较合理.

    作者:王静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分布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生物室分离出的头孢他啶耐药(MIC≥16)的铜绿假单胞菌111株,分析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特点和多重耐药情况,采用表型确证试验筛选产ESBLs的菌株,并对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结果 111株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如下:哌拉西林9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8%、头孢吡肟81.1%、氨曲南91.9%、美罗培南72.7%、亚胺培南72.9%、庆大霉素55.9%、妥布霉素41.4%、阿米卡星31.5%、环丙沙星73.0%、左旋氧氟沙星66.7%: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菌株共23株,阳性率为20.7%;用多重PCR对23株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检测,发现20株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阳性,其中19株为PER型,5株为TEM型,4株同时携带PER型和TEM型耐药基因.结论 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高,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则稍低,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其ESBLs基因可表现为不同的耐药基因型,不同的ESBLs基因型可出现在同一株细菌中;本院铜绿假单胞菌ESBLs基因以PER型常见.

    作者:向波;陈定强;徐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并且从NOTCH信号通路角度分析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已经建立好的BRCA2反转录病毒干扰载体转染成MDA-MB-435S细胞,与此同时在采取球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干扰乳腺癌易感基因2的相关效果,克隆形成试验检测BRCA2下调之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中的NOTCH1/NOTCH4在BRCA2中的表达.结果 试验组球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25.0±1.0)个,对照组球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11.0±2.0)个;试验组克隆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102.1±12.1)个,对照组克隆形成试验的细胞数量为(50.0±11.1)个;试验组蛋白质印迹法的细胞数量为(75.0±13.1)个,对照组蛋白质印迹法的细胞数量为(42.2±10.0)个,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形成试验以及克隆形成试验的相关结果显示,比较对照组的BRCA2乳腺癌干细胞MDA-MB-435S细胞形成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沉默的BRCA2乳腺癌干细胞MDA-MB-435S细胞中NOTCH1的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OTCH4的表达均未见.结论 BRCA2对乳腺癌干细胞转染成MDA-MB-435S细胞的能力显著增加.

    作者:李永涛;于士昌;翟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水中分娩对母婴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水中分娩对母婴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水中分娩的产妇160例,随机抽取同期160例传统经阴道分娩者(传统分娩组)作为对照.两组新生儿娩出后取咽及耳拭子作病原微生物培养,并于出生后2d抽血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两组产妇于分娩2d后抽血查血常规、CRP和降钙素原(PCT);并观察母婴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结果 两组母婴感染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分娩组产妇WBC为(9.65±3.16)×109,CRP为(37.32±10.13) mg/L,PCT为(0.06±0.05) ng/ml,而水中分娩组产妇WBC为(9.31±3.25)×109,CRP为(35.57±9.54) mg/L,PCT为(0.06±0.03) 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分娩组新生儿WBC为(11.48±3.54)×109,CRP为(6.42±1.74)mg/L,而水中分娩组新生儿WBC为(11.39±2.50) ×109、CRP为(6.68±1.52)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咽拭子阳性18例,耳拭子阳性27例;传统分娩组咽拭子23份阳性,耳拭子32份阳性,两组咽耳拭子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中分娩并未增加母婴感染.

    作者:李志彬;宁伟瑛;彭军;麦静仪;缪士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液态芯片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基因的研究

    目的 建立以液态芯片为检测手段的快速、高通量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基因监测技术平台,探索建立能够常规应用于临床并解决现行临床表型测定局限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中常见的OPRD2、TEM、OXA10、AAC3、AAC6、VIM、VEB、IMP共8个耐药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依次对这8个耐药基因设计多重PCR扩增引物和序列特异的核酸探针,选取临床鉴定的含各耐药基因的耐药菌株作为阳性参比品进行检测工艺优化,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基因液态芯片监测平台的研发.结果 初步建立了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基因液态芯片监测平台,组装了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检测液态芯片试剂盒1套.选择了8株含各耐药基因铜绿假单胞菌阳性菌株,用组装的试剂盒重复检测10次,耐药基因检测阳性率为100%,各耐药基因检测信号间无交叉,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重复性都很好.利用此平台进行了一定数量的临床标本检测分析.从检测结果来看,40份标本中,18份标本耐药基因阳性,其中含多耐药基因的标本有9份,占50%.18份阳性标本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此监测平台是将一种多重扩增技术和芯片技术-悬浮阵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特异性高、可组合筛查、检测通量高的优势.

    作者:孙青菊;苑同业;王军;姜美娟;刘金凤;梁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