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艳;谭章平;卢潇;徐文岳;付雍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RNA联合检测在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234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连续3次痰涂片及1次痰培养均阴性,入选患者均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以及联合痰液结核菌RNA检测,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结核菌RNA联合检测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234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170例确诊为肺结核,64例确诊为非肺结核。确诊的肺结核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TB)核酸检测试剂盒(SAT-TB)阳性培阳例数显著多于SAT-TB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结核患者SAT-TB阳性例数显著少于 SAT-TB 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过程中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而SAT-TB检测敏感度较低,但是特异度较高。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SAT-TB并联联合检测能获得较高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同检测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γ干扰素释放试验并联联合结核菌RNA检测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振生;李德新;冯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6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46% vs 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4,P<0.05)。观察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080~21.902,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及IgA、IgG、Ig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50~21.083,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能降低HFMD患儿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邹德颖;艾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分析转入地结防机构反馈“未到位”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去向和原因,采用针对性措施实施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为结防机构更好地开展跨区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分别电话调查被转入地结防机构反馈“未到位”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及其转入地结防机构该患者的到位情况和未到位原因,采取增加资料采集、加强宣教、纠正医院到位患者的反馈信息、定时双向核实到位情况和经济激励的针对性措施干预4年。使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对类实验采用χ2检验方法分析并计算RR值及其95%的置信区间。结果电话调查患者结果显示,无法联系者为43.28%(29/67),到独立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者为22.39%(15/67),已到位转入地结防机构就诊者为17.91%(12/67),未就诊者为16.42%(11/67)。对转入地结防机构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未到位患者为70.15%(47/67),到位患者为29.85%(20/67)。除无法联系的患者外,其他患者均与转入地结防机构调查结果一致(56.72%,38/67)。转入地结防机构误反馈“未到位”率为29.85%(20/67),原因主要为反馈人员未获得患者门诊到位信息(45.00%,9/20)、患者到位后原“未到位”反馈结果忘记更改(20.00%,4/20)、因专报系统故障导致“未到位”的反馈结果无法更改(10.00%,2/20)和经费不足(10.00%,2/20)。类实验中,干预组到位率为82.62%(233/2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47%(112/1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9,P<0.001)。结论患者被反馈“未到位”原因主要为缺乏宣教、到独立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转入地责任心不足,针对性干预措施有效且可行。
作者:郭旭君;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于条形码磁珠技术的液相芯片检测地贫基因的准确性、稳定性、实验操作优势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收集150份已知不同地贫基因型和地贫阴性血液标本,采用基于条形码磁珠技术的液相芯片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另外采用液相芯片和现有临床地贫基因检测试剂盒两种方法同时检测1015份血液标本,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150份血液标本的液相芯片检测结果和已知基因型完全一致。1015份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为地贫阴性520例,地贫阳性495例。495例地贫阳性标本中α地贫236例,占总阳性标本的47.7%;β地贫223例,占总阳性标本的45.1%;α地贫复合β地贫标本36例,占总阳性标本的7.3%。液相芯片和现有临床基因检测试剂盒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基于条形码磁珠技术的液相芯片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具有高通量、准确、稳定、检测时间短和操作简捷等优点,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适用于大样本量的实验室检测。
作者:骆明勇;胡听听;王继成;袁腾龙;张艳霞;王奕霞;梁驹卿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患儿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影响。方法将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全麻下行气管插管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小潮气量(6~8 ml/kg)机械通气,研究组给予大潮气量(10~12 ml/kg)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pH、HCO3-、碱剩余(B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HCO3-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4.00%、8.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0%、26.00%(P<0.05)。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可以有效降低重症肺炎患儿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李小亮;郝现伟;郭义军;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C1(TRPC1)对人肾癌细胞A498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人肾癌细胞A498、786-O和GRC-1中TRPC1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靶向TRPC1的特异性sh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TRPC1表达高的人肾癌细胞A498以构建稳定低表达TRPC1细胞株,通过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来验证shRNA的干扰效率;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干扰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测细胞迁移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结果在3株肾癌细胞中A498的TRPC1表达量高;特异性靶向TRPC1的shRNA能够有效下调A498细胞中TRPC1的表达;特异性shRNA干扰组细胞较其他两组细胞增殖显著减慢(F=42.31,P<0.01);A498/shRNA组的迁移细胞数显著低于A498组和A498/Con组(F=24.52,P<0.01);A498/shRNA组细胞的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较A498组和A498/Con组显著下调。结论采用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沉默A498细胞的TRPC1基因,并致使其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以及细胞迁移能力减弱,其中可能的机制为通过调节细胞因子PI3K来调控人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提示TRPC1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作用,TRPC1可能成为治疗肾癌的新靶点。
作者:阮健;蔡红兵;罗兰;宋姗姗;肖雅娟;张军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NAs单药治疗后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但肝纤维化指标仍改善不佳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1年疗效。方法将已接受NAs初始治疗至少2年,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6个月以上,但肝纤维化指标仍改善不佳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给予NAs治疗,同时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则继续单用NAs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HBV-DNA定量、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肝脾B超的变化,部分患者行肝穿检查。结果基线时两组以上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时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两组肝功能、HBV-DNA定量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HA、PCⅢ、ⅣC、LN、门静脉内径和脾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2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接受肝脏穿刺活检,其中63.6%肝纤维化分期有改善,对照组21例接受肝穿刺活检,14.3%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s抗病毒治疗后,HBV即使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仍然有部分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无法改善,在此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可以使肝纤维化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
作者:甄沛林;丁佩佩;陈晓华;孙克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团体无偿献血人群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提升献血服务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5年东莞市参加团体无偿献血的15898名志愿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228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诱因、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频次、季节气候等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无偿献血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精神紧张(占62.28%);年轻献血者(18~25岁年龄段)、高校学生、首次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其他献血者高;夏、冬季节献血反应率较春、秋季节高;献血反应主要发生在采血过程中。结论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年龄、职业、献血经历及所处的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我们应加强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建立年轻、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升献血服务质量。
作者:钟炽辉;王玲玲;张玉曌;何子毅;黄志森;贝孟辉;郭鹏豪;曾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且有肾损伤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但无肾损伤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血清胱抑素C等,并探讨在不同尿微量白蛋白截断点时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FPG、2 h PG、TC和T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ysC、尿微量白蛋白值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尿微量白蛋白≥18.2 mg/L为截断点时的临床诊断价值高,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88.8%,约登指数为83.8%,阳性预测值为89.4%,阴性预测值为94.7%, ROC曲线下面积大0.919。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检测价值较高。
作者:徐经涛;金为杰;陈斯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构建遗传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 ANKA),并用此减毒疟原虫株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分别扩增UIS3基因编码序列两端的非编码区5′UTR和3′UTR及用于筛选的抗性标记hDHFR,然后利用融合PCR原理,扩增全长同源重组片段(5′UTR+hDHFR+3′UTR),后常规PCR扩增获得大量线性化同源重组片段并纯化。体外培养富集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成熟裂殖体,将线性化同源重组片段通过电转的方式导入裂殖体中并接种到小鼠体内,再对转化后的疟原虫进行筛选和鉴定,后用构建成功的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免疫小鼠并攻击,观察减毒株的免疫保护效力。结果成功扩增3个独立片段5′UTR、hDHFR和3′UTR ,长度分别为798、1628和759 bp ,后经融合 PCR 反应形成全长重组片段5′UTR+hDHFR+3′UTR ,长度为3185 bp。转化至裂殖体后经筛选鉴定获得遗传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将此遗传减毒株免疫小鼠后攻击,小鼠红内期原虫率为0%,脑型疟发生率为0%,存活率为100%,可使其完全抵御野生型疟原虫感染。结论成功构建遗传减毒伯氏疟原虫ANKA株,此减毒株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为100%,此模型的建立可为研究红前期疫苗免疫保护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丁艳;谭章平;卢潇;徐文岳;付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因子B7-H3、B7-H4在临床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2015年湖北省江汉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胃癌组织,分别应用RT-PCR检测胃癌组织、胃癌细胞株BGC-823中B7-H4和B7-H3 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7-H4和B7-H3蛋白的表达。胃癌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与B7-H3、B7-H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死亡率的比较采用 Kaplan-Meier 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 B7-H4、B7-H3在胃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相对于癌旁组织呈现高表达。 B7-H4在临床分期越高的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而B7-H3在临床分期越高的组织中呈现低表达趋势。恶性程度越高的胃癌组织中,B7-H4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越高,B7-H3的表达水平越低。高表达B7-H4且低表达B7-H3与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协同刺激分子B7-H4和B7-H3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密切相关,对该两分子的检测在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业贵;许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维持化疗对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将初治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在放化疗结束后使用替莫唑胺维持化疗,对照组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脑转移阳性率,总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分别记录两种治疗方案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替莫唑胺化疗组与PCI组脑转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vs.15.0%,P>0.05)。替莫唑胺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1年生存率为86.3%;PCI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年生存率为79.1%;二者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莫唑胺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均为轻、中度。PCI组急性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部分患者发生远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替莫唑胺维持化疗对降低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率的疗效不差于传统PCI治疗,且不良反应为轻、中度,安全可行。
作者:陈晨;王浩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联合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拟行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联合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前(T1)、插入喉罩即刻(T2)、切皮即刻(T3)、拔除喉罩前(T4)、拔除喉罩后即刻(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子宫松弛度、术后苏醒时间、体动发生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稳定(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5.2±1.1)min、(12.2±4.3)min,较对照组(11.3±2.1)min、(15.4±4.9)min显著缩短(P<0.05),子宫松弛度、体动发生及麻醉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联合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影响较小,并能增强麻醉效果且生理影响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杨天德;王怡;肖晓丽;许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与TNM分期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索CXCR4作为肺癌患者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医院标本库中的肺癌标本(NSCLC组)61例,全部病人术前均未经过化疗或放疗,登记病人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CXCR4的表达阳性率。对照组63例为正常肺组织(取自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处,经病理检查确证为不含有肿瘤细胞的正常肺组织)。结果 NSCLC组中CXCR4阳性表达率为52.5%(32/61),对照组中CXCR4阳性表达率为17.5%(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59,P<0.001)。 CXCR4表达与肺癌TNM分期、纵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CXCR4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紧密相关,在NSCLC生长、侵袭和转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龚新华;杨通;刘文丹;廖昆玲;何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广州番禺地区2型糖尿病(T2DM)和糖尿病前期(PM)人群流行趋势,探讨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糖尿病综合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番禺区4200人,调查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PM和T2DM患者检出率分别为19.90%(836/4200)和9.81%(412/42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和PM患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60~74岁:OR=3.805,95%CI:1.965~7.368),身体质量指数(>30 kg/m2,OR=2.053,95%CI:1.421~2.966),职业为农(渔)民或离退休、家务及待业(OR=1.778,95%CI:1.209~2.615),有既往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或外周血管病变史(OR=1.620,95%CI:1.182~2.209),居住在乡村(OR=1.513,95%CI:1.118~2.047),锻炼频率≥1次/周(OR=1.378,95%CI:1.022~1.860)者。结论 T2DM和PM患病率较高,应广泛开展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综合干预,以降低T2DM和PM的发病率。
作者:杨燕君;张晖;李进;秦小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心脏结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ABI和baPWV,依据其不同值情况分为ABI降低(A组)和ABI正常(B组),baPWV增加(C组)和baPWV正常(D组),测定各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A峰与E峰流速比值(E/A),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B组IVST低于A组,而LVEF、E/A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组LAD、IVST均明显低于C组,而LVEF和E/A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I与LVEF、E/A呈正相关性(r=0.715、0.428,P<0.05),而与IVST呈负相关性(r=-0.318,P<0.05)。 baPWV与LAD、IVST均呈正相关性(r=0.453、0.729,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性(r=-0.414,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BI和baPWV均与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有着密切联系,且呈相关性,可帮助医师对该病进行诊断与干预。
作者:焦丕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酶基因携带情况和基因型,同时探讨金属酶筛选的简便方法。方法对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50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双纸片增效法进行金属酶表型检测、采用PCR法进行金属酶blaVIM和blaIMP基因检测,并对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亚胺培南、亚胺培南+乙二胺四乙酸(EDTA)双纸片增效法筛选出11株(22.0%)金属酶表型阳性株,经PCR法确证其中9株产金属酶;碳青霉烯耐药株金属酶基因的携带率为18.0%(9/50),其中IMP型占88.9%(8/9),VIM型占11.1%(1/9)。结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携带率高,以IMP型为主;亚胺培南和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增效法是金属酶表型筛选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蒋月婷;欧阳浩新;陈定强;吴爱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药物、子宫动脉栓塞与手术方案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以65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组(n=19)、动脉栓塞组(n=25)和手术治疗组(n=21),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手术治疗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动脉栓塞组血HCG下降率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比容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动脉栓塞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出血量≥50 ml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P<0.05),其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P<0.05)。手术治疗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和动脉栓塞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栓塞治疗CSP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及安全性,且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具有较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彩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010-2014年梅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AEFI个案数据,对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累计报告AEFI个案334例,其中异常反应73例,涉及疫苗25种,报告发生率为3.50/10万(334/9532405),百白破(白破)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高,占31.14%(104/334)。小于1岁接种疫苗后发生的AEFI占31.44%(105/334)。反应发生在接种后24 h内占87.43%(292/334)。一般反应占75.15%(251/334),其次为异常反应占21.86%(73/334)。临床诊断发热/红肿多,占64.37%(215/334),其次为过敏性皮疹占13.77%(46/334)。结论梅州市AEFI监测敏感性较高、运转正常,使用的疫苗安全,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但异常反应报告率较全省AEFI报告率低,需进一步提高敏感度。建议加强对临床医生的相关知识培训,政府应进一步完善AEFI补偿机制。
作者:肖胜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11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VTE的发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VTE发生情况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预后情况,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VTE发生率与其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VTE的发生率为37.07%(43/116),且与无VTE患者比较,发生VTE患者的年龄较大、住院和机械通气时间较长、气管插管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插管率均为脓毒性休克患者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VTE患者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均高于无VTE患者(P<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VTE的发生及APACHEⅡ评分与28 d病死率均呈正相关(r=0.748、0.856, 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VTE的发病率较高,且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插管率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VTE及病情均与预后相关。
作者:袁鸿乾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