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柯萨奇病毒A16型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何洁静;杨小丽;郝家明;邹秀敏;王森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A16型,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 手足口病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的铕标记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TRFIA).方法 抗CA16单克隆抗体包被96孔板,用Eu3+标记抗CA16配对抗体,运用双抗夹心法建立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分析其检测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并比较其与其他检测试剂盒的相关性.结果 CA16时间分辨免疫荧光试剂的检测灵敏度为0.02 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在1.3%~8.5%和1.7%~11.9%之间,回收率在100.2%~101.5%之间,与金标准PCR相比,其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均高于ELISA法和胶体金法.结论 建立了铕标记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柯萨奇病毒A16型的临床筛查.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免疫调节对艾滋病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免疫调节对艾滋病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艾滋病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对照组患者接受HAART治疗(齐多夫定300 mg、拉米夫定150 mg、奈韦拉平200 mg口服,2次/d),观察组患者在接受HAART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胸腺五肽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L-17)、白细胞介素-23 (IL-2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Th17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含量、Treg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观察组心理、独立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8~3.359,P<0.05).结论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免疫调节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赤华;曾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治疗青年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两药联合治疗青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改善青年脑梗死的预后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A组: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常规治疗,B组: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常规治疗,C组: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丁苯酞注射液,D组: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丁苯酞注射液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6个月进行NIHSS评分、BI评分及检测高敏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及后6个月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每月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hs-CRP、TMT均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14 d后,NIHSS评分、hs-CRP值D组<C组<B组<A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5,P=0.0000;F=14.54,P=0.000 0);BI评分D组>C组>B组>A组(F=4.00,P=0.008 6).治疗6个月后比较,NIHSS评分、IMT、hs-CRP值D组<C组<B组<A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83,P=0.000 0;F=14.73,P=0.000 0;F=21.8,P=0.000 0),BI评分D组>C组>B组>A组(F=3.750,P=0.012 0).A、B、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6.00%、6.00%、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3,P=0.851).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丁苯肽注射液可显著改善青年脑梗死的短期及长期预后,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冯志霞;许哲通;吕志坤;何妮娜;张晓红;王晓静;岳术义;郭书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寨卡病毒的蚊媒传播

    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2015年,寨卡病毒在美洲爆发流行,并迅速传播至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也已出现寨卡病毒的输入性病例.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蚊媒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其中带毒蚊媒叮咬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本文就寨卡病毒蚊媒传播过程和主要传播媒介进行综述.

    作者:陈韵聪;肖新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作用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预防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房颤再发的效果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64例(含11例脱出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剔除脱落病例,观察组终纳入78例,对照组纳入75例.对照组口服胺碘酮,第1周600 mg/d,每周递减200 mg/d,第4周起以100 mg/d维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口服,均持续治疗12个月.记录两组房颤复发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凝血因子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对比房颤再发组和房颤未再发组上述指标变化,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预测因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纤维蛋白原(FIB)、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左房前后径(LAD)、右房上下径(RAD)、室间隔收缩期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再发组IL-6、TNF-α、hs-CRP、sP-selectin、FIB、AngⅡ、LAD、RAD、IVSD显著高于房颤未再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房颤预测因子发现TNF-α (OR=1.461,95%CI:0.975~1.952)、sP-selectin(OR=1.156,95%CI:1.052~1.275)、AngⅡ((OR=1.234,95%CI:1.101~1.426)、LAD (OR =1.402,95%CI:1.342~1.661)是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降低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再发率,可能与减少炎症、高凝状态相关.

    作者:黄寰;何晓青;张慧敏;刘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LEEP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Ⅲ级CIN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物理疗法治疗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收治的186例Ⅲ级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综合平衡序贯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联合组患者给予LEEP术联合物理疗法干预(即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照组患者仅单纯给予LEEP术治疗.比较联合组和对照组手术指标、病理情况、术后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术后病理和术前诊断符合率、降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均有2例患者发现恶化,且接受进一步治疗;联合组切缘阳性率(5.38%)明显低于对照组(18.28%),而HPV转阴率(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21.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0%(P<0.05).结论 LEEP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较治疗Ⅲ级CIN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浦雯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丙泊酚治疗AE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及丙泊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右美托咪定组(A组,n=35)、咪达唑仑组(B组,n=35)和丙泊酚组(C组,n=35)三组,均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基础上予以镇静治疗措施方案.比对三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镇静起效时间、ICU留住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记录其用药前后各呼吸指标变化情况;行为期1个月随访,分析其辅助镇痛药物比例、48 h内再插管率、30 d内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ICU留住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B、C组患者(P<0.05);且B、C两组患者上述各治疗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三组患者HR、RR、MAP等呼吸指标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SpO2水平则较用药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A组患者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B、C组患者(P<0.05);B、C组患者各呼吸指标变化幅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A组患者辅助镇痛药物比例、48 h内再插管率、30 d死亡率、呼吸抑制及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C组患者(P<0.05),且低血压及窦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C组患者(P<0.05);B、C组患者在上述各随访期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予以右美托咪定镇静方案,镇静效果良好,用药安全性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书立;许继元;马丽丽;孙胜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社区水平的深圳市南山区2011-2015年肺结核疫情时空分析

    目的 探寻深圳市南山区肺结核疫情防治重点区域.方法 收集该地区2011-2015年的确诊肺结核病例,采用基于百度地图API的工具清洗地址到社区,建立疫情、人口和地图匹配数据库.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时空聚集分析和区域时间趋势差异聚集分析)探寻其时空聚集区.结果 南山区总体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74.69/10万,年均下降速度为6.11%.全局上无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中,西北部的新围社区连续5年为高值聚集区,大冲、粤桂、创业路等中部社区为2015年新增聚集区.时空聚集分析显示有5个时空聚集区,其中2011年3月-2013年8月西北部的新围社区为一类聚集区.区域时间趋势差异聚集分析结果显示中部8个社区为一类聚集区域(区域内肺结核疫情年均增长速度为10.9%).结论 南山区总体肺结核疫情为中等水平,西北部为肺结核的高发区、但疫情逐步下降,中部高新企业附近地区为肺结核疫情的快速增长区域,是未来的重点防治区域.

    作者:朱闵敏;范玉铮;郭旭君;邓一航;黄金城;钟涛;黄垚;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NPPV联合支气管镜灌洗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联合支气管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间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2例进行研究,通过奇偶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联合N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气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41.46%、90.24%,均高于对照组的19.51%和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H、PaO2、S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pH、PaO2、SaO2和PaCO2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胃肠胀气、面部红肿、排痰障碍及不耐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撤机处理和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 NPPV联合支气管镜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血气指标改善明显,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陈家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YAP蛋白在不同恶性程度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YAP蛋白在临床不同分期、恶性程度不同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同胃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胃癌临床Ⅰ期组织块17例、Ⅱ期胃癌组织35例、Ⅲ期胃癌组织42例和Ⅳ期31例,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IHC)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YAP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YA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2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在不同分期的胃癌病人中表达也具有差异性,且恶性程度越高的胃癌组织中,YAP表达量越多;YAP表达水平与临床Ⅲ期(P=0.020)和临床Ⅳ期(P=0.007)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相关,YAP高表达的胃癌病人生存率显著低于YAP低表达的胃癌病人.结论 胃癌的恶性程度与YAP的表达呈正相关,异常高表达YAP的胃癌病人一般伴随不良预后和高死亡率.

    作者:贾业贵;许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广州市2011-2015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1-2015年报告疟疾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2011-2015年共报告360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病例中299例为非洲国家感染,58例为亚洲国家感染.其中119例为外国籍,其余均为近期归国人员;病例中男性312例,女性48例,年龄介于1~60岁,87.2%的病例集中于20 ~40岁;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在10月份有一小高峰;病例中恶性疟占75%,间日疟占19.72%.结论 广州市疟疾防治效果稳定,近年来发病均在较低水平.病例均为输入性的,以外籍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为主,且恶性疟比例逐年增大.

    作者:任文锋;许聪辉;刘小宁;徐建敏;张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广州地区献血人群IgA缺乏频率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免疫球蛋白A(IgA)缺乏频率,评估IgA缺乏个体由抗-IgA抗体引起的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风险.方法 收集广州血液中心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的3 025份献血者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IgA含量低于0.05 mg/dl为IgA缺乏的检测标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查IgA缺乏个体,计算相应的IgA缺乏频率.结果 广州地区3 025例献血者中有1例IgA缺乏者,频率为0.03%.广州地区献血人群的IgA缺乏频率低于加拿大、西班牙献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缺乏在广州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一定的分布,为避免IgA缺乏者输注含IgA的成分血而产生的过敏性输血反应,应建立IgA缺乏稀有血型库.

    作者:温机智;姬艳丽;魏玲;王贞;罗广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46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6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均无关(P>0.05);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CA-125均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CA-125均可作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邓建良;王维民;顾贤成;汤月华;张国强;周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消化道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支持、补液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腹部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02±0.49)、(4.78±1.53)和(1.02±0.31)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48±1.31)、(7.15±1.62)和(2.05±1.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2,P2=0.001,P3=0.00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006).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奥美拉唑用于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巍玲;汤淑斌;黎建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硬-脊联合麻醉不同阶段镇痛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不同阶段镇痛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接受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方案的134例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潜伏期麻醉组(A组,n=67)和活跃期麻醉组(B组,n=67).将同期入院分娩的60例未予以分娩镇痛措施足月产妇纳入对照组(C组,n=60).比对三组产妇镇痛穿刺前、泵注麻醉液后10 min、泵注麻醉液后30 min等时段内镇痛效果差异,记录其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微量泵持续泵入麻醉液后,三组产妇VAS评分均较镇痛穿刺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降幅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在第三产程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口扩张速度A组>B组>C组,且活跃期、第二产程均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产妇阴道顺产率分别为89.6%、74.6%、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难产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新生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潜伏期予以足月产妇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方案,可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产妇产程无明显延长且母要结局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香盛;魏秀举;王开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汉滩病毒感染SCID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通过检测汉滩病毒(HTNV)76-118株感染SCID小鼠组织中的特异性病毒抗原、核酸的分布以及病理学变化,以建立汉滩病毒感染动物的评价体系.方法 取汉滩病毒76-118株病毒液通过肌肉注射接种SCID小鼠,接种3d后,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并分别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特异性抗原;利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RNA;利用HE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SCID小鼠感染汉滩病毒后,用夹心ELISA法可在其心、肝、脾、肺、肾组织中检测到HTNV特异性抗原,平均P/N值分别为2.33、7.41、8.13、7.40、2.89,其中脾病毒抗原含量高;以qRT-PCR法检测小鼠各脏器组织中的HTNV核酸,在实验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与对照组相比,其相对量分别达到22.11、26.23、28.21、25.26、23.79倍,其中脾病毒核酸含量多;HE染色法可见肝、脾、肺中伴有显著的病理学变化.结论 成功检测了汉滩病毒感染SCID小鼠后组织中特异性抗原、核酸的分布以及病理学变化,从而为建立汉滩病毒感染动物的评价体系提供一种参考.

    作者:马瑞雪;程林峰;马铁军;王敬增;应旗康;张晓晓;刘蓉蓉;王芳;张芳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深圳地区9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其感染特点.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患儿血清中常见的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分析9种病原体及不同年龄组的抗体检出率.结果 3 602例血清标本中共检出IgM抗体阳性1 397例,阳性率为38.8%,其中嗜肺军团菌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7%、20.85%、0.28%、0.19%、1.75%、1.33%、0.50%、25.49%和0.69%;9种呼吸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单个抗体阳性率为24.4%,两种及以上抗体阳性率为14.4%;≤6月、6月~2岁、2~5岁、5~13岁年龄组人群病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73%、36.48%、65.68%、67.98%.结论 不同地区应建立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普,避免药物不合理应用,同时病原体抗体检出率与年龄有关系.

    作者:冉健;裴元元;汤菊妹;魏凤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监测期间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患者的肛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并选择部分阳性样本扩增VP1基因区,阳性产物回收并测序分析.结果 13起暴发疫情共检测标本157份,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25份,阳性率为15.9%,未检出诺如病毒GⅠ型.测序获得来自7起疫情的GⅡ型诺如病毒VP1基因序列,5株为GⅡ.4亚型,为新型变异株GⅡ.4_Sydney 2012,2株GⅡ.17亚型,与2014年深圳本地株(KP718662)亲缘关系近.结论 2014年深圳市龙岗区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的主要型别为GⅡ,并以GⅡ.4为主,流行优势株为GⅡ.4_Sydney 2012.

    作者:杨慧;李静媚;陈应坚;吴滨;林琳;周健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014年广州市4株1型登革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2014年广州4株1型登革病毒分离株基因型及来源.方法 4株2014年广州市1型登革病毒分离株提取RNA,逆转录PCR扩增包膜蛋白基因并测序,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4株2014年1型登革病毒分离株分别来自不同的基因亚型,即基因Ⅰ型(1株)和基因V型(3株),同广州或广东其他地区2013年分离株高度相似,初由东南亚或印度输入我国.结论 广州市2014年1型登革病毒为由商贸旅游由外地输入到广东地区,并已逐渐本地化,须进一步从蚊媒中证实.

    作者:陈月;杨柳;张培;严华成;任瑞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浆Chemeri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Chemeri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60)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44);同期选取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记分评估.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Chemerin水平.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支病变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merin与冠脉狭窄积分正相关(r=0.483,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hemerin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Chemerin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病变程度加重,Chemerin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卫瑞芳;于永;褚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MACC1和C-met作为食管癌分子标志物的价值

    目的 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武汉市东湖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食管癌的癌组织69例及食管癌癌旁组织30例,采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中的MACC1和C-met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的MACC1、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06%、75.3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30.00%、2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织中的MACC1、C-met蛋白阳性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 MACC1、C-met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且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郑绪斌;李永慧;周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