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良;王维民;顾贤成;汤月华;张国强;周炎
目的 观察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59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维格列汀组(n=20)、二甲双胍组(n=20)、维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n=19),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FPG、2hPG、Fins、2bIns)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三组患者血糖水平及HbAlc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HOMA-β较治疗前升高(P<0.05);HOMA-IR较治疗前有降低,仅二甲双胍组及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各监测指标改善明显(P<0.05).三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亦无低血糖事件报告.结论 维格列汀联用二甲双胍可以良好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史治宙;廖庆辉;郭中秋;谭娅琴;赖康宝;陈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2015年,寨卡病毒在美洲爆发流行,并迅速传播至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也已出现寨卡病毒的输入性病例.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蚊媒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其中带毒蚊媒叮咬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本文就寨卡病毒蚊媒传播过程和主要传播媒介进行综述.
作者:陈韵聪;肖新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张家口地区汉族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CREA)、尿素(UREA)正常参考区间范围.方法 对张家口地区20~59岁汉族人群ALT、TBIL、DBIL、CREA、URE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制定正常参考区间范围.结果 张家口地区健康成年人ALT参考区间为5.1~44.3 U/L,TBIL参考区间为7.2~25.9 μmol/L,DBIL参考区间为0.4~5.3 μmol/L,CREA参考区间为59.4~130.2 μmol/L,UREA参考区间为2.1~6.8 mmol/L.健康成年人不同性别ALT、TBIL、DBIL、CREA、UREA参考区间稍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上述指标参考区间也基本一致.结论 本研究根据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参考人群,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张家口地区ALT、TBIL、DBIL、CREA、UREA水平,可供临床医师、检验人员参考.
作者:张清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汉滩病毒(HTNV)76-118株感染SCID小鼠组织中的特异性病毒抗原、核酸的分布以及病理学变化,以建立汉滩病毒感染动物的评价体系.方法 取汉滩病毒76-118株病毒液通过肌肉注射接种SCID小鼠,接种3d后,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并分别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特异性抗原;利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RNA;利用HE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SCID小鼠感染汉滩病毒后,用夹心ELISA法可在其心、肝、脾、肺、肾组织中检测到HTNV特异性抗原,平均P/N值分别为2.33、7.41、8.13、7.40、2.89,其中脾病毒抗原含量高;以qRT-PCR法检测小鼠各脏器组织中的HTNV核酸,在实验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与对照组相比,其相对量分别达到22.11、26.23、28.21、25.26、23.79倍,其中脾病毒核酸含量多;HE染色法可见肝、脾、肺中伴有显著的病理学变化.结论 成功检测了汉滩病毒感染SCID小鼠后组织中特异性抗原、核酸的分布以及病理学变化,从而为建立汉滩病毒感染动物的评价体系提供一种参考.
作者:马瑞雪;程林峰;马铁军;王敬增;应旗康;张晓晓;刘蓉蓉;王芳;张芳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YAP蛋白在临床不同分期、恶性程度不同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同胃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胃癌临床Ⅰ期组织块17例、Ⅱ期胃癌组织35例、Ⅲ期胃癌组织42例和Ⅳ期31例,以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IHC)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YAP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YA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2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在不同分期的胃癌病人中表达也具有差异性,且恶性程度越高的胃癌组织中,YAP表达量越多;YAP表达水平与临床Ⅲ期(P=0.020)和临床Ⅳ期(P=0.007)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相关,YAP高表达的胃癌病人生存率显著低于YAP低表达的胃癌病人.结论 胃癌的恶性程度与YAP的表达呈正相关,异常高表达YAP的胃癌病人一般伴随不良预后和高死亡率.
作者:贾业贵;许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的铕标记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TRFIA).方法 抗CA16单克隆抗体包被96孔板,用Eu3+标记抗CA16配对抗体,运用双抗夹心法建立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分析其检测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并比较其与其他检测试剂盒的相关性.结果 CA16时间分辨免疫荧光试剂的检测灵敏度为0.02 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在1.3%~8.5%和1.7%~11.9%之间,回收率在100.2%~101.5%之间,与金标准PCR相比,其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均高于ELISA法和胶体金法.结论 建立了铕标记柯萨奇病毒A16型的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柯萨奇病毒A16型的临床筛查.
作者:何洁静;杨小丽;郝家明;邹秀敏;王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细胞学变化对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病情评估和临床预后的关系,为老年TBM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第九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7例老年TBM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7、15、30、60d的CSF进行常规生化检查和细胞学动态变化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SF外观检查有微浑浊、黄色或淡黄色改变22例;蛋白水平升高者34例(0.53~5.33 g/L);葡萄糖水平降低36例(<2.5 mmol/L);氯化物水平降低30例(87~116 mmol/L);34例TBM患者CSF涂片抗酸染色显示阴性反应.嗜中性粒细胞在治疗后7d开始呈现出明显下降(P<0.05),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及浆细胞比例经治疗后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反应性诊断结果显示,病程早期以混合性细胞学反应为主,经抗结核治疗后逐步变化为以淋巴细胞学反应为主,治疗后60d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细胞学变化检查对老年TBM患者的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薛忠元;李群;陈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国产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总甲状腺素(T4)的精密度、线性、灵敏度、稳定性及与比对系统的结果可比性.方法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EP5-A2、EP6-A、EP17-A、EP9-A2、及EP12-A2文件分别对此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的精密度、线性、灵敏度及该系统和罗氏分析系统结果的可比性进行评价,同时探讨两个系统结果的临床一致率.结果 TSH、FT3、FT4、T3、T4五个项目批内精密度的CV从1.09%~5.16%,总精密度的CV从3.22%~7.55%;TSH、T3、T4均线性相关性R>0.99;5个项目的分析灵敏度均小于厂商宣称;TSH功能灵敏度为0.006 2μIU/ml浓度梯度的天间总CV为11.2%;五个项目的在机稳定性优良,9个随机时间点的相对偏差均<±10%;方法学对比中,TSH、FT3、FT4、T3、T4五个项目的相关系数R为别为0.986 4、0.934 1、0.965 8、0.911 3及0.948 9.五个项目的阴性一致率从96.55%~98.62%,阳性一致率从96.05%~98.31%,总一致率从96.27%~98.46%.结论 该国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的甲功五项各方面性能优良,适合临床实验室的推广使用.
作者:袁帅;裘宇容;何宗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嵌合有免疫刺激分子CD40配体(CD40L)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汉滩病毒(HTNV)样颗粒(VLP)对小鼠骨髓细胞活化的影响,以确定嵌合汉滩病毒样颗粒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利用真核细胞瞬时表达VLP、VLP-CD40L、VLP-GM-CSF,纯化后与小鼠骨髓细胞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三种汉滩病毒VLP均能促进小鼠骨髓细胞活化(P<0.05),其中嵌合有GM-CSF因子的VLP促进小鼠骨髓细胞活化更为明显(P<0.01).结论 真核细胞表达的三种汉滩病毒VLP均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汉滩病毒VLP疫苗奠定基础.
作者:马铁军;张晓晓;刘蓉蓉;应旗康;马瑞雪;王敬增;程林峰;刘梓谕;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军团菌(Legionella)属于胞内寄生菌,其粘附、侵入细胞是军团致病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多种因素影响这一过程,如Lcl、Flagellin、Pilin、MOMP、MIP、Hsp60、Hsp70等蛋白、rtxA和enhC基因、棘阿米巴和金属离子Zn+等.本文旨在对影响军团菌入胞的因素及方式做简要概述,帮助初步探索军团菌的研究者提供系统的认识,以及通过对入胞机制的认识,利于军团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余泽英;陈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比较死亡情况和术后1周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清TBIL、DBIL、ALT、ALB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联合动脉化疗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李海渊;周芳;张状;纪艳兵;于佳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两药联合治疗青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改善青年脑梗死的预后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A组: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常规治疗,B组: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常规治疗,C组: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丁苯酞注射液,D组: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丁苯酞注射液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6个月进行NIHSS评分、BI评分及检测高敏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及后6个月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每月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hs-CRP、TMT均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14 d后,NIHSS评分、hs-CRP值D组<C组<B组<A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5,P=0.0000;F=14.54,P=0.000 0);BI评分D组>C组>B组>A组(F=4.00,P=0.008 6).治疗6个月后比较,NIHSS评分、IMT、hs-CRP值D组<C组<B组<A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83,P=0.000 0;F=14.73,P=0.000 0;F=21.8,P=0.000 0),BI评分D组>C组>B组>A组(F=3.750,P=0.012 0).A、B、C、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6.00%、6.00%、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3,P=0.851).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丁苯肽注射液可显著改善青年脑梗死的短期及长期预后,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冯志霞;许哲通;吕志坤;何妮娜;张晓红;王晓静;岳术义;郭书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蚊类是常见的重要医学媒介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多样,不仅骚扰吸血,部分种类更是多种严重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不同的蚊类携带病原体的类型也不同,因此,蚊类鉴定对于了解疾病的扩散和传播非常重要.本文参阅已发表的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对96微孔板鉴定芯片的原理、优越性及其在蚊类快速鉴定上的应用前景展望进行综述.该技术具有准确、快速、高通量等特点,对缩短鉴定周期,提高鉴定常见蚊虫效率,构筑卫生检疫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影;廉国胜;汪海波;柯明剑;王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在体外诱导扩增CD4+中央记忆性T细胞(TCM)中的作用,提高过继免疫疗法的有效性.方法 将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磁珠分选得到CD4+T淋巴细胞,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BHA(10、20、40μmol/L)),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PBS,经过细胞培养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其TCM细胞亚群的分化扩增进行检测.结果 流式结果显示,实验组的CD4+ TCM中有扩增活性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其中对照组的比例为73.2%,低剂量组的比例为78.8%,中剂量组的比例为87.7%,高剂量组为89.9%,并有剂量依赖效应.对照组的CD45RA-CD62L+CCR7+ TCM细胞占总CD4+T细胞的比例为10.60%;BHA浓度为10、20、40 μmol/L时比例分别为23.52%、32.39%、28.41%.对体外培养15 d后的细胞进行了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PI+ Annexin V+发生凋亡的细胞从27.1%下降到了12.5%.结论 在CD4+T细胞的体外扩增实验中,BHA可以显著提高TCM细胞亚群的比例,在CD4+T的体外培养过程中,BHA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凋亡.
作者:高士麟;张译文;张旭;罗海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2015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关于寨卡病毒的全球警告.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兴的蚊媒传播性疾病,主要在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流行.寨卡病毒感染可引起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可引起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近在南美洲发生的疫情提示寨卡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小头畸形相关,已经引起了公共卫生领域全球性的关注,本文对寨卡病毒生物学特性、流行现状、潜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有效的防控策略.
作者:朱燕珊;陆家海;郭中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获得原核表达的华支睾吸虫Rab2蛋白,并探索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获得CsRab2的全长cDNA,NCBI搜索与之相似度高的基因序列,预测其所含结构域和功能;应用Vector NTI程序对来自于GenBank中与之有较高相似度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基因进化树;Swiss-model预测其三维立体结构,原核表达重组融合蛋白CsRab2,采用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CsRab2,采用qRT-PCR测定CsRab2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 CsRab2全长基因的ORF包含588个碱基,编码195个氨基酸.ProtParam预测该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是22.29× 103Mr和5.87.不含有信号肽,也未发现线粒体等亚细胞定位序列,三维预测结果显示,Rab2同Rab家族的其他蛋白类似:由保守的G结构域和长度、序列上高度可变的N端和C端形成.将纯化后的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该目的蛋白分子量约28× 103 Mr.经过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获得的rCsRab2,可被His tag小鼠单克隆抗体识别.CsRab2在华支睾吸虫各生活史阶段均有表达,且在囊蚴和尾蚴阶段表达较高.结论 CsRab2属于保守蛋白,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符合Rab家族蛋白的共有特性,在囊蚴和尾蚴阶段表达较高,但CsRab2在细胞内确切的定位信息和功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贾飞飞;黎壮伟;郭音彤;余新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物理疗法治疗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收治的186例Ⅲ级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综合平衡序贯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联合组患者给予LEEP术联合物理疗法干预(即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照组患者仅单纯给予LEEP术治疗.比较联合组和对照组手术指标、病理情况、术后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术后病理和术前诊断符合率、降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均有2例患者发现恶化,且接受进一步治疗;联合组切缘阳性率(5.38%)明显低于对照组(18.28%),而HPV转阴率(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21.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0%(P<0.05).结论 LEEP术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较治疗Ⅲ级CIN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浦雯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6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大小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均无关(P>0.05);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CA-125均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CA-125均可作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邓建良;王维民;顾贤成;汤月华;张国强;周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韶关市健康人群埃可病毒30型(ECHO30)的中和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中和抗体法检测流行区与非流行区人群ECHO30中和抗体,并将两区人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流行区人群ECHO30中和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高滴度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9.27%、(97.53±0.65)、66.78%,均高于非流行区的97.94%、(48.61±0.65)、55.15%,除中和抗体阳性率外,其余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0;x2=6.61,P=0.010).流行区不同年龄人群几何平均滴度以5岁内婴幼儿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F=3.660,P=0.006).非流行区人群ECHO30中和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均以5岁内婴幼儿低,但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8.38,P=0.079;F=1.344,P=0.255).结论 流行区发生的病毒性脑炎暴发是由ECHO30所致,人群ECHO30感染普遍,小于5岁的婴幼儿易感,应加强监测工作.
作者:胡国超;叶广灵;黎薇;欧初贵;黄辉;陈胜华;柯昌文;梁晶;李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丙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各地丙肝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重庆市共报告丙肝8 956例,年均发病率为6.29/10万,死亡10例,年均死亡率为0.007/10万.发病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无明显的季节性;主城区和近郊区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高的年龄组为25~40岁组(64.53%),职业主要为家务及待业(35%)和农民(22%).结论 重庆市丙肝流行有扩大的趋势,流行原因复杂,应加强重点人群与高发地区的防控.
作者:肖达勇;李勤;唐小清;马颖;喻莎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