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雅
心房颤动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可促进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引起的栓塞并发症是房颤主要的危害.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目前诊断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在基层医院未能普遍开展,且检查过程中患者有一定的痛苦.故寻找新型的无创检测指标用来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左房血栓形成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CHA2DS2-VASc评分标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参数以及多种血生化指标对判别左房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风险的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张文静;查道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患者92例,按中毒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中毒组(n=54)和重度中毒组(n=38),选取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Fas、FasL以及有机磷农药含量.结果 重度中毒组血药浓度为(2.13 ±0.32) μmol/L,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的(1.35±0.18)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FasL表达重度中毒组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度中毒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越高,中毒程度愈重,细胞凋亡越严重.
作者:杨伟红;彭广军;梁璐;王新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配HCV-RNA质控品稳定性及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第1组实验:配备HCV-RNA阳性质控品,分装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组:-20℃组,B组:-70℃组,C组:-20℃蛋白酶K组,D组:-70℃蛋白酶K组,定期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第2组实验:将HCV-RNA阳性新鲜血清、HCV-RNA阴性新鲜血清和稳定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分装并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E组:-20℃静置保存,F组:干冰包装邮寄组,G组:模拟卫生部邮寄室间质控品的常温邮寄包装,F和G组经历共2d邮寄运送后-20℃保存,定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统计分析,绘制质控图.结果 A、B、C和D组28周前病毒载量对数分别为(5.39±0.11)、(5.44±0.11)、(5.40±0.10)、(5.46±0.12),变异系数为2.00%、2.00%、1.85%、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和CV均小于临床允许误差,Z-score质控图显示28周前4组测定结果均在可控范围.E、F、G组24周前病毒载量对数分别为(5.22±0.09)、(5.19±0.07)、(5.08±0.15),变异系数为1.72%、1.35%、2.95%;3组均值两两比较,E和G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L-J质控图显示E、F组病毒载量均匀分布在均值两侧和±2SD范围内,G组于第12周连续超出-2SD,于16周和20周超出-3SD控制线.结论 在自配HCV-RNA质控品中加入蛋白酶K不能有效延长质控品的有效期;自配HCV-RNA质控品在-20℃保存稳定期至少7个月(28周),满足临床室内质量控制的需要;常温邮寄过程可明显缩短HCV-RNA时效性,自配HCV-RNA无需经历运送过程,在稳定性上存在明显优势.
作者:雷秀霞;明凯华;林桂莹;胡永康;覃盛丹;徐邦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江门市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流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对江门市的夜总会、桑拿/洗浴中心、歌舞厅、发廊、洗脚屋、路边店等娱乐场所的女性性服务人群进行调查,并根据其危险行为状况,将场所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使用统一的哨点监测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并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 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0.04%(6 427/8 030).不同档次、不同文化程度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4.22,P<0.01;x2=144.9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本地工作时间、文化程度两个因素对知晓率有影响,其中在本地居住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人群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是居住不足6个月的1.6倍;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1.4、2.7倍.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77.14%,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为61.74%;不同档次场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68,P<0.01).HIV抗体、梅毒和HC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10%、3.50%和0.72%.结论 江门市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存在高危险行为;女性性服务者HIV感染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是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女性性服务者干预力度.
作者:周丽丽;王立华;文美贞;李万兴;严嘉琪;黎丹丹;梁英连;林苑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红花水溶性提取部分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红花黄色素(SY),其含有很多有效成分,包括红花总黄酮、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属查尔酮类化合物.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红花黄色素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部分研究内容甚至已经达到了分子水平.,本文就红花黄色素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以及抗凝血、降血脂之功效和治疗糖尿病肾病、耐受缺氧能力和耐疲劳能力、抗炎等疗效进行综述.
作者:杨晓媛;任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合并肺结核病患者化疗时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60例临床诊断为乙肝合并肺结核且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将研究对象分为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情况,以及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ST、ALT为(13.69±2.16) U/L、(10.91±2.22) U/L,均低于单纯化疗组的(104.58±9.52) U/L、(109.48±3.42)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率为83.33%、病灶吸收率为76.67%,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的56.67%、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头晕乏力、血肌酐升高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的不良反应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7%,低于单纯化疗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作者:杨志勇;宋海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期的胃窦粘膜病理组织中胶原纤维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50例胃窦粘膜标本,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n=6)、溃疡组(n=20)、癌前病变组(n=13)、腺癌组(n=11).石蜡包埋后切片进行马松(Masson)染色,通过分析其中胶原纤维的沉积面积、累积光密度及平均光密度,比较各组间胶原纤维的表达差异.结果 溃疡组、癌前病变组、腺癌组胶原纤维的沉积面积、累积光密度比较,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沉积面积=0.106;P累积光密度=0.135));平均光密度呈不均衡的“U”型曲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在胃窦粘膜病变中,胶原纤维表达量与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关性.
作者:杨恬;毛华;韩慧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梅州市2011-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数据进行分析,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梅州市VCT人群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9名求询者接受了咨询和血清HIV抗体检测,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65.84%;男性略多于女性,以已婚有配偶居多(59.44%),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占66.17%(403/609);咨询类型主要为危险性行为,占67.82%(413/609);检测显示HIV阳性32例,阳性率为5.25%.各类高危人群HI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1,P<0.01),以配偶/固定性伴阳性高危行为高(23.21%).结论 梅州市2011-2013年VCT人群HIV感染率较高,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婚内传染不容忽视,应加强VCT推广.
作者:叶俊青;林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脂联素(ADPN)与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变化及二者联合检测在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DN患者100例,以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60~15、≤15 ml/[min·(1.73 m2)]将患者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血清脂联素.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24 h尿中尿微量白蛋白(UMA)、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 早期、中期、晚期三组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随eGFR降低而下降,ADPN、sVCAM-1、LVMI、UMA、血肌酐(Scr)水平随着eGFR降低而逐渐升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N与Scr、sVCAM-1、LVMI、UMA呈正相关,与Hb、Alb、HDL-C呈负相关;UMA与糖尿病病程、Scr、ADPN、sVCAM-1、LVMI呈正相关,与HDLC、Alb呈负相关.结论 脂联素及尿微量白蛋白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二者联合检测对于诊断早期DN有意义.
作者:潘金英;黄波;成蔚;刘玲玲;周伟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内镜和开腹治疗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对照组予以开腹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肠道恢复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40/45),对照组为82.22% (37/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0,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道恢复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减少或者缩短(P<0.01).手术后两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hs-CRP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降低水平更为明显(P<0.01).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疗效确切,创伤小,腹腔干扰轻,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海清;张学利;单远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田区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分离的145例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病例的流行特征及血清分型,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提供依据.方法 福田区哨点医院门诊采集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病例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型别进行分析.结果 5 980份标本共分离到145株副溶血性弧菌,2008、2009年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41%、24.14%;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0~和30~岁年龄组,10岁以下年龄组少见.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高峰在6-9月,血清型以O3∶K6为主(64.14%).结论 本区腹泻患者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比例较高,以青壮年为主,O3∶K6为优势血清型,掌握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生规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林志萍;张勇;牛姬飞;莫浩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肺炎链球菌自溶酶(LytA)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肺炎链球菌LytA蛋白分子的B细胞表位并人工合成相应肽段;经克隆、表达、纯化等步骤得到纯化的重组LytA(rLytA)蛋白用以免疫小鼠并进行Westen blot鉴定;取免疫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分别与人工合成的候选B细胞表位肽段进行间接ELISA检测,筛选出B细胞表位.结果 利用多种方法分析LytA蛋白分子的B细胞表位,经整理得到11条候选肽段,命名为LB1到LB11,并进行了人工合成.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rLytA蛋白并成功地免疫了小鼠,间接ELISA结果显示:肽段LB3、LB5、LB6、LB7、LB11与rLytA免疫小鼠的血清发生反应,其OD 450 nm读数比相应的阴性对照小鼠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确定了肺炎链球菌LytA蛋白分子5个B细胞线性表位的位置和序列.
作者:麦璟莹;李祥俊;马长玲;袁竹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肇庆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HFMD)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HFMD监测数据,计算集中度和圆形分布,应用Rayleigh和Watson-William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MD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M=0.471);发病高峰在7月上旬,流行期从4月下旬至9月中旬(r=0.468,平均角=180.831°,s=70.619°);采用Watson-William检验法比较2009-2013年各年的平均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322,P<0.01).2009-2013年HFMD的流行持续时间分别为172、129、137、171、121 d.结论 肇庆市HFMD流行季节性明显,应在流行期前提早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疾病监测,尽量减少重症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发生.各年度流行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流行期的长短和起止时间稍有不同.
作者:陈惠欢;麦炜;邓鸿;陈志鹏;朱碧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结膜吸吮线虫病的基因鉴定及其感染途径.方法 采集新发现的1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取自患者眼睛的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设计针对结膜吸吮线虫特异的Cox1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结合文献复习对病例的感染途径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临床资料及虫体的形态学观察诊断患者为双眼结膜吸吮线虫重度感染,经Cox1基因鉴定进一步明确诊断.感染途径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一只眼睛存在被接触感染的可能性.结论 人结膜吸吮线虫病可以根据病史及虫体的形态学进行诊断,Cox1基因鉴定对于虫种鉴定及流行病学分析有一定意义.其感染途径不能排除直接接触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国九英;王斯;马小力;杜峰;郑文琪;葛安兴;安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产伴胎膜早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07例伴或不伴胎膜早破的无其他明显诱因早产病例,将其分为伴或不伴胎膜早破两组,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 早产伴胎膜早破组(n=369)产妇剖宫产率明显大于不伴胎膜早破组(n=238)(18.43% vs11.76%,P<0.05);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高于不伴胎膜早破组(6.3 d vs 5.5 d,P<0.05);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胎膜早破组(20.51%vs 11.32%,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胎膜早破组(9.23% vs2.8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伴胎膜早破会增加早产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早产儿和围产儿致病率和死亡率,尽早发现并恰当处理胎膜早破对降低早产发生率和早产儿发病率、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匡丽云;汤雯婷;杜培丽;张慧丽;孙雯;周燕媚;肖雪;潘乐乐;陈敦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新疆哈巴河县包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效果,为包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全县人群筛查、犬感染情况、儿童感染情况和中间宿主羊患病情况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全县共筛查42 356人次,查出患者161人,推算目前全县包虫病患病率为0.38%.共检测4~6岁儿童血清样本7 195人份,其中阳性样本337人份,儿童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由2010年的6.50%下降至2013年的2.20%,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32.30,P<0.001).共检测犬粪样本5 300份,其中阳性样本160份,犬粪抗原阳性率由2008年的11.60%下降至2013年的1.58%,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58.88,P<0.001).共检查0~2岁羊3 830只,其中患病281只,中间宿主羊的患病率由2008年的27.20%下降至2013年的2.40%,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298.9,P<0.001).结论 包虫病防治项目实施6年来,基本摸清了哈巴河县包虫病流行底数,在降低当地终末宿主犬的棘球绦虫感染率,儿童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和中间宿主羊的患病率方面效果显著,应该长期坚持.
作者:杨诗杰;李敏;田添;赵江山;伍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症状的相关性,并分析COPD严重程度及患者活动能力对其相关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1-12月于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确诊为COPD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相关心理测试,包括:简明疲劳量表、UCSD气促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贝克抑郁自评问卷,并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能力(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 共164例COPD患者纳入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均与COPD患者疲劳、气促、COPD发作频率显著相关;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BMI等混杂因素后,6MWT可显著影响焦虑与气促(P=0.008;△R2=0.03)、COPD发作频率(P=0.021;△R2=0.02)的相关性,但对焦虑与疲劳的相关性无显著影响(P=0.135);6MWT对抑郁与COPD症状间的相关性无显著影响(P>0.05).COPD严重程度对焦虑或抑郁与COPD症状间的相关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焦虑及抑郁与疲劳、气促及COPD发作频率密切相关,改善COPD患者症状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少熊;董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梅州市2010-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分析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梅州市2010-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梅州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123 309例(其中乙类传染病31 423例,丙类传染病91 886例),年均发病率为721.21/10万;死亡107例,年均死亡率0.63/10万.报告肠道传染病3种1 125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58%;报告呼吸道传染病5种13 583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43.23%;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6种79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0.25%;报告血源性及性传播传染病4种16 631例,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52.93%.发病数居前5位的主要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44 412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39 376例)、肺结核(13 493例)、乙型肝炎(7 706例)、梅毒(6 776例).结论 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梅毒是梅州市近年来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今后须加大对肠道传染病和血源性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同时注意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巩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
作者:徐雷文;廖伟东;杨翼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CD8+CD28-抑制性T细胞是一种重要的CD8+Treg,并且是典型的FoxP3-Treg.它不仅在自然老化过程中累积增加,而且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显著增多,并通过多种机制对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负向调节.本文就CD8+CD28-T细胞作为调节性T细胞的分子特征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变化规律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娜;姬鹏宇;邵筱;吴忠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男同性恋者(MSM)生存质量及其同性恋性身份认同情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采用同伴推动、“滚雪球”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广州大学城在校大学生MSM和普通大学生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233名大学生MSM,其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13.52±1.59)、(13.43±1.95)、(13.14±2.77)、(12.63±1.89)、(13.18±1.58);共调查519名普通男性大学生,其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14.11±1.97)、(14.06±2.39)、(13.67±2.83)、(13.38±2.11)、(13.81±1.89);大学生MSM生存质量各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均低于普通男性大学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经济状况差、与家人同住、性角色为“0”及多数时间性角色为“0”的大学生MSM生存质量总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66%的大学生MSM对自己同性恋性身份持认同的态度.结论 改善大学生MSM的主观感受,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不同人口学特征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差、与家人同住、性角色为“0”及多数时间性角色为“0”的大学生MSM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杨燕君;张晖;秦小洁;梁穗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