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广东省东莞第八人民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69.26±9.18)mlvs(119.48±14.26)ml] (P<0.05),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2.83±0.34)d vs (4.49±0.56)d](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2.21±0.56)dvs(3.67±0.89)d,(3.89±0.79)dvs(6.01±1.02)d](P<0.05);术后3d时,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高于对照组[(249.52±31.38)pg/mlvs (152.42±20.49)pg/ml,(82.58±9.92)pg/mlvs (58.39-6.87)pg/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vs 44.44%) (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胃肠功能,提高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帕唑帕尼、多西他赛与吉西他滨用于晚期子宫苗勒氏混合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晚期子宫苗勒氏混合瘤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化疗与帕唑帕尼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各15例,各占比46.9%),其次为乏力(14例,占比43.6%),常见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低(6例,占比18.6%).≥55岁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高于<55岁患者,其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分别为75.0%和30.0%(P=0.035),血小板降低发生率分别为75.0%和15.0%(P=0.002).≥55岁和<55岁患者血红蛋白降低、乏力、过敏反应、肝功能受损、高血压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化疗与帕唑帕尼治疗晚期子宫苗勒氏混合瘤的不良反应是可以耐受的,尤其<55岁的老年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陈珑;梁冬;侯本新;冯军;林勇平;卢志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对人DEPDC7基因近端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该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初步探讨该启动子的活性.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DEPDC7基因的启动子和转录因子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PCR法扩增DEPDC7基因近端启动子序列,PCR产物经HindⅢ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GL2-Basic载体,构建一系列的启动子区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随后经脂质体转染入293T细胞并检测各缺失片段萤光素酶活性.结果 人DEPDC7基因位于11p13,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 300 bp左右可能为启动子区域.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后发现,所有的重组质粒均表现出荧光素酶活性,其中pGL2-DEPDC7P3活性强.结论 初步证明人DEPDC7基因启动子在-879 bp~+100 bp区域具有较强转录活性,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生物学功能和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王心睿;杨红;曾也婷;廖之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静吸复合麻醉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早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丙泊酚单纯麻醉诱导期和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诱导加维持观察,所有病人接受BIS监测,比较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BIS监测以及拔管时间差异,并对ICU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病例均顺利完成实验,无一例出现围术期并发症和术中知晓,术后2周内均顺利出院.共有52例(86.25%)病例在手术室内拔管,拔管时间为术后25 min;病例诱导和插管时丙泊酚靶浓度显著低于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组,停用丙泊酚以及丙泊酚和七氟烷均停用的病例数恢复意识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总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无法拔管原因则以经验不足、患者躁动及意识不清、术毕通气不足为主.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联合低流量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内早拔管是可行的.
作者:黎秀萍;黄熙扬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近10年来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10年来儿童营养不良、肥胖、贫血、龋齿、视力异常等儿童常见疾病的变化趋势.结果 珠海市香洲区近10年集体儿童的低出生体重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生长迟缓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营养不良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肥胖检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P<0.05),贫血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龋齿检出率起伏不定,无明显趋势.结论 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良好,今后集体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应在监测和管理生长迟缓、肥胖和龋齿的发生上.
作者:赵慧贞;梁晓红;吴红媛;程黎;滕勇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基因的可靠性.方法 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PCR-SSP法对惠州地区100例无偿血小板献血者进行HPA-15基因分型,同时采用DNA测序法检测HPA-15基因频率,与PCR-SSP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PCR-SSP法检测HPA-15a和HPA-15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35 0和0.465 0,DNA测序法检测HPA-15a和HPA-15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30 0和0.470 0,两种方法检测HPA-15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SSP方法可作为一种快速、便捷、可靠的筛查HPA-15基因频率技术,可为临床病人提供HPA-15相合的血小板.
作者:朱春燕;聂咏梅;周豪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引起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等遗传相关性情况,为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控制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49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基因等遗传相关性检测结果,同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比较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结果 249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酶株的检出率为35.74%,ESBLs阳性菌株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O XA和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分别为42.70%、15.73%、11.24%和8.99%,未检出pabB以及同时携带2种或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ESBLs阳性菌株对所检测的抗生素耐药率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株.71.49%菌株携带1个或多个毒力因子基因,6种主要毒力因子基因eaeA、bfpA、st、lt、stx1和stx2的检出率分别为45.38%、36.95%、11.24%、4.42%、2.41%和0.00%;eaeA基因在ESBLs阳性菌株中的检出率(80.90%)远高于ESBLs阴性菌株(25.63%),而bfpA基因在ESBLs阳性菌株中的检出率(19.10%)则明显低于ESBLs阴性菌株(46.88%),其余毒力因子基因在ESBLs阳性与阴性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GE分析结果发现,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各菌株间的相似性系数均在25%~70%之间(<80%),提示应为来源不同的菌株.结论 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菌株的耐药性和产ESBLs酶株及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与其它部位分离的菌株无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不具有同源性.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菌株毒力基因的携带率较高,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可能与其毒力相关.
作者:龙辉;吴莎;江振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柳栎浸膏提取物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二醇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建立,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栎浸膏低剂量组和柳栎浸膏高剂量组,每组15只,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尿量、饮食量、体重,尿Ca2+、Mg2+、尿草酸和枸橼酸盐浓度,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草酸浓度,肾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柳栎浸膏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的饮水量和尿量,降低尿钙[(1.89±0.43) mmol/L vs(3.43±0.20) mmol/L]和尿草酸浓度[(2.02±0.02)mmol/L vs (3.83±l.04)mmol/L],提高枸橼酸盐[(9.03±1.02) mmol/Lvs (8.24±0.39) mmol/L]和Mg2+浓度[(16.30±0.23)mmol/L vs (6.13±1.44)mmol/L],降低Cr、BUN和草酸含量,提高SOD[(230.19±20.69)U/mg vs (160.83±9.05)U/mg]和GSH-Px活性[(45.53±5.45)U/mg vs (37.13±3.44)U/mg(均P<0.05);与柳栎浸膏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上述结果改变更显著.结论 柳栎浸膏能够增加尿中结石抑制物,减少结石形成促进因素,从而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作者:梁辉;张建文;张圣平;王宏亮;孙睿;植凡;毛登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期引产后出血的临床特征,提出预防和治疗中期引产后出血的医疗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2002年7月至2014年7月发生的43例中期引产出血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中期引产出血共43例,占总引产病例的2.72%(43/1 581),其中难免流产予催产素引产组产后出血11例,占该组5.91%(11/186);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组产后出血6例,占该组2.11%(6/284);利凡诺尔引产产后出血20例,占该组1.92%(20/1040);剖宫取胎产后出血6例,占该组28.57%(6/21).水囊引产组50例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量为300~2 200 ml.严重出血者(出血大于1 000ml)共6例.引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胎膜因素74.41%(32/43)、宫缩乏力18.6%(8/43)和凝血功能异常6.97%(3/43).治疗包括输液输血容量复苏和营养支持,按摩子宫并宫缩剂加强宫缩,必要时予清宫排空子宫止血.贫血发生率为25.58%(11/43),产褥感染发生率为23.25%(10/43).结论 中期引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主要病因是胎盘胎膜残留,其次为宫缩乏力和凝血功能异常,治疗主要为三级预警,排空子宫、加强宫缩、控制感染和纠正贫血.预防则为防止意外妊娠和出生缺陷等高危因素,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作者:梁丽霞;王艳;郑瑄;沈健;何青;谢玉珍;陈海霞;李映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对某街道医院发生的一起新生儿口腔疱疹炎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x2分析比较毗邻街道医院罹患率差异.采集产妇及患儿外周血和咽拭子进行HSV-1病毒抗体检测(ELISA)和核酸检测(PCR).结果 新生儿口腔疱疹炎罹患率为2.23%(8/359),剖宫产或顺产完整的新生儿不发病,顺产侧切或破裂的新生儿罹患率为9.64%(8/83),不同分娩方式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和病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及新发病的患儿外周血采样5份,4份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IgG阳性,1份IgM阳性;排除因医院消毒不当或医护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结论 这是一起由HSV-1引起的新生儿口腔疱疹炎医院感染暴发,传播途径为经产道分娩时接触产妇血液传播.
作者:周小涛;马智超;朱奕;肖锦晖;熊田甜;吴泰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缩短β受体阻滞剂加量周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实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缩短β受体阻滞剂加量周期.观察治疗12周后患者运动耐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无加重,两组血浆脑钠素浓度均下降(P<0.05),且实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增加(P<0.05),且实验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提高(P<0.05).实验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缩短β受体阻滞剂加量周期,心功能无加重,且更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王灵群;王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60岁以上老年人血糖水平分布,为糖尿病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龙岗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的8个社区2 349名60岁以上老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血糖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糖尿病患病率为19.97%(469/2 349),空腹血糖损伤患病率为9.41%(221/2 349),不同性别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P=0.17),而空腹血糖损伤患病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1).平均血糖浓度为(6.10±2.34) mmol/L,其中男性为(5.98 ±2.22) mmol/L,女性为(6.17 ±2.42)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24).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与血糖不具有相关性(r=-0.22,F=0.07,P=0.54).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年龄不是血糖的主要影响因素,需加强生活方式等干预.
作者:林锦波;陈小良;张云凤;黄雪良;巫伟忠;罗石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热性惊厥患儿各血气指标的变化及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EF手型钙结合蛋白(S100B蛋白)的表达,分别探讨其与PCO2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热性惊厥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pH、PCO2、TCO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BDNF、NSE、S100B的含量.结果 热性惊厥组PCO2、TCO2及BDNF、NSE、S100B明显低于对照组,p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PCO2与BDNF、NSE、S100B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而轻度组、对照组PCO2与BDNF、NSE、S100B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呼吸性碱中毒是引发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血清BDNF、NSE、S100B水平可作为热性惊厥患儿疾病进展程度的早期指标.
作者:赵丽梅;赵玉萍;高翠红;肖凤艳;张远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与免疫磁珠分选联合荧光原位杂交(MACS-FISH)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IgH基因重排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9月初治或治疗后MM患者骨髓标本,分别以荧光定量PCR和MACS-FISH两种方法检测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利用IgH基因通用引物荧光定量PCR检测23例标本,其中阳性4例,阳性率为17.4%;MACS-FISH法利用IgH基因断裂点分离探针检测23例标本,其中阳性10例,阳性率为43.5%.MACS-FISH检测的阳性率高于FQ-PCR,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对应用MACS-FISH法检测IgH基因重排阳性的10例标本进一步检测3种融合基因:IGH/CCND1、IGH/FGFR3、IGH/MAF,其中检出IGH/CCND1融合基因阳性3例,IGH/FGFR3融合基因阳性5例,未检出IGH/MAF融合基因.结论 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IgH基因重排方面,MACS-FISH检测阳性率高于荧光定量PCR,对IgH重排阳性病例还可以进一步检测多种涉及IgH重排的融合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少谦;陈培松;江晓冰;余展鹏;何秋莹;陈渡波;徐鸿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调查广州市社区全科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为对社区医生进行COPD相关知识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2月,在广州市随机抽取3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共270名全科医生,对其不记名问卷调查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全科医生对于COPD防治知识的脆弱性比较严峻,对临床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和药物治疗的认知非常欠缺.不同学历、不同工龄社区全科医生COPD知识的脆弱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职称、不同性别的社区全科医生COPD知识脆弱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社区全科医生COPD知识的水平,加强COPD临床知识技能教育,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对于COPD的防治十分迫切及必要.
作者:张毅钦;林洪;刘伟峰;列如良;黎泽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不同地理位置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并计数.结果 全区共调查5个点2 005人,其中感染华支睾吸虫456人,感染率为22.74%,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24~780个.男性感染率为26.16%,女性感染率为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76,P<0.01).结论 新会区为华支睾吸虫病高度流行区,建议加强主动监测,将华支睾吸虫感染筛查列入体检项目.
作者:李来德;曾庆生;梁健华;甄健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后12、24、36、48 h,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48 h时,两组LVESD、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助于降低NT-proBNP含量,改善左心功能.
作者:叶昌伦;尹平;田永跃;曹照健;周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脐血麻疹抗体水平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预防麻疹措施、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0名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与所生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水平,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6.00%,保护率为54.00%,几何抗体平均浓度(GMC)为1 162.16 mIU/ml.新生儿的性别、产重、产次等因素对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水平无影响(P>0.05).妊娠母亲有麻疹发病史组的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G抗体保护率及GMC均高于有接种疫苗史组及无接种疫苗且无麻疹发病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复种,以提高新生儿胎传抗体水平,从而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
作者:曹丽;侯红斌;张瑞倚;陈妙芬;方琼;段利娜;林宝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和癌胚抗原(CEA)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分析血清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胸腔积液中的ADA和CEA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胸腔积液中结核组ADA水平明显高于恶性组,而恶性组CEA水平高于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ADA对结核组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7%、96.4%,CEA对恶性组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9%、96.7%.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在恶性组中均高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积液中ADA和CEA水平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组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YFRA21-1能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
作者:何丽美;赵子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SLE)的脑部临床CT、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按临床表现分为弥漫型和局灶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结果 NPSLE的CT、MRI表现多样:脱髓鞘样改变,大片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脑炎样改变,脑萎缩.其中弥漫型的影像学表现多为正常;腔隙性脑梗塞、脱髓鞘样改变,其预后较好;局灶型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大片脑梗塞、脑出血、脑炎样改变,其预后较差.MRI和CT的检出率、弥漫型和局灶型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CT、MRI表现多样,与临床表现类型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影像学检查不仅可发现病变,还可帮助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连永伟;王鸿章;范伟雄;俞万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