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DEPDC7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分析

王心睿;杨红;曾也婷;廖之君

关键词:DEPDC7基因, 启动子,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活性分析
摘要:目的 对人DEPDC7基因近端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该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初步探讨该启动子的活性.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DEPDC7基因的启动子和转录因子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PCR法扩增DEPDC7基因近端启动子序列,PCR产物经HindⅢ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GL2-Basic载体,构建一系列的启动子区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随后经脂质体转染入293T细胞并检测各缺失片段萤光素酶活性.结果 人DEPDC7基因位于11p13,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 300 bp左右可能为启动子区域.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后发现,所有的重组质粒均表现出荧光素酶活性,其中pGL2-DEPDC7P3活性强.结论 初步证明人DEPDC7基因启动子在-879 bp~+100 bp区域具有较强转录活性,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生物学功能和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手术后脓尿、菌尿状况改变研究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不同时间脓尿、菌尿的发生率和变化规律,为指导微生物检测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后不同时段脓尿及菌尿率,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6例TURP患者术后1周、1月、2月、3月脓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菌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种包括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及葡萄球菌.术后3个月,有脓尿患者和无脓尿患者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重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后均会出现脓尿,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症状,前期及时监测,应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伟琼;胡汉斌;曾小花;黄立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联合检测ADA、CEA和CYFRA21-1对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和癌胚抗原(CEA)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分析血清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胸腔积液中的ADA和CEA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胸腔积液中结核组ADA水平明显高于恶性组,而恶性组CEA水平高于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ADA对结核组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7%、96.4%,CEA对恶性组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9%、96.7%.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在恶性组中均高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积液中ADA和CEA水平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组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YFRA21-1能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

    作者:何丽美;赵子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一起新生儿口腔疱疹炎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某街道医院发生的一起新生儿口腔疱疹炎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x2分析比较毗邻街道医院罹患率差异.采集产妇及患儿外周血和咽拭子进行HSV-1病毒抗体检测(ELISA)和核酸检测(PCR).结果 新生儿口腔疱疹炎罹患率为2.23%(8/359),剖宫产或顺产完整的新生儿不发病,顺产侧切或破裂的新生儿罹患率为9.64%(8/83),不同分娩方式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和病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及新发病的患儿外周血采样5份,4份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IgG阳性,1份IgM阳性;排除因医院消毒不当或医护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结论 这是一起由HSV-1引起的新生儿口腔疱疹炎医院感染暴发,传播途径为经产道分娩时接触产妇血液传播.

    作者:周小涛;马智超;朱奕;肖锦晖;熊田甜;吴泰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p38MAPK/CREB/PPARγ/CTGF在大黄素抑制高糖诱导的GMC增殖与纤维化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 p38MAPK/CREB/PPARγ/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大黄素抑制高糖培养的GMC增殖及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p38MAPK/p-CREB/PPARγ/CT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能够诱导大鼠GMCp-p38MAPK/p-CREB/CTGF表达增加,抑制PPARγ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p-p38MAPK/p-CREB/CTGF表达增加,阻滞高糖对PPARγ的抑制作用,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抑制高糖诱导的GMC增殖与纤维连接蛋白(FN)的高表达,与其调节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如抑制高糖诱导的p-p38MAPK/p-CREB/CTGF高表达、增强PPARγ的表达等密切相关.

    作者:李学娟;陈泽彬;魏红;邱宝明;刘敏;黄河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深圳市生肉食品6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生肉食品受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食品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3年对罗湖、福田、南山及宝安等8区有代表性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生肉食品随机采集576份样品,依据国标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上述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 576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198株,检出率为34.38%,其中沙门菌1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0株、单增李斯特菌30株、空肠弯曲菌3株,未检出志贺菌和O157∶H7.312份禽肉类中检出致病菌70株,检出率为22.4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为主;264份畜肉类中检出致病菌128株,检出率为48.48%,以沙门菌污染为主.畜肉类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禽肉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1,P<0.01).结论 深圳市生肉食品受致病菌污染严重,以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李斯特菌污染为主.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生肉食品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加大对生肉食品监管力度,保证食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健康.

    作者:吴平芳;贺连华;石晓路;陈妙玲;扈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丝裂霉素在膀胱癌热化疗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HIVEC)时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及灌注液中丝裂霉素(MMC)浓度,研究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MMC的吸收量,为HIVEC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膀胱尿路上皮癌(UCC)患者6例,术后3d行HIVEC.灌注时均分不同时间点留取血清和灌注液标本,应用HPLC法检测血液和灌注液标本中MMC浓度.取标本3~5 ml,置于保温冰箱1~3 h;用控制离心机,4℃1 500 r/min,离心10 min,置于-80℃冰箱保存.以依利特ODS2 (4.6 mm×250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 (V∶V),365 nm波长紫外线检测.利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以0.5~50 ng/ml为线性范围,标准品血药浓度为横坐标(x),MMC峰面积为纵坐标(y),作直线回归,得出的线性方程y=bx+a:y=0.0108(±0.0001)x+0.005(±0.003),r=0.999.取测定血浆中的MMC浓度均值,绘制药物的时间-浓度变化曲线得出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87(167 ~468) ng/(ml· min).膀胱热灌注化疗时血液标本中0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2h、4h和6h测定的MMC浓度分别为(3.25±3.13) ng/ml、(4.57±3.82) ng/ml、(5.23±3.43) ng/ml、(7.65±6.24) ng/ml、(7.57±5.30) ng/ml、(5.06±3.82) ng/ml、(4.52±3.42) ng/ml和(3.28±3.18) ng/ml.血浆中的丝裂霉素浓度峰值出现在45~60 min,并达到平台期.灌注液标本中0、15、30和45 min测定的MMC浓度分别为(0.085±0.021)mg/ml、(0.073±0.018) mg/ml、(0.068±0.020)mg/ml和(0.065±0.016) mg/ml.结论 HIVEC时血浆内MMC浓度较低,峰值低于骨髓抑制的阈浓度(400 ng/ml).HIVEC时膀胱内MMC浓度较高,MMC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

    作者:王斌;崔书中;雷鸣;杨建安;李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人DEPDC7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分析

    目的 对人DEPDC7基因近端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该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初步探讨该启动子的活性.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DEPDC7基因的启动子和转录因子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PCR法扩增DEPDC7基因近端启动子序列,PCR产物经HindⅢ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GL2-Basic载体,构建一系列的启动子区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随后经脂质体转染入293T细胞并检测各缺失片段萤光素酶活性.结果 人DEPDC7基因位于11p13,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 300 bp左右可能为启动子区域.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后发现,所有的重组质粒均表现出荧光素酶活性,其中pGL2-DEPDC7P3活性强.结论 初步证明人DEPDC7基因启动子在-879 bp~+100 bp区域具有较强转录活性,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生物学功能和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王心睿;杨红;曾也婷;廖之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柳栎浸膏提取物对抑制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柳栎浸膏提取物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二醇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建立,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栎浸膏低剂量组和柳栎浸膏高剂量组,每组15只,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尿量、饮食量、体重,尿Ca2+、Mg2+、尿草酸和枸橼酸盐浓度,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草酸浓度,肾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柳栎浸膏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的饮水量和尿量,降低尿钙[(1.89±0.43) mmol/L vs(3.43±0.20) mmol/L]和尿草酸浓度[(2.02±0.02)mmol/L vs (3.83±l.04)mmol/L],提高枸橼酸盐[(9.03±1.02) mmol/Lvs (8.24±0.39) mmol/L]和Mg2+浓度[(16.30±0.23)mmol/L vs (6.13±1.44)mmol/L],降低Cr、BUN和草酸含量,提高SOD[(230.19±20.69)U/mg vs (160.83±9.05)U/mg]和GSH-Px活性[(45.53±5.45)U/mg vs (37.13±3.44)U/mg(均P<0.05);与柳栎浸膏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上述结果改变更显著.结论 柳栎浸膏能够增加尿中结石抑制物,减少结石形成促进因素,从而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作者:梁辉;张建文;张圣平;王宏亮;孙睿;植凡;毛登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缩短β受体阻滞剂加量周期对慢性心力衰竭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缩短β受体阻滞剂加量周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实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缩短β受体阻滞剂加量周期.观察治疗12周后患者运动耐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无加重,两组血浆脑钠素浓度均下降(P<0.05),且实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增加(P<0.05),且实验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提高(P<0.05).实验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缩短β受体阻滞剂加量周期,心功能无加重,且更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王灵群;王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10年变化趋势

    目的 了解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近10年来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10年来儿童营养不良、肥胖、贫血、龋齿、视力异常等儿童常见疾病的变化趋势.结果 珠海市香洲区近10年集体儿童的低出生体重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生长迟缓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营养不良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肥胖检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P<0.05),贫血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龋齿检出率起伏不定,无明显趋势.结论 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良好,今后集体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应在监测和管理生长迟缓、肥胖和龋齿的发生上.

    作者:赵慧贞;梁晓红;吴红媛;程黎;滕勇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004-2013年清远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清远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结果,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流行特征及趋势.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清远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的HIV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标本均经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包括双试剂阳性和单试剂阳性)的标本,再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确证试验.对确证试验阳性的献血者按年份、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地区、首次与重复献血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分析了162 520名献血者血样的检测结果,仅单试剂阳性确认试验均为阴性和不确定,双试剂阳性者HIV确证阳性率为0.16‰(26/162 520).不同年份HIV确证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50,P>o.05).不同性别、本地与外地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者以首次献血者、31~40岁年龄为主,已婚者高于未婚者,文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职业或无业者、农民居多.结论 HIV筛查试验仅单试剂阳性的献血者,HIV感染的几率非常小.清远市近10年来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率保持较低水平.

    作者:陈素君;黄勇华;谢冬梅;王艳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浓度硫酸镁氧气雾化吸入对AECOPD患者肺功能和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硫酸镁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AECOPD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75%高渗硫酸镁溶液(A组40例)、7.5%等渗硫酸镁(B组40例)和3.2%硫酸镁(C组40例)溶液20 ml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比较治疗前、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治疗2、4、7d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雾化后1~7 d咳痰量的改变.结果 B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FEF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A组、B组、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雾化后1~7 d痰量明显减少,治疗2、4、7d血流动力学指标PaO2和PaCO2均明显改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浓度硫酸镁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均可有效稀释痰液,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效果优于α-糜蛋白酶,其中以等渗硫酸镁效果佳,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樊满松;吴文海;陈均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聚类分析

    目的 了解引起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等遗传相关性情况,为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控制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49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基因等遗传相关性检测结果,同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比较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结果 249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酶株的检出率为35.74%,ESBLs阳性菌株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O XA和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分别为42.70%、15.73%、11.24%和8.99%,未检出pabB以及同时携带2种或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ESBLs阳性菌株对所检测的抗生素耐药率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株.71.49%菌株携带1个或多个毒力因子基因,6种主要毒力因子基因eaeA、bfpA、st、lt、stx1和stx2的检出率分别为45.38%、36.95%、11.24%、4.42%、2.41%和0.00%;eaeA基因在ESBLs阳性菌株中的检出率(80.90%)远高于ESBLs阴性菌株(25.63%),而bfpA基因在ESBLs阳性菌株中的检出率(19.10%)则明显低于ESBLs阴性菌株(46.88%),其余毒力因子基因在ESBLs阳性与阴性菌株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GE分析结果发现,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各菌株间的相似性系数均在25%~70%之间(<80%),提示应为来源不同的菌株.结论 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菌株的耐药性和产ESBLs酶株及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与其它部位分离的菌株无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不具有同源性.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菌株毒力基因的携带率较高,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可能与其毒力相关.

    作者:龙辉;吴莎;江振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广东省东莞第八人民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69.26±9.18)mlvs(119.48±14.26)ml] (P<0.05),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2.83±0.34)d vs (4.49±0.56)d](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2.21±0.56)dvs(3.67±0.89)d,(3.89±0.79)dvs(6.01±1.02)d](P<0.05);术后3d时,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高于对照组[(249.52±31.38)pg/mlvs (152.42±20.49)pg/ml,(82.58±9.92)pg/mlvs (58.39-6.87)pg/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vs 44.44%) (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胃肠功能,提高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热带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随着免疫功能不全人群增多,热带假丝酵母菌已成为院内感染重要的非白假丝酵母之一.热带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与一系列的毒力因子有关,重要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和生物膜形成、天冬氨酰蛋白酶、磷脂酶及溶血活性.目前关于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的研究多集中于白色假丝酵母菌,而热带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的研究十分有限,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目前新的热带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于栓宝;吴媛;卢金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二甲双胍减轻听神经细胞株HEI-OC1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听神经细胞株HEI-OC1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听神经细胞株HEI-OC1,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组、照射+二甲双胍干预组(干预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HEI-OC1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能够减轻照射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正常对照组、照射组及干预组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为(2.58±0.21)%、(8.92±0.19)%、(3.69±0.18)%,提示二甲双胍干预后显著减少了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且凋亡因子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也较照射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组SOD活性下降[(0.82±0.08)U/mg vs (2.36±0.12)U/mg],MDA含量增加[(1.36±0.15)nmol/mg vs (0.61±0.09)nmol/mg],而采用二甲双胍干预后,SOD活性上升(1.91±0.13)U/mg,MDA含量有所下降(0.78±0.10)nmol/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减轻射线对听神经细胞的放射性损伤,该损伤机制与二甲双胍对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有关.

    作者:杜莎莎;廖桂祥;李荣;任陈;袁亚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江门市新会区人群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新会区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不同地理位置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并计数.结果 全区共调查5个点2 005人,其中感染华支睾吸虫456人,感染率为22.74%,每克粪便虫卵数(EPG)为24~780个.男性感染率为26.16%,女性感染率为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76,P<0.01).结论 新会区为华支睾吸虫病高度流行区,建议加强主动监测,将华支睾吸虫感染筛查列入体检项目.

    作者:李来德;曾庆生;梁健华;甄健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红细胞A3亚型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目的 研究A3亚型的血清学特征.方法 血液标本采集后分成2份,一份做常规血清学实验,包括ABO血型定型、吸收放散实验、抗体筛选实验;另一份抽提DNA后,扩增ABO血型基因6、7外显子并进行测序研究.留取该同一来源的唾液标本进行中和抑制实验,以检测唾液中的ABH血型物质.结果 献血者标本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红细胞可吸收放散抗-A,血清未检出不规则抗体,唾液检出A、H血型物质.测序结果显示其第6外显子C:297A>G(杂合),第7外显子C:474C>T(纯合).结论 该献血者为A3亚型,发现1个新的突变位点C:474C>T.

    作者:黄凌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5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组术后给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组织HBeAg表达,随访5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比较两组的无瘤生存率,Spearmen法分析患者血清和组织HBV-DNA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期间肿瘤复发66例(77.65%),死亡58例(68.24%).观察组复发率(60.00%)显著低于对照组(97.50%)(P<0.05),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和术后1、3、5年的无瘤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BV-DNA含量低达(0.008 5±0.002 1)×105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V-DNA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546,P<0.05).结论 肝癌根治术后辅以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对术前HBV-DNA高水平复制肝癌患者,宜尽早联合抗病毒治疗.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100例新生儿血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新生儿脐血麻疹抗体水平的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预防麻疹措施、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0名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与所生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水平,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6.00%,保护率为54.00%,几何抗体平均浓度(GMC)为1 162.16 mIU/ml.新生儿的性别、产重、产次等因素对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水平无影响(P>0.05).妊娠母亲有麻疹发病史组的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G抗体保护率及GMC均高于有接种疫苗史组及无接种疫苗且无麻疹发病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复种,以提高新生儿胎传抗体水平,从而降低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

    作者:曹丽;侯红斌;张瑞倚;陈妙芬;方琼;段利娜;林宝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