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波;陈小良;张云凤;黄雪良;巫伟忠;罗石友
目的 分析清远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结果,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流行特征及趋势.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清远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的HIV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标本均经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包括双试剂阳性和单试剂阳性)的标本,再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确证试验.对确证试验阳性的献血者按年份、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地区、首次与重复献血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分析了162 520名献血者血样的检测结果,仅单试剂阳性确认试验均为阴性和不确定,双试剂阳性者HIV确证阳性率为0.16‰(26/162 520).不同年份HIV确证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50,P>o.05).不同性别、本地与外地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者以首次献血者、31~40岁年龄为主,已婚者高于未婚者,文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职业或无业者、农民居多.结论 HIV筛查试验仅单试剂阳性的献血者,HIV感染的几率非常小.清远市近10年来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率保持较低水平.
作者:陈素君;黄勇华;谢冬梅;王艳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1 032株,经常规生化方法及美国BD公司的PHoenixTM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物敏感分析仪进行鉴定并检测对20种常用抗菌药的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 5.4软件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 032株肺炎克雷伯菌在痰液标本中检出多,占56.0%;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及呼吸内科为主,分别占18.4%及15.2%;产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共617株,总检出率为59.8%,无逐年递增的态势(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耐药率由0上升至6.3%;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克洛、头孢呋辛耐药率均在58%~73%之间,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9.3%~31.2%及7.8%~22.8%.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尤其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性明显增加,应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医院内流行.
作者:张晓妹;田露;范敏;卢景辉;陈思聪;李昕;张扣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调节性B细胞(Breg)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CCl4诱导造ACLF模型,分离脾脏、肝脏、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 IL-10+B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IL-10表达水平.结果 ACLF组小鼠的24 h存活率低于对照组(20% vs 100%,P<0.001),ACLF小鼠肝脏、脾脏、外周血CD19+ IL-10+B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7±0.33)% vs (0.75±0.11)%,(4.13±0.67)% vs (0.79±0.11)%,(5.87±1.00)%vs(0.68±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CLF小鼠肝脏、脾脏、外周血IL-10的分泌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6±1.73)pg/ml vs(6.29±0.70) pg/ml,(21.21±1.62)pg/ml vs (8.23±1.52)pg/ml,(31.32±2.95)pg/ml vs (7.49±1.2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调节性B细胞可能在CCl4诱导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曾慧敏;熊静;张绍全;曹会娟;陈俊峰;翁伟镇;林炳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60岁以上老年人血糖水平分布,为糖尿病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龙岗区随机抽取4个街道办事处的8个社区2 349名60岁以上老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血糖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糖尿病患病率为19.97%(469/2 349),空腹血糖损伤患病率为9.41%(221/2 349),不同性别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P=0.17),而空腹血糖损伤患病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1).平均血糖浓度为(6.10±2.34) mmol/L,其中男性为(5.98 ±2.22) mmol/L,女性为(6.17 ±2.42)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24).Pearson相关分析,年龄与血糖不具有相关性(r=-0.22,F=0.07,P=0.54).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年龄不是血糖的主要影响因素,需加强生活方式等干预.
作者:林锦波;陈小良;张云凤;黄雪良;巫伟忠;罗石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132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统计其病理资料,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因素.结果 入选病例中男67例,年龄9~72岁,平均年龄(39.8±2.3)岁;女65例,年龄8~69岁,平均年龄(38.7±1.8)岁.出现1种脏器损害的患者45例,其中肝脏损害17例,肾脏损害15例,心脏损害9例,肺损害4例;合并2种脏器损害患者76例,血液系统疾病24例,神经疾病10例,胃肠道疾病19例.脏器损害程度是影响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关键因素,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是影响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MODS为主要致死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更加关注患者在MODS方面的情况.
作者:吴李贤;李宗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柳栎浸膏提取物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二醇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建立,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栎浸膏低剂量组和柳栎浸膏高剂量组,每组15只,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尿量、饮食量、体重,尿Ca2+、Mg2+、尿草酸和枸橼酸盐浓度,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草酸浓度,肾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柳栎浸膏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的饮水量和尿量,降低尿钙[(1.89±0.43) mmol/L vs(3.43±0.20) mmol/L]和尿草酸浓度[(2.02±0.02)mmol/L vs (3.83±l.04)mmol/L],提高枸橼酸盐[(9.03±1.02) mmol/Lvs (8.24±0.39) mmol/L]和Mg2+浓度[(16.30±0.23)mmol/L vs (6.13±1.44)mmol/L],降低Cr、BUN和草酸含量,提高SOD[(230.19±20.69)U/mg vs (160.83±9.05)U/mg]和GSH-Px活性[(45.53±5.45)U/mg vs (37.13±3.44)U/mg(均P<0.05);与柳栎浸膏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上述结果改变更显著.结论 柳栎浸膏能够增加尿中结石抑制物,减少结石形成促进因素,从而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作者:梁辉;张建文;张圣平;王宏亮;孙睿;植凡;毛登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A3亚型的血清学特征.方法 血液标本采集后分成2份,一份做常规血清学实验,包括ABO血型定型、吸收放散实验、抗体筛选实验;另一份抽提DNA后,扩增ABO血型基因6、7外显子并进行测序研究.留取该同一来源的唾液标本进行中和抑制实验,以检测唾液中的ABH血型物质.结果 献血者标本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红细胞可吸收放散抗-A,血清未检出不规则抗体,唾液检出A、H血型物质.测序结果显示其第6外显子C:297A>G(杂合),第7外显子C:474C>T(纯合).结论 该献血者为A3亚型,发现1个新的突变位点C:474C>T.
作者:黄凌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广东省东莞第八人民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69.26±9.18)mlvs(119.48±14.26)ml] (P<0.05),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2.83±0.34)d vs (4.49±0.56)d](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流质饮食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2.21±0.56)dvs(3.67±0.89)d,(3.89±0.79)dvs(6.01±1.02)d](P<0.05);术后3d时,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高于对照组[(249.52±31.38)pg/mlvs (152.42±20.49)pg/ml,(82.58±9.92)pg/mlvs (58.39-6.87)pg/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vs 44.44%) (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胃肠功能,提高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缩短β受体阻滞剂加量周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实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缩短β受体阻滞剂加量周期.观察治疗12周后患者运动耐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无加重,两组血浆脑钠素浓度均下降(P<0.05),且实验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增加(P<0.05),且实验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提高(P<0.05).实验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缩短β受体阻滞剂加量周期,心功能无加重,且更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王灵群;王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生肉食品受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食品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3年对罗湖、福田、南山及宝安等8区有代表性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生肉食品随机采集576份样品,依据国标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上述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 576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198株,检出率为34.38%,其中沙门菌1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0株、单增李斯特菌30株、空肠弯曲菌3株,未检出志贺菌和O157∶H7.312份禽肉类中检出致病菌70株,检出率为22.4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为主;264份畜肉类中检出致病菌128株,检出率为48.48%,以沙门菌污染为主.畜肉类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禽肉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1,P<0.01).结论 深圳市生肉食品受致病菌污染严重,以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李斯特菌污染为主.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生肉食品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加大对生肉食品监管力度,保证食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健康.
作者:吴平芳;贺连华;石晓路;陈妙玲;扈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听神经细胞株HEI-OC1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听神经细胞株HEI-OC1,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组、照射+二甲双胍干预组(干预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HEI-OC1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能够减轻照射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正常对照组、照射组及干预组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为(2.58±0.21)%、(8.92±0.19)%、(3.69±0.18)%,提示二甲双胍干预后显著减少了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且凋亡因子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也较照射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组SOD活性下降[(0.82±0.08)U/mg vs (2.36±0.12)U/mg],MDA含量增加[(1.36±0.15)nmol/mg vs (0.61±0.09)nmol/mg],而采用二甲双胍干预后,SOD活性上升(1.91±0.13)U/mg,MDA含量有所下降(0.78±0.10)nmol/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减轻射线对听神经细胞的放射性损伤,该损伤机制与二甲双胍对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有关.
作者:杜莎莎;廖桂祥;李荣;任陈;袁亚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对某街道医院发生的一起新生儿口腔疱疹炎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x2分析比较毗邻街道医院罹患率差异.采集产妇及患儿外周血和咽拭子进行HSV-1病毒抗体检测(ELISA)和核酸检测(PCR).结果 新生儿口腔疱疹炎罹患率为2.23%(8/359),剖宫产或顺产完整的新生儿不发病,顺产侧切或破裂的新生儿罹患率为9.64%(8/83),不同分娩方式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和病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及新发病的患儿外周血采样5份,4份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IgG阳性,1份IgM阳性;排除因医院消毒不当或医护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结论 这是一起由HSV-1引起的新生儿口腔疱疹炎医院感染暴发,传播途径为经产道分娩时接触产妇血液传播.
作者:周小涛;马智超;朱奕;肖锦晖;熊田甜;吴泰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近10年来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10年来儿童营养不良、肥胖、贫血、龋齿、视力异常等儿童常见疾病的变化趋势.结果 珠海市香洲区近10年集体儿童的低出生体重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生长迟缓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营养不良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肥胖检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P<0.05),贫血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龋齿检出率起伏不定,无明显趋势.结论 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良好,今后集体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应在监测和管理生长迟缓、肥胖和龋齿的发生上.
作者:赵慧贞;梁晓红;吴红媛;程黎;滕勇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基因的可靠性.方法 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PCR-SSP法对惠州地区100例无偿血小板献血者进行HPA-15基因分型,同时采用DNA测序法检测HPA-15基因频率,与PCR-SSP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PCR-SSP法检测HPA-15a和HPA-15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35 0和0.465 0,DNA测序法检测HPA-15a和HPA-15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30 0和0.470 0,两种方法检测HPA-15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SSP方法可作为一种快速、便捷、可靠的筛查HPA-15基因频率技术,可为临床病人提供HPA-15相合的血小板.
作者:朱春燕;聂咏梅;周豪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硫酸镁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AECOPD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75%高渗硫酸镁溶液(A组40例)、7.5%等渗硫酸镁(B组40例)和3.2%硫酸镁(C组40例)溶液20 ml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比较治疗前、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治疗2、4、7d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雾化后1~7 d咳痰量的改变.结果 B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FEF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A组、B组、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雾化后1~7 d痰量明显减少,治疗2、4、7d血流动力学指标PaO2和PaCO2均明显改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浓度硫酸镁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均可有效稀释痰液,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效果优于α-糜蛋白酶,其中以等渗硫酸镁效果佳,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樊满松;吴文海;陈均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帕唑帕尼、多西他赛与吉西他滨用于晚期子宫苗勒氏混合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晚期子宫苗勒氏混合瘤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化疗与帕唑帕尼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各15例,各占比46.9%),其次为乏力(14例,占比43.6%),常见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低(6例,占比18.6%).≥55岁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高于<55岁患者,其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分别为75.0%和30.0%(P=0.035),血小板降低发生率分别为75.0%和15.0%(P=0.002).≥55岁和<55岁患者血红蛋白降低、乏力、过敏反应、肝功能受损、高血压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化疗与帕唑帕尼治疗晚期子宫苗勒氏混合瘤的不良反应是可以耐受的,尤其<55岁的老年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陈珑;梁冬;侯本新;冯军;林勇平;卢志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随着免疫功能不全人群增多,热带假丝酵母菌已成为院内感染重要的非白假丝酵母之一.热带假丝酵母菌的致病性与一系列的毒力因子有关,重要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和生物膜形成、天冬氨酰蛋白酶、磷脂酶及溶血活性.目前关于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的研究多集中于白色假丝酵母菌,而热带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的研究十分有限,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目前新的热带假丝酵母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于栓宝;吴媛;卢金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前使用左西孟坦治疗对严重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52例CAG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为左西孟坦治疗组,24例未接受左西孟坦治疗作为对照组.左西孟坦治疗组患者于术前24 h接受左西孟坦治疗(负荷剂量10 μg/kg并维持0.1 μg·kg-1 min-1的剂量泵注24 h).结果 左西孟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术后难脱离体外循环的发生率、死亡率、低心排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左西孟坦治疗组患者对强心药、血管收缩剂及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泵的需求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坦在术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1例(3.6%)、头痛,与其它扩血管剂同时使用,可增加低血压的发生率.结论 对于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35%)患者,术前使用左西孟坦可以降低死亡率、低心排的发生,减少对强心药、血管收缩剂和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泵的需求及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作者:余成;韩小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HIVEC)时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及灌注液中丝裂霉素(MMC)浓度,研究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MMC的吸收量,为HIVEC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膀胱尿路上皮癌(UCC)患者6例,术后3d行HIVEC.灌注时均分不同时间点留取血清和灌注液标本,应用HPLC法检测血液和灌注液标本中MMC浓度.取标本3~5 ml,置于保温冰箱1~3 h;用控制离心机,4℃1 500 r/min,离心10 min,置于-80℃冰箱保存.以依利特ODS2 (4.6 mm×250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 (V∶V),365 nm波长紫外线检测.利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以0.5~50 ng/ml为线性范围,标准品血药浓度为横坐标(x),MMC峰面积为纵坐标(y),作直线回归,得出的线性方程y=bx+a:y=0.0108(±0.0001)x+0.005(±0.003),r=0.999.取测定血浆中的MMC浓度均值,绘制药物的时间-浓度变化曲线得出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87(167 ~468) ng/(ml· min).膀胱热灌注化疗时血液标本中0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2h、4h和6h测定的MMC浓度分别为(3.25±3.13) ng/ml、(4.57±3.82) ng/ml、(5.23±3.43) ng/ml、(7.65±6.24) ng/ml、(7.57±5.30) ng/ml、(5.06±3.82) ng/ml、(4.52±3.42) ng/ml和(3.28±3.18) ng/ml.血浆中的丝裂霉素浓度峰值出现在45~60 min,并达到平台期.灌注液标本中0、15、30和45 min测定的MMC浓度分别为(0.085±0.021)mg/ml、(0.073±0.018) mg/ml、(0.068±0.020)mg/ml和(0.065±0.016) mg/ml.结论 HIVEC时血浆内MMC浓度较低,峰值低于骨髓抑制的阈浓度(400 ng/ml).HIVEC时膀胱内MMC浓度较高,MMC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
作者:王斌;崔书中;雷鸣;杨建安;李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2013年广州市腹泻病人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用血清凝集实验对分离自广州市8家医院腹泻病人的临床沙门菌株进行血清分型,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其抗生素敏感性,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相关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337株沙门菌鉴定出38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144株,42.6%)、肠炎沙门菌(53株,15.8%)、斯坦利沙门菌(27株,8.0%)为常见.337株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敏感性高,分别是82.2%、86.9%和85.8%;对氨苄西林、链霉素、磺胺复合物、四环素、萘啶酸等抗生素的耐药率都在60%左右;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只有31.8%.结论 本地区沙门菌临床株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仍具较高敏感性,但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有加重趋势.针对沙门菌感染应规范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黄冰;周勇;龙佳丽;侯水平;张欣强;吴新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