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杨军;李影;郑强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16例三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和DNA损伤修复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应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之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7,P<0.05);B组肿瘤复发和新目标发生情况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5);随访1年后B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依次为3.492、5.693、4.975,均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兵;戈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能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SEs)5个亚型(SEA、SEB、SEC、SED、SEE)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SEA、SEB、SEC、SED、SEE的基因序列,利用Vector NTI suite 8软件设计SEABCE的通用PCR引物以及针对SED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再对SEA、SEB、SEC、SEE进行扩增,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SEA~E肠毒素的PCR检测方法,同时进行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分析,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SEABCE、SED多重PCR扩增产物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分别为157、340 bp;SEA、SEB、SEC、SEE的PCR分型扩增显示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分别为579、602、601、125 bp;SEA、SEB、SEC、SED、SEE基因寡核苷酸引物的特异性分析均出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对照菌未出现;测序结果表明与相应的靶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本方法灵敏度达0.8~1.0×102 CFU/ml,与其他PCR单个分型检测肠毒素的敏感性相仿,特异性较好,能很好的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索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 本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肠毒素的分型检测.
作者:魏泉德;黄辉涛;林毅雄;李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细粒棘球绦虫是引起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基因水平进行细粒棘球绦虫的分型和分类,对治疗药物及疫苗的研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细粒棘球绦虫的分型和分类进行综述.
作者:杨东;刘爱芹;赵威;张唯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及骨组织中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阴性组、模型组、5%加药组、10%加药组、20%加药组,每组5只.除阴性组外,其余大鼠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12周,5%、10%、20%加药组分别以5%、10%、20%剂量骨康方灌胃3周后处死,分别取血清及股骨标本.应用MTT法检测骨康方对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作用,采用RT-qPCR检测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中药骨康方浓度5%~20%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且20%药物血清中培养24 h增殖显著,因此将20%加药组作为测定大鼠ERα和ERβ表达变化组.阴性组血清与股骨干骺ERα和ERβ mRNA均有表达;模型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量较低;20%加药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ERβ mRNA水平的增高尤为明显,更接近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ERβ的表达水平,对骨组织进行保护,起到治疗骨质疏松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作者:孙怡;马将军;潘旭枫;陈莲;苏镜;赵可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不同右美托咪定剂量对全身麻醉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手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全麻状态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A、B、C组分别泵注0.3、0.6、0.9 μg/kg右美托咪定.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B组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拔管质量评分低于A组,C组的唤醒、拔管时间均长于A组和B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和B组,拔管质量评分低于A组;A组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和拔管后10 min(T4)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胰素(NE)、皮质醇(Cor)浓度均高于给药前(T1),B、C组T3、T4时刻的E、NE、Cor浓度均低于A组;A组T2、T3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T1时刻,B、C组T2、T3、T4时刻的HR、MAP均低于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前15 min泵注0.6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较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
作者:朱俊峰;赵秋华;张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自身免疫抗体是否阳性,将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阳性组(n=20)与阴性组(n=61),给予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48周.比较病毒学应答、复发率等评价指标.结果 阳性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0.0% vs 83.6%)的比率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史、合并糖尿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史、合并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获得SVR的危险因素.结论 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有效,但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合并糖尿病可能是影响患者获得SVR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玉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常见病原假丝酵母菌种间分型和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种内基因分型的方法,并分析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假丝酵母菌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根据PCR产物片段的大小进行假丝酵母菌种间分型;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的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依据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结果和PCR电泳图谱,与基因库中假丝酵母菌基因序列比对,分为四种:白色假丝酵母菌242株大小218 bp,光滑假丝酵母菌101株大小480 bp,热带假丝酵母菌49株大小219 bp,克柔假丝酵母菌16株大小150 bp.临床分离的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166株(450 bp),B型54株(840 bp),C型22株(450、840 bp).A型为常见的基因型,B型、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P<0.05),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方法用于假丝酵母菌种间与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可能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张玉敏;李玉柱;陈晖;马荣芬;刘艳红;张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高度癌细胞表达1(Hec1)基因对肿瘤细胞分裂周期及其肿瘤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m blot从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Hec1在小鼠实体瘤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中表达差异;应用RNAi技术设计靶向Hec1的shRNA序列,在体外和体内沉默S180细胞中的Hec1基因,观察体外培养S180细胞和接种S180细胞小鼠肿瘤细胞内Hec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RT-PCR分析表明Hec1基因的mRNA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极少表达,而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表明Hec1蛋白在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和实体肿瘤中高度表达,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Hec1基因shRNA干扰后,显著抑制了S180细胞中Hec1基因的表达,shRNA干扰对小鼠肿瘤抑制率为63%,显著抑制S180细胞的分裂增殖.结论 综上所述,Hec1在肿瘤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双;张仁利;吕明锦;黄达娜;耿艺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质代谢紊乱的KKAy小鼠血脂、肝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4只KKAy小鼠(自发性肥胖动物模型)按体重水平随机分成2组:高脂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12只C57BL/6J小鼠作为高脂模型阴性对照组;三组小鼠均饲喂AIN93G饲料,吡格列酮组喂饲添加吡格列酮的AIN93G饲料.试验12周时CO2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测定血脂、肝脂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通过制作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脂肪异位沉积,检测肝脏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蛋白质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吡格列酮干预后,可显著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小鼠的血清和肝脏TG、升高血清HDL-C、增加血清和肝脏SOD活性并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或P<0.01);吡格列酮改善小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吡格列酮干预后,小鼠肝脏的PPARγ蛋白质表达和AMPKα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吡格列酮具有调节血脂、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生物活性,这可能与其增加AMPK磷酸化有关.
作者:杨光宇;陈思凡;李文学;朱伟;冯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趋化因子CCL8是趋化因子CC家族中的一员,它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水平改变与许多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趋化因子CCL8的研究尚少,人们尚未完全认识其功能与特性.本文就趋化因子CCL8的生物遗传学特性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记;岑俊杰;吕志跃;吴忠道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华南地区人群亲子鉴定案例中三带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及特点.方法 采用Chelex-100法提取血液DNA,通过复合荧光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分析2 200个案例(6 000名个体)的DNA-STR(STR:短串连重复序列)基因型.结果 在2 200个案例(共6 000名个体)中共检出1例D7S820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位于父子单亲鉴定案例中儿子的D7S820基因座等位基因8、11和12,父亲D7S820基因座的基因分型为11和12.在本研究中,该D7S820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的频率为1/6 000.PowerplesTM16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对包含D7S820在内的16个STR基因座进行检测,儿子D7S820基因座基因分型8/11/12的电泳峰高和峰面积之比均为1:1:1,D7S820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的检测结果与Indentifiler(R)试剂盒检测结果相同.结论 在本文发现的案例中,父亲的等位基因11和12均遗传给了儿子,导致儿子表现为三带型等位基因.三带型的等位基因在单个STR基因座中很少出现,在分析时应采用不同方法或者试剂盒进行验证,保证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兰菲菲;陈延冰;李海霞;杜丽;尹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常见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045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457株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45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457株病原菌,阳性率43.7%.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9%(283/457),革兰阳性菌占37.4%(171/457),真菌占0.7%(3/457).检出前三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2%)、铜绿假单胞菌(14.9%)、大肠埃希菌(1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34.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3.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很低,对其余抗菌药物则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结论 伤口分泌物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用药,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瑞莹;陈林珍;李昕;卢景辉;陈思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阴道毛滴虫混悬液制作薄膜的方法.方法 离心沉淀收集培养的阴道毛滴虫.运用计数载玻片制作虫膜,干燥、固定、染色.结果 阴道毛滴虫虫体形态特征明显,核、轴柱、前鞭毛、后鞭毛、波动膜等清晰可见.结论 该染色方法制作的阴道毛滴虫染色标本质量好,虫体各部位结构清晰.
作者:刘晓泉;陆作洁;张瑞琳;石焕焕;李艳文;申继清;田春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患者稀释性低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并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40).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保肝、降酶、速尿、螺内酯)加单次口服托伐普坦15 mg治疗,连续服用1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钠浓度、肾功能、尿量、体重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重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4 h尿量、血钠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8例患者第1天血钠浓度达到正常的有8例,占21.1%;第7天血钠浓度达到正常的有33例,占86.8%;对照组40例患者第1天血钠浓度无1例达到正常,第7天血钠浓度达到正常的有4例,占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仅发现口干7例,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托伐普坦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够提高血钠浓度,对肝硬化低钠血症患者有明显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曾丽金;李振宇;陈志斌;马中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对钩端螺旋体病的三种不同检测手段的假阳性率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收集50例健康人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钩体IgG ELISA试剂盒、IgM ELISA试剂盒和PCR方法进行检测,平行比较三种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结果 在所检测的样本中,IgG抗体检测有4例呈阳性反应,IgM抗体检测有11例呈阳性反应,而PCR检测全为阴性.结论 由于抗体检测技术可能出现的非特异性及假阳性,有必要对钩体病进行更为特异性、更加可靠的PCR检测.
作者:汪海波;赵俊华;唐明慧;王琪;杨泽;林继灿;史咏梅;胡孔新;莫秋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0-2013年艾滋病和丙肝哨点监测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方法 2010-2013年,在每年4-6月,使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3类监测人群开展哨点监测,同时采集血样,完成HC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监测哨点中吸毒者和肾透析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7.98%(1 975/4 116)、42.27%(1 793/4 242)、40.00%(1 760/4 400)、34.38%(1 513 /4 401)和6.53%(13/199)、5.50%(22/400)、5.25%(21/400)、4.75%(19/400);其他11类哨点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 血液传播是湖北省HCV传播的主要途径,注射吸毒人群和肾透析人群是湖北省丙肝流行的高危人群.
作者:张薇;彭国平;姚璇;张艺;李玲;申幸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性不孕症与整合素、VEGF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Ms性不孕症的机理研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薇;黎福荣;赵勇;唐彬;钟铤铤;韩琪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传播媒介为恙螨幼虫.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焦痂、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并发多器官损伤,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引起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恙虫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特点.
作者:巩强进;纪娟;张念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含麻疫苗,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以广州市2010-2013年4年的麻疹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病例的含麻疫苗免疫情况,以发病的年龄别差异、疫苗及时接种率、累积接种率以及免疫和发病的时间差作为统计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的麻疹发病已经呈现向低年龄组和成人组双向移位的现象,小于8月龄儿童和15岁以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6.96%,是发病的主要人群;8月龄~14岁病例的含麻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仅为20.77%,累积接种率只有62.31%,均明显低于广州市的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96,P<0.05;x2=991.16,P<0.05);病例在接种MCV疫苗2周内发病的较多,2周后发病数明显下降.结论 有含麻疫苗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可能是接种时已处于潜伏期后期而发病,或者在保护性抗体产生前受到感染,以及免疫失败.
作者:倪莉红;云雪霞;谭慧峰;许建雄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廓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奇数入对照组,偶数入电刺激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淤、改善脑细胞代谢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药物治疗.电刺激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连线测验A型、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分测验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对照组与电刺激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梗死灶位置及面积、伴其他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MoCA评分、词语流畅测验、数字符号测验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分数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治疗后3个月,电刺激组在连线测验A方面均较治疗后2周有进一步改善(P<0.05),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方面与治疗后2周相比均有下降(P<0.05),电刺激组在各项认知测验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电刺激组各项认知测验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分数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乳突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曹艳芬;赵佳;樊影娜;李克娇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