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患者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张玉敏;李玉柱;陈晖;马荣芬;刘艳红;张尊

关键词:肺癌, 假丝酵母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基因分型, 药敏分析
摘要:目的 建立常见病原假丝酵母菌种间分型和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种内基因分型的方法,并分析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假丝酵母菌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根据PCR产物片段的大小进行假丝酵母菌种间分型;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的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依据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结果和PCR电泳图谱,与基因库中假丝酵母菌基因序列比对,分为四种:白色假丝酵母菌242株大小218 bp,光滑假丝酵母菌101株大小480 bp,热带假丝酵母菌49株大小219 bp,克柔假丝酵母菌16株大小150 bp.临床分离的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166株(450 bp),B型54株(840 bp),C型22株(450、840 bp).A型为常见的基因型,B型、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P<0.05),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方法用于假丝酵母菌种间与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可能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对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促醒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对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促醒作用的研究.方法 选取武汉市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6),予手术治疗、降低颅内压、纠正低氧血症、营养治疗、高压氧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n=4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每次留针40 min,连续治疗1周.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DF)、血浆D-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变化;血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苏醒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PT、APTT、TT、DD、PLT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ET、NO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3.56±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4±1.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能够明显改善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促进患者苏醒,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勇;李琦;杨海峰;李瑞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ec1调控S180细胞分裂和小鼠纤维肉瘤的形成

    目的 观察高度癌细胞表达1(Hec1)基因对肿瘤细胞分裂周期及其肿瘤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m blot从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Hec1在小鼠实体瘤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中表达差异;应用RNAi技术设计靶向Hec1的shRNA序列,在体外和体内沉默S180细胞中的Hec1基因,观察体外培养S180细胞和接种S180细胞小鼠肿瘤细胞内Hec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RT-PCR分析表明Hec1基因的mRNA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极少表达,而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表明Hec1蛋白在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和实体肿瘤中高度表达,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Hec1基因shRNA干扰后,显著抑制了S180细胞中Hec1基因的表达,shRNA干扰对小鼠肿瘤抑制率为63%,显著抑制S180细胞的分裂增殖.结论 综上所述,Hec1在肿瘤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双;张仁利;吕明锦;黄达娜;耿艺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例恙虫病的诊治分析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传播媒介为恙螨幼虫.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焦痂、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并发多器官损伤,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引起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恙虫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特点.

    作者:巩强进;纪娟;张念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趋化因子CCL8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趋化因子CCL8是趋化因子CC家族中的一员,它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水平改变与许多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趋化因子CCL8的研究尚少,人们尚未完全认识其功能与特性.本文就趋化因子CCL8的生物遗传学特性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记;岑俊杰;吕志跃;吴忠道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10-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病人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2010-2013年间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感染性腹泻监测哨点,共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3 604份,按国标GB/T 4789.4-2013对样本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3 604份腹泻标本中,男女比例为1.25:1,病例构成主要集中在0~6岁,所采样本中阳性数829例,分离出沙门菌142株,占感染性腹泻病原谱的17.13%(142/829),检出率高的是8-9月占34.51%(49/142);血清分型结果表明该地区流行的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常见的肠炎和鼠伤寒沙门氏菌,PFGE带型表明肠炎沙门菌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腹泻病例主要由沙门菌感染引起,肠炎沙门菌为常见的病原菌,其PFGE带型相似度高,来自同一克隆.

    作者:吴洁;刘丽红;金玉娟;邹惠英;王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16例三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和DNA损伤修复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应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之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7,P<0.05);B组肿瘤复发和新目标发生情况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5);随访1年后B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依次为3.492、5.693、4.975,均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兵;戈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457例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常见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045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457株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45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457株病原菌,阳性率43.7%.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9%(283/457),革兰阳性菌占37.4%(171/457),真菌占0.7%(3/457).检出前三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2%)、铜绿假单胞菌(14.9%)、大肠埃希菌(1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34.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3.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很低,对其余抗菌药物则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结论 伤口分泌物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用药,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瑞莹;陈林珍;李昕;卢景辉;陈思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病例来源于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确诊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1 1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应随机数字是奇数者为观察组,对应偶数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LAM治疗,观察组给予ADV联合LAM治疗,观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周及48周时肝功能、治疗48周时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肝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控制病情,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对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的41例SCLC患者(LD-SCLC 17例,ED-SCLC 24例)、4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65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roGRP和NSE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同时监测41例SCLC患者连续2个周期化疗后的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变化.结果 SCLC组患者的血清ProGRP和NSE的中位数水平均显著高于NSCLC组、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血清ProGRP单独检测及与NSE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AUC均明显优于血清NSE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2个周期化疗后,在LD-SCLC患者和ED-SCLC患者中,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分别有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血清ProGRP和NSE联合检测在SCLC的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申旺;王希平;叶丽燕;杨文丽;陈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与整合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性不孕症与整合素、VEGF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Ms性不孕症的机理研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薇;黎福荣;赵勇;唐彬;钟铤铤;韩琪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自身免疫抗体是否阳性,将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阳性组(n=20)与阴性组(n=61),给予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48周.比较病毒学应答、复发率等评价指标.结果 阳性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0.0% vs 83.6%)的比率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史、合并糖尿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史、合并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获得SVR的危险因素.结论 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有效,但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合并糖尿病可能是影响患者获得SVR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玉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广州市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的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含麻疫苗,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以广州市2010-2013年4年的麻疹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病例的含麻疫苗免疫情况,以发病的年龄别差异、疫苗及时接种率、累积接种率以及免疫和发病的时间差作为统计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的麻疹发病已经呈现向低年龄组和成人组双向移位的现象,小于8月龄儿童和15岁以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6.96%,是发病的主要人群;8月龄~14岁病例的含麻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仅为20.77%,累积接种率只有62.31%,均明显低于广州市的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96,P<0.05;x2=991.16,P<0.05);病例在接种MCV疫苗2周内发病的较多,2周后发病数明显下降.结论 有含麻疫苗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可能是接种时已处于潜伏期后期而发病,或者在保护性抗体产生前受到感染,以及免疫失败.

    作者:倪莉红;云雪霞;谭慧峰;许建雄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吡格列酮对脂质代谢紊乱小鼠的影响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质代谢紊乱的KKAy小鼠血脂、肝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4只KKAy小鼠(自发性肥胖动物模型)按体重水平随机分成2组:高脂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12只C57BL/6J小鼠作为高脂模型阴性对照组;三组小鼠均饲喂AIN93G饲料,吡格列酮组喂饲添加吡格列酮的AIN93G饲料.试验12周时CO2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测定血脂、肝脂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通过制作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脂肪异位沉积,检测肝脏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蛋白质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吡格列酮干预后,可显著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小鼠的血清和肝脏TG、升高血清HDL-C、增加血清和肝脏SOD活性并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或P<0.01);吡格列酮改善小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吡格列酮干预后,小鼠肝脏的PPARγ蛋白质表达和AMPKα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吡格列酮具有调节血脂、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生物活性,这可能与其增加AMPK磷酸化有关.

    作者:杨光宇;陈思凡;李文学;朱伟;冯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怀柔区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临产孕妇及不同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德国BE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2014年1-6月来我院产科住院的临产孕妇129例(孕周为38 ~40周)均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按年龄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21~岁、26~岁、31~岁、35~岁,将组间进行比较并与正常非孕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回顾性分析140例不同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结果 临产孕妇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35~岁这组孕妇中,FIB数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在妊娠各个时期并无显著性差异,TT在早期妊娠到中期妊娠逐渐缩短,妊娠后期无显著性变化,FIB早期到中期明显升高一直维持到妊娠晚期,APTT逐渐缩短.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FIB延长,PT、APTT缩短.妊娠中期和晚期是凝血四项变化的重要时期.

    作者:陈彩云;郭连峰;李宁;许沙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T2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诊断为T2DM的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与二甲双胍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对脂肪因子内脂素、瘦素、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内脂素、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BG)、2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脂联素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内脂素、2h血糖、HbA1c降低更为明显,脂联素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瘦素、脂联素与FBG、2h血糖、FINS、HbA1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T2DM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保证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改善脂肪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王曦;杨军;李影;郑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快速分型检测的研究

    目的 建立能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SEs)5个亚型(SEA、SEB、SEC、SED、SEE)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SEA、SEB、SEC、SED、SEE的基因序列,利用Vector NTI suite 8软件设计SEABCE的通用PCR引物以及针对SED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再对SEA、SEB、SEC、SEE进行扩增,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SEA~E肠毒素的PCR检测方法,同时进行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分析,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SEABCE、SED多重PCR扩增产物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分别为157、340 bp;SEA、SEB、SEC、SEE的PCR分型扩增显示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分别为579、602、601、125 bp;SEA、SEB、SEC、SED、SEE基因寡核苷酸引物的特异性分析均出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对照菌未出现;测序结果表明与相应的靶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本方法灵敏度达0.8~1.0×102 CFU/ml,与其他PCR单个分型检测肠毒素的敏感性相仿,特异性较好,能很好的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索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 本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肠毒素的分型检测.

    作者:魏泉德;黄辉涛;林毅雄;李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33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目的 探讨在孤立性阵发性房颤(LPAF)患者是否存在左房结构及功能重塑.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的门诊及急诊LPAF患者作为孤立性阵发性房颤组(n=33),同期选取33名健康体检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在房颤恢复为窦性心律后(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1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左房容积、左房容积指数及左房收缩功能.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容积指数明显增大(P<0.05),左房主动射血分数及左房整体射血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左房被动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主动射血分数的降低可能通过增加的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得以部分补偿.

    作者:许哲通;冯志霞;王茜;朱露芳;张晓敬;吕玉红;王有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阴道毛滴虫实用教学染色标本制作

    目的 探索阴道毛滴虫混悬液制作薄膜的方法.方法 离心沉淀收集培养的阴道毛滴虫.运用计数载玻片制作虫膜,干燥、固定、染色.结果 阴道毛滴虫虫体形态特征明显,核、轴柱、前鞭毛、后鞭毛、波动膜等清晰可见.结论 该染色方法制作的阴道毛滴虫染色标本质量好,虫体各部位结构清晰.

    作者:刘晓泉;陆作洁;张瑞琳;石焕焕;李艳文;申继清;田春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嗜肺军团菌DNA疫苗研究进展

    军团菌疫苗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灭活全菌疫苗、减毒活疫苗、蛋白质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几个阶段.军团菌为胞内寄生菌,保护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由单一保护性抗原基因构建的DNA疫苗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保护率不高.因此,选择多个抗原分子来构建多抗原分子DNA疫苗和建立多次免疫的免疫策略已成为构建军团菌疫苗和实施抗军团菌免疫的关键.本文就啫肺军团菌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彭冉;龚艳菊;陈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及成骨细胞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及骨组织中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阴性组、模型组、5%加药组、10%加药组、20%加药组,每组5只.除阴性组外,其余大鼠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12周,5%、10%、20%加药组分别以5%、10%、20%剂量骨康方灌胃3周后处死,分别取血清及股骨标本.应用MTT法检测骨康方对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作用,采用RT-qPCR检测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中药骨康方浓度5%~20%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且20%药物血清中培养24 h增殖显著,因此将20%加药组作为测定大鼠ERα和ERβ表达变化组.阴性组血清与股骨干骺ERα和ERβ mRNA均有表达;模型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量较低;20%加药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ERβ mRNA水平的增高尤为明显,更接近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ERβ的表达水平,对骨组织进行保护,起到治疗骨质疏松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作者:孙怡;马将军;潘旭枫;陈莲;苏镜;赵可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