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趋化因子CCL8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刘记;岑俊杰;吕志跃;吴忠道

关键词:CCL8, 趋化因子, 炎症, 感染性疾病
摘要:趋化因子CCL8是趋化因子CC家族中的一员,它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水平改变与许多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趋化因子CCL8的研究尚少,人们尚未完全认识其功能与特性.本文就趋化因子CCL8的生物遗传学特性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对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促醒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对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促醒作用的研究.方法 选取武汉市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6),予手术治疗、降低颅内压、纠正低氧血症、营养治疗、高压氧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n=4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每次留针40 min,连续治疗1周.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DF)、血浆D-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变化;血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苏醒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PT、APTT、TT、DD、PLT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ET、NO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3.56±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4±1.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能够明显改善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促进患者苏醒,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勇;李琦;杨海峰;李瑞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病例来源于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确诊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1 1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应随机数字是奇数者为观察组,对应偶数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LAM治疗,观察组给予ADV联合LAM治疗,观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周及48周时肝功能、治疗48周时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肝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控制病情,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T2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诊断为T2DM的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与二甲双胍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对脂肪因子内脂素、瘦素、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内脂素、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BG)、2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脂联素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内脂素、2h血糖、HbA1c降低更为明显,脂联素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瘦素、脂联素与FBG、2h血糖、FINS、HbA1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T2DM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保证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改善脂肪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王曦;杨军;李影;郑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自身免疫抗体是否阳性,将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阳性组(n=20)与阴性组(n=61),给予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48周.比较病毒学应答、复发率等评价指标.结果 阳性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0.0% vs 83.6%)的比率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史、合并糖尿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史、合并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获得SVR的危险因素.结论 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有效,但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合并糖尿病可能是影响患者获得SVR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玉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16例三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和DNA损伤修复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应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之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7,P<0.05);B组肿瘤复发和新目标发生情况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5);随访1年后B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依次为3.492、5.693、4.975,均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兵;戈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对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的41例SCLC患者(LD-SCLC 17例,ED-SCLC 24例)、4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65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roGRP和NSE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同时监测41例SCLC患者连续2个周期化疗后的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变化.结果 SCLC组患者的血清ProGRP和NSE的中位数水平均显著高于NSCLC组、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血清ProGRP单独检测及与NSE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AUC均明显优于血清NSE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2个周期化疗后,在LD-SCLC患者和ED-SCLC患者中,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分别有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血清ProGRP和NSE联合检测在SCLC的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申旺;王希平;叶丽燕;杨文丽;陈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与整合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性不孕症与整合素、VEGF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Ms性不孕症的机理研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薇;黎福荣;赵勇;唐彬;钟铤铤;韩琪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广州市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的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含麻疫苗,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以广州市2010-2013年4年的麻疹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病例的含麻疫苗免疫情况,以发病的年龄别差异、疫苗及时接种率、累积接种率以及免疫和发病的时间差作为统计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的麻疹发病已经呈现向低年龄组和成人组双向移位的现象,小于8月龄儿童和15岁以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6.96%,是发病的主要人群;8月龄~14岁病例的含麻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仅为20.77%,累积接种率只有62.31%,均明显低于广州市的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96,P<0.05;x2=991.16,P<0.05);病例在接种MCV疫苗2周内发病的较多,2周后发病数明显下降.结论 有含麻疫苗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可能是接种时已处于潜伏期后期而发病,或者在保护性抗体产生前受到感染,以及免疫失败.

    作者:倪莉红;云雪霞;谭慧峰;许建雄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及成骨细胞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及骨组织中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阴性组、模型组、5%加药组、10%加药组、20%加药组,每组5只.除阴性组外,其余大鼠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12周,5%、10%、20%加药组分别以5%、10%、20%剂量骨康方灌胃3周后处死,分别取血清及股骨标本.应用MTT法检测骨康方对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作用,采用RT-qPCR检测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中药骨康方浓度5%~20%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且20%药物血清中培养24 h增殖显著,因此将20%加药组作为测定大鼠ERα和ERβ表达变化组.阴性组血清与股骨干骺ERα和ERβ mRNA均有表达;模型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量较低;20%加药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ERβ mRNA水平的增高尤为明显,更接近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ERβ的表达水平,对骨组织进行保护,起到治疗骨质疏松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作者:孙怡;马将军;潘旭枫;陈莲;苏镜;赵可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急性低压缺氧时TXA2、PGI2的变化及其与脑血流量变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低压缺氧时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及其与脑血流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10)和急性低压缺氧组(n=10),用电磁血流量计测定脑血流量,用放免法分别测量TXA2、PGI2的含量.由于TXA2和PGI2的不稳定性,目前推以直接测定,故国内外均以测定其代谢产物TXB2、6-keto-PGF1α作为判断其浓度的指标.结果 急性低压缺氧时脑血流量、脑含水量、血浆、脑组织TXB2含量、脑组织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增高(P<0.05), 6-keto-PGF1α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性低压缺氧时,TXA2、脑血流量均增加,TXA2参与了急性低压缺氧时脑血流量的调节,可能以抑制脑血管过度扩张作用为主.

    作者:周玉峰;张凡喜;黄晓龙;张健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SARIMA在拟合罗湖区手足口病疫情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罗湖区手足口病疫情的季节性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法(SARIMA)模型.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罗湖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以2014年的疫情资料作为考核样本评价模型预测效果.先采用季节差分方法对序列资料进行处理使之平稳化,然后进行定阶并估计参数,建立SARIMA模型,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该模型在疫情预警方面的作用.结果 SARIMA(0,0,1)(1,1,0)12拟合罗湖区手足口病既往时间段的发病率变动趋势较为理想.利用SARIMA(0,0,1)(1,1,0)12模型对2014年罗湖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逐月进行预测,检验该模型的实用性,实际发病率均落在了预测值的上、下限之间,2014年预测发病率262.70/10万,与实际发病率293.58/10万,相对误差-10.52%,差距基本可以接受.结论 S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罗湖区手足口病疫情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可用其对未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预测.

    作者:黄敏;曾彩连;杨贵清;唐广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右美托咪定剂量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右美托咪定剂量对全身麻醉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手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全麻状态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A、B、C组分别泵注0.3、0.6、0.9 μg/kg右美托咪定.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B组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拔管质量评分低于A组,C组的唤醒、拔管时间均长于A组和B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和B组,拔管质量评分低于A组;A组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和拔管后10 min(T4)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胰素(NE)、皮质醇(Cor)浓度均高于给药前(T1),B、C组T3、T4时刻的E、NE、Cor浓度均低于A组;A组T2、T3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T1时刻,B、C组T2、T3、T4时刻的HR、MAP均低于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前15 min泵注0.6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较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

    作者:朱俊峰;赵秋华;张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PO、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PO、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标本病例组织及其癌旁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TPO和HER-2表达定位及半定量分析,并分析TPO、HER-2单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TPO和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组织检测的阴性率为91.84%,癌旁组织中的检测阴性率为0.00%;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20%;在癌组织的阳性率为89.80%;TPO和HER-2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但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结论 TOP和HER-2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具有不同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其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联合应用对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汤彪;孙圣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囊型包虫病实验诊断的研究现状

    人体囊型包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多种检测方法都有助于包虫病的诊断,但至今缺乏公认的金标准,常需要综合诊断.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超声波检查是临床诊断、分期和随访的基石;免疫学实验尤为重要,有助于明确诊断,主要以天然抗原及重组抗原为基础的免疫学诊断常用.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已经用于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和虫种的鉴定.本文就囊型包虫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程思静;王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吡格列酮对脂质代谢紊乱小鼠的影响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质代谢紊乱的KKAy小鼠血脂、肝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4只KKAy小鼠(自发性肥胖动物模型)按体重水平随机分成2组:高脂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12只C57BL/6J小鼠作为高脂模型阴性对照组;三组小鼠均饲喂AIN93G饲料,吡格列酮组喂饲添加吡格列酮的AIN93G饲料.试验12周时CO2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测定血脂、肝脂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通过制作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脂肪异位沉积,检测肝脏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蛋白质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吡格列酮干预后,可显著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小鼠的血清和肝脏TG、升高血清HDL-C、增加血清和肝脏SOD活性并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或P<0.01);吡格列酮改善小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吡格列酮干预后,小鼠肝脏的PPARγ蛋白质表达和AMPKα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吡格列酮具有调节血脂、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生物活性,这可能与其增加AMPK磷酸化有关.

    作者:杨光宇;陈思凡;李文学;朱伟;冯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钩端螺旋体病三种检测手段假阳性率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钩端螺旋体病的三种不同检测手段的假阳性率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收集50例健康人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钩体IgG ELISA试剂盒、IgM ELISA试剂盒和PCR方法进行检测,平行比较三种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结果 在所检测的样本中,IgG抗体检测有4例呈阳性反应,IgM抗体检测有11例呈阳性反应,而PCR检测全为阴性.结论 由于抗体检测技术可能出现的非特异性及假阳性,有必要对钩体病进行更为特异性、更加可靠的PCR检测.

    作者:汪海波;赵俊华;唐明慧;王琪;杨泽;林继灿;史咏梅;胡孔新;莫秋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457例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常见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045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457株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45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457株病原菌,阳性率43.7%.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9%(283/457),革兰阳性菌占37.4%(171/457),真菌占0.7%(3/457).检出前三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2%)、铜绿假单胞菌(14.9%)、大肠埃希菌(1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34.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3.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很低,对其余抗菌药物则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结论 伤口分泌物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用药,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瑞莹;陈林珍;李昕;卢景辉;陈思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13年云浮市外环境禽流感病毒分布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云浮市禽类规模养殖场和活禽市场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为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监测点内采集相应的外环境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luA、H5、H7和H9病毒核酸.结果 2013年全年共采集有效标本234份,A型阳性42份,总阳性率为18.0%(42/234);其中A(H5)5份(11.9%),A(H9)22份(52.4%),未分型15份(35.7%),A(H7)未检出.234份有效标本中,来自家禽规模养殖场107份,未检出A型阳性;来自城乡活禽市场127份,A型阳性42份,阳性率为33.1%(42/127),两类监测点标本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1).除禽类饮水标本外,5种类型标本(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标本、笼具表面擦拭物、清洗禽类的污水、粪便)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P<0.05).有采样的月份均可检出A型阳性,一、三、四季度阳性检出率相当,二季度低.结论 云浮市外环境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H9亚型是主要的病原体,同时存在H5和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活禽市场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风险场所.

    作者:彭力荇;欧庆华;冯梓来;雷洁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07-2011年陕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陕西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1种742 461例,死亡790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438 175例,发病率为233.70/10万,报告死亡716例,死亡率为0.38/10万,病死率为0.16%;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304 286例,发病率为162.29/10万,死亡74例,死亡率为0.04/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63: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29.52%;农民发病多占33.06%,其次为散居儿童,占24.39%;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多,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7.60%,呼吸道传染病中肺结核发病高,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9.30%.结论 要加强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还要重点加强农民和散居儿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毋丹丹;李凤;张松杰;赵一;余云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四川省黑热病疫区家犬密度、犬感染率与黑热病发病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黑热病疫区家犬密度、犬内脏利什曼病感染率和黑热病发病率的关系,为黑热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在疫区逐户开展犬密度调查,采用rk39免疫层析试条进行犬血清学检测;收集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医院的临床病历和疫区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结果 2010-2012年家犬密度为0.43只/户(37 275/87 683);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家犬阳性率为10.56%(73/691);四川省黑热病发病率为0.0284%.犬密度与黑热病发病率、犬密度与犬感染率、犬感染率与黑热病发病率分别呈无相关(r=0.3581,P>0.05),高度相关(r=0.8254,P<0.05)、密切相关(r=0.6549,P<0.05).结论 在犬源性黑热病疫区,犬感染率与人群黑热病感染率高度相关,犬密度与黑热病发病率无相关关系.

    作者:张建国;苑白鸽;张俊荣;张富南;陈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