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申旺;王希平;叶丽燕;杨文丽;陈园

关键词: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对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的41例SCLC患者(LD-SCLC 17例,ED-SCLC 24例)、4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65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roGRP和NSE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同时监测41例SCLC患者连续2个周期化疗后的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变化.结果 SCLC组患者的血清ProGRP和NSE的中位数水平均显著高于NSCLC组、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血清ProGRP单独检测及与NSE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AUC均明显优于血清NSE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2个周期化疗后,在LD-SCLC患者和ED-SCLC患者中,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分别有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血清ProGRP和NSE联合检测在SCLC的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毛滴虫实用教学染色标本制作

    目的 探索阴道毛滴虫混悬液制作薄膜的方法.方法 离心沉淀收集培养的阴道毛滴虫.运用计数载玻片制作虫膜,干燥、固定、染色.结果 阴道毛滴虫虫体形态特征明显,核、轴柱、前鞭毛、后鞭毛、波动膜等清晰可见.结论 该染色方法制作的阴道毛滴虫染色标本质量好,虫体各部位结构清晰.

    作者:刘晓泉;陆作洁;张瑞琳;石焕焕;李艳文;申继清;田春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怀柔区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临产孕妇及不同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德国BE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2014年1-6月来我院产科住院的临产孕妇129例(孕周为38 ~40周)均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按年龄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21~岁、26~岁、31~岁、35~岁,将组间进行比较并与正常非孕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回顾性分析140例不同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结果 临产孕妇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35~岁这组孕妇中,FIB数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在妊娠各个时期并无显著性差异,TT在早期妊娠到中期妊娠逐渐缩短,妊娠后期无显著性变化,FIB早期到中期明显升高一直维持到妊娠晚期,APTT逐渐缩短.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FIB延长,PT、APTT缩短.妊娠中期和晚期是凝血四项变化的重要时期.

    作者:陈彩云;郭连峰;李宁;许沙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例恙虫病的诊治分析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传播媒介为恙螨幼虫.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焦痂、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并发多器官损伤,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引起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恙虫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特点.

    作者:巩强进;纪娟;张念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及成骨细胞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及骨组织中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阴性组、模型组、5%加药组、10%加药组、20%加药组,每组5只.除阴性组外,其余大鼠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12周,5%、10%、20%加药组分别以5%、10%、20%剂量骨康方灌胃3周后处死,分别取血清及股骨标本.应用MTT法检测骨康方对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作用,采用RT-qPCR检测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中药骨康方浓度5%~20%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且20%药物血清中培养24 h增殖显著,因此将20%加药组作为测定大鼠ERα和ERβ表达变化组.阴性组血清与股骨干骺ERα和ERβ mRNA均有表达;模型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量较低;20%加药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ERβ mRNA水平的增高尤为明显,更接近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ERβ的表达水平,对骨组织进行保护,起到治疗骨质疏松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作者:孙怡;马将军;潘旭枫;陈莲;苏镜;赵可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07-2011年陕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陕西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1种742 461例,死亡790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438 175例,发病率为233.70/10万,报告死亡716例,死亡率为0.38/10万,病死率为0.16%;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304 286例,发病率为162.29/10万,死亡74例,死亡率为0.04/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63: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29.52%;农民发病多占33.06%,其次为散居儿童,占24.39%;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多,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7.60%,呼吸道传染病中肺结核发病高,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9.30%.结论 要加强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还要重点加强农民和散居儿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毋丹丹;李凤;张松杰;赵一;余云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针灸对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促醒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对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促醒作用的研究.方法 选取武汉市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6),予手术治疗、降低颅内压、纠正低氧血症、营养治疗、高压氧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n=4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每次留针40 min,连续治疗1周.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DF)、血浆D-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变化;血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苏醒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PT、APTT、TT、DD、PLT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ET、NO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3.56±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4±1.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能够明显改善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促进患者苏醒,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勇;李琦;杨海峰;李瑞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ec1调控S180细胞分裂和小鼠纤维肉瘤的形成

    目的 观察高度癌细胞表达1(Hec1)基因对肿瘤细胞分裂周期及其肿瘤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m blot从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Hec1在小鼠实体瘤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中表达差异;应用RNAi技术设计靶向Hec1的shRNA序列,在体外和体内沉默S180细胞中的Hec1基因,观察体外培养S180细胞和接种S180细胞小鼠肿瘤细胞内Hec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RT-PCR分析表明Hec1基因的mRNA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极少表达,而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表明Hec1蛋白在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和实体肿瘤中高度表达,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Hec1基因shRNA干扰后,显著抑制了S180细胞中Hec1基因的表达,shRNA干扰对小鼠肿瘤抑制率为63%,显著抑制S180细胞的分裂增殖.结论 综上所述,Hec1在肿瘤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双;张仁利;吕明锦;黄达娜;耿艺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33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目的 探讨在孤立性阵发性房颤(LPAF)患者是否存在左房结构及功能重塑.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的门诊及急诊LPAF患者作为孤立性阵发性房颤组(n=33),同期选取33名健康体检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在房颤恢复为窦性心律后(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1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左房容积、左房容积指数及左房收缩功能.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容积指数明显增大(P<0.05),左房主动射血分数及左房整体射血分数均明显降低(P<0.05),左房被动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主动射血分数的降低可能通过增加的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得以部分补偿.

    作者:许哲通;冯志霞;王茜;朱露芳;张晓敬;吕玉红;王有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09-2012年重庆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9-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2009-2012年间1 128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重庆市2009-2012年麻疹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报告发病率0.298/10万,达到历史低,2012年发病率(0.33/10万)略有上升.全市麻疹年龄别发病率均以<5岁组高,之后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在20~34岁成人组存在一个发病小高峰.<2岁病例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含麻疹成份疫苗(MCV)免疫史≥2剂、1剂、0剂和免疫史不详的比例分别为8.37%、12.33%、49.30%和30%.流动人口发病平均比例为14.07%.结论 重庆市预防控制麻疹成效显著.应将提高适龄儿童及时、全程接种率作为核心免疫措施,加强成人麻疹控制策略研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流动人口麻疹发病.

    作者:姚宁;刘洋;王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10-2013年湖北省艾滋病和丙肝哨点监测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0-2013年艾滋病和丙肝哨点监测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方法 2010-2013年,在每年4-6月,使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3类监测人群开展哨点监测,同时采集血样,完成HC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监测哨点中吸毒者和肾透析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7.98%(1 975/4 116)、42.27%(1 793/4 242)、40.00%(1 760/4 400)、34.38%(1 513 /4 401)和6.53%(13/199)、5.50%(22/400)、5.25%(21/400)、4.75%(19/400);其他11类哨点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 血液传播是湖北省HCV传播的主要途径,注射吸毒人群和肾透析人群是湖北省丙肝流行的高危人群.

    作者:张薇;彭国平;姚璇;张艺;李玲;申幸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457例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常见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1045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457株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45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457株病原菌,阳性率43.7%.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9%(283/457),革兰阳性菌占37.4%(171/457),真菌占0.7%(3/457).检出前三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2%)、铜绿假单胞菌(14.9%)、大肠埃希菌(1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34.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3.6%.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很低,对其余抗菌药物则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率.结论 伤口分泌物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科学合理用药,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瑞莹;陈林珍;李昕;卢景辉;陈思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廓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奇数入对照组,偶数入电刺激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淤、改善脑细胞代谢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药物治疗.电刺激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连线测验A型、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分测验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对照组与电刺激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梗死灶位置及面积、伴其他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MoCA评分、词语流畅测验、数字符号测验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分数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治疗后3个月,电刺激组在连线测验A方面均较治疗后2周有进一步改善(P<0.05),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方面与治疗后2周相比均有下降(P<0.05),电刺激组在各项认知测验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电刺激组各项认知测验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分数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乳突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曹艳芬;赵佳;樊影娜;李克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0例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头颈CTA血管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头颈CTA的血管情况,为青年脑梗死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根据中国缺血卒中亚类分型标准(CISS分型)分析各型所占比率,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对照,分析比较青年组及老年组头颈CTA情况.结果 两组在CISS分型上有明显差异,青年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比率高,老年组以穿支动脉疾病(PAD)为主,心源性脑栓塞(CS)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共有357处血管狭窄或闭塞,前3个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及椎动脉开口;老年组共有466处血管狭窄或闭塞,前3个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开口及大脑中动脉.结论 青年脑梗死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头颈CTA结果显示多数为颅内血管病变,大脑中动脉为常见的好发部位.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做好二级预防.

    作者:冯志霞;许哲通;吕志坤;何妮娜;张晓红;王晓静;岳术义;郭书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脂、血浆PTX3对冠脉支架术后非犯罪血管进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的控制及炎症因子正五聚素3(PTX3)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犯罪血管进展的影响.方法 以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三科择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在术后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查冠脉造影时非犯罪冠脉病变的进展情况,分为快速进展组(n=32)和缓慢进展组(n=68);同时随机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前1天及复查冠脉造影术前1天空腹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 快速进展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比例较缓慢进展组低,复查冠脉造影前快速进展组血浆PTX3、TC、LDL-C、TG水平高于缓慢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TX3、TG、LDL-C水平及他汀类药物治疗与非犯罪血管快速进展独立相关.结论 血浆PTX3、TG、LDL-C水平与非犯罪血管的快速进展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控制非犯罪冠脉的进展,其机制与抗炎、降脂密切相关.

    作者:任振芳;王秀玲;李振莲;王灵群;杨湛南;卫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13年云浮市外环境禽流感病毒分布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云浮市禽类规模养殖场和活禽市场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为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监测点内采集相应的外环境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luA、H5、H7和H9病毒核酸.结果 2013年全年共采集有效标本234份,A型阳性42份,总阳性率为18.0%(42/234);其中A(H5)5份(11.9%),A(H9)22份(52.4%),未分型15份(35.7%),A(H7)未检出.234份有效标本中,来自家禽规模养殖场107份,未检出A型阳性;来自城乡活禽市场127份,A型阳性42份,阳性率为33.1%(42/127),两类监测点标本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1).除禽类饮水标本外,5种类型标本(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标本、笼具表面擦拭物、清洗禽类的污水、粪便)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P<0.05).有采样的月份均可检出A型阳性,一、三、四季度阳性检出率相当,二季度低.结论 云浮市外环境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H9亚型是主要的病原体,同时存在H5和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活禽市场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风险场所.

    作者:彭力荇;欧庆华;冯梓来;雷洁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广州市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的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含麻疫苗,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以广州市2010-2013年4年的麻疹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病例的含麻疫苗免疫情况,以发病的年龄别差异、疫苗及时接种率、累积接种率以及免疫和发病的时间差作为统计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的麻疹发病已经呈现向低年龄组和成人组双向移位的现象,小于8月龄儿童和15岁以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6.96%,是发病的主要人群;8月龄~14岁病例的含麻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仅为20.77%,累积接种率只有62.31%,均明显低于广州市的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96,P<0.05;x2=991.16,P<0.05);病例在接种MCV疫苗2周内发病的较多,2周后发病数明显下降.结论 有含麻疫苗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可能是接种时已处于潜伏期后期而发病,或者在保护性抗体产生前受到感染,以及免疫失败.

    作者:倪莉红;云雪霞;谭慧峰;许建雄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与整合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性不孕症与整合素、VEGF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Ms性不孕症的机理研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薇;黎福荣;赵勇;唐彬;钟铤铤;韩琪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囊型包虫病实验诊断的研究现状

    人体囊型包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多种检测方法都有助于包虫病的诊断,但至今缺乏公认的金标准,常需要综合诊断.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超声波检查是临床诊断、分期和随访的基石;免疫学实验尤为重要,有助于明确诊断,主要以天然抗原及重组抗原为基础的免疫学诊断常用.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已经用于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和虫种的鉴定.本文就囊型包虫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程思静;王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快速分型检测的研究

    目的 建立能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SEs)5个亚型(SEA、SEB、SEC、SED、SEE)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SEA、SEB、SEC、SED、SEE的基因序列,利用Vector NTI suite 8软件设计SEABCE的通用PCR引物以及针对SED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再对SEA、SEB、SEC、SEE进行扩增,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SEA~E肠毒素的PCR检测方法,同时进行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分析,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SEABCE、SED多重PCR扩增产物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分别为157、340 bp;SEA、SEB、SEC、SEE的PCR分型扩增显示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分别为579、602、601、125 bp;SEA、SEB、SEC、SED、SEE基因寡核苷酸引物的特异性分析均出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对照菌未出现;测序结果表明与相应的靶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本方法灵敏度达0.8~1.0×102 CFU/ml,与其他PCR单个分型检测肠毒素的敏感性相仿,特异性较好,能很好的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索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 本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肠毒素的分型检测.

    作者:魏泉德;黄辉涛;林毅雄;李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肺癌患者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建立常见病原假丝酵母菌种间分型和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种内基因分型的方法,并分析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假丝酵母菌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根据PCR产物片段的大小进行假丝酵母菌种间分型;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的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依据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结果和PCR电泳图谱,与基因库中假丝酵母菌基因序列比对,分为四种:白色假丝酵母菌242株大小218 bp,光滑假丝酵母菌101株大小480 bp,热带假丝酵母菌49株大小219 bp,克柔假丝酵母菌16株大小150 bp.临床分离的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166株(450 bp),B型54株(840 bp),C型22株(450、840 bp).A型为常见的基因型,B型、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P<0.05),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方法用于假丝酵母菌种间与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可能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张玉敏;李玉柱;陈晖;马荣芬;刘艳红;张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