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7-2011年陕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毋丹丹;李凤;张松杰;赵一;余云春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疫情, 发病率
摘要:目的 了解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陕西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1种742 461例,死亡790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438 175例,发病率为233.70/10万,报告死亡716例,死亡率为0.38/10万,病死率为0.16%;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304 286例,发病率为162.29/10万,死亡74例,死亡率为0.04/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63: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29.52%;农民发病多占33.06%,其次为散居儿童,占24.39%;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多,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7.60%,呼吸道传染病中肺结核发病高,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9.30%.结论 要加强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还要重点加强农民和散居儿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PO、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PO、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标本病例组织及其癌旁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TPO和HER-2表达定位及半定量分析,并分析TPO、HER-2单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TPO和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组织检测的阴性率为91.84%,癌旁组织中的检测阴性率为0.00%;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20%;在癌组织的阳性率为89.80%;TPO和HER-2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但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结论 TOP和HER-2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具有不同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其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联合应用对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汤彪;孙圣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与整合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性不孕症与整合素、VEGF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Ms性不孕症的机理研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薇;黎福荣;赵勇;唐彬;钟铤铤;韩琪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吡格列酮对脂质代谢紊乱小鼠的影响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Pio)对脂质代谢紊乱的KKAy小鼠血脂、肝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4只KKAy小鼠(自发性肥胖动物模型)按体重水平随机分成2组:高脂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12只C57BL/6J小鼠作为高脂模型阴性对照组;三组小鼠均饲喂AIN93G饲料,吡格列酮组喂饲添加吡格列酮的AIN93G饲料.试验12周时CO2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测定血脂、肝脂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通过制作肝脏组织切片观察脂肪异位沉积,检测肝脏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蛋白质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吡格列酮干预后,可显著降低脂质代谢紊乱小鼠的血清和肝脏TG、升高血清HDL-C、增加血清和肝脏SOD活性并降低血清MDA含量(P<0.05或P<0.01);吡格列酮改善小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吡格列酮干预后,小鼠肝脏的PPARγ蛋白质表达和AMPKα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 吡格列酮具有调节血脂、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生物活性,这可能与其增加AMPK磷酸化有关.

    作者:杨光宇;陈思凡;李文学;朱伟;冯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四川省黑热病疫区家犬密度、犬感染率与黑热病发病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黑热病疫区家犬密度、犬内脏利什曼病感染率和黑热病发病率的关系,为黑热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在疫区逐户开展犬密度调查,采用rk39免疫层析试条进行犬血清学检测;收集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医院的临床病历和疫区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结果 2010-2012年家犬密度为0.43只/户(37 275/87 683);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家犬阳性率为10.56%(73/691);四川省黑热病发病率为0.0284%.犬密度与黑热病发病率、犬密度与犬感染率、犬感染率与黑热病发病率分别呈无相关(r=0.3581,P>0.05),高度相关(r=0.8254,P<0.05)、密切相关(r=0.6549,P<0.05).结论 在犬源性黑热病疫区,犬感染率与人群黑热病感染率高度相关,犬密度与黑热病发病率无相关关系.

    作者:张建国;苑白鸽;张俊荣;张富南;陈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右美托咪定剂量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右美托咪定剂量对全身麻醉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手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全麻状态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A、B、C组分别泵注0.3、0.6、0.9 μg/kg右美托咪定.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B组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拔管质量评分低于A组,C组的唤醒、拔管时间均长于A组和B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和B组,拔管质量评分低于A组;A组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和拔管后10 min(T4)的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胰素(NE)、皮质醇(Cor)浓度均高于给药前(T1),B、C组T3、T4时刻的E、NE、Cor浓度均低于A组;A组T2、T3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T1时刻,B、C组T2、T3、T4时刻的HR、MAP均低于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前15 min泵注0.6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较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

    作者:朱俊峰;赵秋华;张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囊型包虫病实验诊断的研究现状

    人体囊型包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多种检测方法都有助于包虫病的诊断,但至今缺乏公认的金标准,常需要综合诊断.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超声波检查是临床诊断、分期和随访的基石;免疫学实验尤为重要,有助于明确诊断,主要以天然抗原及重组抗原为基础的免疫学诊断常用.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已经用于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和虫种的鉴定.本文就囊型包虫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程思静;王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自身免疫抗体是否阳性,将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阳性组(n=20)与阴性组(n=61),给予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48周.比较病毒学应答、复发率等评价指标.结果 阳性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0.0% vs 83.6%)的比率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史、合并糖尿病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史、合并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获得SVR的危险因素.结论 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有效,但经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合并糖尿病可能是影响患者获得SVR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玉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07-2011年陕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陕西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1种742 461例,死亡790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438 175例,发病率为233.70/10万,报告死亡716例,死亡率为0.38/10万,病死率为0.16%;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304 286例,发病率为162.29/10万,死亡74例,死亡率为0.04/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63: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29.52%;农民发病多占33.06%,其次为散居儿童,占24.39%;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多,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7.60%,呼吸道传染病中肺结核发病高,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9.30%.结论 要加强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还要重点加强农民和散居儿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毋丹丹;李凤;张松杰;赵一;余云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细粒棘球绦虫分型和分类研究进展

    细粒棘球绦虫是引起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体,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基因水平进行细粒棘球绦虫的分型和分类,对治疗药物及疫苗的研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细粒棘球绦虫的分型和分类进行综述.

    作者:杨东;刘爱芹;赵威;张唯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嗜肺军团菌DNA疫苗研究进展

    军团菌疫苗研究已有2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灭活全菌疫苗、减毒活疫苗、蛋白质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等几个阶段.军团菌为胞内寄生菌,保护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由单一保护性抗原基因构建的DNA疫苗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保护率不高.因此,选择多个抗原分子来构建多抗原分子DNA疫苗和建立多次免疫的免疫策略已成为构建军团菌疫苗和实施抗军团菌免疫的关键.本文就啫肺军团菌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彭冉;龚艳菊;陈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T2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诊断为T2DM的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与二甲双胍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对脂肪因子内脂素、瘦素、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内脂素、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BG)、2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脂联素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内脂素、2h血糖、HbA1c降低更为明显,脂联素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瘦素、脂联素与FBG、2h血糖、FINS、HbA1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T2DM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保证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改善脂肪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王曦;杨军;李影;郑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廓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奇数入对照组,偶数入电刺激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淤、改善脑细胞代谢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药物治疗.电刺激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连线测验A型、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分测验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对照组与电刺激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梗死灶位置及面积、伴其他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MoCA评分、词语流畅测验、数字符号测验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分数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治疗后3个月,电刺激组在连线测验A方面均较治疗后2周有进一步改善(P<0.05),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方面与治疗后2周相比均有下降(P<0.05),电刺激组在各项认知测验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电刺激组各项认知测验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分数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乳突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曹艳芬;赵佳;樊影娜;李克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病例来源于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确诊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1 1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应随机数字是奇数者为观察组,对应偶数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LAM治疗,观察组给予ADV联合LAM治疗,观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周及48周时肝功能、治疗48周时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肝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控制病情,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快速分型检测的研究

    目的 建立能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SEs)5个亚型(SEA、SEB、SEC、SED、SEE)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SEA、SEB、SEC、SED、SEE的基因序列,利用Vector NTI suite 8软件设计SEABCE的通用PCR引物以及针对SED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再对SEA、SEB、SEC、SEE进行扩增,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SEA~E肠毒素的PCR检测方法,同时进行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分析,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SEABCE、SED多重PCR扩增产物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分别为157、340 bp;SEA、SEB、SEC、SEE的PCR分型扩增显示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分别为579、602、601、125 bp;SEA、SEB、SEC、SED、SEE基因寡核苷酸引物的特异性分析均出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对照菌未出现;测序结果表明与相应的靶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本方法灵敏度达0.8~1.0×102 CFU/ml,与其他PCR单个分型检测肠毒素的敏感性相仿,特异性较好,能很好的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索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 本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肠毒素的分型检测.

    作者:魏泉德;黄辉涛;林毅雄;李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09-2012年重庆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9-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2009-2012年间1 128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重庆市2009-2012年麻疹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报告发病率0.298/10万,达到历史低,2012年发病率(0.33/10万)略有上升.全市麻疹年龄别发病率均以<5岁组高,之后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在20~34岁成人组存在一个发病小高峰.<2岁病例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含麻疹成份疫苗(MCV)免疫史≥2剂、1剂、0剂和免疫史不详的比例分别为8.37%、12.33%、49.30%和30%.流动人口发病平均比例为14.07%.结论 重庆市预防控制麻疹成效显著.应将提高适龄儿童及时、全程接种率作为核心免疫措施,加强成人麻疹控制策略研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流动人口麻疹发病.

    作者:姚宁;刘洋;王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郏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90例.在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痰标本,然后对标本进行培养,染色镜检,分离鉴定病原菌种类.对常见病原菌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判断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19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10.87%),革兰阴性菌194株(84.35%),真菌11株(4.78%).革兰阴性菌构成比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8株,占20.87%,是常见的病原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占19.13%、16.96%.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7.91%、68.18%以及97.44%;三种病原菌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5.00%、52.27%和10.26%.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常见病原菌,对不同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观察其耐药性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周书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钩端螺旋体病三种检测手段假阳性率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钩端螺旋体病的三种不同检测手段的假阳性率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收集50例健康人的血液标本,分别采用钩体IgG ELISA试剂盒、IgM ELISA试剂盒和PCR方法进行检测,平行比较三种检测手段的检测结果.结果 在所检测的样本中,IgG抗体检测有4例呈阳性反应,IgM抗体检测有11例呈阳性反应,而PCR检测全为阴性.结论 由于抗体检测技术可能出现的非特异性及假阳性,有必要对钩体病进行更为特异性、更加可靠的PCR检测.

    作者:汪海波;赵俊华;唐明慧;王琪;杨泽;林继灿;史咏梅;胡孔新;莫秋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10-2013年湖北省艾滋病和丙肝哨点监测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0-2013年艾滋病和丙肝哨点监测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方法 2010-2013年,在每年4-6月,使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3类监测人群开展哨点监测,同时采集血样,完成HC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监测哨点中吸毒者和肾透析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7.98%(1 975/4 116)、42.27%(1 793/4 242)、40.00%(1 760/4 400)、34.38%(1 513 /4 401)和6.53%(13/199)、5.50%(22/400)、5.25%(21/400)、4.75%(19/400);其他11类哨点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 血液传播是湖北省HCV传播的主要途径,注射吸毒人群和肾透析人群是湖北省丙肝流行的高危人群.

    作者:张薇;彭国平;姚璇;张艺;李玲;申幸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ec1调控S180细胞分裂和小鼠纤维肉瘤的形成

    目的 观察高度癌细胞表达1(Hec1)基因对肿瘤细胞分裂周期及其肿瘤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m blot从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Hec1在小鼠实体瘤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中表达差异;应用RNAi技术设计靶向Hec1的shRNA序列,在体外和体内沉默S180细胞中的Hec1基因,观察体外培养S180细胞和接种S180细胞小鼠肿瘤细胞内Hec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RT-PCR分析表明Hec1基因的mRNA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极少表达,而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表明Hec1蛋白在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和实体肿瘤中高度表达,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Hec1基因shRNA干扰后,显著抑制了S180细胞中Hec1基因的表达,shRNA干扰对小鼠肿瘤抑制率为63%,显著抑制S180细胞的分裂增殖.结论 综上所述,Hec1在肿瘤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双;张仁利;吕明锦;黄达娜;耿艺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10-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病人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2010-2013年间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感染性腹泻监测哨点,共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3 604份,按国标GB/T 4789.4-2013对样本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3 604份腹泻标本中,男女比例为1.25:1,病例构成主要集中在0~6岁,所采样本中阳性数829例,分离出沙门菌142株,占感染性腹泻病原谱的17.13%(142/829),检出率高的是8-9月占34.51%(49/142);血清分型结果表明该地区流行的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常见的肠炎和鼠伤寒沙门氏菌,PFGE带型表明肠炎沙门菌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腹泻病例主要由沙门菌感染引起,肠炎沙门菌为常见的病原菌,其PFGE带型相似度高,来自同一克隆.

    作者:吴洁;刘丽红;金玉娟;邹惠英;王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