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张仁利;吕明锦;黄达娜;耿艺介
目的 观察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患者稀释性低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并稀释性低钠血症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40).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保肝、降酶、速尿、螺内酯)加单次口服托伐普坦15 mg治疗,连续服用1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钠浓度、肾功能、尿量、体重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重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4 h尿量、血钠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8例患者第1天血钠浓度达到正常的有8例,占21.1%;第7天血钠浓度达到正常的有33例,占86.8%;对照组40例患者第1天血钠浓度无1例达到正常,第7天血钠浓度达到正常的有4例,占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仅发现口干7例,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托伐普坦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能够提高血钠浓度,对肝硬化低钠血症患者有明显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曾丽金;李振宇;陈志斌;马中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9-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2009-2012年间1 128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重庆市2009-2012年麻疹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报告发病率0.298/10万,达到历史低,2012年发病率(0.33/10万)略有上升.全市麻疹年龄别发病率均以<5岁组高,之后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在20~34岁成人组存在一个发病小高峰.<2岁病例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含麻疹成份疫苗(MCV)免疫史≥2剂、1剂、0剂和免疫史不详的比例分别为8.37%、12.33%、49.30%和30%.流动人口发病平均比例为14.07%.结论 重庆市预防控制麻疹成效显著.应将提高适龄儿童及时、全程接种率作为核心免疫措施,加强成人麻疹控制策略研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流动人口麻疹发病.
作者:姚宁;刘洋;王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及骨组织中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阴性组、模型组、5%加药组、10%加药组、20%加药组,每组5只.除阴性组外,其余大鼠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12周,5%、10%、20%加药组分别以5%、10%、20%剂量骨康方灌胃3周后处死,分别取血清及股骨标本.应用MTT法检测骨康方对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作用,采用RT-qPCR检测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中药骨康方浓度5%~20%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且20%药物血清中培养24 h增殖显著,因此将20%加药组作为测定大鼠ERα和ERβ表达变化组.阴性组血清与股骨干骺ERα和ERβ mRNA均有表达;模型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量较低;20%加药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ERβ mRNA水平的增高尤为明显,更接近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ERβ的表达水平,对骨组织进行保护,起到治疗骨质疏松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作者:孙怡;马将军;潘旭枫;陈莲;苏镜;赵可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云浮市禽类规模养殖场和活禽市场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为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监测点内采集相应的外环境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luA、H5、H7和H9病毒核酸.结果 2013年全年共采集有效标本234份,A型阳性42份,总阳性率为18.0%(42/234);其中A(H5)5份(11.9%),A(H9)22份(52.4%),未分型15份(35.7%),A(H7)未检出.234份有效标本中,来自家禽规模养殖场107份,未检出A型阳性;来自城乡活禽市场127份,A型阳性42份,阳性率为33.1%(42/127),两类监测点标本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P<0.01).除禽类饮水标本外,5种类型标本(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的擦拭标本、笼具表面擦拭物、清洗禽类的污水、粪便)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P<0.05).有采样的月份均可检出A型阳性,一、三、四季度阳性检出率相当,二季度低.结论 云浮市外环境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H9亚型是主要的病原体,同时存在H5和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活禽市场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风险场所.
作者:彭力荇;欧庆华;冯梓来;雷洁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16例三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和DNA损伤修复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应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之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7,P<0.05);B组肿瘤复发和新目标发生情况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5);随访1年后B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依次为3.492、5.693、4.975,均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兵;戈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病例来源于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确诊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1 1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应随机数字是奇数者为观察组,对应偶数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LAM治疗,观察组给予ADV联合LAM治疗,观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周及48周时肝功能、治疗48周时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肝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控制病情,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诊断为T2DM的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与二甲双胍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对脂肪因子内脂素、瘦素、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内脂素、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BG)、2h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脂联素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内脂素、2h血糖、HbA1c降低更为明显,脂联素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瘦素、脂联素与FBG、2h血糖、FINS、HbA1c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T2DM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保证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改善脂肪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王曦;杨军;李影;郑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头颈CTA的血管情况,为青年脑梗死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根据中国缺血卒中亚类分型标准(CISS分型)分析各型所占比率,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对照,分析比较青年组及老年组头颈CTA情况.结果 两组在CISS分型上有明显差异,青年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比率高,老年组以穿支动脉疾病(PAD)为主,心源性脑栓塞(CS)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共有357处血管狭窄或闭塞,前3个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及椎动脉开口;老年组共有466处血管狭窄或闭塞,前3个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开口及大脑中动脉.结论 青年脑梗死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为主,头颈CTA结果显示多数为颅内血管病变,大脑中动脉为常见的好发部位.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做好二级预防.
作者:冯志霞;许哲通;吕志坤;何妮娜;张晓红;王晓静;岳术义;郭书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陕西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1种742 461例,死亡790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438 175例,发病率为233.70/10万,报告死亡716例,死亡率为0.38/10万,病死率为0.16%;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304 286例,发病率为162.29/10万,死亡74例,死亡率为0.04/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63: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29.52%;农民发病多占33.06%,其次为散居儿童,占24.39%;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多,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7.60%,呼吸道传染病中肺结核发病高,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9.30%.结论 要加强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还要重点加强农民和散居儿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毋丹丹;李凤;张松杰;赵一;余云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针灸对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促醒作用的研究.方法 选取武汉市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6),予手术治疗、降低颅内压、纠正低氧血症、营养治疗、高压氧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n=4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每次留针40 min,连续治疗1周.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DF)、血浆D-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变化;血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苏醒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PT、APTT、TT、DD、PLT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ET、NO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3.56±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4±1.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能够明显改善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促进患者苏醒,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勇;李琦;杨海峰;李瑞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性不孕症与整合素、VEGF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Ms性不孕症的机理研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薇;黎福荣;赵勇;唐彬;钟铤铤;韩琪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0-2013年艾滋病和丙肝哨点监测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方法 2010-2013年,在每年4-6月,使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3类监测人群开展哨点监测,同时采集血样,完成HC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监测哨点中吸毒者和肾透析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7.98%(1 975/4 116)、42.27%(1 793/4 242)、40.00%(1 760/4 400)、34.38%(1 513 /4 401)和6.53%(13/199)、5.50%(22/400)、5.25%(21/400)、4.75%(19/400);其他11类哨点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 血液传播是湖北省HCV传播的主要途径,注射吸毒人群和肾透析人群是湖北省丙肝流行的高危人群.
作者:张薇;彭国平;姚璇;张艺;李玲;申幸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阴道毛滴虫混悬液制作薄膜的方法.方法 离心沉淀收集培养的阴道毛滴虫.运用计数载玻片制作虫膜,干燥、固定、染色.结果 阴道毛滴虫虫体形态特征明显,核、轴柱、前鞭毛、后鞭毛、波动膜等清晰可见.结论 该染色方法制作的阴道毛滴虫染色标本质量好,虫体各部位结构清晰.
作者:刘晓泉;陆作洁;张瑞琳;石焕焕;李艳文;申继清;田春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低压缺氧时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及其与脑血流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10)和急性低压缺氧组(n=10),用电磁血流量计测定脑血流量,用放免法分别测量TXA2、PGI2的含量.由于TXA2和PGI2的不稳定性,目前推以直接测定,故国内外均以测定其代谢产物TXB2、6-keto-PGF1α作为判断其浓度的指标.结果 急性低压缺氧时脑血流量、脑含水量、血浆、脑组织TXB2含量、脑组织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增高(P<0.05), 6-keto-PGF1α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性低压缺氧时,TXA2、脑血流量均增加,TXA2参与了急性低压缺氧时脑血流量的调节,可能以抑制脑血管过度扩张作用为主.
作者:周玉峰;张凡喜;黄晓龙;张健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的控制及炎症因子正五聚素3(PTX3)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犯罪血管进展的影响.方法 以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三科择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在术后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查冠脉造影时非犯罪冠脉病变的进展情况,分为快速进展组(n=32)和缓慢进展组(n=68);同时随机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前1天及复查冠脉造影术前1天空腹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 快速进展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比例较缓慢进展组低,复查冠脉造影前快速进展组血浆PTX3、TC、LDL-C、TG水平高于缓慢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TX3、TG、LDL-C水平及他汀类药物治疗与非犯罪血管快速进展独立相关.结论 血浆PTX3、TG、LDL-C水平与非犯罪血管的快速进展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控制非犯罪冠脉的进展,其机制与抗炎、降脂密切相关.
作者:任振芳;王秀玲;李振莲;王灵群;杨湛南;卫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PO、H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4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标本病例组织及其癌旁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采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TPO和HER-2表达定位及半定量分析,并分析TPO、HER-2单检测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TPO和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组织检测的阴性率为91.84%,癌旁组织中的检测阴性率为0.00%;HER-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20%;在癌组织的阳性率为89.80%;TPO和HER-2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但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结论 TOP和HER-2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具有不同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二者联合检测其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联合应用对诊断更有价值.
作者:汤彪;孙圣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罗湖区手足口病疫情的季节性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法(SARIMA)模型.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罗湖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以2014年的疫情资料作为考核样本评价模型预测效果.先采用季节差分方法对序列资料进行处理使之平稳化,然后进行定阶并估计参数,建立SARIMA模型,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该模型在疫情预警方面的作用.结果 SARIMA(0,0,1)(1,1,0)12拟合罗湖区手足口病既往时间段的发病率变动趋势较为理想.利用SARIMA(0,0,1)(1,1,0)12模型对2014年罗湖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逐月进行预测,检验该模型的实用性,实际发病率均落在了预测值的上、下限之间,2014年预测发病率262.70/10万,与实际发病率293.58/10万,相对误差-10.52%,差距基本可以接受.结论 S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罗湖区手足口病疫情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可用其对未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预测.
作者:黄敏;曾彩连;杨贵清;唐广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华南地区人群亲子鉴定案例中三带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及特点.方法 采用Chelex-100法提取血液DNA,通过复合荧光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分析2 200个案例(6 000名个体)的DNA-STR(STR:短串连重复序列)基因型.结果 在2 200个案例(共6 000名个体)中共检出1例D7S820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位于父子单亲鉴定案例中儿子的D7S820基因座等位基因8、11和12,父亲D7S820基因座的基因分型为11和12.在本研究中,该D7S820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的频率为1/6 000.PowerplesTM16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对包含D7S820在内的16个STR基因座进行检测,儿子D7S820基因座基因分型8/11/12的电泳峰高和峰面积之比均为1:1:1,D7S820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的检测结果与Indentifiler(R)试剂盒检测结果相同.结论 在本文发现的案例中,父亲的等位基因11和12均遗传给了儿子,导致儿子表现为三带型等位基因.三带型的等位基因在单个STR基因座中很少出现,在分析时应采用不同方法或者试剂盒进行验证,保证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兰菲菲;陈延冰;李海霞;杜丽;尹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趋化因子CCL8是趋化因子CC家族中的一员,它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水平改变与许多炎症和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关于趋化因子CCL8的研究尚少,人们尚未完全认识其功能与特性.本文就趋化因子CCL8的生物遗传学特性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记;岑俊杰;吕志跃;吴忠道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临产孕妇及不同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德国BE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2014年1-6月来我院产科住院的临产孕妇129例(孕周为38 ~40周)均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按年龄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21~岁、26~岁、31~岁、35~岁,将组间进行比较并与正常非孕妇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回顾性分析140例不同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结果 临产孕妇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35~岁这组孕妇中,FIB数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在妊娠各个时期并无显著性差异,TT在早期妊娠到中期妊娠逐渐缩短,妊娠后期无显著性变化,FIB早期到中期明显升高一直维持到妊娠晚期,APTT逐渐缩短.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FIB延长,PT、APTT缩短.妊娠中期和晚期是凝血四项变化的重要时期.
作者:陈彩云;郭连峰;李宁;许沙沙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