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脂、血浆PTX3对冠脉支架术后非犯罪血管进展的影响

任振芳;王秀玲;李振莲;王灵群;杨湛南;卫瑞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血脂, PTX3, 非犯罪冠脉病变
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的控制及炎症因子正五聚素3(PTX3)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犯罪血管进展的影响.方法 以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三科择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在术后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查冠脉造影时非犯罪冠脉病变的进展情况,分为快速进展组(n=32)和缓慢进展组(n=68);同时随机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前1天及复查冠脉造影术前1天空腹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 快速进展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比例较缓慢进展组低,复查冠脉造影前快速进展组血浆PTX3、TC、LDL-C、TG水平高于缓慢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TX3、TG、LDL-C水平及他汀类药物治疗与非犯罪血管快速进展独立相关.结论 血浆PTX3、TG、LDL-C水平与非犯罪血管的快速进展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控制非犯罪冠脉的进展,其机制与抗炎、降脂密切相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及成骨细胞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及骨组织中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阴性组、模型组、5%加药组、10%加药组、20%加药组,每组5只.除阴性组外,其余大鼠均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后12周,5%、10%、20%加药组分别以5%、10%、20%剂量骨康方灌胃3周后处死,分别取血清及股骨标本.应用MTT法检测骨康方对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作用,采用RT-qPCR检测ERα和ERβ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中药骨康方浓度5%~20%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株的增殖,且20%药物血清中培养24 h增殖显著,因此将20%加药组作为测定大鼠ERα和ERβ表达变化组.阴性组血清与股骨干骺ERα和ERβ mRNA均有表达;模型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量较低;20%加药组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ERβ mRNA水平的增高尤为明显,更接近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康方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ERβ的表达水平,对骨组织进行保护,起到治疗骨质疏松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作者:孙怡;马将军;潘旭枫;陈莲;苏镜;赵可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磁珠法核酸提取对检测低HBV DNA病毒载量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两种核酸提取荧光定量PCR试剂在不同HBV DNA病毒载量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试剂(煮沸法)和B试剂(磁珠法)检测2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的HBV DNA,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试剂对于<5×102 IU/ml样本的检测结果呈显著相关(R2=0.9438,P<0.05).对于≥5×102 IU/ml的样本,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102 IU/ml组,两种试剂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A试剂检测结果低拷贝5×102~1×103 IU/ml组的19例样本,经B检测7例样本结果拷贝数升高至103~104 IU/ml之间,19例样本B试剂检测结果对数值为(3.03±0.21),高于A试剂检测结果的(2.5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P<0.05).结论 在<104 IU/ml拷贝样本中,B试剂核酸提取效率高于A试剂,从而更能反映病人体内的HBV DNA的病毒量,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徐文莉;张洪德;林燕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16例三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和DNA损伤修复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应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之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7,P<0.05);B组肿瘤复发和新目标发生情况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5);随访1年后B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依次为3.492、5.693、4.975,均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顾兵;戈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快速分型检测的研究

    目的 建立能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SEs)5个亚型(SEA、SEB、SEC、SED、SEE)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方法 根据已公布的SEA、SEB、SEC、SED、SEE的基因序列,利用Vector NTI suite 8软件设计SEABCE的通用PCR引物以及针对SED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再对SEA、SEB、SEC、SEE进行扩增,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SEA~E肠毒素的PCR检测方法,同时进行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分析,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SEABCE、SED多重PCR扩增产物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分别为157、340 bp;SEA、SEB、SEC、SEE的PCR分型扩增显示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分别为579、602、601、125 bp;SEA、SEB、SEC、SED、SEE基因寡核苷酸引物的特异性分析均出现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对照菌未出现;测序结果表明与相应的靶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本方法灵敏度达0.8~1.0×102 CFU/ml,与其他PCR单个分型检测肠毒素的敏感性相仿,特异性较好,能很好的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索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 本检测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肠毒素的分型检测.

    作者:魏泉德;黄辉涛;林毅雄;李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廓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奇数入对照组,偶数入电刺激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淤、改善脑细胞代谢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药物治疗.电刺激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双乳突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连线测验A型、词语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分测验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对照组与电刺激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梗死灶位置及面积、伴其他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MoCA评分、词语流畅测验、数字符号测验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分数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治疗后3个月,电刺激组在连线测验A方面均较治疗后2周有进一步改善(P<0.05),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方面与治疗后2周相比均有下降(P<0.05),电刺激组在各项认知测验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电刺激组各项认知测验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各项认知测验分数均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乳突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曹艳芬;赵佳;樊影娜;李克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克雷伯杆菌对人肺癌细胞A549 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克雷伯杆菌对人肺癌细胞(A549)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克雷伯杆菌作用不同时间(0.5、1、1.5和2h)对人肺癌细胞(A549)产生的β-防御素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随着克雷伯杆菌对人肺癌细胞作用时间的增长,β-防御素2的表达量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均有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雷伯杆菌可以促进β-防御素2的产生.

    作者:高胜男;张明昱;孙鹏;杨丽敏;牛燕;赵鹏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乙肝病毒(HBV)感染后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病例来源于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确诊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1 1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应随机数字是奇数者为观察组,对应偶数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LAM治疗,观察组给予ADV联合LAM治疗,观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周及48周时肝功能、治疗48周时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肝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患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控制病情,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广州市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的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有含麻疹成份疫苗(含麻疫苗,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以广州市2010-2013年4年的麻疹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病例的含麻疫苗免疫情况,以发病的年龄别差异、疫苗及时接种率、累积接种率以及免疫和发病的时间差作为统计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州市的麻疹发病已经呈现向低年龄组和成人组双向移位的现象,小于8月龄儿童和15岁以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6.96%,是发病的主要人群;8月龄~14岁病例的含麻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仅为20.77%,累积接种率只有62.31%,均明显低于广州市的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96,P<0.05;x2=991.16,P<0.05);病例在接种MCV疫苗2周内发病的较多,2周后发病数明显下降.结论 有含麻疫苗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可能是接种时已处于潜伏期后期而发病,或者在保护性抗体产生前受到感染,以及免疫失败.

    作者:倪莉红;云雪霞;谭慧峰;许建雄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肺癌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细胞肺癌(SCLC)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对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期间,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的41例SCLC患者(LD-SCLC 17例,ED-SCLC 24例)、4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65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ProGRP和NSE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同时监测41例SCLC患者连续2个周期化疗后的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变化.结果 SCLC组患者的血清ProGRP和NSE的中位数水平均显著高于NSCLC组、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血清ProGRP单独检测及与NSE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AUC均明显优于血清NSE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2个周期化疗后,在LD-SCLC患者和ED-SCLC患者中,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分别有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血清ProGRP和NSE联合检测在SCLC的临床诊断和疗效监测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申旺;王希平;叶丽燕;杨文丽;陈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郏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90例.在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痰标本,然后对标本进行培养,染色镜检,分离鉴定病原菌种类.对常见病原菌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判断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19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10.87%),革兰阴性菌194株(84.35%),真菌11株(4.78%).革兰阴性菌构成比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8株,占20.87%,是常见的病原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占19.13%、16.96%.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7.91%、68.18%以及97.44%;三种病原菌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5.00%、52.27%和10.26%.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常见病原菌,对不同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观察其耐药性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周书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07-2011年陕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陕西省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陕西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1种742 461例,死亡790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21种438 175例,发病率为233.70/10万,报告死亡716例,死亡率为0.38/10万,病死率为0.16%;报告丙类传染病10种304 286例,发病率为162.29/10万,死亡74例,死亡率为0.04/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63: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29.52%;农民发病多占33.06%,其次为散居儿童,占24.39%;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多,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7.60%,呼吸道传染病中肺结核发病高,占报告发病总数的19.30%.结论 要加强以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还要重点加强农民和散居儿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毋丹丹;李凤;张松杰;赵一;余云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10-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市龙岗区感染性腹泻病人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状况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2010-2013年间从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感染性腹泻监测哨点,共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3 604份,按国标GB/T 4789.4-2013对样本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3 604份腹泻标本中,男女比例为1.25:1,病例构成主要集中在0~6岁,所采样本中阳性数829例,分离出沙门菌142株,占感染性腹泻病原谱的17.13%(142/829),检出率高的是8-9月占34.51%(49/142);血清分型结果表明该地区流行的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常见的肠炎和鼠伤寒沙门氏菌,PFGE带型表明肠炎沙门菌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腹泻病例主要由沙门菌感染引起,肠炎沙门菌为常见的病原菌,其PFGE带型相似度高,来自同一克隆.

    作者:吴洁;刘丽红;金玉娟;邹惠英;王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急性低压缺氧时TXA2、PGI2的变化及其与脑血流量变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低压缺氧时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变化及其与脑血流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10)和急性低压缺氧组(n=10),用电磁血流量计测定脑血流量,用放免法分别测量TXA2、PGI2的含量.由于TXA2和PGI2的不稳定性,目前推以直接测定,故国内外均以测定其代谢产物TXB2、6-keto-PGF1α作为判断其浓度的指标.结果 急性低压缺氧时脑血流量、脑含水量、血浆、脑组织TXB2含量、脑组织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增高(P<0.05), 6-keto-PGF1α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性低压缺氧时,TXA2、脑血流量均增加,TXA2参与了急性低压缺氧时脑血流量的调节,可能以抑制脑血管过度扩张作用为主.

    作者:周玉峰;张凡喜;黄晓龙;张健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方法 选取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n=125),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40).观察组中中老年男性患者65例,其中轻型40例,中-重型25例,绝经期后女性患者60例,其中轻型35例,中-重型25例;对照组中中老年男性80例,绝经期后女性60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激素水平,分析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中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中老年男性患者雌二醇(E2)水平和E2/T比值高于男性对照组(P<0.01),绝经后女性患者E2水平低于女性对照组(P<0.01).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中-重型患者E2和T水平均高于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男性E2水平和E2/T比值升高、绝经后女性E2水平降低,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性激素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密切相关,中-重型E2和T水平较轻型明显增高.

    作者:魏丽君;闵连秋;田步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例D7S820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检出报告

    目的 探讨华南地区人群亲子鉴定案例中三带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及特点.方法 采用Chelex-100法提取血液DNA,通过复合荧光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分析2 200个案例(6 000名个体)的DNA-STR(STR:短串连重复序列)基因型.结果 在2 200个案例(共6 000名个体)中共检出1例D7S820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位于父子单亲鉴定案例中儿子的D7S820基因座等位基因8、11和12,父亲D7S820基因座的基因分型为11和12.在本研究中,该D7S820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的频率为1/6 000.PowerplesTM16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对包含D7S820在内的16个STR基因座进行检测,儿子D7S820基因座基因分型8/11/12的电泳峰高和峰面积之比均为1:1:1,D7S820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的检测结果与Indentifiler(R)试剂盒检测结果相同.结论 在本文发现的案例中,父亲的等位基因11和12均遗传给了儿子,导致儿子表现为三带型等位基因.三带型的等位基因在单个STR基因座中很少出现,在分析时应采用不同方法或者试剂盒进行验证,保证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兰菲菲;陈延冰;李海霞;杜丽;尹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脂、血浆PTX3对冠脉支架术后非犯罪血管进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的控制及炎症因子正五聚素3(PTX3)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犯罪血管进展的影响.方法 以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三科择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在术后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查冠脉造影时非犯罪冠脉病变的进展情况,分为快速进展组(n=32)和缓慢进展组(n=68);同时随机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前1天及复查冠脉造影术前1天空腹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PTX3水平.结果 快速进展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比例较缓慢进展组低,复查冠脉造影前快速进展组血浆PTX3、TC、LDL-C、TG水平高于缓慢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TX3、TG、LDL-C水平及他汀类药物治疗与非犯罪血管快速进展独立相关.结论 血浆PTX3、TG、LDL-C水平与非犯罪血管的快速进展相关,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控制非犯罪冠脉的进展,其机制与抗炎、降脂密切相关.

    作者:任振芳;王秀玲;李振莲;王灵群;杨湛南;卫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针灸对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促醒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对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促醒作用的研究.方法 选取武汉市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6),予手术治疗、降低颅内压、纠正低氧血症、营养治疗、高压氧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n=4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每次留针40 min,连续治疗1周.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DF)、血浆D-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变化;血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苏醒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PT、APTT、TT、DD、PLT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ET、NO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为(3.56±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64±1.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能够明显改善重度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凝血功能,降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促进患者苏醒,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勇;李琦;杨海峰;李瑞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囊型包虫病实验诊断的研究现状

    人体囊型包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多种检测方法都有助于包虫病的诊断,但至今缺乏公认的金标准,常需要综合诊断.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超声波检查是临床诊断、分期和随访的基石;免疫学实验尤为重要,有助于明确诊断,主要以天然抗原及重组抗原为基础的免疫学诊断常用.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已经用于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和虫种的鉴定.本文就囊型包虫病的各种实验诊断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程思静;王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010-2013年湖北省艾滋病和丙肝哨点监测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0-2013年艾滋病和丙肝哨点监测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方法 2010-2013年,在每年4-6月,使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13类监测人群开展哨点监测,同时采集血样,完成HC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监测哨点中吸毒者和肾透析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7.98%(1 975/4 116)、42.27%(1 793/4 242)、40.00%(1 760/4 400)、34.38%(1 513 /4 401)和6.53%(13/199)、5.50%(22/400)、5.25%(21/400)、4.75%(19/400);其他11类哨点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低.结论 血液传播是湖北省HCV传播的主要途径,注射吸毒人群和肾透析人群是湖北省丙肝流行的高危人群.

    作者:张薇;彭国平;姚璇;张艺;李玲;申幸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ec1调控S180细胞分裂和小鼠纤维肉瘤的形成

    目的 观察高度癌细胞表达1(Hec1)基因对肿瘤细胞分裂周期及其肿瘤形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m blot从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Hec1在小鼠实体瘤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中表达差异;应用RNAi技术设计靶向Hec1的shRNA序列,在体外和体内沉默S180细胞中的Hec1基因,观察体外培养S180细胞和接种S180细胞小鼠肿瘤细胞内Hec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RT-PCR分析表明Hec1基因的mRNA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极少表达,而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表明Hec1蛋白在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和实体肿瘤中高度表达,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Hec1基因shRNA干扰后,显著抑制了S180细胞中Hec1基因的表达,shRNA干扰对小鼠肿瘤抑制率为63%,显著抑制S180细胞的分裂增殖.结论 综上所述,Hec1在肿瘤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双;张仁利;吕明锦;黄达娜;耿艺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