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PSC在心脏钠离子通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赵乾皓;徐伦武;卢明放;权力;成建定

关键词:iPSC源性心肌细胞, SCN5A, 心脏钠离子通道疾病, 发病机制
摘要: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为疾病个体特异性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型及思路.本文简介了iPSC的制备和iPSC源性心肌细胞的分化技术,以及病人特异性iPSC源性心肌细胞模型在SCN5A基因突变引起的心脏钠离子通道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的进展.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平市一般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开平市一般人群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现状,分析影响人群知晓率的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查开平市1个街道办和2个乡镇一般人群(主要选择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学生、农民工4类人群)进行艾滋病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8份,有效率为96.50%.人群艾滋病总知晓率为63.99%,其中学生的知晓率高(81.82%),其次是城镇居民(72.54%);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中专及以上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68.66%)高于初中以下(56.05%)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P<0.01);对四个年龄段(15~岁;25~岁;35~岁;45以上)的知晓率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以25~岁年龄段的知晓率高(70.03%),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P<0.01);居住地在城镇的人群,其知晓率(78.65%)高于居住地在农村的人群(56.72%),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3.6,P<0.01).电视媒体(84.89%)为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 文化程度、年龄、居住地是影响开平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多元化宣教方式,提高人群知晓率.

    作者:冯炯埠;陈缘超;黄碧琳;苏炎津;黄立本;梁坚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和凯时注射液(Alprostadil injection)联合应用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四川省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观察组(n=60),观察组患者除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外,同时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凯时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1个疗程恢复,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观察组的7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3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C3及hs-CRP水平(1.11±0.12)g/L和(6.77±3.23)g/L,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治疗过程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作者:张清盛;李淑芳;曾文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促红素α在择期手术患者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促红素α在择期手术患者预存式自体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预存式自体输血的择期手术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所有患者于术前 7d 和术前 3d分别采血400ml,并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观察组于术前10d至术后第7d隔日皮下注射促红素α150 U/(kg·d),对照组不注射促红素α.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液指标变化情况及自体血回输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1 h、术后第1、5天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与第1次采血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 、5天RBC、Hb及Hc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自体血回输过程中无1例发生发热、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未发生血粘度增高、血栓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促红素α可充分发挥预存式自体输血患者自身血液系统的储备与再生能力,有效促进患者红细胞的生成,明显改善采血后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贫血状况.

    作者:武梦华;陈中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其精神心理、胃肠激素相关性

    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其精神心理、胃肠激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名健康对象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对象心理状况和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分总症状指数(1.5±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忧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4.7±4.6)、(35.8±5.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2.5)、(24.9±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羟色胺(5-H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管活性肠肽(VIP)、白介素-10(IL-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焦虑、抑郁组中5-HT、VIP、生长抑素(SS)、IL-12均低于无焦虑、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制与5-HT、VIP、SS、IL-12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与患者精神心理异常、胃肠激素水平异常之间有着紧密相关性.

    作者:向贵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实验脑型疟的发生不依赖Toll样受体4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是否参与实验脑型疟的发生.方法 采用伯氏疟原虫ANKA株(P.b ANKA),以三种方式感染TLR4-/- C57BL/6小鼠和对照WT C57BL/6小鼠,分别为:模拟自然感染的按蚊叮咬、子孢子定量感染以及红内期疟原虫感染.按蚊叮咬感染和子孢子定量感染:复苏液氮冻存P.b ANKA原虫一管,腹腔注射2只C57BL/6小鼠,待小鼠原虫率增殖至5%~10%时取全血传至6只C57BL/6小鼠,供3~5日龄斯氏按蚊血餐,按蚊血餐19d后,捆绑TLR4-/- C57BL/6小鼠和WT C57BL/6小鼠供按蚊叮咬感染,或者抓取感染性按蚊解剖出蚊唾液腺获得子孢子,然后定量感染实验小鼠;红内期原虫感染:液氮复苏P.b ANKA原虫,腹腔接种2只C57BL/6小鼠, 3~4 d后取106感染疟原虫红细胞腹腔接种感染实验小鼠.结果 三种感染方式下,在原虫率上,TLR4-/-C57BL/6小鼠和WT C57BL/6小鼠原虫生长曲线接近,说明TLR4缺失后不影响P.b ANKA原虫在小鼠体内的增殖;在实验脑型疟发生率和存活率上,TLR4-/- C57BL/6小鼠和WT C57BL/6小鼠均在5~10d内全部发生脑型疟并死亡,脑型疟发生率均为100%,存活率均为0%.两组实验小鼠在原虫增殖、脑型疟发生率及存活率上均无差别.结论 TLR4不参与实验脑型疟的发生发展.

    作者:付雍;郑鸿;丁艳;徐文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喷他佐辛联合左旋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联合左旋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武汉市普爱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择期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150例,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A组使用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加喷他佐辛15mg,B组使用0.75%左旋布比卡因10 ml加喷他佐辛7.5mg,C组使用0.75%左旋布比卡10ml,比较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感觉阻滞效果、运动阻滞效果、起效时间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 A组总不良反应人数为4人,B组为5人,均少于C组不良反应人数9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持续镇痛时间为(105.4±8.2)min,到达T10阻滞平面所需时间为(9.6±5.3)min,均优于B、C两组(P<0.05);A组患者运动阻滞Bromage平均得分为(2.11±0.11)分,高于B、C组的(1.68±0.09)和(1.12±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下肢阻滞的起效时间分别为(4.5±1.9)、(5.2±2.1)、(7.3±2.0)min,辅助药物应用情况比例分别为8.00%、14.00%、24.00%,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联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可以有效地减少麻醉阻滞到达阻滞平面所用时间,降低起效时间,减少辅助药物的使用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勇;彭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D3+T细胞嵌合率对监测重型再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作用

    目的 观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的嵌合状态与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移植排斥等的关系.方法 选取14例进行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STR-PCR方法动态监测移植后+7 d、+14 d、+21 d、+28 d、+2月、+3月患者外周血和CD3+T细胞的供体嵌合状态,观察其与GVHD发生、移植排斥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移植+7d时,外周血细胞的平均植入率为50%,CD3+T细胞平均植入率为25%,提示移植早期CD3+T细胞的植入较慢;移植后+2月内,CD3+T细胞达到高比例嵌合的患者的aGVHD发生率(81.81%)较CD3+T细胞低比例嵌合的患者(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Allo-HSCT术后动态监测SAA患者CD3+T淋巴细胞的供体嵌合率可以有效预测aGVHD的发生.

    作者:陈晓燕;周铭;刘勇;张玉平;王顺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iPSC在心脏钠离子通道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为疾病个体特异性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型及思路.本文简介了iPSC的制备和iPSC源性心肌细胞的分化技术,以及病人特异性iPSC源性心肌细胞模型在SCN5A基因突变引起的心脏钠离子通道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赵乾皓;徐伦武;卢明放;权力;成建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微染色体维持蛋白6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微染色体维持蛋白6(MCM6)的表达,探讨MCM6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98例(肝癌组)、肝硬化患者105例(肝硬化组)、健康患者100例(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清中MCM6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CM6表达水平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CM6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组(P<0.05);MCM6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N分期、M分期及肿瘤血管浸润呈显著相关(P<0.05),与肝功能分级、病理类型、T分期等因素无显著相关(P>0.05);以15.6 ng/ml作为鉴别肝癌患者与非肝癌者的诊断临界点,MCM6检测的敏感性为75.5%,特异性为83.8%.结论 MCM6在原发性肝癌中高表达,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李匡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2014年宜兴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

    目的 了解宜兴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从事养殖、屠宰、皮毛乳肉加工等与布鲁氏菌病传播有职业关系的200人作为调查对象,填写认知情况调查表并采集血液样品,分别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 200名高危职业人群提供的血液样品中22例RBPT初筛阳性,阳性率11.0%.养殖、屠宰、皮毛乳肉加工、畜产品交易及其他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0%、10.6%、14.3%、13.8%、8.3%.接受调查职业人群对布病的临床表现以长期发热知晓率高(44.5%),皮疹知晓率低(2.5%);明确知晓通过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及粘膜传播布病的占22.0%,相比去年的11.2%有明显提高(P<0.05);接触患病动物会感染布病的知晓率为47.0%,其中病羊可传播布病知晓率高(50.0%).结论 本市职业人群对布病的认知相比去年有所提高,加大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因素感染.

    作者:肖月;邹国华;周伟忠;谭文文;周建刚;张华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影响听神经鞘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听神经鞘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2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305例听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发生感染的37例患者和未发生感染的268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气管切开、手术情况、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激素使用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住院时间、年龄≥60岁、存在术后脑脊液漏、合并基础疾病、未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激素以及手术持续时间长患者发生感染现象多;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持续时间、使用激素等为听神经鞘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7例颅内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占56.25%;革兰阳性菌11例,占34.38%;真菌3株,占9.38%.结论 影响听神经鞘瘤术后颅内感染因素主要有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有基础疾病、手术持续时间、使用激素等,围术期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控制,以大限度降低术后颅内感染现象发生.

    作者:罗唯师;罗国轩;张阳;孙晓辉;张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2011-2013年广州地区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研究

    目的 调查2011-2013 年广州地区7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状况和特点.方法 收集2011-2013 年广州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587 份,采用ELISA检测粪便标本中A 组轮状病毒抗原,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6种病毒核酸检测,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 1587份粪便标本中571例检出为腹泻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5.98%,主要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A组轮状病毒18.15%(288/1 587)、诺如病毒12.10%(192/1 587)、腺病毒6.87%(109/1 587)、星状病毒1.83%(29/1 587)、札如病毒0.69%(11/1 587)、B组轮状病毒0.25%和C组0.19%;腹泻病毒在1~岁婴幼儿和75~93岁老人腹泻病毒的总检出率高,分别为57.57%和51.65%,在7~15岁少年检出率降到低24.36%;<3岁婴幼儿、3~74岁人群、75~93岁老人组检出率分别为43.62%、30.66%、5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病毒全年均可检出,夏季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而秋冬季以A 组轮状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2011-2013年间广州地区腹泻病毒发病率较高,全年均有检出;发病率无性别差异;流行高峰出现在3月份; 3岁以下幼儿和75岁以上老人是腹泻病毒监测的重点人群.

    作者:洪展桐;徐霖;钟慧玲;张素粉;罗虹娇;庹玖玲;张甜;曹开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ATRA对大鼠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雌孕激素诱导性子宫肌瘤大鼠模型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雌性Wistar大鼠60只,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ATRA组,每组2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对模型组和ATRA组进行肌肉注射[0.5 mg(kg·d),12周]、黄体酮肌注[5.9 mg(kg·d),12周],ATRA组于第10周起给予ATRA肌注(0.5 mg/d,2周).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子宫重量、子宫系数等指标,以及血清激素、维A酸受体α(RARα)、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ATRA组大鼠的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左右宫角长度值、宫角大值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ATRA组大鼠的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左右宫角长度值、宫角大值、宫颈长度值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ATRA组大鼠的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值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ATRA组大鼠的子宫组织RARɑ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大鼠iNOS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ATRA组(P<0.05),ATRA组的子宫组织中iNOS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ATRA可通过与RARɑ结合抑制NO的增加,调节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目的.

    作者:肖发菊;黄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HBV-ACLF)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HBV-ACLF100例,以内科综合治疗联合UC-MSCs移植作为治疗组(n=46),内科综合治疗为对照组(n=54),随访12周,观察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46例患者均移植成功,其中15例有一过性低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1、2周的乏力、纳差、腹胀等主观症状的改善好于对照组,在第4周的时候,乏力减轻40例(86.9%),纳差好转38例(82.6%),腹胀好转35例(55.6%),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随访的4、8、12周,ALT和Cr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从第8周开始明显升高(P<0.05);TBil和PTA在随访第4和12周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分从第8周开始显著下降(P<0.05).结论UC-MSCs治疗HBV-ACLF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改善短期内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客观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宏亮;许文雄;王培培;李建国;邓洪;高志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清胱抑素C及其估算方程在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基于Cys-C建立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估算公式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适用性.方法 选择163例DN患者及同期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Cys-C、血清肌酐(Scr)及尿素(Urea),并以SCysCAC、Armal-Dade、Larsson、Grubb、Hojs、Rule、Orebro、Le Brican、Steven、Hoek等10条公式估算GFR(eGFR),DN患者用 99mTc-DTPA清除率检测参考肾小球滤过率(rGFR),对比rGFR与不同GFR估算公式的关系,联合rGFR和Cys-C诊断DN早期肾功能损伤.结果 在DN患者I、II期中,Orebro公式估算值分别是(103.97±38.12)ml/min和(75.28±10.72)ml/min,与rGFR测定值(104.12±37.51)ml/min和(75.16±10.34) ml/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控制较好组rGFR值(101.04±23.02)ml/min与Orebro公式估算值(100.81±23.35)ml/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组rGFR值(65.82±35.13)ml/min与Orebro公式估算值(66.26±36.11)ml/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ys-C测定值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算得线下面积(AUC)为=0.886,标准误为0.031(P<0.01),而当Cys-C=1.05 mg/L时,其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9.1%;Orebro公式估算的GFR与rGFR、Cys-C、Scr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0.863、-0.832,均为P<0.05.结论 联合Orebro估算公式和Cys-C测定在DN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陈志晓;陈金玲;黎莉;李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濮阳市63例输入性恶性疟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濮阳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及流行特征,为输入性恶性疟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收集2010年以来濮阳市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基本信息、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濮阳市输入性恶性疟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0-2014年濮阳市共报告输入性恶性疟病例63例,均为男性.58例感染于非洲国家,主要为赤道几内亚(26例)和安哥拉(9例)两国.63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年龄中位数37岁,主要集中于23~50岁之间,为青、壮年男性,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63例病例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工人为主,占到92.06%.全市五县二区中原油田均有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报告,以濮阳县居多,占到50.79% .发病后确诊所需时间中位数为5天.结论 濮阳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形势严峻,需要加强境外务工人员管理、宣传和检测工作,做好临床医生培训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提高输入性恶性疟防控能力.

    作者:贾伟;王兰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葡萄酒及葡萄汁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目的 探讨葡萄酒以及同样含有酚类的葡萄汁是否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酒精组、葡萄酒组和葡萄汁组,后三组每天灌胃0.4 ml30%的食用酒精,连续7 d,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同时,葡萄酒组灌胃0.42 ml长城干红葡萄酒(12%vol),葡萄汁组灌胃葡萄汁(原果汁含量100%)0.42 ml,对照组与酒精组灌入0.42 ml的蒸馏水.称量实验前后小鼠体重,检测实验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对肝脏做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组和葡萄汁组实验前后体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组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葡萄酒组体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酒组与对照组、葡萄汁组相比,ALT活力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葡萄汁组与对照组、酒精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的MD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葡萄汁与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清晰,着色良好,细胞索排列整齐,而酒精和葡萄酒组肝小叶界限不清,排列紊乱,在中央静脉周围出现大量脂肪空泡.结论 葡萄酒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有损害作用,葡萄汁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任俊庭;张今;张紫钰;蔡万龙;蔡威;刘子玉;伍宇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厦门市登革热疫情和蚊媒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2009-2014年厦门市登革热疫情和蚊媒监测动态,为进一步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厦门市2009-2014年网络直报系统登革热疫情数据及媒介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厦门市共报告22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主要感染自东南亚国家;发病高峰在春秋季,思明区报告病例多;发病病例以男性为主,性别比2.1:1,发病平均年龄为36.5岁(14~64),以商业、旅游获得感染较多.媒介监测显示2009-2014年布雷图指数在5~55.5之间,年平均均高于20,6月份高,10月份低;房屋指数15.1.流行季节健康人群血清学监测未发现登革热病毒抗体阳性.结论 近6年厦门的登革热病例仍属输入性,经过严格控制传染源,能够预防输入性疫情造成本地传播.

    作者:柯雪梅;高璐璐;林敏珍;徐雪荣;刘行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UTRF、ET-1和CysC在诊断妊娠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价值

    目的 观察尿转铁蛋白(UTRF)、血清内皮素-1(ET-1)和胱抑素C(CysC)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30例(妊娠期高血压组),同期孕期产检健康孕妇40例(正常妊娠组)和健康体检妇女30例(健康对照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妊娠期高血压34例、子痫前期轻度58例和子痫前期重度38例,根据肾功能分为肾功能正常组71例和肾功能异常组59例.观察娠期高血压组、正常妊娠组和健康对照组的UTRF、ET-1和CysC水平,并观察UTRF、ET-1和CysC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UTRF、ET-1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而正常妊娠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其UTRF、ET-1和CysC水平出现明显升高(P<0.01).肾功能损害组的UTRF、ET-1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结论 UTRF、ET-1和CysC水平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监测作用,有助于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作者:张丽岩;刘艳庚;颜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关系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RT-CGM)系统的准确性与血糖及血糖波动关系.方法 纳入50例糖尿病患者,均应用RT-CGM系统连续监测3 d.计算指尖血糖(FSBG)与RT-CGM探头值的匹配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匹配率与血糖波动参数的相关性.计算不同时间点、不同FSBG点精度的FSBG与对应探头值的相对平均偏差(RAD)和ISO 标准.结果 匹配率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呈线性负相关.全天、餐前、餐后、夜间探头值与相应FSBG的RAD分别为 1.21%、2.50%、3.75%、2.38%(P<0.05),ISO标准分别为93.90%、95.02%、91.33%、95.04%.血糖(BG)<4.5 mmol/L,4.5≤BG<7.8 mmol/L,7.8≤BG<11.1mmol/L,11.1mmol/L≤BG探头值与相应FSBG的RAD分别为13.80%、3.14%、5.10%、6.81%(P<0.01),ISO 标准分别为78.12%、97.19%、92.41%、89.50%.结论RT-CGM准确性与血糖及血糖波动有关,血糖波动越小,准确率越高;当低血糖或高血糖时,准确性均降低.

    作者:洛佩;徐惠花;龚敏;余芳;牛晶晶;陈丽华;陈隶华;周里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